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给牛人工授精后第7日、20~22日共3次以酶免疫测定法测定血清中孕酮浓度变化,以探讨牛的发情状态的判定及早期妊娠诊断。供试牛共52头,其中47头(90.4%)为排卵性发情,1头(1.9%)为无排卵性发情,其于4头(7.7%)为非发情的牛。自人工授精60日后进行直肠检查,其中36头(69.2%)确认为妊娠,并且这些牛均为排卵性发情。妊娠牛(n=36),与授精后第7日的非妊娠牛(n=16)血中孕酮浓度差异显著。在授精后第20~22日,妊娠牛血中孕酮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人工授精后不同阶段葡萄糖、孕酮和雌二醇含量对奶牛妊娠的影响,本实验选取63头2~3胎、3~4岁和体况评分(BCS)2.75左右的健康荷斯坦奶牛,人工授精后经发情鉴定及妊娠诊断将奶牛分为妊娠组(n=24)、未妊娠组(n=19)、返情组(n=20)。分别在人工授精后1、5、17、28 d采集尾静脉血10 mL,测定血浆葡萄糖、孕酮(P_4)和雌二醇(E_2)含量并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人工授精后第5天妊娠和未妊娠组血浆中孕酮和雌二醇极显著高于返情组;人工授精后第17天返情组和妊娠组血浆中P_4、E_2含量以及P_4/E_2极显著高于未妊娠组;人工授精后第28天未妊娠组血浆P_4含量显著高于返情组,人工授精后第28天血浆葡萄糖含量妊娠组显著高于返情组。综上表明,人工授精后第5天和第17天高浓度血浆P_4和E_2有利于维持胚胎细胞正常发育和母体和胚胎识别,提高奶牛胚胎存活率;授精后第28天低浓度葡萄糖不利于妊娠,说明血浆中葡萄糖、孕酮和雌二醇对奶牛人工授精后不同阶段早期妊娠具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3.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对牦牛发情周期和妊娠早期的乳脂孕酮水平进行了测定,并对应用乳脂孕酮测定进行耗牛早期妊娠诊断的方法作了探讨。4头牦牛发情周期乳脂孕酮水平的变化类型与奶牛基本相似。发情期的乳脂孕酮含量低,为0.10±0.01(S.E.)ng/10μl;发情终止后4~5天,孕酮含量开始显著升高(P<0.01),并分别于周期第16,17,21和22天(周期长度分别为20、24、25、27天)达到峰值,平均为1.69±0.10(S.E)ng/10μl,下次发情前2天孕酮含量急剧下降到较低水平,于下次发情时重返到基础水平。15头牦牛妊娠12—30天的乳脂孕酮含量维持较高水平,平均为2.18±0.05(S.E)ng/10μl,妊娠18、20、22、24、26、28和30天的孕酮含量极显著高于8头未孕牛授精后相应各天的孕酮含量(P<0.01)。根据配后16和24天两份乳样的乳脂孕酮含量诊断怀孕与未孕的准确率分别为78.9%(15/19)和100%(11/11)。  相似文献   

4.
