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三角帆蚌钩介幼虫寄宿阶段形态变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应用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三角帆蚌钩介幼虫不同发育阶段即排入水中未附着阶段、附着于宿主鱼体(黄颡鱼)阶段及从宿主鱼体脱落后阶段的形态变化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三角帆蚌钩介幼虫不同发育阶段壳高、壳长及铰合部增长速度有差异.钩介幼虫未附着阶段腹面有钩,附着阶段侧面观半椭圆型,壳腹缘无钩,有稍突出的嵴和两片与腹缘相连的薄翼,嵴和翼表面分布小而密的棘刺,未形成大而粗壮的钩;在此阶段幼虫足丝消失,内部器官逐渐形成.  相似文献   

2.
为揭示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钩介幼虫寄生包囊的形成规律,选用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鲤Cyprinus carpio和二次寄生黄颡鱼P.fulvidraco 3种鱼鳃丝为寄主,对三角帆蚌钩介幼虫进行了寄生试验,分析了不同宿主对钩介幼虫发育的影响,并对钩介幼虫在3种宿主鱼鳃丝上形成包囊的时间、寄生数量、包囊形成位置进行了形态学观察和比较。结果表明:在水温(24±1)℃时,寄生于黄颡鱼鳃丝上的钩介幼虫第7天首次开始脱落稚蚌,第8天为脱落高峰期,直至第12天才从鱼体脱落完全;寄生于鲤鳃丝上的钩介幼虫在第4天就脱落完全且没有发现稚蚌。在扫描电镜下观察显示:三角帆蚌钩介幼虫首次寄生在黄颡鱼鳃丝基端3 h形成包囊,6 h幼虫在整片鳃丝形成包囊;三角帆蚌钩介幼虫在鲤鳃丝不能完全形成包囊;在二次寄生黄颡鱼鳃丝基端5 h形成包囊,8 h幼虫在整片鳃丝形成包囊,且三角帆蚌钩介幼虫首次寄生在黄颡鱼鳃上的寄生数量多于二次寄生黄颡鱼和鲤鳃上的寄生数量;三角帆蚌钩介幼虫主要寄生在鱼的鳃丝,很少寄生在鳃耙和鳃弓。  相似文献   

3.
三角帆蚌钩介幼虫发育的生物学零度和有效积温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实验观察结合统计方法,研究了寄生在黄颡鱼鳃上的三角帆蚌钩介幼虫发育至稚蚌的生物学零度和有效积温.结果 表明:钩介幼虫发育至稚蚌的生物学零度为8.4℃,钩介幼虫发育至稚蚌的有效积温为165℃/d;整个寄生阶段钩介幼虫的壳长、壳高和铰合部长度增加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对采集于长江和淮河水系的三角帆蚌亲本及正反交、自交组的钩介幼虫形态性状进行了测量和比较。结果显示:两个水系的三角帆蚌亲本形态差异显著。太湖三角帆蚌亲本群体较洪泽湖群体的壳顶位置偏向贝壳前端,壳高与壳长、壳宽与壳长的比值均极显著低于洪泽湖群体(P<0.01)。综合分析表明太湖三角帆蚌的壳型为长扁型,而洪泽湖三角帆蚌为圆润型。反交组(H0T)成熟钩介幼虫指数为(0.066 7±0.005 9),极显著高于正交组(T0H)和两个自交组(P<0.01),其杂交优势率为2.54%。以太湖三角帆蚌为母本的幼虫壳长与壳高的比值为(0.828 4±0.029 4),极显著低于以洪泽湖群体为母本的比值(0.848 2±0.034 5),而同一母本不同父本之间的钩介幼虫无显著差异(P=0.286,P=0.106),该性状表现为明显的母性遗传,这与已有的贝类杂交研究结论相似。而各组幼虫的寄生成活率、稚贝生长情况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圆背角无齿蚌寄生变态发育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对圆背角无齿蚌的钩介幼虫寄生变态及稚贝发育过程进行了形态学观察和比较。实验表明:在水温(19.0±1.0)℃时,钩介幼虫需要约13天的寄生变态才能从鱼体脱落。圆背角无齿蚌在变态发育过程中其外部形态、内部器官、营养源发生了较大变化:成熟的钩介幼虫仅仅可以作简单的双壳开合运动;刚脱落的稚贝外部形态与幼虫相似,但已经可以依靠斧足进行爬行,并逐渐开始滤食;稚贝经过一段时间的生长,从幼虫壳内侧长出一对新壳,形态逐渐趋向于成贝,而幼虫壳则逐渐退化为壳顶。因此,圆背角无齿蚌的变态发育包括两个明显的阶段:第一阶段为寄生变态期;第二阶段为贝壳分泌期。  相似文献   

