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长吻虢俗称江团、白吉、虢鱼等,是我国特有的名贵淡水鱼类,属鲶形目,鮠科,鮠属中个体最大的经济鱼类。其肉质肥嫩鲜美,高蛋白、低脂肪,是一种名贵药材,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药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长吻鮠(Leiocassis longirostris),又名江团、肥坨、鮠鱼,是鲶形目鮠科鮠属中个体最大的经济鱼类.一般个体重1.3~3 kg,最大个体可达13 kg.长吻鮠是我国江河中的重要经济鱼类,因其肉嫩味美,又无细刺和体鳞,被视作淡水鱼中的珍品,尤其是那肥厚硕大的鳔,干制成"鱼肚",是享誉中外的名菜.  相似文献   

3.
长吻鮠俗称江团、肥沱、鮠颡、鮠鱼,隶属鲶形目、鮠科、鮠属,因其吻较其它鮠属鱼类为长,故称长吻鮠,主要分布于长江干流和各大支流的下游水域,常见渔获个体重1kg~5kg,最大达17kg.  相似文献   

4.
黄武 《内陆水产》1993,(5):24-24
长吻鮠又名江圃、鮠鱼,隶属于鲶形目鮠科鮠属,是我国名贵淡水经济鱼类,以肉嫩味美而著称,尤其是鱼膘特别肥厚硕大,干制成的“鱼肚”,是享誉中外的名菜。渔谚有“不食江团、不知鱼味”之说。长吻鮠主要分布于长江上游及支流,近年因过度捕捞,天然资源严重缺少。为保护这一名贵鱼类资源,开展人工养殖长吻鮠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5.
漫谈长吻鮠     
鮠,即长吻鮠,俗称江团、鮰鱼、肥头鱼等,属鲶形目鮠科。我国是鮠科鱼类的发源地,由于鮠科种类纷繁,现仅知本科有4属31种,而长吻鮠是其中的一种。它主要分布于长江干支流和大型通江湖泊中,尤以长江上游四川产此鱼甚多,但长江下游有时多产于上游,而唯独湖北中游的江段较著称。  相似文献   

6.
长吻鮠(Leiocassis longirostris)俗称江团、肥沱,是我国名贵经济鱼类之一,分类学属鲇形目,鲿科,鮠属,因吻较长故学名为长吻鮠。分布于我国长江水系的部分江段,栖息于江河底层乱石缝中。长吻鮠肉嫩刺少,富含高蛋白,低脂肪,肉味非常鲜美,因此市场前景看好,近年来我省已有大量长吻鮠池塘养殖和网箱养殖。2005年4月,广元白龙湖网箱养殖长吻鮠鱼种出现大量死亡,经检查发现主要是斜管虫寄生和外伤感染细菌导致长吻鮠死亡,本文就此病诊疗情况报告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长吻鮠蓄养人工繁殖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吻鮠(Leiocassis longirostris Guenther)属鲶形目鮠科,广布长江流域。长吻鮠系名贵淡水经济鱼类,近年来其资源日趋下降。为了摸索长吻鮠在池塘条件下的人工养殖技术,我们于1980—1983年重复进行了长吻鮠的蓄养人工繁殖试验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长吻鮠在分类上属于鲶形目、鮠科,是我国重要的淡水名贵经济鱼类之一。  相似文献   

9.
江黄颡鱼、黄颡鱼、粗唇鱼危杂交繁育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鮠科鱼类大多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成为当前淡水养殖的新宠。江黄颡鱼(又名瓦氏黄颡鱼)、黄颡鱼、粗唇鮠均为鮠科鱼类中具有开发潜力的种类,黄颡鱼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强,体色艳丽,近几年市场行情逐渐看好,但其商品规格较小;江黄颡鱼,是黄  相似文献   

10.
长吻鮠俗称江团、肥沱、鮠颡、鮠鱼,隶属鲶形目、鮠科、鮠属,是一种大型经济鱼类,因其吻较其它鮠属鱼类为长,故称长吻鮠。近年来,长吻鮠的天然资源日渐减少,市场价格昂贵,养殖前景较好,现将有关长吻鮠池塘养殖技术介绍如下:一、鱼池的条件与准备成鱼池面积以5亩~10亩为宜,水深1  相似文献   

11.
长吻鮠(Leiocassis iongirostris Gunther)又名江团、肥沱、鮠鱼。分类上属鲶形目、鮠科、鮠属,是长江流域特种名贵经济鱼类。它肉质幼嫩,无骨刺,营养价值高,味道鲜美。其鳔特别肥厚,著名的“笔架鱼肚”就是用它制成,属肴中珍品,现已发展成为珠江三角洲地区养殖的优质品种之一。  相似文献   

12.
长吻鮠是主产于长江的上等名鱼,在沿江地区久负盛名。近年来,其消费区域不断扩大,消费量大幅攀升,是特水品种中市场容量较大的鱼类品种之一。但目前充斥各大批发市场的长吻鮠商品鱼95%以上都来自于广东等南方省份,究其原因有:一是广东等地养殖长吻鮠的规模化、组织化程度较高,苗种、专用饲料、产品销售等主要环节较为配套;二是气候条件尤其是温度优于长江流域,有效生长期较长,养成周期比长江流域要短一年左右,且不存在冬季落膘现象,  相似文献   

