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羊气肿疽的病原为气肿疽梭菌。羊气肿疽是羊感染气肿疽梭菌而引发的一种急热性、败血性的传染性疾病。该病原主要侵害患病羊的肌肉和皮下结缔组织,临床中主要引发肌肉和结缔组织气性肿胀,出现坏死性炎症。该病主要发生在6~24月龄的羊,潜伏期较短,并且具有很高的病死率。本文对羊气肿疽的病原、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防控措施进行了阐述,望对相关工作者带来帮助,降低此病的发生,促进养羊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气肿疽是由气肿疽梭菌引起羊的急性、高热性、败血性传染病。以组织坏死、产气和水肿为主要特征,又称鸣疽、气肿性炭疽、黑腿病。本病呈世界性分布,由于疫苗的应用,许多国家已控制或消灭此病。1流行特点绵羊对本病易感,山羊发病较少。气肿疽梭菌可形成芽孢,在士壤内可存活多年。低湿的牧场、洪水所淹的地区,动物的尸体及污染的饲料和饮水,均能  相似文献   

3.
<正>气肿疽是草原上常见的牛传染病。病原为气肿疽梭菌,该菌是一种专性厌氧,能产生毒素和形成芽孢的细菌。呈地方性流行,一年四季都有发病,四岁以下的牛发病最多。病畜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主要由气肿疽梭菌引起牛的一种急性发热性传染病。阿巴嘎旗查干淖尔镇毗邻湖边的几个嘎查陆续有气肿疽病疫情报告,查干淖尔镇乌兰敖都几个牧户陆续有多头牛因病死亡。通过兽医人员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诊断,初步诊断为牛气肿疽病。经过综合防控,控制了该病的流行。  相似文献   

4.
气肿疽(emphysematous gangrene)又称黑腿病、呜疽,是由气肿疽梭菌(Clostridium chauvoei)引起的反刍动物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病畜以轻度跛行、肌肉丰满部位(尤其是股部、肩部)发生炎性气性肿胀,压之有捻发音为主要特征。气肿疽梭菌主要侵害牛、绵羊、山羊,鹿、骆驼、猪也可发病。牛、羊气肿疽在牧区呈散发或地方性流行,多发生于冬春季节,该病发病急,死亡率高,一旦发病,给牧民群众造成较大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5.
《畜牧与兽医》2015,(11):109-111
牛、羊等反刍动物的气肿疽病是由气肿疽梭菌感染引起的严重危害畜牧业发展的一种疾病,本研究从延边州延吉市采集疑似气肿疽梭菌感染的牛肝脏、脾脏、肌肉等组织进行气肿疽梭菌的分离鉴定。结果表明:经病原学检查、生化鉴定、动物试验及分子生物学鉴定,本试验成功对气肿疽梭菌进行了分离,该菌株细胞毒素、cct A基因与Gen Bank上已发表的气肿疽梭菌ATCC 10092菌株的同源性达到99.0%,此结果为该地区气肿疽病的免疫和微生态防治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牛黑腿病的病原为气肿疽梭菌(Clostridium chauvoei)。牛黑腿病是牛感染气肿疽梭菌而引发的一种急热性、败血性疾病。该病原主要侵害患病牛的肌肉和皮下结缔组织,临床中主要导致肌肉和结缔组织气性肿胀,出现坏死性炎症。该病主要发生于6月龄~2岁龄的牛,潜伏期较短,并且具有十分高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7.
羊气肿疽是由气肿疽梭菌感染引起的一种非接触急性热性败血症传染性疾病,临床上以组织坏死、腹部维度不断膨大、水肿为主要特征,又被称为鸣疽、气肿性炭疽。该文主要结合一起实际案例,分析羊气肿疽的流行和防治,以进一步提高该种疾病的防控效果。  相似文献   

8.
两年多来,研究了29例牛的气肿疽梭菌感染。14例仅有肌炎病变,8例同时有肌炎和纤维素性心包炎,6例仅有纤维素性心包炎,余1例仅见化脓性脑膜炎病变。应用荧光抗体技术在所有病变中均鉴定出气肿疽梭菌。气肿疽梭菌(Colstridium Chauvoei)是世界上很多地区牛坏疽性肌炎(黑腿病)的一种已被_(aa)充认识的病原。肌肉病损已有详细描述,但有关气肿疽梭菌在其他组织引起病损的详细描述却很少,至今尚无死于气肿疽梭菌感染的动物脑和脊髓研究方面的报告。  相似文献   

9.
气肿疽是由气肿疽梭菌引起的主要感染牛的一种急性发热性传染病,不直接传播呈散发或地方性流行。主要特征为肌肉肿胀有捻发音,其发病率、死亡率都很高。2006年敦化市辖区内相邻4个乡镇相继发生牛的气肿疽病,现将诊断和治疗情况  相似文献   

10.
气肿疽又名黑腿病,是气肿疽梭菌引起牛、羊等反刍动物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以皮下组织和肌肉丰满部位发生气性肿胀,压之有捻发音为特征。本病的发生常以放牧牛群中较年轻的牛多发,发生过本病的地方,牧场被病原污染后,很难得到净化。  相似文献   

11.
气肿疽是气肿疽梭菌引起反刍动物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非接触性传染病.主要发生于牛,羊偶有发生.其特征为突然发病,在肌肉丰满部位发生急性炎性气性肿胀,肌肉乌黑色,故俗称黑肥病,压之有捻发音.  相似文献   

