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通过对象山港典型网箱养殖区,养殖鲈鱼投饵、摄食情况的研究,推算残饵和排粪情况。结果表明,鲈鱼年平均摄食率以饵料湿重计为2.6%,以饵料干重计为0.6%。全年投入象山港养殖网箱中的饵料以湿重计为143335.5 t,平均每天投392.7 t,以干重计为31 045.5 t,平均每天投85 t。鲈鱼的排粪率以颗粒有机碳POC干重计平均为6.5%,象山港网箱养殖鱼类每天排粪量干重为7.5 t,全年为2 737.5 t。鲈鱼对饵料的平均利用率为71.8%,全年网箱养鱼的残饵量湿重为43 252.5 t,每天平均118.5 t;以干重计为9 548.4 t,平均每天为26.16 t。显示残饵和排粪量对养殖区底质和水质污染比较严重。  相似文献   

2.
加州鲈鱼为肉食性温水鱼类,具有肉质鲜美、生长快、生产效益高等特点.现将其几种成鱼养殖技术模式介绍如下: 一、池塘主养 1.池塘条件要求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无污染,排灌方便;池底淤泥少,以壤土为宜,上覆一层细砂碎石更好;池塘面积2000~3500平方米(3~5亩),水深1.5~2.0米,池塘使用前用生石灰常规消毒,注水时密网过滤防敌害生物. 2.鱼种放养每667平方米(1亩)放8~10厘米鲈鱼种1000~1500尾,或15厘米左右鱼种600~1000尾,同时配养150~200尾左右大规格鲢、鳙、鲫鱼种,以调节水质和摄取残饵.鲈鱼种要求规格一致,一次放足,以免大小不均互相残食. 3.饲养管理主养鲈鱼池水质宁瘦勿肥,池水透明度在30~40厘米,经常要冲注新水或采用其它增氧措施,以保证清新水质和较高溶氧量(每升水含氧量4毫克以上),因加州鲈鱼不耐低氧.投喂饲料为冰鲜低值鱼肉、野杂鱼或配合饲料,也可繁殖罗非鱼苗作其饵料;配合饲料以软颗粒料为宜,蛋白质含量须在45%左右,日投喂量为5%~8%,并根据水温高低调整投喂量;鱼肉日投量则为鱼总体重的10%~15%.每天上、下午各喂1次,视气候及鱼的摄食状况适当增减,一般以鱼吃饱走散为止.日常管理要常巡塘,多观察,保持池塘清洁安静,及时清除残饵污物,防止出现鲈鱼浮头现象;同时根据不同季节和病害,做好防病治病工作. 二、池塘混养 亲鱼池、成鱼池和老口鱼种塘均可混养加州鲈鱼,但以水质清瘦、野杂鱼虾多的塘混养最佳,大量施肥投饲的池塘则不适合,且不允许有乌鳢、鳜鱼等凶猛鱼类存在,否则影响鲈鱼成活率. 混养的鲈鱼下池规格为6~10厘米,数量一般每667平方米30~50尾,年底可达0.35~0.6公斤.日常管理工作主要是及时注换水,避免池水过肥,养殖后期应适当补投部分鲜活饵料,以满足鲈鱼生长需要.须注意的是,放养的其它鱼种规格应大于鲈鱼种个体的1~2倍,并提前15天以上入池,以防鲈鱼吞食.此外混养塘年底应清塘,将鲈鱼起水. 三、网箱养殖 1.网箱规格与设置网箱一般采用2米×2米×2米或3米×3米×2.5米规格,以聚乙烯无结网片为好;网目大小视鱼种放养规格而定,放8厘米左右的鱼种,网目为1厘米;当个体有15厘米以上时,则用2.5~3厘米网目.网箱设置以封闭框架浮动式最好,选择避风向阳通风、水面开阔、水质清新、水深在3.5米以上处排放,坝前闸口、航道及水的流速超过0.1米/秒处不宜放置. 2.鱼种放养密度网箱饲养加州鲈鱼须按不同规格分级逐渐稀疏的方法进行.8~10厘米的鱼种,每平方米放300尾,15天后分箱;至30~50克左右时,每平方米放养量为150~200尾;长至150克时,密度为每平方米100尾;达到250克体重时,分疏至每平方米50~80尾,同时网箱网目也随分疏逐渐从1厘米增至3厘米. 3.饵料投喂饵料多用切碎的冰鲜低值鱼或小规格野杂鱼,配合料(鳗料等)也可.日投喂量占鱼总重的5%~10%,每日2~3次,依水温和鱼摄食情况酌情增减. 4.日常管理主要抓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及时过筛分箱,以免个体差异明显互相残食,以促进个体均衡生长,提高成活率;二是注意清洗网衣,保持水体交换通畅,防止水生生物附着,一般每7~10天清洗1次;三是加强巡视,防止网破逃鱼,后期饲养(个体在120克以上)可用双层网箱.另外要做好病害的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3.
象山港网箱养殖对水域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根据2010年全年共6个航次对象山港网箱养殖区水域环境的监测结果,分析讨论了网箱养殖区DO、pH和营养盐的含量变化特征,并采用营养状态指数法和有机物评价指数法对该海域水质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DO和pH均符合《海水水质标准》(GB 3097—1997)规定的养殖海水Ⅱ类水标准;养殖区DIN全年含量变化范围分别为0.726~1.133 mg/L,其中NO3-N占无机氮的74.83%,是象山港网箱养殖区DIN的主要存在形式;DIP和SiO3-Si全年含量变化范围分别为0.043~0.082 mg/L和0.794~1.357 mg/L。DIN、DIP年均含量均超出《海水水质标准》(GB 3097—1997)规定的养殖海水Ⅱ类水标准。调查网箱区N/P平均值为34.02,可见养殖水体呈现氮过剩状态。根据营养状态指数(E)和有机物评价指数(A)的评价显示,水体呈严重富营养化状态,且有机物污染严重。  相似文献   