6.
圆背角无齿蚌寄生变态发育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圆背角无齿蚌的钩介幼虫寄生变态及稚贝发育过程进行了形态学观察和比较。实验表明:在水温(19.0±1.0)℃时,钩介幼虫需要约13天的寄生变态才能从鱼体脱落。圆背角无齿蚌在变态发育过程中其外部形态、内部器官、营养源发生了较大变化:成熟的钩介幼虫仅仅可以作简单的双壳开合运动;刚脱落的稚贝外部形态与幼虫相似,但已经可以依靠斧足进行爬行,并逐渐开始滤食;稚贝经过一段时间的生长,从幼虫壳内侧长出一对新壳,形态逐渐趋向于成贝,而幼虫壳则逐渐退化为壳顶。因此,圆背角无齿蚌的变态发育包括两个明显的阶段:第一阶段为寄生变态期;第二阶段为贝壳分泌期。  相似文献   

7.
对三角帆蚌钩介幼虫、不同日龄稚贝在不同盐度条件下的生理活动和存活率进行了观察和比较。以淡水组作为对照组,试验结果显示:三角帆蚌钩介幼虫在淡水组48 h存活率达90%,而盐度2条件下,2 h内即全部死亡;同龄的稚贝存活率随生理盐水浓度、实验时间的增加而逐渐降低,生理活动明显受到盐度的影响,表现为心跳频率降低,肠道蠕动减弱,斧足运动减少;随作用时间的增加,稚贝表现为心跳停止、双壳张开死亡;大日龄稚贝在同盐度下的存活率显著高于低日龄稚贝,7日龄稚贝在48 h内所有盐度组全部死亡,45日龄稚贝仅在盐度为2试验液中有90%存活,但生理活动明显低于正常淡水组,表现为心跳微弱,无肠道斧足运动。因此,认为三角帆蚌钩介幼虫对盐度较敏感,其耐受力低于稚贝,而三角帆蚌稚贝的适宜盐度要低于2。  相似文献   

8.
显微观察椭圆背角无齿蚌原肠胚期的受精卵、双壳期的钩介幼虫、成熟的钩介幼虫以及刚脱落稚贝的形态特征,并统计研究了钩介幼虫寄生在黄颡鱼鳃丝上发育到刚脱落稚见过程的生物学零度和有效积温.结果表明:椭圆背角无齿蚌的钩介幼虫在常见淡水双壳类中属大型;钩介幼虫寄生发育到稚贝的生物学零度为8.89 ℃,有效积温为86.39 ℃·d;寄生前后,稚贝的壳长和铰介线长生长显著(P<0.01),壳高变化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9.
采用静水呼吸室法研究了三角帆蚌钩介幼虫寄生胁迫对黄颡鱼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并统计分析了被寄生状态下黄颡鱼的成活率和钩介幼虫最适寄生量。结果显示:对照组、正常寄生组和重度寄生组的黄颡鱼在钩介幼虫完全脱落后的成活率分别为100%、93.3%和50%;寄生胁迫对黄颡鱼耗氧率未产生显著影响(P0.05);钩介幼虫寄生胁迫使寄主鱼排氨率显著增加(P0.05),钩介幼虫寄生数量与排氨率的增加存在正相关性,与寄主鱼死亡率呈正相关关系;呼吸代谢O∶N显著降低,寄生组(B、C组)分别为29.64、27.22,接近以蛋白质和脂肪功能的比值24,未寄生组(A组)O∶N未出现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0.
绢丝丽蚌的繁殖习性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绢丝丽蚌的性脲发育分为增殖期、生长期、成熟期、排放期和休止期5个时期9月为成熟期,10月进入排放期,10月至翌年1月中旬为繁殖期。一年一个生殖周期,一次产卵类型。以雌蚌两片外锶为育儿囊。钩介幼虫呈亚三角形,有壳钩和足丝。壳钩止有棘刺,壳表有有凹穴,建议每年2月至6月网湖绢丝丽蚌的采捕季节,蚌耙龄距为3.6cm。在湖区建立绢丝丽蚌保护区,人工繁育幼蚌放流,以达到绢 丝丽蚌永续利用目的。  相似文献   

