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贵阳市种植冬瓜过去以爬地冬瓜为主。产量低故面积少。80年代初只有400~500亩。1988年我市参加长江流域冬瓜高产协作以来.引进湖南吉首粉皮冬瓜和青皮冬瓜两个品种,并对地方品种——云盘冬瓜进行提纯复壮.逐步推广搭架冬瓜的栽培技  相似文献   

2.
粉杂一号冬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品种是长沙市蔬菜所1986年育成的杂交冬瓜组合。经多省市引种试验,表现适应性强,高产。是渡淡优良冬瓜品种之一。1989年底通过长沙市农作物品种审定。一、主要特征特性1、植株蔓生,主蔓第18~20节出现第一雌花,两雌花间隔7~9节。果实长圆炮弹型,果长108厘米,横径26厘米,肉厚4.5厘米,固形物含量3.2%。  相似文献   

3.
黑皮冬瓜     
黑皮冬瓜原产于我国海南、广州等地,近几年引进无锡地区。我镇于1995年开始试种,经3年来的观察比较,该品种与无锡地区大面积栽培的上海小青皮冬瓜相比,具备较多的优良特性,并在无锡地区逐步显示出来,推广黑皮冬瓜势在必行。 一、特征特性 (一)植株长势强盛。黑皮冬瓜与上海小青皮冬瓜比较,叶色较深,瓜色墨绿,茎秆粗黑,根系发达。主茎18节平均长度2.1m,比小青皮冬瓜长0.6m。 (二)果形大。黑皮冬瓜呈圆柱状,瓜长50-60cm,直径20—25cm,肉厚5—6cm。单果重10-15kg左右,最大瓜可重达30kg以上。 (三)采收期长,产量高。黑皮冬瓜全生育期 150-180天。第一雌花节位在17、18节,开花节位较高,属中晚熟品种。全期产量可比小青皮冬瓜增2-3成,亩产可超5000kg。 (四)品质好,风味佳。黑皮冬瓜肉质细密厚实,血味清甜。久者不烂,深受市民欢迎。  相似文献   

4.
冬瓜营养丰富,内含多种维生素、糖和多种 矿物质,具有清热、解暑、解毒、利尿等作用,是我国夏秋季节重要的蔬菜种类,具有耐热、耐湿等特性。夏冬瓜一般在4—5月份播种,7—8月份采收。 l、整地施基肥:冬瓜的根系非常发达,要求土层深厚,因此必须深耕30—40cm. 整地前要施足基肥,一般每667m2施入腐熟人粪尿750—1000kg,土杂肥5000kg,过磷酸钙50—75kg。 2、播种育苗与定植:冬瓜生长要求较高的温度,一般要使气温稳定在12℃以上才能播种,直播或育苗均可。夏冬瓜一般每667m2栽植约800株。 3、肥水管理:根据冬瓜生长发育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五云冬瓜是从江西赣县当地农家传统种植的冬瓜中,选择早熟变异单株,经多代连续自交选育所获得的品种。该品种生长势强,早熟,主蔓第1雌花节位为第18节。全生育期160 d;叶长26 cm,叶宽32 cm,果实长圆筒形,长79.3 cm,横径34 cm,果肉厚7.8 cm,单瓜质量38.5 kg;成熟果表皮覆盖一层白粉,果形美观,品质佳,耐贮运,商品性好;高抗疫病和枯萎病;一般每667 m~2产量在12 000 kg左右,高产可超过15 000 kg;在赣南和赣中等地都表现为早熟丰产,适宜在我国长江流域地区保护地早熟栽培和露地丰产栽培。  相似文献   

6.
史如峰 《长江蔬菜》2003,(10):16-17
过去日光温室冬瓜多采用棚架栽培或爬地栽培,由于种植密度较稀,冬瓜早期产量及总产量较低。为此,笔者从1999年起,利用日光温室进行冬瓜吊蔓栽培研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仅上市早,而且早期产量及总产量较高。一般667m2收获冬瓜10000kg,产值1万~1.4万元。现将该技术介绍如下。1品种选择应选择早熟、抗病、高产、优质、耐低温的优良品种,根据笔者近几年的栽培研究,以一串铃四号表现最好。2育苗1月上旬利用加温温室或在日光温室内采用电热温床育苗。为保护根系,应采用8cm×8cm的塑料育苗钵育苗。由于冬瓜种子发芽率较低且发芽不…  相似文献   