4.
以浙江省宁波市象山港和舟山市六横岛海洋渔业养殖区典型养殖鱼体为研究对象,选取三种人工海洋网箱养殖鱼类(黑鲷、鲈鱼和红鮋),通过测定其不同组织和器官中总汞和甲基汞的含量,探讨了不同形态汞在海洋养殖鱼体不同组织和器官中的分布及富集特征。结果显示:象山港和六横岛渔业养殖区鱼体肌肉组织中总汞平均含量分别为106、43.4 ng·g~(-1),甲基汞含量分别为81.0、33.6 ng·g~(-1);鱼体不同器官组织的功能不同导致其对汞的富集程度也不同,各器官组织总汞和甲基汞含量分布规律基本表现为肌肉肝脏其他器官。肌肉组织中总汞和甲基汞在两地均表现为黑鲷显著高于鲈鱼和红鮋,主要是由于黑鲷以杂鱼为主要食物,而鲈鱼和红鮋以颗粒鱼粮为主要食物,杂鱼汞含量显著高于颗粒鱼粮;但是鱼鳃、鱼鳞等组织中的汞在不同鱼种之间无显著差异,说明这些组织中的汞主要来源于水体。象山港和六横岛两地鱼体肌肉组织中甲基汞的生物富集系数高于总汞的生物富集系数,说明甲基汞更易在鱼体中富集。  相似文献   

5.
正一、适当控食夏天水温高,水中溶氧相对较少,过饱的饮食会增加水生动物的耗氧率而使水生动物易因缺氧死亡。同时在高温条件下,由于水生动物体质弱,摄食量本来也低于平时,而过量的投喂会造成剩余残饵污染水体而加速养殖水体的水质败坏。一般情况下,高温季节的投饲量控制在平时的60—70%,而遇闷热或雷阵雨天气,投饲量可减少到平时的40—50%。二、保持良好水质对养殖池塘应灌满塘水,鱼类养殖池塘水深达到1.8—  相似文献   

6.
不同投喂频率对网箱养殖长吻能幼鱼生长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在适宜投喂频率范围内,随着投喂频率的提高,投喂频率显著地影响长吻鮠幼鱼生长率和摄食率。饱食投喂条件下,长吻鮠鱼幼鱼的养殖中。每天投喂3次为适宜的投喂频率。  相似文献   

7.
小知识     
根据对虾的摄食习性,在养殖过程中每天必须定时投饵,不应频繁变动投饵次数及时问。在水质恶化、虾体摄食量下降的情况下,应减少下次投饵量,而不应推迟投饵时间。  相似文献   

8.
投饲率对鲈鱼生长和体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平均水温20℃下,进行不同干物质投饲率(0.5,1.0,1.5,2.0,2.5,3.0,3.5,4.0% 体重/d)对鲈鱼生长和体成分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1.5%投饲率的鲈鱼的增重率显著高于0.5%投饲率处理组,但两组间的饲料效率没有显著差异.随着投饲率从0.5%增至1.0%,鲈鱼的肝脏指数、内脏指数、体脂肪量和内脏的蛋白质、脂肪和灰分含量都显著提高,但屠宰率、体水分和内脏水分含量却显著降低.鲈鱼每天适宜的饲料干物质投饲率为体重的1.0%~1.5%.  相似文献   