11.
韩庆  杨品红  黎伟  王文彬  罗玉双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8):17317-17319
[目的]为池蝶蚌的人工繁殖、新品种培育及种质资源保护等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显微技术研究了洞庭湖区引种条件下池蝶蚌的胚胎发育和钩介幼虫结构。[结果]在16~24℃的水温下,胚胎发育历时约11d,胚胎发育的最适水温为22~25℃;池蝶蚌卵为均黄卵,受精卵在雌蚌内、外鳃腔中进行胚胎发育,胚胎发育同步;胚胎发育过程包括受精卵、卵裂期、囊胚期、原肠期、膜内钩介幼虫期和钩介幼虫期;卵裂为螺旋不等完全卵裂。[结论]通过池蝶蚌外鳃的特征可初步判断胚胎发育的时期。  相似文献   

12.
萝卜花蕾败育过程中的组织细胞学特征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解萝卜花蕾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发生败育现象的机理,选用萝卜正常花蕾和败育花蕾进行了DNA水平和细胞形态学上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DNA水平上,败育花蕾表现出明显的DNA Ladder现象,而正常花蕾的DNA表现完整,说明败育花蕾具有细胞程序化死亡特征;在光镜下观察到:败育花蕾的萼片、花瓣和花药组织都发生了明显的退化,表现为下表皮退化和组织中层薄壁细胞层数减少;在电镜下观察到:萼片组织的细胞内细胞器发生退化,表现为线粒体内的嵴数目减少、双层膜破坏;细胞核畸形、核膜破裂;叶绿体内的基粒和基质片层结构破坏,或叶绿体解体。  相似文献   

13.
三角帆蚌瘟病组织病理学动态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人工感染三角帆蚌瘟病病料组织后第3、5、7、9、11天,运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分别观察了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外套膜、鳃和斧足的病理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三角帆蚌瘟病病毒对3种器官组织有不同程度的破坏作用,外套膜和鳃的病变比较严重,斧足稍轻.光镜下,前5 d内各组织结构变化不大;从第7天开始,出现上皮组织细胞肿胀、排列紊乱、部分脱落甚至完全坏死等显著的病理变化.电镜下,前5 d细胞结构无明显病理变化,只出现了少量的病毒粒子;从第7天开始,病毒粒子数量增加,线粒体、内质网、核糖体等细胞器解体,细胞空泡化,但斧足的超微结构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鳜嗅板的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应用光学显微镜、扫描及透射电镜观察了鳜嗅板的组织结构。结果表明:鳜的嗅板不发达。初级嗅板排列方式属于G型。感觉上皮连续地分布在初级嗅板的外周区。由纤毛细胞、感觉细胞、支持细胞、粘液细胞及基底细胞组成。在扫描电镜下,纤毛细胞顶端的纤毛多而长;感觉细胞可分成有4 ̄8根短管状纤毛的纤毛感觉细胞和有微绒毛样突起的微绒毛感觉细胞;粘液细胞呈球形或棒状;支持细胞表面有微嵴。在航向电镜下,这些细胞具有一般细胞所  相似文献   

15.
干旱对苹果叶片形态解剖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看出,抗旱力不同的种类,品种的苹果叶片解剖结构差别不大,气孔结构大致相同,气孔密度没有明显差异;经干旱胁迫处理后,抗旱力强的种类气孔明显下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