奶牛妊娠早期血浆孕酮的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孕酮监测奶牛的繁殖状态在国内外已有20多年的历史,美国、英国和加拿大等畜牧业发达国家已应用相当普遍,并作为奶牛生产常规服务手段,在国内孕酮方面的研究相关报道也比较多,主要集中在乳汁孕酮方面,但是在孕酮变化水平和判定妊娠标准上不太一致。因此,本试验通过对妊娠牛和空怀牛不同时期的血浆孕酮的测定,为早孕妊娠诊断提供依据。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牛人工授精后血清中孕酮浓度的变化与受胎效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笔者通过对授精当天、7天后和20~22日后牛体血清中孕酮浓度的测定(酶免疫法)与分析,探讨了该法应用于牛的发情鉴定和早期妊娠诊断的可能性。在52头供试牛中,有47头(90.4%)属正常发情(排卵性发情),有1头(1.9%)属假发情(不排卵性发情),另有4头(7.7%)未发情,60天后妊检结果,有36头(69.2%)怀孕,这36头牛均为正常发情者。输精后第7天血清中的孕酮浓度,妊娠牛(n=36)与非妊娠牛群(n=16)间无显著差异,但在第20~22天后的第二次发情预计日,妊娠牛的孕酮浓度[5.3±1.7(1.2-8.2)ng/ml]则显著高于非妊娠牛[1.3±1.2(0.4-5.5)ng/ml]。采用此时血清中孕酮浓度指标,判定有40头牛妊娠,其早期妊娠诊断的准确率在妊娠牛为90.0%(36/40),对非妊娠牛达100%(12/12)。因而,本法在早期妊娠诊断上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1牛妊娠1.1血浆和乳汁孕酮测定法牛受精后血浆和乳汁孕酮含量升高,而且在长时间内保持稳定的水平,因此可以根据孕酮含量的变化进行早期妊娠诊断。测定孕酮现在多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但该法技术要求都比较高,而且还需要一定的仪器设备。酶联免疫分析可以替代放射免疫分析法用来测定乳孕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旨在揭示干扰素刺激基因ISG15和OAS1在中国荷斯坦奶牛早期妊娠阶段外周血中的表达规律,为利用干扰素刺激基因进行早期妊娠诊断提供理论和方法上的指导。试验用青年母牛共27头,其中自然发情牛10头,同期发情牛17头;人工授精后0、14、18、21和28d采集外周血并分离总白细胞或白细胞亚类(淋巴细胞、单核细胞、NK细胞);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ISG15和OAS1的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人工授精后18d妊娠牛外周血中ISG15和OAS1的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高于空怀牛;ISG15在妊娠牛中一致上调(平均3.92倍),空怀牛中一致下调(平均1.46倍);OAS1在妊娠牛中平均上调3.49倍,空怀牛平均下调1.28倍。自然发情条件下,妊娠牛外周血中ISG15和OAS1的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高于空怀牛,同期发情条件下两个基因在表达趋势上与之类似,但差异不显著;进一步分析显示:人工授精后18dOAS1在妊娠牛淋巴细胞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空怀牛,其中妊娠牛中OAS1一致上调表达,平均上调2.14倍,空怀牛中OAS1一致下调,平均下调1.80倍。研究提示:人工授精后第18天妊娠牛与空怀牛之间ISG15的差异表达比OAS1更明显;自然发情状态下,妊娠牛与空怀牛之间两个基因差异表达情况比同期发情状态下更明显;相对于外周血总白细胞,妊娠牛与空怀牛外周血淋巴细胞中ISG15、OAS1的差异表达倍数更低。综上表明,利用外周血中ISG15的表达水平可望能够在人工授精后18d对自然发情奶牛较为准确地做出早期妊娠诊断;对于ISG15、OAS1在外周血免疫细胞亚类中的表达分析,为深入研究奶牛早期妊娠识别的分子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采用酶免疫分析法(EIA)测定87头杂种水牛,71头摩拉水牛的脱脂乳孕酮含量,初步掌握了水牛发情、配种、妊娠、空怀和流产等不同生殖状态的孕酮变化规律。摩拉和杂种水牛发情配种时脱脂乳孕酮含量均在0.5毫微克/毫升以下,妊娠21天和27天时孕酮含量两次都在1.7毫微克/毫升以上,妊娠30天以后直至产前干奶期间,脱脂乳孕酮保持在4~5毫微克/毫升的水平。母水牛流产和胚胎死亡时孕酮浓度下降。为对水牛繁殖状态的监控提供了可靠的方法和依据。结合生产实践,用上述方法和标准对64头配种后21天的母水牛进行早期妊娠诊断,判断妊娠牛和非妊娠牛的准确率分别为88.90%和97.3%,总准确率为93.8%。  相似文献   

9.
