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冯杰 《水产养殖》1993,(1):12-12
淡水鲳原产于南美亚马逊河,属热带暖水性鱼类,水温不宜低于20℃,每年10月至竖年5月需在越冬房中度过。根据我们三年试养的体会,淡水鲳在越冬期间易患小瓜虫病、白皮病和水霉病等,防治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2.
淡水白鲳学名短盖巨脂鲤(Colossomu brachypomum),原产于南美洲亚马逊河,是食用和观赏兼备的大型热带鱼类之一。水温持续低于12℃48小时内会出现冻伤休克死亡现象。因此,在我国大多数地区不能自然越冬。淡水鲳在越冬期间,由于操作不慎,管理不善,  相似文献   

3.
我县于1988年引进淡水鲳,经多年的养殖,我站初步摸索出淡水鲳越冬的方法,鱼种越冬成活率达到85%以上,亩均越冬产量9400多公斤。具体做法是:一、暖房的设计  相似文献   

4.
《海鲜世界》1994,(3):15-15
淡水白鲳由于在我国绝大部分地区不能在自然条件下越冬.在此期间.由于水温低,拉网操作造成鱼体受伤,鱼体极易患水霉病.严重时引起鱼类死亡.给越冬保种及来年养殖造成困难。针对这一不良现象,淡水自鲳在秋末冬初应谨防水霉病的发生、流行.  相似文献   

5.
一、淡水鲳养殖的一般现状目前,淡水鲳的养殖基本上属于一龄种、二龄成鱼的生产模式。这种模式在放养时,因鱼种越冬方式不同、养殖的产量或经济效益受到一定的影响。如果越冬水环境属于低温保种型,在长达6~7个月的时间里鱼种的生长会受到抑制,放养后生长势减弱,自然会影响增重倍数;如果越冬水环境属于适温培育型,  相似文献   

6.
我县于1988年引进淡水鲳,在1990年利用塑料薄膜暖房进行淡水鲳越冬过程中,同时套养同规格尼罗罗非鱼鱼种,整个越冬期间基本上没发生鱼病,到1991年春出池,淡水鲳成活率达85.7%。而1989年  相似文献   

7.
淡水鲳的下限临界温度为12℃。越冬水温低于24℃时淡水鲳很易生病,往往因此导致大批鱼死亡,造成越冬的失败。因此应该做好越冬保种工作,并注重其病害的防治。  相似文献   

8.
经我站多年的实践,初步摸索出一套提高淡水鲳越冬进池成活率的技术措施。主要方法是:  相似文献   

9.
1越冬鱼来源7月份由海南省调运水花,经过50天育成4~6厘米的越冬秋片。2越冬池利用温室养殖池作为淡水白娼越冬地,共3只,每只140平方米,油深1米。鱼进地前用漂白粉全地消毒,每只地配备1千瓦水车式增氧机1台。热源为工厂余热。进排水方便,水温可人工调节。3入池时间当室外  相似文献   

10.
陈启春 《淡水渔业》1996,26(6):22-24
小山塘主养淡水鲳高产技术初探陈启春(福建省淡水水产研究所,福州350002)1994年在一口面积8.5亩的小山塘里,进行主养淡水鲳高产试验。收获时平均亩产达1077公斤,其中淡水鲳产量占总产量的68.7%,亩产值8812元,亩效益2853元,取得令人...  相似文献   

11.
李卫如 《科学养鱼》1994,(11):13-14
淡水白鲳鱼种高密度越冬技术要点淡水白鲳不能在自然条件下越冬,所以其鱼种越冬在整个生产环节中显得至关重要。许多单位在这方面技术不过关,往往造成越冬量小,越冬成活率低等不理想状况。我所自引人该品种、自繁自育鱼苗,进行温室越冬以来,积累了一套切实有效的经验...  相似文献   

12.
王爵春 《内陆水产》1998,(12):13-14
淡水白鲳是热带性鱼类,耐寒性差,其鱼种在冬季需保温才能顺利越冬。目前,主要采用如下几种形式进行淡水白鲳鱼种越冬:塑料大棚或温室,温泉水或地下温水,工厂余热。我场是利用地下温水进行越冬。近年来经过不断探索,形成了一套有效的越冬技术措施,越冬成活率保持在85%以上,取得较好的效益。现将越冬期间各个环节的工作总结如下。l越冬前期工作1.l越冬条件越冬池塘面积应根据温水量而定,以确保白的越冬安全水温。本场有1000-4000mz不等的越冬塘,正常水深可维持1.5m,最深可达Zm。水源为地下温水,水温29SCC,盐度3g/l。可根…  相似文献   

