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声音     
正"进入6月份,生猪市场喜迎开门红,猪价整体走势基本与我们前期预测保持一致。经过前期生猪产能的严重超前释放,在消费逐步复苏助推作用下,生猪供应断档期效应表现愈发明显。当前正值月初,养殖大场计划出栏较少观望情绪较浓,市场标猪供应紧俏,加之猪价再次全面上涨将加剧养殖户抗价惜售心理,短时屠宰企业收猪难度或进一步增加。"——搜猪网分析师冯永辉分析表示。  相似文献   

2.
正8月猪价大局已定,既没有大涨也没有大跌。9月初,南北生猪价差依然较大,北方低价猪源向南方调运频繁,掣肘南方猪价反弹;而南方气温依旧偏高,消费端也对猪价反弹形成抑制。9月天气渐凉,加之学校陆续开学以及传统节日中秋节的提振,生猪价格或有所上涨,再加上农忙及"十一国庆"长假的助力,生猪价格上涨概率应该比较大。但是由于养殖户习惯在消费较多时期来临之前进行抛售,那样将打击猪价的反弹,再加  相似文献   

3.
稳定生猪生产,维护养猪户利益并且平衡消费者与其的利益是急需解决的问题,但是现在是养猪亏损、养猪户掩面哭泣,同时买猪肉的消费者也没感觉到便宜多少。当前市场并不具备支持猪价持续上涨的条件,因为生猪市场供大于求的状况并未发生根本的改观。猪价"俯卧撑"式下滑,养殖户在心理上需要理性谨慎。从目前猪肉消费情况来看,消费量已经落入年后的第二个低谷,猪价短期恐难停"俯卧撑"。预计下半年猪价将步入恢复性上涨通道,未来猪价底位将提高,即使再调整也较难跌到前期的低点。  相似文献   

4.
正1生猪市场行情回顾经历2019年猪价持续上涨,2020年初猪价处于高位,疫情期间猪价一度上涨,3月后需求下降矛盾逐步表现出来,餐饮消费大受影响,居民猪肉消费下降明显。在供需双低情况下,3-5月猪价出现一波显著下跌,并一度引发养殖户恐慌性抛售,随后5月末为节点出现"V"型走势(见图1)。  相似文献   

5.
稳定生猪生产,维护养猪户利益并且平衡消费者与其利益是急需解决的问题,但是目前养猪亏损、养猪伤农;消费者也没感觉到猪肉价格的便宜多少。当前市场并不具备支持猪价持续上涨的条件,因为生猪市场供大于求的状况并未发生根本的改观。猪价"俯卧撑"式下滑,养殖户在心理上需要理性谨慎。从目前猪肉消费情况来看,消费量已经落入年后的第二个低谷,猪价短期恐难停"俯卧撑"。预计下半年猪价将步入恢复性上涨通道,未来猪价底位将提高,即使再调整也较难跌到前期的低点。  相似文献   

6.
无奈猪价有违众人心愿,金九没有雄起,银十更是落寞,无疑后市的消费旺季成了各位养殖户的希望,近3个月猪价调整有利于产能进一步去化,如果后市不出什么变故,一旦消费冲破清淡状态,猪价峰回路转之态势也将显现。市场需求是影响猪价变化的主导因素,按照猪市的正常走势分析,未来猪价上涨是必然。11月7日已迎来立冬节气,天气逐步转冷,且南方将逐步启动腊肉制作的需求,预计生猪消费将有所上量。加之7-9月份养殖户补栏持续偏低将导致11月份以后可供出栏大猪减少,而4季度需求处于环比恢复阶段,所以11月份下旬或12月份开始生猪供需或又出现阶段性供不足需,而不像2013年年度那么平稳。后市建议养殖户稳定情绪,回归理性的出栏节奏,养猪要及时做好防寒保暖工作。  相似文献   

7.
2021年上半年,对于养猪人来说,可谓是异常煎熬的半年.生猪价格走出了一轮超跌的行情,猪粮比价跌破5:1,已严重冲击养猪业.6月1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对外发布生猪价格过度下跌三级预警,提示养殖场(户)科学安排生产经营决策,将生猪产能保持在合理水平.6月下旬,尽管猪价出现了快速反弹,但是生猪养殖户恐怕还难以松一口气,因为这次上涨更多是此前的超跌反弹导致的,他们中大部分目前仍然处于亏损区间.现阶段市场肥猪供给仍然过剩,进口冻肉规模居高,港口及渠道冻肉积压规模较大,加之终端消费处于季节性淡季,市场存量消化缓慢,行业供需失衡状况短期较难扭转,预计短期猪价大幅上涨缺乏动力,仍将以震荡为主.不过,随着压栏大猪市场消化殆尽,猪价将会止跌企稳.  相似文献   