对9头FSH超排母牛血浆孕酮,雌二醇和促黄体素水平进行了研究。超排第1天到发情后第4天的血浆孕酮含量与排卵数的相关不显著,发情后第7天的孕酮含量与排卵数的相关极显著(r=0.849.P<0.01);发情前的雌二醇含量与排卵数有弱的正相关,发情后第7天的雌二醇含量与排卵数有极显著的负相关(r=-0.809,P<0.01);促黄体素的含量与排卵数无关。另将供体母牛随机分为A、B两组,A组注射LRH—A_3,B组不注射,作对照。结果发现,两组间排卵数、采卵数,可用卵数和未排大卵泡数的差异在统计上均不显著。本试验结果表明,超排前血浆孕酮含量不适宜预测卵巢反应,而发情后第7天的孕酮含量是评定卵巢反应的一项合适的指标。超排时给予LRH-A_3的效果虽不十分显著,但有正效果,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在发情周期中 (配种前或配种后 ) ,血浆孕酮含量低的乳用牛怀孕率亦较低。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HCG)是一种具有高度类似促黄体生成激素 (LH)活性的激素 ,它可以与卵巢上小黄体细胞中的LH受体结合 ,激发孕酮的产生。在乳用牛发情周期的第 5天注射一定量的HCG ,会诱使第一卵泡发育波的优势卵泡排卵并形成一个功能性副黄体。从而提高黄体中期血浆孕酮的浓度 ,并改变卵泡波的模式。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的Santos等人将40 6头处于泌乳期 5 0— 1 5 0天的荷斯坦乳用牛 ,按照泌乳天数及胎次 (初产和经产 )这 2个因素 ,将乳用牛平衡…  相似文献   

11.
牛在授精后41天(n=1),46天(n=3)捏破羊膜囊终止妊娠。捏破羊膜囊后36天屠宰,仅有一头牛在屠宰前发情。每日分析血浆孕酮,证明二头牛在胎儿死亡后35天仍有功能黄体(CL);其余二头牛分别在28天和32天黄体退化。每隔4小时采集血浆样品测定PGF_2α的代谢产物PGMF,监测子宫PGF_2α的释放。发现胎儿死亡和PGF_2α释放无明显关系,只是在CL退化时首次见到PGF_2α大量释放。全部试验牛在捏破羊膜囊后18天,子宫仍可能诊到胎囊滑动,虽然,后来CL退化的二头牛,此时胎膜滑动的质量较差(厚,软糊糊的)。18天后,全部牛只子宫明显水肿,充满液体;33天后一头CL退化的牛,子宫大小和紧张度回复到妊娠状态。屠宰时CL完整的两头牛,子宫内有数量不等的絮状物,CL退化的两头牛则没有。有人报道用手捏破羊膜囊和/或破坏胎儿终止的妊娠,几周后才发生流产而恢复发情。如此,在胎儿无菌性死亡以后,黄体功能不是立即停止的。本试验的目的是研究牛胎儿早期死亡对生殖功能恢复的影响。在胎儿死亡后36天内测定血浆孕酮浓度,监测黄体;测定血浆PGF_2α代谢产物PGFM监测PGF_2α在子宫内的合成与释放。  相似文献   

12.
为了揭示建昌黑山羊主要生殖激素在繁殖期不同阶段的分泌规律,试验选择12头建昌黑山羊健康母羊,分别于妊娠早期(妊娠1~90 d)、妊娠晚期(妊娠91~150 d)、泌乳期和空怀期采集血样,分离血清后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进行检测,根据标准回归方程得到繁殖期内各阶段雌二醇(E2)、孕酮(P4)、促卵泡激素(FSH)、促黄体素(LH)浓度。结果表明:雌二醇浓度在妊娠期达到峰值,分娩后急剧下降,空怀期比妊娠晚期下降了50.6%,差异显著(P0.05);孕酮浓度呈递减趋势,妊娠早期与空怀期相比差异显著(P0.05),妊娠早期与泌乳期相比差异显著(P0.05),空怀期和泌乳期比妊娠早期分别下降了44.9%和40.7%;促卵泡激素和促黄体素各时期相比均差异不显著(P0.05),两者变化规律一致。说明在建昌黑山羊繁殖周期中,雌二醇、孕酮、促卵泡激素、促黄体素对母羊妊娠、泌乳及间情等繁殖行为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1.2水牛黄右军等(1994)采用EIA法测定了87头杂种水牛,对头摩拉水牛的脱胎乳孕酮含量,初步掌握了水牛发情、配种、妊娠、空怀和流产等不同生殖状态孕酮变化规律。将配种后第21d和27d次取奶样测定孕酮浓度均达到或超过1.7×10~(-9)g/mL者判为妊娠牛,前高后低者(不达者)为空怀牛,对64头配种水牛进行测定,1个月后直检复查,空怀确诊率为97.390(36/37),妊娠确诊率为88.9%(24/27)。与国内外EIA法诊断奶牛妊娠结果基本一致。[11]1.3羊李学斌等(1993)应用ELISA法测定绵羊血清中干扰体液免疫反应的因子,发现在配种后48…  相似文献   

14.