13.
淡水白鲳     
淡水白鲳淡水白鲳原产于南美亚马逊河。属鲤形目脂鲤科,种名为短盖巨脂鲤。因体形酷似海水鲳水而被称为"淡水白鲳"。由于其腹部等处有鲜红色彩而被称之为"银鲳"。原产地最大体长达70-100厘米,体重20千克。淡水白鲳食性杂,它除了能援食一般的精饲料外、还能...  相似文献   

14.
前注:本刊第四期介绍了淡水鲳的生物学和池养特点,从本刊起将继续分期刊出淡水鲳的亲鱼培育和人工繁殖、苗种培育、成鱼养殖、越冬保种和防病技术。请各位读者注意收看并保存,或许能助你一臂之力。  相似文献   

15.
淡水鲳室外越冬及越冬鱼种的运输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淡水鳗原产南美亚马逊河流域,属大型热带经济鱼类,其生活临界水温下限为12℃,因此,我国大部分地区都不能自然越冬,各地都需因地制宜,采用不同的方式越冬。主要越冬方式有室内和室外两种,室外越冬又有利用温泉和工业余热水越冬两种方式。1987年以来,我场一直利用合肥发电厂余热水进行淡水娼的越冬保种并获得成功,总结出一套淡水娼室外流水越冬保种技术和管理经验。针对越冬鱼种保种密度大,越冬后鱼种体质弱,致使运输成活率较低的问题,加强越冬鱼种后期的强化培育及低温处理等工作,对提高越冬鱼种运输成活率有着重要的作用。l淡…  相似文献   

16.
淡水白鲳为热带、亚热带鱼类,水温低于12℃时,就会自然死亡。水温18-19℃时鱼可以存活,但易生病,导致大批鱼的死亡。因此必须做好越冬保种及疾病防治工作。我们在2000年-2004年间每年对淡水白鲳越冬期加强做好保种保温、疾病防治技术措施,取得可观的经济效益,鱼种成活率平均达93%以上。  相似文献   

17.
《广西水产科技》1977,(1):32-32
我区在1958年从越南引进非洲鲫鱼,经过长期的饲养观察,证明非洲卿龟是一种淡水养殖的优良高产品种,但非渊鲫鱼抗寒力差,水温降到13℃时,就会被冻死,为了解决这个问题,1974年和1975年,我室采用1—1.5%盐水,放入7平方米,水深10—60厘米,无底泥,无挡风屏障的水泥池中,让非洲鲫鱼在盐水环境中自然越冬,取得了良好为效果。  相似文献   

18.
黑鱼已成为近年内陆地区淡水养殖发展较快的品种之一,因黑鱼一般为两年上市,故其在北方地区的安全越冬显得十分重要,我们针对近年我市不断出现的黑鱼越冬死亡现象作了认真的总结和剖析,提出了一套较为可行的技术方案。并在2003年对我市120个养殖池塘作了越冬技术预防和跟踪指导  相似文献   

19.
王声瑜 《内陆水产》1996,(11):21-21
牛蛙越冬十大方法牛蛙冬眠期一般为11月至第二年3月,冬眠期约100天左右,现简要介绍如下:1.洞穴越冬为了适应牛蛙挖洞潜伏的习性,可事先在蛙池四周松土,并在向阳背风处,平水位线挖若干个直径15厘米,深1米的洞穴,保持湿润,以便牛蛙入穴冬眠。2.潜水越...  相似文献   

20.
目前罗非鱼的越冬方式大多采用室内建池,此法要求条件高,而且越冬鱼数量有限,为了进一步增加越冬鱼种数量,现介绍室外池塘越冬保种技术:1.越冬设备室外池塘,面积1—1.5亩,深度1.7—1.8米,水深1.5—1.6米,最好石砌壁及底,底泥不超过10厘米,越少越好,池塘一端设水位平衡管1一2个(距池底1.5米),设排污管1—2个(距池底0.5米),均通至排水沟,进热、冷水管各一个(二者靠近。如果热、冷水混合好以后再注人越冬池则更好),1.5千瓦叶轮式增氧机两部(叶轮式和水车式各一部也可)。2.水质条件水质化学指标应符合淡水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