13.
粗唇鮠和大鳍鳠为长江野生鱼类,其经济价值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由于长期的过度捕捞和工农业生产的污染,给鱼类生活环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坏,野生资源量大幅下降。为了更好地保护野生资源,保护长江鱼类多样性,在合理开发长江渔业资源的同时满足市场的需求,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于2007年7月-2008年12月,陆续从长江南京江段收集粗唇鮠、大鳍鳠两种野生鱼类,开展了长江野生鱼类的移植驯化试验工作,其中粗唇鮠507尾,大鳍鳠261尾,运输成活率达95%,采用土池驯养,成活率分别为71.3%和78.72%,有望成为新的池塘套养或主养的养殖种类。  相似文献   

14.
长吻鮠是长江名贵鱼类。湖北省石首市所产“笔架鱼肚”即长吻鮠鱼鳔,在明朝时列为贡品,是闻名中外的佳肴,可出口创汇。近年来,长江中长吻鮠资源日  相似文献   

15.
长臀鮠大规格苗种培育和成鱼养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长臀鮠(Cranoglanis bouderius),俗称马面骨、骨鱼等,属鲶形目,长臀鮠科,长臀鮠属,是我国特有的名贵上等经济鱼类,主要分布在西江的广西上游及广东省的北江,为珠江水系特有种。长臀鮠个体大,最大个体可达3 kg,含肉率高,蛋白质和维生素丰富,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具有催乳和滋补功能,深受广大消费者的迎。2006年始,韶关市水产研究所在北江鱼类资源调查的基础上,筛选出具有生长快,食性杂,肉质  相似文献   

16.
科技动态     
由四川省农科院水产研究所承担的“长吻鮠移养驯化及养殖技术研究”课题,于1988年11月14日在成都通过了省级技术鉴定。长吻鮠,地方名江团、肥坨、鮠鱼,主产于长江流域,是我国江河名贵鱼类之一。四川省农科院水产研究所立足于把野生长吻鮠变为“家养”,从1980年开始承担了开发研究长吻鮠的课题。1980年春从宜宾附近江段收集成熟亲鱼进行人工  相似文献   

17.
长吻鮠俗称鮰鱼、鮠鱼、江团、肥坨,属鲶形目、鲿科、鮠属,分布于我国的辽河、淮河,长江、闽江至珠江等水系及朝鲜西部,是我国重要的经济鱼类.长吻鮠对生态环境的适应性较强,经过人工驯化可在湖泊、池塘中饲养.近年来,长吻鮠的人工养殖已经在我国湖北、四川、重庆、广东和安徽等省市迅速兴起,对人工配合饲料的需要量也不断增加.制定合理的长吻鮠饲料配方,生产质高价廉的配合饲料,是当前长吻鮠产业发展的重要任务,因此,开展长吻鮠的营养需求研究工作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8.
长吻鮠的人工繁殖与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吻鮠(Leiocassis longirostris),俗称鮰鱼、江团、肥沱,是分布于长江中的名贵鱼类.分类学上隶属鲶形目,鲿科,鮠属,因其吻较长,故称之为长吻鮠.长吻鮠属温水性鱼类,生存温度为0~38 ℃,生长适温为15~30 ℃,pH范围6.5~9.0,最适pH 7.0~8.4,不耐低氧,当池塘水质溶解氧低至2.5 mg/L时,则会浮头.长吻鮠营底栖生活,喜集群、畏光,属温和肉食性鱼类,同类之间不存在相残现象,鱼苗阶段摄食轮虫、枝角类、桡足类,3 cm后摄食水蚯蚓,经转食驯化,也食人工配合饲料.  相似文献   

19.
乌苏里拟鲿(Pseudobagras ussuriensis)隶属鲶形目、鲿科、拟鲿属,又名乌苏里鮠,地方名牛尾巴,主要分布于我国黑龙江水系(黑龙江、乌苏里江、松花江、嫩江等水域),20世纪90年代以前乌苏里拟鲿的自然产量仅次于同科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位居第二位。鳞科鱼类绝大部分为小型鱼类,尼克里斯基于1985年研究证实乌苏里拟鳞是鳞科生长速度最快的种类,其最大个体体长可达1.0米。  相似文献   

20.
长吻鮠(Leiocassis longirostris),俗称鮰鱼、江团、肥沱,是分布于长江中的名贵鱼类。分类学上隶属鲶形目,鲿科,鮠属,因其吻较长,故称之为长吻鮠。长吻鮠属温水性鱼类,生存温度为0~38℃,生长适温为15~30℃,pH范围6.5~9.0,最适pH7.0~8.4,不耐低氧,当池塘水质溶解氧低至2.5mg/L时,则会浮头。长吻鮠营底栖生活,喜集群、畏光,属温和肉食性鱼类,同类之间不存在相残现象,鱼苗阶段摄食轮虫、枝角类、桡足类,3cm后摄食水蚯蚓,经转食驯化,也食人工配合饲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