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水体中发现大型底栖动物入侵种是一种世界范围普遍的现象。人类移动的同时将物品从一个大陆带到另一个大陆,这使许多水生动物物种能够突破自然的防线侵入到其他的区域和大陆。藉由人类现代的旅行方式,在不同区域间移动的物种数量显著增加,成功入侵种的数量也随之增多。成功入侵种需要具备一些特征,如可动性,小体型,适应性强和繁殖率高等,这些均有利于物种跨区域的入侵。当然,新生活环境也必须满足可适应的标准。对一个受人类活动破坏而丧失其原有物种的水环境来说,它对新物种入侵的抵抗力会很弱甚至缺乏。德国水体受人类活动的胁迫非常严重,许多自然水体受到的破坏已无法挽回,有些甚至已经完全成为了人工环境。这些水体由相互连接着的溪流河川网络组成,这很容易使新物种的入侵范围扩大。在外来物种的入侵面前,受人类活动胁迫和直接破坏的水体,比尚保持着天然环境状况的水体更加脆弱。  相似文献   

2.
在自然界,由于地理、地貌和气候等因素的影响,每一个物种都被限制在一定的生态区域内生存发展,这些物种即为本地种.外来物种是指在一定区域内,历史上没有自然发生分布而被人类活动直接或间接引入的物种.生物入侵,是指生物由原生存地经自然的或人为的途径侵入到另一个新环境,对入侵地的生物多样性、农林牧渔业生产、人类健康造成经济损失或生态灾难的过程,这种物种可以称为外来入侵种或外来有害生物.  相似文献   

3.
随着现代经济及农业产业化不断向前发展,传入我国的外来生物呈现数量剧增、蔓延范围扩大、发生危害陡然加剧的态势。目前,入侵我国的外来物种已超过529种,外来有害生物的入侵极大地破坏了本土生物资源,甚至威胁人类健康及生命安全。本文综述了辽宁省少花蒺藜草的分布及监测概况,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景谷外来物种入侵现状、影响及防控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外来物种入侵问题已经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外来入侵物种造成了对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的破坏,还严重危害农林业生产,对生态安全和人类活动构成了严重威胁。本文阐述了景谷县区域优势、外来物种入侵现状,以及影响,提出了相应的防控对策。  相似文献   

5.
如今全球几乎所有的区域都受到外来植物入侵的影响。大量的外来植物到达新的环境,随之而来的入侵风险也随之增加,外来植物入侵因其所带来的巨大经济损失以及对生态系统的稳定和物种生存的自然平衡所造成的破坏和长期的威胁,越来越引起科学界和社会公众的关注,甚至被认为是21世纪最棘手的环境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6.
如今全球几乎所有的区域都受到外来植物入侵的影响.大量的外来植物到达新的环境,随之而来的入侵风险也随之增加,外来植物入侵因其所带来的巨大经济损失以及对生态系统的稳定和物种生存的自然平衡所造成的破坏和长期的威胁,越来越引起科学界和社会公众的关注,甚至被认为是21世纪最棘手的环境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7.
江艳  曾珍英  张自斌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7):9127-9128,9143
对九连山自然保护区外来入侵物种的调查研究表明,保护区内外来入侵物种基本上都是人类生产生活活动引入的,而其他野生动物或者自然能量(如风力、流水)则不能或者很少能够将这些入侵植物和动物引入。文章还就外来物种入侵程度与各种因素的影响关系做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目的]破坏草是中国西南地区危害最为严重的入侵物种之一,每年在当地造成巨额的经济损失.扩散能力与入侵物种的危害性有关,也是决定其分布范围的重要因素,但在目前物种潜在分布和潜在入侵区域的研究中却常常被忽略.[方法]本研究旨在基于物种扩散量化气候变化背景下破坏草的入侵区域,应用最大熵(MaxEnt)模型对破坏草潜在适宜区进...  相似文献   

9.
外来生物入侵是指外来物种(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由原生地经自然或人为途径进入另一个生态环境,并在该生态系统中定居、自行繁殖建群和扩散而逐渐占领新栖息地的一种生态现象。当外来物种定植于自然栖息地,成为变化的主体并威胁当地的生物多样性时,则被认为是入侵。外来入侵生物排挤环境中的原生种,危及本地物种生存,破坏当地生态平衡,甚至造成对人类经济的危害性影响。少花蒺藜草是我国农业农村部公告的重点防除的外来入侵生物之一,近年来,发现少花蒺藜草在吉林省部分县(市)发生较严重,并有逐渐蔓延趋势,对农业生态环境、农民生产生活等造成危害。相关部门和广大群众应提高对少花蒺藜草的防范意识,切实做好防控与灭除工作。  相似文献   

10.
一、生物入侵的危害我国幅员辽阔 ,跨越 5 0个纬度 ,有五个气候带 (寒温、温带、暖湿、亚热和热带 )。多种生态系统并存 ,为许多外来物种入侵提供了适宜生存的栖息环境。从森林、水域、湿地、草地、荒漠等自然生态区域到农村、城镇等人类活动范围都可见入侵生物。全国各省市自治区 ,无一没有外来物种 ,也就是说生物入侵的面积是非常广的。入侵的物种种类繁多是另一大特点。从脊椎动物到无脊椎动物 ,从高等植物到低等植物 ,小到微生物 ,都有例证。据中科院植物所工作人员的粗略估计 ,仅入侵我国的植物种类就有几百种。生物入侵给我国造成了一…  相似文献   

