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2007年1月21号上午,“中国(福建)东方种业高产优质水稻新品种示范推广”新闻发布会在北京召开,我国著名水稻育种家、福建东方种业公司董事长刘文炳向全国示范推广其超高产优质杂交稻的新品种、新技术。国家农业部、科技部、财政部、农科院等有关部门的专家领导出席了新闻发布会。在京的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科技日报、经济参考报、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30多家新闻媒体派记者到会采访;福建广电集团和海峡都市报也派记者到会采访。  相似文献   

2.
随着棉花枯、黄萎病在我省蔓延 ,90年代以来 ,我院 (所 )加强棉花抗病优质育种工作 ,相继育出了鄂棉 2 0、鄂抗棉 4号、6号、7号和 9号、1 0号等抗病新品种 ,其皮棉产量在省棉花抗病品种区试中 ,比对照种中棉所 1 2或鄂抗棉 3号平均增产 8%~ 1 0 %左右 ,纤维品质优良 ,抗枯萎病或抗枯萎病耐黄萎病。其中鄂棉 2 0获国家农作物二等后补助 ,并获 1 999年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鄂抗棉 4号、9号和 1 0号先后入选农业部“发展棉花生产专项奖金”新品种选育项目 ,鄂抗棉 7号获“九五”国家科技攻关成果“优质及专用农作物后补助”。这些品种近年在我…  相似文献   

3.
高糖兼抗病型甜菜多倍体品种甜研303甜研304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甜菜新品种“甜研303、甜研304”获农业部1998年度科技进步一等奖。这两个品种均属于高糖抗病型品种,其共同特点是:1.含糖率高。甜研303在全国8省区的区域试验中,平均含糖16.2度,比当地对照增加含糖2.2度,含糖率居各地参试材料第一位。甜研3...  相似文献   

4.
甜研七号系采用选择育种法育成的标准偏高糖型多粒二倍体新品种。1991~1994年经黑龙江省第丸届甜菜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示范试验鉴定,表现抗褐斑病、耐根腐病、根产量稳定,含糖率和产糖士两个目标性状同时接近成达到高糖型和丰产型甜菜新品种标准,明显优于统一对照(甜研301)品种和当地推广品种。  相似文献   

5.
根据农业部、科技部、财政部等国家部门关于“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计划项目验收工作的通知精神,农业部科技发展中心于2000年11月9日~10日在北京召开“九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96-002-02“主要农作物育种材料和育种方法研究”课题所属专题验收会。“九五”国家科技攻关甜菜育种材料和方法专题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甜菜研究所主持,由国内多家甜菜优势科研、教学单位共同承担的。经5年科技攻关,在专题主持单位的组织协调和参加攻关科技人员的努力下,筛选出48份达到或超过攻关合同考核指标的甜菜育种材料,其中抗病材料24份、丰产高糖材…  相似文献   

6.
中国农业科学院甜菜研究所与江苏省农垦总公司共同主持的甜研系列多倍体品种——甜研302、甜研303、甜研304鉴评会,于1993年5月24~27日在江苏省连云港市召开。出席会议的有黑龙江、辽宁、内蒙、陕西、甘肃、新疆、江苏、北京等8个省、市、区的科研、生产、行政、应用单位代表共52人,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办公室主任郭恒敏到会指导,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甜菜专业组、农业部甜菜专家顾问  相似文献   

7.
中国农业科学院甜菜研究所培育的甜菜新品种甜研单粒一号(原TD8401),已于1993年2月经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评审通过。该品种为我国第一个自育的甜菜多倍体单粒型杂交种,该品种育成填补了我国多倍体单粒型甜菜品种的空白。甜研单粒一号品种属标准偏丰产类型,为多倍体、单粒型杂交种。经1987~1989年区试鉴定及1990~1992年在黑龙江省依安、宝泉岭、肇东、宁安、讷河、明水、红兴隆、赵光等地进行生产示范,试验结果根产量比对照提高11.73%、含糖率提高0.08度,产糖量提  相似文献   

8.
中国农业科学院甜菜研究所育成的甜研305、甜研306两个雄性不育多倍体品种,经国家“七五”攻关甜菜品种区域试验鉴定验收,并于1993年6月由轻工业部甜菜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为推广良种。甜研305与甜研306在黑龙江(对照品种双丰8号)、吉林(对照品种范育1号)两省甜菜品种区域试验中,分别较当地对照种块根产量提  相似文献   

9.
小麦新品种衡4041是我所以抗旱节水、抗倒、抗病、适应性强为育种主攻目标,采用水旱交替选择法,经多年选择培育成功的小麦新品种,1997年通过河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号为冀审麦97002。同年被评为河北省农业名优产品,1998年获国家“九五”农作物新品种后补助,1999年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到2000年累计推广面积1760万亩,成为河北省主栽品种之一。  相似文献   

10.
中鉴99-38   高产优质中熟早籼“中鉴99-38“是中国水稻研究所和湖南省水稻研究所育成的优质早籼新品种.2000年和2001年参加湖南省区试,表现米质优,中熟,产量较高,抗性较强,是粮食企业基地种植和加价收购早籼优质品种.2002年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同年获国家育种攻关后补助,已被农业部推荐为50个全国水稻主导品种之一,该品种已列入国家和浙江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国家星火计划项目.……  相似文献   