8.
春节是猪肉消费旺季,猪肉价格也往往达到一年中的最高峰.但2014年春节前夕,猪肉的价格却打破了逢节必涨的规律,使部分养殖户对后期生猪市场信心明显不足.在需求已经逼近最高峰时,猪价仍是疲软,折射出生猪总存栏数已经处于非常高的水平.生猪存栏增多,市场供过于求,是猪市长期不振的主因;同时,猪肉进口量增加,终端消费低迷,都给生猪行情带来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9.
虞华  虞丽娜 《中国猪业》2013,8(10):31-33
2013年1~4月,全国生猪出栏价由于生猪供给偏多持续下滑;5~6月在国家冻肉收储信息的提振下,猪肉消费增加,猪价趋稳回升;7~8月往年的消费淡季却迎来一波逆势上涨行情。上半年猪粮比价曾一度跌入"黄色区域",但前三季度其平均值仍在盈亏平衡点之上;生猪和能繁母猪存栏仍处历史较高水平。从目前来看,尽管大中院校开学提振了肉品消费,但总消费量仍然处于季节性的淡季,由于今夏的高温持续时间较长且温度较高,在短期内刺激了猪价的快速上涨。生猪价格呈现短暂"虚假繁荣",猪周期延长了。预计国庆之后,猪价下跌的可能性更大,震荡徘徊一个时期后,在年底进入上行通道,十二月份可能是其最高点,使全年猪价走势呈"W"型。  相似文献   

10.
生猪价格自2018年1月第2周开始持续快速下跌。为研究生猪价格下跌原因,2018年3月份对东北地区生猪产能扩张、猪价下跌等进行了调研。结果表明,当前生猪价格下跌的主因是供给阶段性过剩,特别是东北地区规模企业扩张明显,年前压栏大猪加速了节后猪价的下跌。猪肉消费季节性下降,冻猪肉的大量进口也挤压了国内鲜销猪肉的市场,屠宰企业销售不畅,加快冻品入库,冻猪肉库存节后持续增加。低价导致部分养殖户开始淘汰母猪,规模企业放缓了产能扩张步伐,但能繁母猪产能总体未开始呈现实质性下降,2018年下半年规模企业产能将会加快释放,未来两年生猪供给将继续增加,生猪价格将继续处于本轮周期波谷,2018年生猪养殖总体还能处于微利状态。  相似文献   

11.
市场     
<正>全国猪价止跌企稳近期,全国屠宰企业屠宰量增幅有限。南方地区多阴雨,可能增加生猪南运北调难度。根据农业部2月公布的能繁母猪和生猪存栏数据,预计2017年生猪供给仍将处于紧缺状态,猪价看涨至2018年初期。理论上生猪行情的走势是如此,业内人士认为,猪价高位震荡的行情还将持续,但是影响供需的会有可预见性的和不可预见性的因素,所以养殖户还需合理规划。就当下的行情走势而言,生猪市场上猪源紧张,但是生猪流动性较大,南北价差较高,生猪调运活跃。建议养  相似文献   

12.
进入3月之后生猪市场一片哀嚎,一方面是非瘟还没有消停,养殖户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另一方面猪价不断下跌,10多天的时间猪价直落一元,养猪利润也在缩水.而屠企方面年后猪肉消费低谷,屠企开工率偏低对生猪需求量也不高,面对14~15元的生猪价格,屠企屠宰利润并不高,屠企为了保证利润强行压价.养殖户和屠企两方面促成了当前生猪市场供需博弈的局面.  相似文献   

13.
2013年“中秋、国庆”双节前夕,养猪业内人士普遍预测生猪价格会有小幅上涨,中秋前夕全国猪价果然震荡调涨,每千克出场价格一度突破15.8元,但中秋过后猪价震荡微调,又回落至15.4~15.7元的水平,全国生猪市场呈现阶段性供大于求的局面,到11月初仍在持续,猪市继续维持窄幅弱势小幅震荡的行情并没有发生根本转变,全国猪价处于“涨也涨不上去、跌也跌不下来”的格局。即便如此,生猪养殖依然能获得较好的盈利,约为150~250元/头。11月5日全国生猪价格最高地区为新疆,生猪平均价为每千克17.30元;最低地区为山东,生猪平均价为每千克14.24元,两地区差异非常明显,全国大部分地区生猪行情都在震荡调整。四季度生猪市场受外界因素干扰的可能性较小,猪肉消费季节性因素将逐步主导生猪市场价格走向。立冬过后,冷空气频频袭扰,早晚温差变大,养殖户出栏生猪意愿变强,出栏量有所增多。目前,由于真正的需求旺季还未到来,猪价的上涨动力并不充足,猪价将维持窄幅震荡的态势,预计猪价将随着冬季的到来而上扬,消费也将随着南方腌制腊肉、灌制香肠、春节需求增加而迎来高峰。  相似文献   