9.
在湖泊、水库、河沟等水体中开展网箱养殖黄颡鱼,能有效地利用水体,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现将其技术措施介绍如下.   1.网箱设置网箱由聚乙烯制成,网衣网目一般要求在2~3厘米,网底网目为1.5厘米,网箱的规格以12~24平方米为宜,箱深要求2米.   用楠竹或木条制作框架,将网箱安置于框架内,用圆柱体的泡沫作浮子,网箱底部用鹅卵石作沉子,让网箱随水位涨落而升降.网箱设置水域的水质要求活爽,溶氧较高.在鱼种放养前1周将网箱放入水中,使网箱壁粘附藻类,减少鱼体被擦伤.网箱之间的距离为2~3米.   2.鱼种放养网箱养殖黄颡鱼一般在春节前后开始投放鱼种,此时水温低,鱼体不易受伤,鱼种下箱前需用10克/米3孔雀石绿或5%的食盐水浸洗鱼体,以杀灭寄生虫和病菌.网箱养殖黄颡鱼密度一般在100~150尾/米2.此外,可适当搭养一些团头鲂和细鳞斜颌鲴,以充分利用饵料,净化网箱水质.   3.饵料投喂黄颡鱼为肉食性鱼类,可以投喂小鱼、小虾、畜禽加工下脚料等动物性饲料,也可投喂菜饼、麸皮、豆渣等植物性饲料.一般每天投喂2次,上午9~10点和下午4~6点各投喂1次.每日投饵量为鱼体重的3%~6%.   4.日常管理要注意观察鱼的活动和摄食情况,以调整投饵量.定期(一般5~7天)清洗网箱和周围的附着物,保持水体的对流.检查网箱是否损坏,防止逃鱼.另外,注意水位的变化,遇到问题及时解决.   5.适时捕捞根据市场行情和鱼体生长情况,网箱养殖黄颡鱼一般从8月初开始分批起捕销售,商品鱼规格一般可达到200克/尾以上,养殖效益约为40~50元/米2.  相似文献   

10.
一、淡水常规鱼类1.成鱼养殖:立秋、处暑、白露节气气温渐降,但水温下降相对于气温具有明显滞后性,淡水水温31—29℃,仍处全年最高值,临近淡水常规鱼类的生长适温上限,鱼类生长速度仍较快,摄食量大,同时残饵、代谢产物的累积易致水质突变,水质管理难度加大,因而防暑降温、水质调控是此阶段的管理重点。池塘水深保持最高位,每5天换水1次,每10天于食场用漂白粉挂袋1次。增氧机日开机时间控制在5—8小时,中午开机不低于2小时,遇闷热、雷雨天气,气压低,应适时延长增氧机开机时间。高温期应控制投饵量,日投饵率约占体重3%,每天的投喂次数以两次为宜,每次以1小  相似文献   

11.
采用黄鳍鲷挂牌标志放流和流刺网探捕相结合的方法,开展对厦门湾黄鳍鲷增殖放流效果的评估.于2011年在厦门五缘湾增殖放流97万尾黄鳍鲷苗种,其中放流标志黄鳍鲷苗种15 036尾.结果表明,一年标志鱼回捕率为0.612%;放流标志鱼主要回捕海域为厦门湾大离浦屿—后田—刘五店—欧厝—小嶝岛邻近海域;放流黄鳍鲷在海区的生长情况良好,平均生长速度约0.56 g/d;经1 a时间,放流黄鳍鲷平均尾重约0.27 kg,形成资源量约263 t,形成捕捞产量约1.61 t;从2006到2011年每年进行增殖放流,结果使厦门湾黄鳍鲷种群的相对资源量比例提高了约3.83%.表明,黄鳍鲷增殖放流获得了一定的资源增殖效果.  相似文献   

12.
软、硬底质网箱对克氏原螯虾养殖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体质量(8.02±1.65)g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为研究对象,探讨软、硬两种不同底质网箱对克氏原螯虾养殖效果的影响。试验分为两组,软底网箱作为对照组,硬底网箱为试验组,每组设3次重复,每个网箱随机放养60尾螯虾。养殖6周后,测定克氏原螯虾的各项生长性能指标和酶活力,分析了软、硬底质网箱中克氏原螯虾生长和生理指标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试验组克氏原螯虾的终末体重、存活率、饲料效率、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残肢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时,各项消化酶和抗氧化酶活力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由此可知,采用硬底网箱进行克氏原螯虾养殖的效果较软底网箱更好。  相似文献   

13.
大黄鱼的网箱养殖和越冬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天然海区用网箱养殖大黄鱼鱼种和成鱼,并进行了鱼种越冬试验。结果表明:鱼种阶段大黄鱼生长速度呈指数增长,这与放养密度减低有关;成鱼阶段大黄鱼生长速度较为均匀。大黄鱼在浙江象山地区能自然越冬,并经二年饲养可达到上市规格。  相似文献   