<正> 孕酮是由黄体和胎盘产生的一种类固醇激素,其主要作用为维持正常妊娠。在家畜的发情周期和妊娠期中,孕酮含量呈规律性变化。因此,通常以测定孕酮含量作为监测卵巢排卵和黄体功能状态的重要指标,在畜牧生产上可应用于发情鉴定和早期妊娠诊断。在国外,Challis等(1973)和Enbergs(1981)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了家兔妊娠期中外周血浆孕酮水平的变化,及其与季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究繁殖周期内母猪肠道菌群的演替规律和结构特征,试验从山东省莱西市某猪场选取12头大白猪母猪为研究对象,采集其空怀期(配种前2天)、妊娠早期(妊娠第28,42,56天)、妊娠末期(妊娠第70,84,98天)、分娩期(分娩当天)及哺乳期(泌乳第7,14,21天)繁殖周期5个阶段11个时间点的新鲜粪便样本,提取粪便样本基因组DNA,采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进行测序,分析大白猪母猪繁殖周期不同阶段肠道微生物的多样性及在门、科、属水平上的组成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大白猪母猪繁殖周期肠道微生物在空怀期时的α多样性最低,随着妊娠的进行,α多样性逐渐上升,在妊娠末期达到最高,进入分娩期后急剧下降,但分娩期与哺乳期差异不显著(P>0.05)。空怀期、妊娠早期、妊娠末期、分娩期和哺乳期5个阶段的平均物种数量在400~800种之间,妊娠末期时的物种数量最多,且除空怀期和妊娠早期物种数量差异不显著(P>0.05)外,其余繁殖阶段间均差异显著或极显著(P<0.05或P<0.001)。母猪繁殖周期不同阶段的β多样性存在差异(P=0.001),空怀期与妊娠早期β多样性相似性最高...  相似文献   

16.
为了及时发现空怀牛并及时实施第2次配种,试验对配种后30~45 d未返情的奶牛采集血样,应用早孕因子(PAG)ELISA早孕检测试剂盒进行早期妊娠诊断。结果表明:应用PAG ELISA早孕检测试剂盒后,奶牛的平均空怀天数下降22.67 d,产犊间隔下降36.82 d。说明使用PAG ELISA早孕检测试剂盒进行奶牛早期妊娠诊断能够及时发现空怀牛并实施第2次配种,能够极显著降低奶牛空怀天数和产犊间隔(P0.01),提高奶牛繁殖效率。  相似文献   

17.
