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运用HACCP体系对绿色食品胡萝卜汁饮料工艺流程潜在的危害因素进行了分析,确定其关键控制点为原辅料接收、配料和热灌装;并确定能保证关键控制点得到有效控制的关键限值和监控措施,制定HACCP控制表。  相似文献   

2.
通过HACCP管理体系,探讨了危害分析及关键控制点在菠萝澄清饮料加工中的应用,通过分析产品加工过程中各个环节及其潜在的危害,确定原料验收、超高温瞬时杀菌、热灌装封口、喷淋杀菌为关键控制点,并建立相应的关键控制临界值,进行控制、纠偏、记录及档案管理、验证审核等,保证产品质量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屋顶纸盒包装热灌装番茄汁加工全过程中HACCP体系的建立,研究和讨论了屋顶纸盒热灌装番茄汁加工的HACCP系统的核心部分--危害分析及关键控制点(CCP),为番茄汁质量安全控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燕麦汁饮料生产过程中的HACCP质量控制体系,分析各工艺环节中可能存在的危害,确定了关键控制点和监测纠偏措施.在提出燕麦汁饮料生产工艺的同时建立了HACCP计划,可有效保证产品的质量安全.  相似文献   

5.
应用HACCP体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分析了玉米汁饮料加工生产中可能出现的主要质量安全问题和关键环节,确定了关键控制点及相应的监控与预防措施,制订了玉米汁饮料生产的HACCP计划。HACCP体系在玉米汁饮料生产中的应用,可有效保证产品的质量安全。  相似文献   

6.
本文简要介绍了HACCP体系的概念和作用,分析了茶叶质量安全危害,重点对绿茶生产中HACCP体系的应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7.
在绿茶生产中建立HACCP体系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在简要地介绍HACCP体系之后,根据建立HACCP体系的要求,详细分析了绿茶生产过程中各环节可能产生的潜在的危害因子,确定了关键控制点,并建立了相应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8.
为了提高出口速冻青刀豆产品的安全卫生质量,验证HACPP体系对产品微生物的控制效果,在青刀豆产品生产过程中运用HACCP原理,确定关键控制点及其控制措施,建立了完整的HACCP体系;并对执行该体系后的产品进行菌落总数、大肠菌群和大肠杆菌的检测,数据用数学建模方式分析。结果显示,产品菌落总数符合维布尔分布,以104cfu/g为标准,菌落总数指标的合格率达到99.22%;大肠菌群指标的合格率为98.33%;大肠杆菌(致病菌)指标的合格率为100%;证明HACCP体系在产品微生物总数的控制方面具有很好的效果,值得在速冻蔬菜产品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以优质成熟的菠萝为原料,将发酵后的菠萝液与新鲜的菠萝原液进行调配得到新型的菠萝低醇饮料。重点对发酵菌种、产品配方和热灌装温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菠萝的最适发酵菌种为安琪酵母,产品的菠萝发酵液与菠萝原液的配比为50∶50,白砂糖最适添加量为6%,并最终确定了产品最佳热灌装温度为70℃。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浓香花生乳饮料生产企业的自身管理水平,保障浓香花生乳饮料的卫生安全,将HACCP质量管理系统应用于浓香花生乳饮料的生产中。运用HACCP的基本原理,对浓香花生乳饮料的危害进行分析,找出了在生产工艺中所有可能的危害,并确立工序中的关键控制点与纠偏措施。  相似文献   

11.
运用HACCP对速溶枸杞红枣茶生产的各个环节进行危害性分析,确定关键控制点(CCP)、关键限值(CL)、监测方法、验证及记录程序等,使生产流程标准化,提高产品品质,确保生产食品的安全。  相似文献   

12.
为保证创新工艺生产的调味青梅蜜饯的质量安全,进行了调味青梅蜜饯加工过程中HACCP体系应用研究,在危害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了原辅料验收、盐腌、梅卤净化、X光异物检测为关键控制点,制定出企业HACCP的详细实施计划,生产出低盐低糖、安全卫生的优质调味青梅蜜饯。  相似文献   