14.
在天然海区用网箱养殖大黄鱼鱼种和成鱼,并进行了鱼种越冬试验。结果表明:鱼种阶段大黄鱼生长速度呈指数增长,这与放养密度减低有关;成鱼阶段大黄鱼生长速度较为均匀。大黄鱼在浙江象山地区能自然越冬,并经二年饲养可达到上市规格。  相似文献   

15.
在等氮的基础上,用豆粕替代鱼粉的比例分别为0(对照,鱼粉的质量分数为39.9%)、20%、40%、60%、80%和100%,用上述6种饲料分别饲喂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as幼参(0.34g±0.01g)56d。养殖试验在水泥育苗池内的圆柱体网箱(直径为60cm,高为65cm)中进行。结果表明:当用豆粕替代鱼粉的比例为40%时,仿刺参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其它饲料组(P〈0.05),饲料系数显著低于对照组和其它饲料组(P〈0.05);试验仿刺参体壁的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其它营养成分与对照组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仿刺参前肠中的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仿刺参的体成分和前肠的各种消化酶的比活性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不显著(P〉0.05)。从仿刺参生长指标来看,豆粕是比鱼粉更好的蛋白源,但将豆粕适当地与鱼粉搭配,效果更好,即饲料中用豆粕替代鱼粉的最适比例为40%。  相似文献   

16.
BP神经网络模型在象山港水环境承载力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近年象山港水环境承载力状况,根据2010—2013年象山港水质指标DO、COD、DIN和DIP的统计数据获取指标阈值,应用BP神经网络技术建立象山港水环境承载力研究模型。模型输入指标为DO、COD、DIN和DIP的监测值,输出为水环境承载力指数。应用构建的模型对2014年春、夏、秋、冬象山港水环境承载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014年象山港水环境承载力指数季节平均值都小于0. 4,水环境承载力总体不理想。象山港湾内的水环境承载力整体高于外海。湾口受外海影响,水环境承载力常年偏低;内湾水环境承载力季节变化复杂,主要为局部影响;湾中部水环境承载力春季偏高,夏季偏低,这与生物活动有关。BP神经网络模型结构简单、数据结果直观可靠,可应用于象山港水环境承载力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海洋贝类养殖网笼污损生物类群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1995年6月 ̄1996年6月,对大连大李家海水养殖场的养殖网笼的污损生物类群进行了挂板和整体取笼试验。总计有生物82种,其中优势种类有海筒螅,端足类,盘管虫类,柄瘤海鞘、史氏菊海鞘,纹藤壶,紫贻贝等,附着盛期为7 ̄9月。  相似文献   

18.
利用实验生态学方法,模拟浙江省南部自然海区生态环境条件,研究了温度、盐度、培育密度、投饵量、底质对刺参幼体(6.42±0.84 g)生长和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自然海水温度为(12.5±0.5)℃,盐度为27±0.3时,温度向上突变至30℃时,幼参在第2天和第6天的存活率分别为50%和20%;温度向下突变至0℃时,幼参在第4天和第6天的存活率分别为90%和50%;盐度向下突变至15时,幼参在第4 d和第6 d的存活率分别为80%和0%,向上突变至39时,幼参在第2天和第4天的存活率分别为70%和0%。实验周期30 d,温度10~15℃时,幼参第30 d的相对增重率显著高于其它各温度组(P﹤0.01),温度20℃时,幼参不夏眠;幼参分别在盐度24~30,培育密度20~40 ind/m2,日投饵量为刺参体质量6%~9%时,第30d的相对增重率显著高于其他各盐度组、培育密度组和日投饵量组;以水泥、轮胎、轮胎+瓦片、泥为底质,幼参第30 d的相对增重率和存活率均较好。在浙江省南部沿海海区环境条件下,幼参生长适宜温度为10~15℃,适宜盐度为24~30,最适培育密度为40 ind/m2,最适日投饵量为幼参体重的6%,室内水泥池养殖和潮间带网箱养殖是适宜的养殖方式。  相似文献   

19.
夏季不同养殖模式生猪饲养效果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比较夏季不同养殖模式下不同饲养阶段生猪饲养效果,选择初始体重(9.61±0.81)kg保育猪124头和(18.37±1.28)kg生长猪94头,随机分成3组,分别采用传统模式、生物发酵床模式、干湿分区模式进行饲养。保育猪饲养期为31 d,生长猪饲养期为57 d。结果表明:干湿分区模式相对于生物发酵床模式和传统模式,其保育猪日增重分别提高14.6%、26.9%,料重比分别降低11.7%、6.8%;生长猪日增重分别提高2.7%、9.8%,料重比分别降低9.8%、1.3%。夏季保育猪和生长猪采用干湿分区模式饲养可获得最佳饲养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