12.
气肿疽又称黑腿病或呜病。主要是牛的一种气肿疽梭菌引起的急性、热性传染病,其特征为肌肉丰满部位发生炎性气性肿胀,并常有跛行。主要侵害1~3岁的黄牛,2008年6月,  相似文献   

13.
气肿疽梭菌是黑腿病的病原体,气肿疽是国内反刍动物易感的一种严重性疾病,该病可引发肌肉坏死和毒血症,并伴随高死亡率.尽管众所周知预防该病暴发的重要性,但至今相关对黑腿病发病机制的研究却少之又少,并且很多研究基于未经证明的假设.其中一种假设认为转运气肿疽梭菌孢子从反刍动物的肠道到肌肉,是巨噬细胞起到主要作用的原因.因此,现在的研究目的在于检测气肿疽梭菌或者孢子在通过牛单细胞源的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后是否能够保持活性,并展示出炎性反应以及由气肿疽活性细胞或者孢子感染牛巨噬细胞后产生相应的抗炎性细胞因子转录子.这些结果更能证实此典型的假设:在黑腿病的早期发病机制中,巨噬细胞可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气肿疽(Emphysematous gangrene)又称鸣疽(rausch-brand)、气肿性炭疽(symptoinaticanthrax),病原为肖氏梭菌(clostridiumchauvoei),为一严格的厌氧菌,其芽孢的抵抗力极强。本病主要侵害反刍动物(主要是牛)的一种非接触性、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多呈散发,春、秋两季易发。  相似文献   

15.
正细菌性传染病为养羊过程中常见疾病,羊感染后会有较高的感染率和死亡率,给养羊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本文介绍了羊常见细菌性传染病的防治方法,供广大养羊户参考。1羊气肿疽的防治羊气肿疽是由气肿疽梭菌引起的以羊肌肉丰满的部位发生黑色的气性肿胀为特征的疾病,俗称"黑腿病",本病主要发生于夏季放牧羊,舍饲羊较少发病,主要表现为发烧,发生气性、坏疽性肿胀,严重者呈现呼吸困难和全身性炎症,发病率比较高,常在1~2d内死亡。当羊感染发生羊气肿疽时,  相似文献   

16.
气肿疽又称黑腿或呜疽,是由气肿疽梭菌引起的主要感染牛的一种急性发热性传染病。病牛是主要的传染源,主要传播途径是土壤,牛采食了含有气肿疽梭菌的土壤、草料、饮水而发病,呈散发或地方性流行。主要特点为肌肉肿胀,压之有捻发音。本病发病快,病程短,如不及时治疗,死亡率高,给养牛业带来十分严重的经济损失。2008—2009年,玉龙县呜音乡2个村发生了牛气肿疽病,现把此病的诊断和防治经过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牛气肿疽梭菌病是一种由气肿疽梭菌引起的牛急性败血性传染病。报道了在粤东地区某村散养牛只发生的一例牛气肿疽梭菌病的诊治,通过观察临床症状及解剖病变,进行组织器官病理学切片、细菌分离、病毒PCR检测和毒理学检测,确诊为牛气肿疽梭菌病。  相似文献   

18.
<正>气肿疽是牛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病原是气肿疽梭菌,病菌主要存在于病牛的坏死组织和水肿液中,健牛多因采食污染的草料、饮水而经消化道感染,主要发生于黄牛,尤其是2岁以下的牛易感染。本病传染源为病畜,但并不是由病畜直接传给健康家畜,主要传递因素是土壤。即病畜体内的病原体进入土壤,以芽孢形式长期生存于土壤中,动物采食被这种土壤污染的饲草或饮水,经口腔和咽喉创伤侵入组织,也可由松弛或微伤的胃肠黏膜侵入血液。草场或放牧地,被气肿疽梭菌污染,此病将会年复一  相似文献   

19.
羊气肿疽也叫做气肿性炭疽,是由于感染气肿疽梭菌而发生的一种热性、急性、非接触性、败血性传染病,临床主要特征是腹部逐渐膨大以及组织水肿、坏死。该病发生后在较小范围内流行,往往呈散发,且发病不呈明显的季节性,其中以每年春夏交替和夏秋季节更易发生。由于该病症状严重,发生后快速传播,死亡率高,往往来不及治疗就造成死亡,严重损害养羊户的经济效益。现概述羊气肿疽的防控措施,为广大同行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羊的气肿疽病的病原为气肿疽梭菌,是一种两端钝圆大杆菌,大小(0.5~1.7)μm×(1.6~9.7)μm革兰氏染色阳性。气肿疽病又称鸣疽、气性炭疽、黑腿病。组织坏死、产气和水肿为主要特征。病羊体温急剧升高(可达42℃),24h内体温逐渐下降。在股部、臀部、肩部或胸前肌肉丰满处发生气性炎性水肿,肿胀部热而疼痛,之后肿胀中心变冷,失去知觉,产生大量气体,有臭味。肿胀部皮肤干燥、紧张、呈黑紫色,触诊患部硬而有弹性,有捻发音。切开流出橘红色带泡沫酸臭液体。病程发展到最后病羊出现呼吸困难,直至败血死亡。剖检可见尸体迅速腐败,瘤胃膨胀,四肢张开。肝实质坏死,肾和膀胱出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