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2~2003年,广西百色市右江区糖业发展服务中心承担了市科技局下达的“高产高糖甘蔗良种及其配套栽培技术推广”项目,两年完成推广面积10133hm2,总产原料蔗80.24万t,平均单产原料蔗79.185t/hm2,比项目实施前3年增产22.935t/hm2;项目区平均蔗糖分含量14.85%。其成功的栽培技术措施是:①选用良种;②蔗地深耕深松;③改革植期,大力发展秋植蔗、冬植蔗、早春植蔗和地膜栽培;④合理密植,建立高产群体结构;⑤推广应用电脑诊断施肥技术;⑥推广使用“FA旱地龙”抗旱剂;⑦综合防治病虫草害。  相似文献   

2.
综合栽培技术是水浇地甘蔗高产高糖的主要内容,该文在综合应用选用良种、提早(改变)植期、地膜覆盖、配方施肥、合理灌溉、化学除草、喷施生长营养调节剂等技术的基础上,针对元江蔗区的实际,重点试验示范了改春植为秋植和科和冬植、合理施肥、栽培浸种、良种良法、宿根蔗管理等技术,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为蔗区的高产高糖高效原料基地建设提出了积极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云南德宏蔗区甘蔗“亩产吨糖”综合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总结当地甘蔗丰产高糖栽培经验,通过合理选地,科学开挖植蔗沟,选用良种,提早植期,强化田间管理,增加投入等技术措施,实现甘蔗亩产“吨糖”。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广西柳州和来宾蔗区甘蔗黑穗病的发生情况及品种抗性,2016年采用定点和随机的方法,对广西柳州市和来宾市6个县级蔗区的9个主栽甘蔗品种黑穗病发生情况进行系统调查和抗性评价。结果表明,广西柳州和来宾蔗区新植蔗发病率≤4.41%,宿根蔗发病率≤24.58%,宿根蔗感病较新植蔗严重。柳城05-136在柳州市柳江县发生最严重,其次为柳州市融安县的台优品种。综合各个品种新植和宿根在不同蔗区的抗性表现,ROC16、桂糖40号、粤糖00-236和粤糖93-159表现为高抗,桂柳二号表现为抗,ROC22和桂糖21号表现为中抗,柳城05-136和台优表现为中感。聚类分析结果与田间综合评价的抗性表现一致。不同甘蔗种植区域、不同品种及不同植期存在感抗黑穗病差异性。  相似文献   

5.
云南大理州蔗区自1993年以来实施甘蔗“吨糖田”等研究项目,总结出甘蔗高产、高糖、高效、低耗的综合配套技术:严格种植区域、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规范栽培、择优种植。新植蔗抓实“三个统一,抓住两个重点,把握一个关键,”即统一品种、统一种植规格、统一地膜覆盖;抓住肥水管理,培土防倒两个重点;把握快锄低砍,高糖入榨这个关键。宿根蔗突出“四早”管理,即早破垄松蔸,促进蔗蔸萌发;早施苗肥,促进蔗苗早生快发,保证养分有效供给;早间苗、定苗,及时剥除枯脚叶,确保甘蔗有效群体和田间通透性;早防治病虫,保证苗齐、苗全、苗匀、苗壮。  相似文献   

6.
为推广优质高效糖料基地建设,近年来我县在省农科院甘蔗研究所及州糖办、州甘科所的指导下,根据梁河蔗区自然气候特点,认真总结了近年来的甘蔗科技成果,在水田蔗区将提早植期、地膜覆盖、化学除草、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等  相似文献   

7.
雷州半岛甘蔗植期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仁林 《中国糖料》2006,(4):44-45,54
分析了雷州半岛甘蔗不同植期的优缺点,提出了该蔗区不同植期所占配比的建议:以冬植蔗为主,占30%~40%,稳定宿根蔗面积40%,合理搭配春植蔗10%~15%,秋植蔗占5%;抓好夏植蔗的试验、示范、推广工作。  相似文献   

