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光诱渔业中光强分布的理论研究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集鱼灯合理配置是光诱渔业中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需要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加以分析和研究,以探讨灯光配置包括种类、布局等是否合理。根据光学理论和集鱼灯的发光特点,使用面光源积分计算方法建立了集鱼灯光强计算的公式,该方法比以往的线光源以及点光源计算方法更为精确。通过理论数据和实测数据相比较,检验了方法的正确性,并且分析了产生理论数据和实测数据一定误差的原因。以此为依据,通过M athem atica4软件计算了8154鱿钓船在海面上的光强分布,研究了8154鱿钓船合适间距的问题,认为在适宜照度0.005 lx下的合适作业间距为0.64 nm.。  相似文献   

2.
鱿钓船灯光有效利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光源是光诱鱿钓渔法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灯光的有效和合理利用不仅可以节省能源,同时还可以诱集更多的鱿鱼,从而提高钓获率和渔获量。其涉及到的研究内容很多,如集鱼灯种类、集鱼灯布置、灯具附属物采用、不同船型最适光强等。日本学者铃木恒由等对鱿钓船集鱼灯的有效利用进行了研究,日本也对其鱿钓船的灯光强度进行了限制。而国内还没有开展这一方面的研究。其中,集鱼灯在船  相似文献   

3.
光源是光诱鱿钓渔法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灯光的有效和合理利用不仅可以节省能源,同时还可以诱集更多的鱿鱼,从而提高钓获率和渔获量。其涉及到的研究内容很多,如集鱼灯种类、集鱼灯布置、灯具附属物采用、不同船型最适光强等。日本学者铃木恒由等对鱿钓船集鱼灯的有效利用进行了研究,日本也对其鱿钓船的灯光强度进行了限制。而国内还没有开展这一方面的研究。其中,集鱼灯在船  相似文献   

4.
大型专业鱿钓渔船合适作业间距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头足类对光反应的最低背景照度(0.01 lx),用点光源海面照度计算方法,对鱿钓渔船不产生灯光干扰的合适照度间距进行分析,并建立了大型鱿钓渔船抛锚位置与相邻渔船的合适作业间距计算公式为LZ=(72.9652 10.7151h1)P01.2535 (72.9652 10.7151h2)P02.2535 225。根据该公式计算可得,集鱼灯总功率均为360 kW、灯高为7.0 m的两艘大型鱿钓渔船的合适作业间距应为0.83n m ile。  相似文献   

5.
集鱼灯是光诱鱿钓作业中的重要助渔设备,直接影响到诱鱼范围和效果。为此,一些学者对集鱼灯的有效利用和捕捞对象的趋光特性等进行了研究,开展集鱼灯光照度分布及其钓捕效果的比较试验显得十分必要。根据2003年9-11月我国鱿钓船在印度洋西北海域进行的鸢乌贼资源调查中,开展的不同类型集鱼灯的对比试验结果,结合实际生产统计资料,对不同类别水上集鱼灯的光照度分布及其使用效果进行比较和分析,为集鱼灯的有效利用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6.
LED集鱼灯在海中的光谱分布及使用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进一步验证LED水上集鱼灯的使用效果,将300W型LED集鱼灯安装到"宁泰61"鱿钓船,赴东南太平洋秘鲁外海茎柔鱼渔场进行实际生产,与使用2 kW型金卤灯的"宁泰62"鱿钓船进行对比试验,记录相关生产数据并对作业船周围集鱼灯形成的海面上、海面下光场及光谱进行实地测量。结果表明:右舷50盏LED集鱼灯在海面上照度为0.1lx的离船最远距离可达35 m,比使用50盏2 kW型金卤灯时少10m;50盏LED集鱼灯与50盏2 kW型金卤灯在海水中的照度分布接近;LED集鱼灯在海水中的光谱衰减速率明显小于金卤灯。使用LED集鱼灯不仅能大幅度减少燃油消耗,且诱鱼效果接近传统高功率金卤灯,能够在实际作业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7.
集鱼灯是光诱鱿钓作业中的重要助渔设备,直接影响到诱鱼范围和效果。为此,一些学者对集鱼灯的有效利用和捕捞对象的趋光特性等进行了研究,开展集鱼灯光照度分布及其钓捕效果的比较试验显得十分必要。根据2003年9-11月我国鱿钓船在印度洋西北海域进行的鸢乌贼资源调查中,开展的不同类型集鱼灯的对比试验结果,结合实际生产统计资料,对不同类别水上集鱼灯的光照度分布及其使用效果进行比较和分析,为集鱼灯的有效利用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8.
集鱼灯照度分布计算和模拟是研究灯光渔船集鱼灯合理布置的重要途径。利用海表面风速、相对湿度数据、集鱼灯参数、渔船参数,在分析光子传输特性的基础上,运用蒙特卡洛方法建立灯光渔船集鱼灯海面照度模型。该模型利用米氏散射计算相对湿度与海表面风速对光子的吸收和散射,并考虑光子进入水面时海表风速对菲涅尔反射的影响。研究模型与叠加法比较,结果表明,该模型的理论计算值与实测值线性拟合斜率系数更接近1。计算不同风速及相对湿度的海面照度,结果表明:照度随着与船中线距离的增大而先增大后减小;相对湿度一定,随着与船中线距离的增加,先是风速越大照度越大,随后风速越大照度越小;风速一定,相对湿度对海面照度影响较小。本研究旨在建立一种集鱼灯海面照度模型,为今后灯光配置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鱿钓渔船及其装备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我国发展远洋鱿钓业已有七年历史。作为发展的初期阶段,其生产工具主要仿靠改装拖网渔船及配备国产和部份进口的鱿钓。在生产实践中,它们发挥了作用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随着渔场的开拓和生产的发展,改装的鱿钓船及其装备已显露出某些不足,如船的自持能力,冻结力和舱容,集鱼灯的光强和效率及适航,适渔性能等,有必要在分析和总结的基础上,回顾现有装备的适用程度,并借鉴日本的发展经验,为今后鱿钓渔船及其装  相似文献   