11.
中国农业科学院甜菜研究所于1973年以合作二号四倍体与甜研三号二倍体配制杂交组合,从中选育出甜研7301多倍体新品种。几年来,连续在黑龙江、辽宁、山东、江苏等省各点试种表现丰产性稳定;单位面积产糖量较高;抗褐斑病能力较强,受到种植社队、领导和群众的好评,现开始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甜菜优异种质异地鉴定综合评价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甜菜优异种质79018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甜菜研究所经过人工杂交创制获得的资源材料。于1997—1998年参加黑龙江、辽宁,山西和内蒙古等4个试验点的异地鉴定试验,其中有3个试验点的平均根产量比统一对照品种甜研302增产21.6%以上;有2个试验点的平均含糖率比对照品种甜研302提高0.25度和0.42度;所有4个试验点的平均产糖量比对照品种甜研302增产13.4%—33.3%;有3个试验点的平均褐斑病病情都低于对照品种甜研302褐斑病病情0.5级以下。由此表明,该甜菜优异种质具有丰产性、抗褐斑病及适应性好等特点。于2001年被农业部评为“农作物一级甜菜优异种质”。  相似文献   

13.
“十五”以来,课题组针对马铃薯加工市场需求,在搜集、整理,鉴定筛选利用品种资源的基础上,及时调整了马铃薯的育种方向,修饰了育种目标后,在国家“863”重大专项育种计划的资助下,相继开展了不同用途的专用型马铃薯新品种选育与相应配套栽培技术以及种苗脱毒,网室原原种,微型种薯的生产和繁种体系建设等研究。选出了适宜炸片和全粉加工专用的马铃薯新品种“张薯7号”,该品种于2004年通过了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4.
选用国内外9个新品种,以包育302作对照,进行生产试验示范.结果表明:引进的新品种产量都超过对照品种,国外品种表现突出,增产84.7%~156.4%,国内品种增产63.7%~78.2%;包育302含糖17.06%.新品种的含糖率都低于对照品种,国内品种低0.44~2.14度,国外品种低0.76~2.70度,内大甜研4号、ADV0420、内甜单1号达到国家甜菜质量标准舍糖15.5%;9个新品种的产糖量都超过对照品种,国外品种增产0.624~1.14倍,国内品种增产0.43~0.74倍;ADV0420和内大甜研4号为标准偏丰产型(NE),适于大面积推广;Beta356表现为丰产型(E),产量和产糖量都居第1位,但舍糖率偏低,可作为搭配品种,在低产高糖地区种植,采取配套措施,提高其舍糖率.  相似文献   

15.
甜菜新品种吉甜204是由3个自交系杂交而成的二倍体甜菜品种。该品种根产量稳定。含糖率较高,抗褐斑病能力较强。吉林省区域试验结果,块根产量、含糖率、产糖量分别比对照品种范育1号提高10.37%、0.56度、14.1%。吉甜204属标准偏高糖型甜菜新品种。  相似文献   

16.
优质、中筋小麦新品种--丰强7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丰强7号是由吉林省农科院作物所小麦室以水浇型品种丰强5号作母本,以敦7608作父本,通过品种间杂交系选而成的春小麦新品种。该品种在2001~2003年参加了国家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同时进行了大面积生产示范。试验和示范结果表明,该品种产量高,增产潜力较大。于2004年10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被定为推广品种。2005年10月被国家科技部、农业部评为优质专用春小麦后补助品种。  相似文献   

17.
哲盟甜菜生产集中分布在西辽河两岸的冲积平原上,土质、气候等自然条件基本相同,耕作制度亦相近,均属井灌区。为了推广甜菜新品种,1987~1988年在甜菜生产区进行了甜菜品种引种鉴定试验。供试品种,1987年有甜研4号、甜研301 甜研201、双丰305、吉甜1号,内蒙9号、内蒙10号、工农4号、工农5号,对照品种洮育1号,1988年将工农301和洮育2号  相似文献   

18.
中国农科院甜菜研究所育成的甜研303、甜研202两个新品种,于1991年2月经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正式命名推广。甜研303(原代号83315)是由四倍体甜425与二倍体甜202杂交育成的多倍体新品种。该品种表现丰产性能稳定、含糖较高、抗褐斑病、耐根腐病、适应性广。在1987~1990年的省区域试验中表现突出,产糖量比对照品种增产17.0%~25.2%,含糖率提高0.6~1.0度。褐斑病感病级数降低0.5级。该品种适合在黑龙江省肇东、明水、依安、拜泉、林甸、呼兰、阿城等地及黑龙江垦区种植。在全国甜菜品种区试中名列前茅,并已在吉林、内蒙、新疆等地进行生产示范,是一个很有增产增糖潜力的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19.
红甜菜新品种"甜研红1号"是以二倍体食用红甜菜品系S203为母本,以二倍体食用红甜菜品系Y219为父本,杂交而成的新品种。该品种2005~2006年在黑龙江省品种区域试验中,平均根产量达45.0t/hm2,超对照种18.9%;平均含糖(锤度)为8.8%,高于对照0.4度;食用根中平均粗蛋白含量达到17.8%,较对照提高0.3%,粗纤维含量达到12.7%,较对照品种提高0.9%。在生产试验中,平均根产量为43.6t/hm2,比对照种提高18.6%;平均含糖(锤度)为8.7%,高于对照品种0.4度;粗蛋白达到18.3%,较对照提高0.4%;粗纤维含量为12.8%,比对照提高1.0%。"甜研红1号"中抗甜菜褐斑病和根腐病,易于收获。该品种适于在东北、内蒙古、西北等地区种植。2007年2月通过了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正式命名。  相似文献   

20.
江苏省黄海农场和中国农业科学院甜菜研究所于1986年5月28日至30日在江苏省黄海农场联合主持召开了“甜研301多倍体新品种露地越冬采种技术现场鉴评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