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主持,与广东省陵水县海陵珍珠场合作进行的大珠母贝人工育苗及育珠技术的研究已获成功,最近在北京通过了部局级技术鉴定,为今后我国培育大型珍珠提供了足够的  相似文献   

2.
第二届国家级科学技术进步奖评审结果,最近在京揭晓,共有818项科技成果获奖。水产科技成果10项获奖,现公布如下:一等奖1.大珠母贝人工育苗养殖及插核育珠二等奖  相似文献   

3.
1984年3月,在北京同时通过了两项部级技术鉴定,一项是大珠母贝的人工育苗,一项是大珠母贝的插核、育珠.两项成果的统一,开创了我国珍珠生产的新局面,打破了世界上对育大珠技术的垄断. 两项成果的主人,主要是南海水产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曹家录和蒙钊美.他们两人青年领命,壮年功成,刻苦攻关十一年.其间,第一个课题曹为主,蒙配合:第二个课题蒙挂帅,曹为副.两相协作,齐头并进.中国有一句成语:珠联璧合——赞美珍贵美好的联合.事情正是如此:由于曹、蒙的献身精神和亲密协同,终于使我国在珍珠生产的领域中登上了珠穆朗玛之峰.  相似文献   

4.
近日,广东海洋大学珍珠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刘永主持的广东省科技厅农业攻关计划项目“提高大珠母贝植核留核率的研究”通过验收。该项目解决了大珠母贝插核育珠过程中的“吐”核难题并有望实现大规模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正日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热带水产研究开发中心开展的大珠母贝室内人工育苗工作获得阶段性突破,经组织有关专家进行现场测试,成功培育出壳长3~7mm的大珠母贝贝苗10万余只,为后续大规模开展大珠母贝人工苗种繁育奠定了坚实基础。此前,南海所已长期开展珍珠贝基因资源挖掘、培育珍珠贝新品种、人工育苗与插核珠技术、资源调查等方面的科学研究工作并取得了多项创新成果,为珍珠贝的资源保护、开发和利用作出积极  相似文献   

6.
杨伟 《水产科技》2006,(4):33-34
一、现状 湛江市养殖珍珠已有四十多年的历史,珍珠插核、母贝养殖、人工育苗及珍珠加工等技术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为我国海水珍珠立足于国际市场作出了贡献。珍珠产业成为雷州、徐闻等县(市)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和沿海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门路。湛江已成为我国名副其实的南珠中心。  相似文献   

7.
大珠母贝人工育苗过程中水质控制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春芳  刘永 《水产养殖》2008,29(2):18-20
大珠母贝[Pinctada maxima(Jameson)]是世界上培育优质海水珍珠的最理想种类之一,在我国主要自然分布于海南省儋州、临高和三亚以及广东省雷州半岛西岸海域.但我国的野生大珠母贝资源相当匮乏,须通过人工繁殖来生产大珠母贝种苗.要做到稳定的育苗效果,对人工育苗过程中的水质控制技术有较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中国不仅是一个采捕和利用珍珠最早的国家,也是人工养殖珍珠最早的国家。我国目前用于生产海水珍珠的主要贝类是合浦珠母贝,但其个体小,养出的珍珠也小,经济价值不如大珠母贝。 一、分类地位与分布 生产海水珍珠的母贝主要是双壳纲、异柱目、珍珠贝科的两个属的一些种,即珠母贝属的珠母贝,合浦珠母贝,大珠母贝和珍珠贝属的企鹅珍珠贝等。  相似文献   

9.
江苏省海安县沿海海区潮流畅通,是条斑紫菜养殖的天然地段,目前,当地条斑紫菜养殖却存在着养殖零散、管理不齐、苗种规格不一、成活率低、产量效益差等现象,针对这一问题,江苏省海安县水产技术推广站组织有关技术人员采用规模化条斑紫菜育苗技术,统一育苗,统一供种,统一防病,解  相似文献   

10.
湛江珍珠是中国南珠的代表。湛江市养殖珍珠已有40多年的历史。珍珠插核、母贝养殖、人工育苗及珍珠加工等技术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为我国海水珍珠立足于国际市场做出了贡献。目前。湛江市珍珠养殖面积3万多亩,年产珍珠约6吨,全市有10个乡镇、2万多人从事珍珠产业。湛江市海水珍珠年养殖量和产量均占全国的70%。已成为我国名副其实的...  相似文献   

11.
海安县现有紫菜养殖面积16万亩,紫菜养殖加工企业15家,全自动一次紫菜加工机组45台(套),二次紫菜加工机组7台套,生产的优质紫菜畅销国内外。现有条斑紫菜育苗面积3.6万米2,承担着本县及南通、盐城等周边市、县的部分苗种供应。为保证下一生产季节稳产和高产,做好条斑紫菜育苗是关键,笔者认为应做好以下两点:  相似文献   

