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为了获得具有较强生物学活性或结构新颖的羟基甾体肟衍生物,利用总状毛霉对合成的17α-羟基孕甾-4-烯-3,20-二肟进行转化研究。转化产物经柱层析分离纯化后鉴定为7α,17α-二羟基-20-肟-孕甾-4-烯-3-酮(3)和11α,17α-二羟基-20-肟-孕甾-4-烯-3-酮(4)。目前微生物转化甾体研究领域对于甾体肟的转化研究少见报道,研究结果为甾体肟衍生物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利用毛霉516对孕甾烯醇酮进行生物转化,得到了两个转化产物。通过IR、MS、1HNMR、13CNMR和2DNMR等波谱方法检测化合物结构,确证其结构分别为3β,7α,11α-三羟基-孕甾-5-烯-20-酮(2)和3β,7α,-二羟基-孕甾-5-烯-20-酮(3)。对生物转化产物(2)进行化学修饰,得到一个新化合物,通过波谱学方法,确证其结构为3β,7α,11α-三羟基-孕甾-5-烯-20-酮-20-肟(4)。  相似文献   

3.
利用林生毛霉对孕甾烯醇酮进行生物转化,得到了三个转化产物。经波谱学方法(IR、MS和2D NMR)分别鉴定为3β,7α-二羟基孕甾-5-烯-20-酮(2)、3β,7α,11α-三羟基孕甾-5-烯-20-酮(3)和3β,7α,9α-三羟基孕甾-5-烯-20-酮(4)。通过2D NMR技术对产物13C NMR数据进行了全归属,详细地解析了化合物4的结构。  相似文献   

4.
利用绿色木霉对5,6α-环氧-3β-羟基-5α-孕甾-16-稀-20-酮进行生物转化得到3β,5α,6β-三羟基孕甾-16-烯-20-酮和3β,5α,6β,15β-四羟基孕甾-16-稀-20-酮。利用IR、MS和2D-NMR实验技术等波谱方法对生物转化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详细研究,运用X-射线单晶衍射方法确定3β,5α,6β-三羟基孕甾-16-烯-20-酮的空间构型,并进行了晶体结构分析。  相似文献   

5.
利用氧化还原反应,对生物转化的3β,5α,6β,15β-四羟基-16-孕甾烯酮进行了化学修饰,得到了四个新的化合物,以波谱方法进行结构表征。同时对3β,5α,15β-三羟基-16-孕甾烯-6,20-二酮的单晶进行了结构分析。  相似文献   

6.
利用3β-羟基-孕甾-5-烯-20-酮与盐酸羟胺反应生成3β-羟基-孕甾-5-烯-20-酮肟,以镍铝合金粉为催化剂将3β-羟基-孕甾-5-烯-20-酮肟还原成3β-羟基-孕甾-5-烯-20R-胺,通过1H NMR、13C NMR和2D NMR技术对其结构进行解析并归属碳谱和氢谱数据。  相似文献   

7.
利用甾体原料17α-OH黄体酮与盐酸羟胺反应,合成了17α-OH-孕甾-4-烯-3,20-二肟,并对其进行1H NMR和13C NMR检测,通过DEPT、HMBC、HSQC和1H-1H COSY等2D NMR技术将其1H NMR和13C NMR数据进行比较详细的解析和归属,指出其NMR特征。  相似文献   

8.
利用毛霉516对去氢表雄酮进行生物转化,得到三个转化产物。利用IR、ESI-MS 2D NMR等波谱方法检测化合物结构,确证其分别为3β,7α-二羟基-雄甾-5-烯-17-酮(2)、3β-羟基-雄甾-5-烯-7,17-二酮(3)和3β,7α,17β-三羟基-雄甾-5-烯(4)。通过DEPT和~1H-~1HCOSY,HSQC,HMBC等2D NMR技术对产物~(13)C NMR数据进行了全归属,详细地解析了化合物4的结构。  相似文献   

9.
利用甾体原料合成了4个3β-羟基-5-烯类甾体肟化合物,采用MTT法测定了甾体肟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结果表明甾体肟化合物对LTEP-α-2细胞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随受试物浓度的增加,对细胞的抑制作用增强.16-脱氢孕甾烯醇酮肟对LTEP-α-2细胞生长抑制作用最强,IC50值为11.6μg·mL-1.  相似文献   

10.
5,6α-环氧-16-孕甾烯酮的生物转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次以绿色木霉对5,6α-环氧-16-脱氢孕甾酮的生物转化进行了研究,得到了15β羟基化的多羟基甾体新化合物3β,5α,6β,15β-四羟基-16-孕甾烯酮。试验结果表明:以初始pH值6.5的马铃薯汁培养基进行菌种培养,在菌种生长40h后加入0.1%底物,发酵时间为4d,温度27℃,3β,5α,6β,15β-四羟基-16-孕甾烯酮的收率最高。  相似文献   

11.
采用MTT法,研究了8个4-烯-3-酮甾体化合物对肝癌细胞HepG2生长抑制作用。7α,20β-二羟基-16,17α-环氧黄体酮(8)抑制作用最好,IC50值为92.5μg.mL-1。结果表明羟基化甾体的抗肿瘤活性与其化学结构密切相关。随受试物浓度的增加,对HepG2细胞的抑制作用均增强,但对HepG2细胞的效果存在差...  相似文献   