7.
冬瓜历来是长江流域秋淡的骨干蔬菜。长沙市蔬菜所培育的“青杂一号”“粉杂一号”杂交一代冬瓜品种,产量高,食味佳,肉质致密,耐贮运,非常适合二线基地生产,深受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欢迎。在长江流域地区各省、市均有种植,亩产达6000~12000公斤。现将其丰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一、适时播种早熟栽培,多利用加热温室播种,播种期依加热设备的种类而定。最早播种期可提前到当地气温稳  相似文献   

8.
在郊区蔬菜生产中,一般是利用春番茄的棚架套种晚熟冬瓜.这种冬瓜上市期一般在6月下旬到8月下旬,是上海地区夏淡季供应的一个重要蔬菜品种,很受市民欢迎.一、选择合适的品种我们选用丰产、优质、抗病、耐热,适宜晚播的品种,以毛边子冬瓜、大青冬瓜为主,同时引进广东黑皮冬瓜.闵行区919亩晚冬瓜,绝大多数是这几个品种.广东黑皮冬瓜的特点是适宜迟播,根系发达,耐旱,耐热,抗病性强,对土壤适应性较强,组织致密,皮硬而薄,耐贮藏,宜晚栽.  相似文献   

9.
李兴红  李明远 《蔬菜》1998,(5):21-21
保护地冬瓜是北京经济效益较好的一个品种,这几年在大兴县发展较快。但是自1996年开始,长子营一些农民反映这茬冬瓜常发生“死秧”。每年进入5月,冬瓜进入结瓜期,就开始死,而且越来越重;一般田死亡20%~30%,严重田60%~70%。眼看着快到手的冬瓜毁...  相似文献   

10.
冬瓜是瓜类蔬菜的主要品种之一,随着农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及冬瓜新品种的不断引进和更新,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为了规范冬瓜栽培技术,本文从冬瓜产地要求、品种选择、育苗、整地施肥、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和采收等8个方面介绍冬瓜搭架栽培技术,供广大农户参考。  相似文献   

11.
广东黑皮冬瓜双膜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冬瓜具有喜温耐热,适应性强,栽培容易等特点,以嫩果或成熟果实供食用,营养丰富,并有消暑解热之功效,是夏季人们喜食的蔬菜。同时,冬瓜制品也是我县重要的出口农产品。1995年起我们开始种植推广广东黑皮冬瓜,该品种生长势强,产量潜力大,最大单果达25kg以上。其叶色较深,瓜色墨绿,茎秆粗,根系发达,抗热性、耐旱能力及抗病力强。果实耐贮藏,果肉致密,瓜味清甜,久煮不烂,品质好,风味佳,也是加工冬瓜糖、冬瓜酱等制品的优质原料。我们采取双膜栽培即冬瓜育苗后进行地膜覆盖栽培,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贾上海 《中国蔬菜》2001,1(6):48-49
在露地 ,尤其是在新疆及北方干旱、高温、空气相对湿度低的条件下 ,进行菌、菜套种栽培还未见报道。为探讨西北地区露地条件下 ,拱架冬瓜下袋栽木耳的成套技术 ,笔者在驻伊 6934 8部队副食品生产基地 ,于 2 0 0 0年进行了露地冬瓜套种木耳的栽培试验 ,面积为 5 9.5m2 ,当年获得成功。折合每 667m2 产冬瓜 65 88.8kg ,鲜木耳 1195 .5kg ,创产值 8613.3元 ,比单一种植冬瓜提高经济效益 2 .8倍。1 冬瓜的栽培过程及其主要技术1.1 品种 选用湖北省小板良种繁育场繁育的抗病、高产、晚熟冬瓜品种后基冲。1.2 播种育苗 在温室内按畦宽 …  相似文献   