10.
我国发展远洋鱿钓业已有七年历史。作为发展的初期阶段,其生产工具主要仿靠改装拖网渔船及配备国产和部份进口的鱿钓。在生产实践中,它们发挥了作用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随着渔场的开拓和生产的发展,改装的鱿钓船及其装备已显露出某些不足,如船的自持能力,冻结力和舱容,集鱼灯的光强和效率及适航,适渔性能等,有必要在分析和总结的基础上,回顾现有装备的适用程度,并借鉴日本的发展经验,为今后鱿钓渔船及其装  相似文献   

11.
首先对诱鱼光场进行计算,并分析其对光诱鱿鱼浮拖网作业的影响,据此合理配置了灯光强度及其布局,探讨了一套较有效的诱导渔方法。根据鱿鱼的趋光习性及浮拖网的特点,设计了适应在较深渔场作业的光诱浮拖网渔具,并成功地试验了光诱鱿鱼浮拖网柔性网板;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首先对诱鱼光场进行计算,并分析其对光诱鱿鱼浮拖网作业的影响,据此合理配置了灯光强度及其布局,探讨了一套较有效的诱导渔方法。根据鱿鱼的趋光习性及浮拖网的特点,设计了适应在较深渔场作业的光诱浮拖网渔具,并成功地试验了光诱鱿鱼浮拖网柔性网板;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我国远洋鱿钓渔业市场演进路径与产业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远洋鱿钓渔业是我国远洋渔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发展规模最大的远洋渔业产业。从捕捞生产规模角度来看,我国远洋鱿钓渔业20多年的发展实践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起步与规模扩张阶段、规模调整阶段和产业调整提升阶段。分析了市场从外向型向内外兼顾型、产品加工由低层次向多层次平衡发展的远洋鱿钓渔业市场演进路径。结合对舟山等地的调研分析认为,我国远洋鱿钓产业主要存在捕捞量与加工市场需求量不协调、国内外市场依赖程度不协调、个别利益与产业整体利益之间不协调三大制约瓶颈。提出了通过加强对公海鱿鱼渔场的调查、加快拓展国内鱿鱼消费市场规模、进一步提升鱿鱼产品深加工能力、建立紧密型行业服务组织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远洋鱿钓渔业是我国远洋渔业的重要组成,该渔业极易受到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为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我国远洋鱿钓渔业,本文结合脆弱性理论和方法,从气候与环境、物种、社会经济三大方面建立了我国远洋鱿钓渔业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指标体系,运用决策试验与评价实验室(DEMATEL)法、解释结构模型(ISM)法以及交叉影响矩阵相乘(MICMAC)法对影响指标及其关联性进行分析。研究表明,鱿鱼渔业资源是最核心的因素,对我国远洋鱿钓渔业脆弱性起决定性作用;科技投入、政策与管理、捕捞强度是最具影响力或驱动力的因素;我国远洋鱿钓渔业脆弱性指标可分五大类,要把重点放在关联因素、调整因子和驱动因素上,其次为依赖因素,自主因素无需过多关注。研究认为,除渔业资源外,脆弱性系统可分为四个层级,长期监控L3和L4层指标,重视L2和L3层的指标,针对性地调整L1层指标,是保持我国远洋鱿钓渔业长期健康发展的有效路径。该研究不仅能识别影响我国远洋鱿钓渔业脆弱性的关键因素,同时可为远洋鱿钓渔业的科学管理提供理论指导,并为脆弱性实证评估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根据2000年5-7月北太平洋鱿钓探捕调查所收集的海水盐度、温度及渔获量等数据,分析了调查海域表层盐度、不同水层水温的分布特征及鱿钓渔场的形成.利用聚类和相关分析方法,研究了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与表层盐度及不同水层水温的关系.结果表明,鱿钓渔场形成于表层低盐水舌和100m层水温暖水舌的交汇区,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与100m层水温相关性最好,但表层海水盐度的分布对鱿钓渔场的确定仍具有一定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