12.
张鹏  向轶波  郝俊杰  张桢  肖怀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137+139-137,139
[目的]研究狐尾葛的化学成分。[方法]系统溶剂萃取及硅胶柱层析后,HPLC纯化获得单体,通过特征反应及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狐尾葛中分离鉴定了2个甾体类化合物,即6-羟基-豆甾-4-烯-3-酮(I)和6-羟基-豆甾-4,22(E)-二烯-3-酮(II)。[结论]化合物I、II均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3.
利用硅胶、RP-18和Sephadex LH-20等现代色谱分离手段,从亚稀褶黑菇(Russula sub-nigricans Hongo)子实体的甲醇提取物中分离纯化得到4个甾醇类化合物,1个神经酰胺类化合物,通过理化性质、波谱分析及与文献值分析对照,鉴定出它们分别是麦角甾-5,22-二烯-3β-醇、麦角甾-7-烯-3β-醇、5α,8α-过氧化麦角甾-6,22-二烯-3β-醇、麦角甾-3β,5α,9α-三羟基-7,22-二烯-6-醇、(2S,3S,4R,2′R)-2-(2′-hydroxytetracosanoylamino)octadecane-1,3,4-triol。  相似文献   

14.
将来自南海红树林的内生真菌E33和K38混合发酵共培养,从菌丝体中分离到9种代谢产物,利用波谱技术确定它们为:24-甲基胆甾-5,24(28)-二烯-3β,15β,19-三醇(化合物1)、24-甲基胆甾-5,24(28)-二烯-3β,19-二醇(化合物2)、3β,11α-二羟基麦角甾-8,24(28)-二烯-7-酮(化合物3)、(22E,24R)-麦角甾-5,22-二烯-3β-羟基-7-酮(化合物4)、(22E,24R)-6β-甲氧基麦角甾-7,22-二烯-3β,5α-二醇(化合物5)、22E,24R-25α,6α-环氧麦角甾-8(9)22-二烯-3β,7α-二醇(化合物6)及麦角甾醇、过氧化麦角甾醇和(22E,24R)-麦角甾-7,22-二烯-3β,5α,6β-三醇,其中化合物1、2为首次从海洋红树林真菌里分离得到.化合物1~6以往未从单独发酵的两菌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5.
崔莹 《湖北农业科学》2016,(20):5359-5361
对中华猕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 Planch.)根乙酸乙酯部分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中华猕猴桃根的醇提取物,应用多种色谱技术对乙酸乙酯部分进行分离和纯化,通过波谱数据分析(MS,1H-NMR,13C-NMR)进行结构鉴定。结果表明,从乙酸乙酯萃取部分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经鉴定为2α,24-二羟基乌苏酸、Jacoumaric acid、2α,3α,23-三羟基-12-烯-28-乌苏酸、2α,3α,23-三羟基-12,20(30)-二烯-28-乌苏酸、3β,6α-二羟基豆甾烷、SitoindosideⅠ。其中化合物1、2、5、6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鉴定。  相似文献   

16.
从土壤中筛选得到一株能转化甾体肟的菌株,经形态鉴定及18S r DNA序列分析,鉴定为沙门柏干酪青霉菌。利用该菌株对妊娠烯醇酮肟进行生物转化,以期得到具有潜在活性的3-羟基-5-烯类甾体肟衍生物。通过红外、质谱和核磁共振分析确定了甾体肟转化产物的化学结构。研究结果表明沙门柏干酪青霉菌具有转化甾体肟的能力,对妊娠烯醇酮肟进行生物转化的主要产物为7ɑ-羟基甾体肟衍生物。  相似文献   

17.
从百合科天然药用植物黑刺菝葜根茎的体积分数70%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个新呋甾烷甙和2个已知化合物,经光谱技术(IR,MS,1H-NMR,13C-NMR,HMQC和HMBC)和化学方法鉴定为26-O-β-D-葡萄吡喃糖基-(25R)-呋甾-5-烯-3β,17α-二羟基-3-O-[α-L-鼠李吡喃糖基(1-2)]-α-L-鼠李吡喃糖甙、木栓酮和豆甾醇。木栓酮和豆甾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获得。  相似文献   

18.
微生物生物转化甾体化合物生产雄烯二酮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雄烯二酮(AD)和雄二烯二酮(ADD)是甾体激素类药物重要的中间体,目前以微生物植物甾醇生物转化生产AD(D)是研究的热点,综述了微生物生物转化植物甾醇生产雄烯二酮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9.
建立哈蟆油中3β-羟基胆甾-5-烯-7-酮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含量测定方法。采用Aglient ZORBAX Bonus-RP(250mm×5mm5μm)色谱柱;检测波长:250nm;流动相:乙腈-水(87:13);体积流量:1.0mL/min。3β-羟基胆甾-5-烯-7-酮在0.01004-0.11044μg与峰面积值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8)。平均回收率为96.48%,RSD为1.66%。本方法简便、稳定、精密度高、重复性好,可用于测定哈蟆油中3β-羟基胆甾-5-烯-7-酮的含量。  相似文献   

20.
薄层扫描法测定生物转化中多羟基甾体化合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建立了生物转化中多羟基甾体的薄层扫描测定法。以硅胶GF254为吸附剂,氯仿-甲醇(8:1)混合液为展开剂,测定波长为350nm,参比波长235nm,可测定生物转化中多羟基甾体的含量。该方法准确、简便、回收率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