13.
后基冲冬瓜是株洲县均坝乡后基冲村农民从引来的青皮品种中,经过多年选择培育的地方品种。该品种生长势和分枝性强,瓜呈长筒型。平均长82厘米,横径38.7厘米。果形指数2.12。平均瓜重30~50公斤,最大瓜重可达84公斤。瓜表皮青绿色,有瘤状凸起,具稀疏白色刺毛。蒂部略下凹。适应性广,品质好,晚熟耐贮藏,产量高。在后基冲作迟熟栽培一般亩产1万~1.5万公斤。目前仍为株洲地区冬瓜的主栽品种。  相似文献   

14.
虹桥乡红春1队种植早熟冬瓜具有丰富的经验,多年来一直获得较好的收成。1992年种植18亩早熟冬瓜,又获得了亩产5000公斤,亩值2400元的好收成。他们的经验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选用良种该队种植的品种为早熟优质的小青皮冬瓜。生  相似文献   

15.
我乡栽培冬瓜已有多年历史,是夏淡季供应市场的主要蔬菜品种。但耐涝性、抗病性较弱,一般亩产量2000—2500kg。在市农科院园艺所指导下,我们进行了冬瓜嫁接栽培试验。接穗为本地品种小叶青冬瓜,砧木为园艺所提供的黑籽南瓜,以不嫁接小青冬瓜为对照。随机排列,三次重复,小区面积均为55.5m~2,各栽种20株。2月1日同时播种,2月15日搭秧。采用横插接法,嫁接后以电热线加  相似文献   

16.
冬瓜栽培技术韩明月,陈少庭(吉林省蔬菜花卉研究所)冬瓜是秋季的主要蔬菜之一,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食之肉质细嫩,味道清香,并有良好的药效。经常食用冬瓜有清热、泌尿的作用,有益于人们的健康。一、品种选用市场上销售的冬瓜多从外地购进,省内只有零星栽培。随着...  相似文献   

17.
为了给不同冬瓜品种的疫病抗性评价及其生物防治机制提供依据,研究了不同抗性冬瓜品种的根际微生物群落数量及功能多样性的差异.以不同冬瓜品种为材料,采用自然病圃法调查不同冬瓜品种田间疫病抗病性,并采用叶碟诱导计数法和平板稀释计数法调查不同品种的根际微生物的多样性.结果表明,冬瓜品种之间的病情指数表现为:绿宝极早熟>小家碧玉>...  相似文献   

18.
陈菊芳 《蔬菜》2017,(10):77-80
为筛选出适宜浙江省种植的迷你型小冬瓜品种,对引进的12个品种进行比较试验。通过对其适应性、早熟性、商品性、丰产性和抗逆性等性状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桂优一号、黑仙子3号、绿仙子6号、杂优连环和夏冠一号5个品种综合性状好,适宜春栽和秋栽。夏冠一号667 m~2产量虽然不高,但早熟性好,品质优,效益好,适宜在浙江春季栽培中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9.
南昌市赣江以北的扬子洲乡盛产冬瓜,已有三、四百年栽培历史,每年栽培面积500~600亩,当地菜农习惯栽培爬地冬瓜,种植稀,管理粗放,产量不稳定,为了达到冬瓜高产稳产的目的,我所在扬子洲乡菜科站进行了棚架冬瓜与爬地冬瓜对比试验,结果如下: 一、试验材料与方法: 1、品种及来源:金水一号(金溪县浒湾乡豆豉湾村),广东青皮(南昌市),扬子洲冬瓜(扬子洲乡)。  相似文献   

20.
以四川地方南瓜品种经4代单株定向选育成的优良自交系N11-8-3-4为父本,以荷兰引进南瓜材料经5代单株定向选育成的优良自交系N2-5-5-4为母本,得到杂交组合N21,系统选育出冬瓜专用砧木新品种蓉砧2号。该品种根系发达,长势强,成熟瓜皮深绿色,果实近圆,果面有7~9条纵沟,高抗冬瓜枯萎病。与冬瓜嫁接栽培时,嫁接亲和性好、共生亲和力高、生长快、长势强、抗枯萎病能力强,增产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