8.
甘蔗生产良种良法应用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从分析广西“九五”期间以来,自治区财政厅、农业厅及科技厅安排主要蔗区实施“百万亩甘蔗良种良法”及大面积“吨糖田”配套栽培技术示范项目入手,根据广西甘蔗高产高糖栽培技术和经验进行总结,介绍其所采用的甘蔗良种、深耕深松、改良土壤、提早植期、合理密植、科学施肥、地膜覆盖、落实治旱节水措施、抓好病虫草鼠害的综合防治、甘蔗健康种苗和固氮品种的利用措施等。  相似文献   

9.
不同植期对粤糖60号产量和蔗糖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粤糖60号是广州甘蔗糖业研究选育的优良甘蔗新品种,具有早熟、高产、高糖、农艺性状优良等特性。本试验在湛江蔗区研究3个植期对粤糖60号产量和蔗糖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粤糖60号在湛江徐闻、遂溪和雷州等蔗区3个植期蔗茎产量都超过120 t/hm2,含糖量都超过20 t/hm2,蔗糖分都超过16%,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显著优于ROC22。粤糖60号在徐闻和遂溪蔗区蔗茎产量达显著性差异,含糖量和蔗糖分差异不显著,徐闻蔗区蔗茎产量和含糖量均最高,遂溪蔗区蔗糖分最高。不同植期蔗茎产量和含糖量达显著性差异,蔗糖分差异不显著,其中12月份种植蔗茎产量、含糖量和蔗糖分均最高,2月份均最低。大面积种植试验结果表明,粤糖60号适合在徐闻、雷州和遂溪等蔗区种植。  相似文献   

10.
广东省的自然资源条件很适合甘蔗生产。但旱地蔗区的旱、瘦、浅是低产的主要原因。在过去的十几年中,通过对旱地甘蔗“三高”栽培技术的应用试验研究,把单项技术进行组合配套和改进提高,并通过大型的推广项目进行推广,取得了增产增收的效果,社会经济显著。主要技术措施:一是选用适合旱地蔗区的高产高糖、抗逆性强的优良品种;二是把常规栽培改为地膜蔗技术;三是改进施肥方法,实行配方施肥;四是改进耕作方式,推广防旱保水技术;五是推广秋冬植蔗,延长甘蔗生长期;六是改宿根蔗这管为宿根蔗旱管;七是及时防治病虫鼠草害,确保增产增收。  相似文献   

11.
云南德宏蔗区旱地甘蔗适宜植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连续两年的土壤温度观测,结合在旱地上每月种植1期的甘蔗不同植期试验,结果表明,德宏蔗区旱地甘蔗冬春季下种,温度均能满足甘蔗萌芽和长根的需求.通过采取深沟板土槽植覆膜法,来提高土温和保持土壤水分,提早植期,易获高产高糖;同时,旱地甘蔗提早种植具有提早成熟的作用,植期每提早1个月,在糖厂开榨初期的11月底甘蔗蔗糖分提高0.14~0.79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2.
本文总结了粤蔗93/159在德宏蔗区的高产高糖栽培配套技术,对推广甘蔗良种,提高经济效益,有很好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3.
巴西45号由广西种植技术考察团于1993年考察巴西圣保罗州蔗区时引入广西甘蔗研究所。1993至1994年在广西甘蔗研究所进行室外内种植检疫观察 ,未发现检疫性病虫害。1995至1997年在本所大田进行新植、宿根品种筛选试验。1997至1999年12月由区科技厅下达“甘蔗新品种引进筛选研究”项目 ,在广西甘蔗研究所、柳州、罗城、武宣、蒙山等蔗区按统一试验方案进行新植、宿根区域品比试验。结果表明 :巴西45号平均每公顷蔗茎产量为89955公斤 ,比对照种桂糖11号76410公斤增产13545公斤 ,增幅为17…  相似文献   

14.
卢昌 《甘蔗(福建)》2003,10(1):57-61
以桂糖11号为对照,在桂中监狱蔗区大田进行甘蔗新品种比较试验。新植、宿根2年试验结果表明,新台糖22号、CP80/1827、新台糖20号和农林8号综合素质优于对照桂糖11号,是有发展前途的新品种;云蔗89/151、云蔗81/173和巴基斯坦6号综合素质略优于或不及桂糖11号,在本蔗区推广前景不乐观。  相似文献   