13.
为建立乌龙茶饮料综合量化评价法,分析乌龙茶饮料茶多酚稳定性和抗氧化活性,通过选取19种乌龙茶饮料,测定其理化指标,并对香气和滋味进行感官评价,采用加权平均法和模糊评价法构建综合量化分析评价法。以该法评价目前市售乌龙茶饮料,结果表明总体品质良好。乌龙茶饮料茶多酚稳定性随开盖后放置时间延长、储藏温度升高及pH值升高而降低,其抗氧化活性虽与茶多酚含量及pH值存在中度正相关,但线性关系不显著。所建立的综合量化评价法对乌龙茶饮料品质分析具有借鉴和参考价值,茶多酚稳定性及抗氧化活性的研究为乌龙茶饮料的生产、开发、储运及功能评价等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黄友谊 《中国农学通报》2015,31(19):222-226
为促进金花菌茶产品的开发,通过人工接种金花菌发酵,分析比较不同茶类、不同绿茶原料对金花菌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茶类原料中以红茶发酵的金花菌茶感官品质最佳,菌香浓郁,绵滑感强,但内含物质含量以晒青发酵的最高;不同绿茶原料中以杀青揉捻叶发酵的金花菌茶品质最佳,汤色橙黄尚明,滋味浓醇绵滑,内含成分丰富。这说明在不同茶类中以红茶为原料更有利于金花菌茶感官品质的形成,晒青原料更有利于金花菌茶理化品质的形成,而以杀青揉捻叶为原料发酵金花菌茶更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5.
旨在建立一套有效适合于利乐砖纯牛奶生产的HACCP体系,提高产品质量与安全。结合利乐砖纯牛奶生产工艺的各个步骤,分析各个环节可能造成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危害和关键控制点。利用HACCP体系各原则,确立了5个有效的CCP及其限值,最后建立了HACCP生产过程各环节执行标准,为安全生产提供技术保障。经验证该体系对于利乐砖纯牛奶产品质量和安全控制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16.
广西茶树良种苗木繁育推广技术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研究茶树良种选育、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体系,提高茶园无性良种化率对广西茶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从建立茶树母本园、品种园、苗圃、高产优质示范园、茶叶加工厂等设施入手,研究探索其推广技术体系;【结果】研究内容包括建设茶树母本园 11.3 hm2、品种园5.3 hm2、苗圃13.3 hm2、高产优质示范园 26.7hm2、茶叶标准化加工厂面积1900 m2,、茶叶低温冷库90 m2、茶叶质量检测室面积700 m2等基本设施,以及与良繁生产相适应的生产、试验、速繁等设施,良种繁育技术集成、研究与开发、推广示范;【结论】初步建立了茶树良种苗木繁育推广体系并解决其技术瓶颈,获得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和新产品,为广西茶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7.
HACCP质量控制体系在脆皮肠生产中的应用包括:生产危害分析、确定关键控制点、制定HACCP系统档案记录及评估等。潜在的危害有生物性危害、化学性危害、物理性危害;关键控制点有原料的验收、配料、蒸煮及急冻;HACCP体系控制表的内容有关键控制点(CCP)、显著危害、关键限值(CL)、监控措施、纠偏措施等项目;HACCP体系的系统档案包括原料的验收、配料、蒸煮、急冻等关键工序的记录、归档和保存等。  相似文献   

18.
以绿茶为原料,通过改进的CTAB方法来提取分离绿茶总DNA,实验表明,所采用改进的CTAB 微量提取DNA法,可以得到高质量的绿茶总DNA,1.0 g茶样DNA含量在101~498 μg/g之间,平均249 μg/g。采用ISSR分子标记对10个绿茶产品进行鉴定,结果表明ISSR标记能有效地区别不同的绿茶产品,为进一步研究绿茶分子鉴定技术提取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