12.
正紫菜丞是海藻中其丞一个重要具有味道丞的经济栽鲜美、营丞培品种,尤其是条斑紫菜因养价值高、便于携带等优点而备受欢迎,较高的经济价值使其成为水产养殖出口创汇的重要产品。19世纪70年代,原水产部黄海水产研究所在启东吕四开展了条斑紫菜产业化栽培试验并取得成功,经过40多年的发展,南通市紫菜产业从业人员近3万  相似文献   

13.
黄海水产研究所与江苏省启东县有关单位共同协作,采用选种自交法培育出生长快、产量高的条斑紫菜长叶形新品种。1982年和1983年,在启东县海渔村和吕滨村作了百亩以上大面积生产试验,结果表明,新品种比老品种增产15%以上。  相似文献   

14.
广东省海南水产研究所积极开发本地珠母贝资源,用大珠母贝培育珍珠,取得了可喜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珍珠养殖生产大体说来,分为育苗、育母贝、育珠三个阶段,整个生产周期约为6至7年,这在海水养殖中算是时间较长的了。这期间还经常受到自然灾害,以及敌害生物为害,往往使珍珠贝大量死亡,严重地影响珍珠养殖事业的发展。因此,如何缩短珍珠养殖生产周期,是生产上急待解决的课题。本文就是通过生产实践的认识,提出一些个人见解,与同志们商榷。  相似文献   

16.
黄海水产研究所在江苏省启东县水产局及有关单位大力支持下,采用选种自交的方法,培育出藻体细长、成熟百分率低、生长快、生长期长、产量高的条斑紫菜长叶形新品种。1982年和1983年,启东县海渔村和吕  相似文献   

17.
论育珠手术作业与淡水无核珍珠质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根芳  方爱萍 《内陆水产》2002,27(12):18-20
在大陆,规模化人工育珠生产已有30年历史。由于生产的迅猛发展,国内淡水珍珠产量有了大幅度增长,在数量上已大大地满足了国内外市场对珍珠的需求,从而对珍珠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近年来,虽然人工育珠手术工艺的理论基础尚无新的突破,但是在操作技术上仍有许多革新。育珠蚌养殖期限从3~4年,已经延长到了7~8年。大颗粒、光亮圆润的优质珍珠越来越多,使得工艺珠的等级标准也有所提高。珍珠生产不再是生产多少买多少、以量取胜的年代,优质高产和降低死亡率成了生产的关键。本文就珍珠质量相关的育珠手术操作技术问题谈一看法…  相似文献   

18.
中国贝类学会根据当前国内河蚌育珠技术水平不高,产珠质量不稳定和各生产单位、专业户渴望学习河蚌育珠标准基础技术和新技术的要求,于今年3~4月份,在江苏省水产技术培训中心(唯亭)举办了两期各为20天的“提高珍珠质量及新技术”的培训班。学会邀请了贝类学教授、专家、工程师、技师和育珠能手担任教员。教学内容丰富、全面,包括淡水珍珠养殖生物学基础,植珠操作技术,有核珠培育技术,象形珠培育技术,珍珠养殖管理技术,蚌病防治技术以及珍珠生产发展趋势等。培训班宗旨是普及与提高、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来自全国  相似文献   

19.
万年县石镇珍珠场在蚌源紧缺的情况下,依靠科技进步、开展了再生珠养殖试验,为提高珍珠质量和育珠效益及大规模发展珍珠生产.提供了成功的范例,走出了一条效益型、节蚌型、集约型的新路子。本文从技术经济角度对比进行了评价和分析。再生珠养殖,就是采收珍珠时,不杀死珠蚌,在珍珠囊上划一伤口,把珍珠取出,然后把育珠蚌再养到水中,原来的珍珠囊细胞继续分泌珍质,沉积成再生珠。这一育珠方式虽然过去许多地区试养成功,但由于手术技巧要求较高,而未能推广开来。本试验旨在探索适于方年县规模化育珠新途径,完成“八五”期间发展万亩珍珠的生产任务。为此,县水产技术推广站配合石镇珍珠场开展了再生珠先导工程养殖试验示范,并已初见成效、显示了旺盛的生命力;我们对本试验进行了技术经济效益评价,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马氏珠母贝分段育珠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2009年进行了马氏珠母贝分段育珠试验.在河口内湾进行插核母贝的术前处理和后期育珠管养,在池塘进行术后休养和前期育珠管理,以避开台风和河口内湾的淡水期.试验结果表明:手术后休养期珠母贝的成活率平均为87.4%,留核率达78.2%;育珠期珠母贝的成活率平均为73.6%,收获时成珠率为29.5%,插核万贝收珠1.96 kg.与传统育珠模式相比,育珠贝的成活率、成珠率及珍珠质量都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