15.
2023/2024年榨季,广西贵港市糖料蔗种植面积约2.35万hm2,新植蔗面积约0.95万hm2,其中种植脱毒种苗约780.00 hm2,种植健康种苗约0.84万hm2。贵港市为保障推动《贵港市糖料蔗生产保护区“清桉还蔗”三年(2022—2024)行动方案》落实,计划在2024/2025年榨季新增糖料蔗种植面积2000.00 hm2以上,新增种植大户250户以上。文章详细总结贵港市蔗区备耕的地块选择、深耕整地和基肥施用,种植技术的植期选择、良种选择、种苗选择处理和播种要求,以及田间管理的施肥原则和水分管理,苗期、分蘖期和伸长期管理,甘蔗凤梨病、黑穗病、梢腐病、绵蚜、螟虫和蓟马等病虫害防治,先进栽培技术中的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冬植蔗栽培技术和宿根蔗栽培技术应用,收获的甘蔗联合收割机和甘蔗分步式机收模式等方面的甘蔗高糖高产栽培实用技术,为推动贵港市提高甘蔗种植技术水平和糖料蔗产量及糖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中国糖料》2000,(3):40
在过去的一年中 ,江西省赣州市及蔗区县(市、区)党委、政府重视甘蔗生产 ,加强了领导 ,狠抓了以推广cp65/357、甘蔗专用复肥、撩壕植蔗为主要内容的高产高糖栽培技术措施 ,增加蔗田投入 ,加上风调雨顺 ,打好了甘蔗优质高产的基础。同时 ,糖厂强化内部管理 ,落实责任制 ,把设备检修质量与制糖生产挂钩 ,细化量化考核指标 ,确保了检修质量。榨季时推行多种形式的原料蔗承运办法 ,确保了新鲜度 ,并对cp65/357实行先熟先砍先榨 ,减少“跑、冒、滴、漏” ,提高了糖分和产糖率。据统计 ,1999/2000榨季全市甘蔗收获面积…  相似文献   

17.
根据云南省保山市怒江河谷、柯柯河谷流域旱地蔗区的自然气候特点、生产条件,以节水抗旱为中心,丰产高效为目的。重点采用“深沟板土镇压栽培法”、“槽植法”技术,改变传统春夏植蔗,大力推广秋冬植蔗,并配套良种良法技术。采用合理密植、配方施肥、新型肥料(控释BB肥、缓释肥)、保水剂、化学除草、防治病虫害、甘蔗脱毒健康种苗等新技术的应用,以达到旱地甘蔗高产高糖之目的。  相似文献   

18.
为遂溪县蔗区推广应用甘蔗新品种“福农83/36”提供依据,从1994年开始,以当家品种“粤糖63/237”为对照品种进行多年多点试验与表证,结果表明,“福农83/36”各个试验、表证点,新植或宿根的蔗茎产量及蔗糖份均高于对照品种。“福农83/36”是适合遂溪县蔗区种植的早熟、高产、高糖的甘蔗品种。  相似文献   

19.
根据甘蔗生长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和甘蔗各个生育期的不同特性,探讨弥勒蔗区"双高"甘蔗新植蔗、宿根蔗的田间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20.
风害对甘蔗产量和质量影响及防护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奕玺 《福建甘蔗》1998,(1):23-26,28
本文论述了我国沿海蔗区台风登陆概况,风害轻重程度与甘蔗品种,植期,栽培管理和生态环境有密切关系,8级以上台风对甘蔗生长和产量有影响,风速越大危害越严重,台风直接吹倒甘蔗,吹断蔗茎,吹翻蔗头,间接的害处是吹裂叶片,影响光合作用,严重防碍甘蔗生长和造成产量和质量较大损失,同时还降低甘蔗糖分和低纯度,还原糖分增加,给制糖工业带来的损失,因此,要采以种植防风林带,选育推广耐风抗倒伏品种,推广地膜冬植蔗,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