11.
对当前新西兰无脊椎动物生物多样性状况,以及新西兰无脊椎动物生物多样性所面临的威胁等进行了综述.在新西兰共有31种无脊椎动物被列入最受威胁的物种名录,其中昆虫18种、螨类1种、环节动物1种、软体动物11种.人类活动、栖息地破坏和外来物种的入侵是新西兰无脊椎动物多样性面临的主要威胁.  相似文献   

12.
选择SPOT-6卫星高精度遥感影像,以人类工程活动区域为解译范围,以RGB彩色合成图像作为解译的标准图像,经图像校正与增强、图像融合与图层叠加处理后,对景谷县自然地质环境、人类工程建筑等地理要素和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进行了遥感解译.结果表明,景谷县3大地质灾害主要分布在河流两侧、山体陡峭区域,主要受植被破坏以及人类工程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外来生物入侵及其防治已经成为生态学关注的重点和热点问题。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外来入侵种上,然而入侵种仅占外来种中很少一部分,因此,研究外来种现有分布格局对研究生物入侵及其防治有重要意义。以伊洛河流域草本植物群落中的外来种为对象,沿河从河源地到入黄河口选取典型样地,在调查流域内草本植物群落中物种组成的基础上选取外来种,并对外来种种类组成及其分布格局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流域内有外来草本植物27种,分属于15科,种类较多的科为菊科、苋科和豆科;引入方式以有意引种为主。流域横向不同生境间,河滩地在水流的养分富集、季节性洪水物理干扰及人为活动扰动作用下,呈现出受外来种分布较多,而受人类活动扰动最强且营养丰富的农田分布较小的分布格局;纵向环境梯度下,上游河源山地属于自然植被区,人为干扰较轻,且受外来种影响较小;中游丘陵区从自然生态系统向农业生态系统的过渡区域,人类活动的扰动有所加强;下游平原农业区,人类活动强烈,区域内以人工生态系统为主,群落物种组成简单但受外来种影响最大,受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不同物种在不同生境间差异明显,其中,小蓬草、钻叶紫菀和反枝苋广泛分布于3种生境中。总体上,伊洛河外来草本植物分布格局在自然因素的基础上强烈受人为因素的影响,呈现出从上游到下游逐渐增多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唐昆 《湖南农业》2007,(11):10-10
破坏生态平衡 外来入侵生物由于逃脱了原有天敌控制的环境,在新的环境中可以大肆繁殖和扩散,压制或排挤本地物种,改变原有生态系统内物种数量和组成,导致生态系统单一和退化,从根本上破坏本地原有的景观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15.
入侵生物在中国农业上的危害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中国入侵生物概况所谓入侵生物是指外来物种中具有危害性的这一部分生物,它们可以破坏生态平衡和农业生产、影响国际贸易、危害人类生命,甚至威胁生态安全和国家安全。外来物种是指那些本来不属于某一生态系统,但通过人为或非人为的方式被引入到这一特定的生态系统中的物种。根据这些物种在新的生态系统中所起的作用通常将它们分成两大类:一类是有益的物种,如美国引进澳洲瓢虫防治吹绵蚧;另一类是有害的物种,指那些对当地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人类健康和经济发展造成或可能造成危害的,称为“入侵生物”,如美国从中国引进葛藤造成的生…  相似文献   

16.
采用样线法和样方法,在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及周边区域,对外来入侵植物进行3次监测。结果表明: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外来入侵植物有9科18属18种,保护区内及周边区域有23科49属57种,物种数量稳定,分布范围呈扩大趋势,飞机草、紫茎泽兰分布较广,薇甘菊分布范围扩大。  相似文献   

17.
井冈山保护区是中国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域东部亚热带地带湘赣丘陵区范围内常绿阔叶林保存面积最大、保护较好的代表性区域,由于其位置偏南,还混生有不少南亚热带和北热带广泛分布的种类,构成种类繁多、复杂多样的森林类型。大量的物种集中在狭小的范围,加以长期以来受自然和人为因素所造成的各种各样不利的影响下,使许多物种陷入受威胁的状态,对于这样一个具有世界价值的生物多样性丰富区域和众多受威胁物种的栖息地,完全符合世界遗产公约所制定的世界自然遗产地的标准,应争取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并按其要求进行更好的保护和科学管理,使之能在维护区域生态安全、繁荣地方经济和提高当地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8.
因为经济、美学、偶然性事件、甚至是心理上的原因,人类大量引入外来物种,导致了更多外来物种对本土生态系统的入侵,并产生了灾难性的结果:这些被引入的物种变成了外来入侵物种(IAS),对经济和生态系统产生了严重的不利影响。从外来入侵物种微甘菊在德宏州的入侵,产生的危害问题入手,全面分析了外来物种侵入德宏便利的地理气候条件及其对德宏州生物多样性的危害,对外来入侵物种的认识。提出了防范外来物种侵入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国内外贸易往来越来越频繁,外来生物入侵已成为当前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外来入侵物种不但对生态环境、农业(林业)生产,甚至对人体健康等方面造成危害,并造成严重的生态破坏和生物污染.大部分外来物种入侵暴发后,难以控制,对生态系统造成严重不可逆转的破坏.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网箱养鱼不断盛行,网箱是人类为鱼设立的特殊环境,既可以避免外来物种的入侵,又可以减少风浪的冲击,通过合适的网眼使网箱内外的水体得到很好的交换,以保持其水质清新,使其具有自然条件下的水域环境。通过减少其运动量,增加营养物质的投放量,降低消耗,增加营养吸收的目的,达到高产出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