微量滴定板酶免疫法和固相酶染色法分别检测试验组不孕母牛(n=119)和对照组母牛(n=26)包括处女牛、正常空怀母牛和妊娠母牛)的血清孕酮水平和抗精子抗体反应,以研究不孕母牛血清抗精子抗体反应与卵巢功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各种原因不孕母牛的血清孕酮含量显著高于处女牛(P>0.05),但与正常空怀母牛和妊娠母牛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不孕母牛血清抗精子抗体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但其抗精子抗体阳性反应血清(n=43)孕酮含量显著低于抗精子抗体阴性反应血清(n=76,P<0.05),而且孕酮含量与抗精子抗体阳性率呈负相关趋势。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了关中驴产后期(n=18)和发情期(n=6)血浆17β-雌二醇(E_2)、孕酮(P)和辜酮(T)的浓度。测定结果表明,产后第一次发情前血浆E_2浓度较低(12.22±1.92pg/ml),第一次发情期逐渐上升,排卵前第一天和第二天达到较高水平(19.48±2.16pg/ml和20.41±3.27pg/ml,±SE,P<0.05),排卵后降至基础浓度。产后第一次发情前血浆P浓度较低(2.74±0.51ng/ml),排卵后逐渐上升,第四天和第五天显著和极显著高于排卵前P水平,血浆值为6.19±0.66ng/ml和8.09±1.09ng/ml(P<0.05和P<0.01)。产后第一次发情前血浆T浓度较高,发情期下降,排卵后逐渐上升,第五天和第六天显著和极显著高于发情期T水平,分别为313.11±37.57pg/ml和356.73±46.37pg/ml(P<0.05和P<0.01)。产后第一次排卵前P/E_2和P/T比值均较低,排卵后上升,第五天分别达到861和25.83。产后第一次发情前T/E_2比值较高,发情期下降,排卵后上升,第五天达到33.34。排卵前后间隔6小时采样的分析结果表明,排卵前第30~24小时,E_2浓度急剧上升达到峰值。排卵后P浓度于第78~96小时达到较高水平。血浆E_2与P、E_2与T均呈中等负相关(r=-0.42和r=-0.41)。P与T为极显著正相关(r=0.92)。周期性发情期血浆E_2、P、T浓度的分泌范型和产后第一次发情期基本相似。  相似文献   

19.
为探求西农莎能奶山羊早期妊娠诊断的方法,应用放射免疫法,分别测定6只奶山羊发情同期和153只奶山羊妊娠早期下午末乳的孕酮水平。6只母羊发情0~1天(发情为0天)的孕酮水平最低,均值为0.83±0.28毫微克/毫升,发情第五天后逐渐上升,于第十一至十七天达峰值分别为32.2、23.4、15.9、12.6和34.2毫微克/毫升,此后又陡然下降,恢复到下一发情周期前的基础水平。配种后第十五至二十九天的孕酮值波动在0.30~42.2毫微克/毫升的范围。根据配种后返情及产羔情况观察,产羔羊配种后第二十二至二十五天的孕酮均维持较高水平,均值≥8.3毫微克/毫升,而返情和未产羔羊这四天的孕酮水平则较低(P<0.01),均值<8.3毫微克/毫升。故以8.3毫微克/毫升的孕酮值为判定界限,即:≥8.3毫微克/毫升为妊娠,<8.3毫微克/毫升为未妊娠,准确率是96.5%(109/113),未妊羊是90%(9/10)。据此,作者认为:根据乳汁孕酮水平能够进行西农莎能奶山羊的早期妊娠诊断。采样时间在配种后第二十二至二十五天,采样次数为隔日2次。此外,对判定界限及诊断的准确率等问题、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双峰驼精液诱导排卵的机制,本文用放射免疫测定法对双峰母驼人工输精诱导排卵前后外周血浆促黄体素(LH)孕酮(P)和17β一雌二醇(E_2)的含量进行了测定。母驼在卵泡发育周期中,LH的基础水平为2.7±1.2ng/ml。输精后4小时LH达到高峰,峰值为6.9±1.0ng/ml,约为基础水平的2.6倍。输精后30~48小时内排卵。在卵泡自然萎缩前一天也出现一个LH小峰(5.3±2.5ng/ml)。 在卵泡发育周期中,血浆孕酮处于低水平(0.36±0.28ng/ml)。诱导排卵后第3天增加到1.73±0.74ng/ml,第8天可达2.40±0.86ng/ml。血浆雌二醇在卵泡发育周期中平均为26.8±9.0Pg/ml,到卵泡成熟时可达30.8±5.1pg/ml,排卵后立即下降到19.0±4.1Pg/ml。但在排卵后3天又上升到29.8±6.5Pg/ml,在其它家畜中未见这种情况。 实验中设置7种对照组,证明双峰驼的排卵仅仅是由具有生殖能力的公驼精液诱导产生的,表明在这样的精液中可能存在着与排卵有密切关系的诱导排卵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