14.
我国作为生活消费和生猪生产的第一大国,生猪既关系着城市人口的消费,又关系着农民的增收.近几年来,猪价一直起伏不定,可谓"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人们对猪肉价格越来越敏感.一些养殖户的生产积极性也大受影响,甚至退出养猪行业.那么,猪价信息中都有哪些"钱景"呢?该怎样利用呢?  相似文献   

15.
2012年生猪养殖结束高盈利期,进入微利状态,猪价走势呈现两头高中间低的"马鞍形"。2012年低迷猪价,高成本、低盈利、高疫情、高风险虽如影随形,但这种困局并未真正打破养殖户的底线,规模化养殖户依然积极扩大母猪饲养规模来降低风险和成本,去库存化下降缓慢,预示生猪下行周期或将延长。预计,2013年猪价整体或将存在下行空间,维持在12~16元/kg;仔猪价格也将在30元/kg以下水平运行;养猪成本高企局面稍有缓解,但依然呈现常态化,生猪出栏成本价将维持在13~14.2元/kg,2013年出栏生猪盈利能力基本维持在100元/头左右;根据2012年养殖母猪成本核算,2013年出售的仔猪成本价将维持在25~26元/kg,因此2013年出售仔猪盈利承压,亏损风险较大。  相似文献   

16.
市场     
<正>生猪价格保持稳中偏弱近期,生猪价格波动不大,但是很多养殖多年的养殖户表示,根据往年的经验,猪价可能会涨点,但不会涨太多,毕竟猪周期已经处于下行阶段,所以还是以稳中有降为主。并且,现在需求端进入了传统的淡季,对猪价的支撑比较乏力,所以价格会处于供需博弈的状况,波动不会特别大,会有阶段性的回升,但总体仍将保持稳中偏弱的态势。2017年以来,生猪的存栏量已经在缓慢增加,而消费  相似文献   

17.
虞华  虞丽娜 《饲料广角》2013,(18):15-17
2013年1-4月,全国生猪出栏价由于供给偏多持续下滑;5-6月在国家冻肉收储信息的提振下,猪价趋稳回升;7-8月是往年消费淡季,却迎来一波逆势上涨行情。上半年猪粮比价曾一度跌入"黄色区域",但前3季度平均值仍在盈亏平衡点之上;生猪和能繁母猪存栏仍处历史较高水平。从目前来看,尽管学校开学提振了肉品消费,但总消费量仍然处于季节性淡季。国庆之后,猪价下跌的可能性更大,震荡徘徊一个时期,并在年底进入上行通道,12月份可能达到最高点,使全年猪价走势呈"W"型。  相似文献   

18.
潘巧莲 《中国畜牧杂志》2012,48(2):16-21,27
2011年,猪价大幅攀升,生猪养殖行业利润丰厚,是养殖业"黄金年"。生猪结构性出栏减少,供需缺口扩大导致猪价上升,伴随着强劲的猪价,高通胀、高疫情、高成本、高风险亦如影随形。高盈利、强扶持政策已不能如往年一样有效刺激散养户的补栏脚步,反而使大量养殖户弃养或陷入深度观望中。这样盈利周期或将延长,但丰厚的盈利期已经过去,随着新进产能逐渐恢复,生猪市场或将步入周期性下行通道。  相似文献   

19.
2016年12月以来,随着传统消费旺季的到来,南方地区"灌香肠、制腊肉"全面启动,北方火锅等餐饮消费增加,加之今年春节较早,屠宰加工企业备货比往年提前,在终端消费需求提振下,生猪屠宰量不断上升,供应出现偏紧局面,生猪价格持续反弹,新年伊始即迎来"开门红"。春节过后,因气温回升,生猪出栏恢复,但市场需求疲软依旧,屠宰企业销售不佳,压价力度不减,猪价、肉价在春节后全面回落。伴随着玉米价格的持续下滑,猪粮比价仍保持在9.6:1以上,养猪维持高利润。短期内,国内生猪供应偏紧的局面仍将延续,屠宰企业采购的难度依然存在,而养殖户也存在压栏观望的心态,市场供需博弈下,因市场依然呈现猪源紧缺之态,猪价大幅下跌的可能性非常小,故猪价仍将维持在较高价位,后市震荡调整、"大稳小动、稳中伴降"的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20.
虞华 《养猪》2011,(6):1-1
以往,冬季是生猪的需求旺季,猪价、肉价一般会一路上涨。而今年随着“中秋、国庆”两节消费高峰的结束,猪肉价格却出现不涨反跌的反常现象,全国猪价已经连续多周下跌,这令养殖户信心受挫,不少散养户纷纷抛售生猪,有的甚至将还没能出栏的猪推上市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