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云南红河哈尼梯田传统蓄力犁是哈尼梯田文化中的重要内容,是农耕文化的代表.从云南红河哈尼梯田区域传统农具发展历史、类型、结构特点、力学性能和工作特性上进行研究,从结构上了解和研究了犁的特点,对哈尼族传统蓄力犁的保护有重要意义.同时,对哈尼梯田传统蓄力犁的研究有助于保护珍贵的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2.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23):100-102
梯田既是一种农耕方式,也是一种历史悠久的农耕文化景观。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和研究梯田文化及其传承保护与开发利用问题。研究内容涉及梯田的起源与发展、梯田文化及其开发价值、以及梯田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尤其是对当今全国各地的古老梯田遗存如云南红河哈尼梯田、广西桂林龙脊梯田、湖南娄底紫鹊界梯田进行了重点研究。  相似文献   

3.
红河哈尼稻作梯田系统是云南国家级农业文化遗产之一,探索农业景观的赋存状况显得尤为重要。通过真实记录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阳县箐口村这个田野点的农业景观赋存状况,梳理出云南人关于红河哈尼稻作梯田系统中传承和发展的脉络,并根据对脉络的清晰把握提炼出关于红河哈尼稻作梯田系统传承、保护和发展的经验。  相似文献   

4.
云南元江那诺哈尼梯田作为世界梯田文化景观的一部分,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梯田区面临着缺水现象严重、梯田面积逐年减少、保护和开发缺乏统一规划等问题.为实现元江那诺哈尼梯田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如下发展模式:扩大梯田保护区的面积,发展生态农业,保护为稻作农业提供水资源保障的森林生态系统;统筹规划,发展哈尼梯田生态旅游业的同时建立补偿机制,实现梯田保护和当地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最后,建立和完善哈尼梯田的保护法规,并加大哈尼梯田的研究力度,为哈尼梯田的保护提供法律依据和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5.
为探索渔稻共作模式在当前农村精准扶贫工作中的策略,本研究以云南红河哈尼梯田稻鳅共作为对象,从品种选择的科学性、养殖技术的可行性及效益情况等方面逐一进行剖析。结果表明,在改变红河哈尼梯田传统的单季稻种植、其余时间空闲的情况下,采用一季稻、两茬鳅的共作模式,充分利用梯田资源,可以将每公顷梯田的产出从原来的10500~12000元提高到45000~90000元。通过稻鳅共作,有效提高了梯田效益,从而使红河精准扶贫落到实处,并对哈尼梯田的可持续保护工作提出了有益的示范。  相似文献   

6.
正为进一步做好红河哈尼梯田的保护及利用,红河州农业局组织相关人员对哈尼梯田核心区劳动力现状及种粮情况进行调研,旨在通过对哈尼梯田核心区劳动力现状及种粮情况的分析,找出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的原因及对策措施。1调查概况  相似文献   

7.
以云南红河元阳哈尼梯田为研究对象,从景观基因角度,调查红河地区哈尼梯田的保护现状。对哈尼梯田农业文化遗产参照景观基因挖掘原则提取农业文化遗产的景观基因,将其分为农业生产、农耕生活和农业生态文化三大类;并通过景观基因图谱构建、数字化表达形式的归纳和示例展示,提出对农业文化遗产的景观基因与数字化结合保护建议,以有效推进哈尼梯田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保持和传承,为景观基因的数字化传播和开发新旅游产品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8.
红河哈尼梯田位于云南省红河南岸、哀牢山南段的元阳、绿春、金平、红河等哈尼山乡,是古老的山地农耕民族哈尼族人民千百年来辛勤开拓的农业文化遗产。据估计红河哈尼梯田总面积约89万亩,梯田级数最多者达3700多级,从河谷到山头依山而列的层层梯田,蜿蜒迂回于千壑万岭之中,绵延不绝,景色壮丽,堪称人类农耕文明奇观。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云南红河哈尼梯田土壤碳、氮含量及其比值变化,旨在为云南红河的哈尼梯田水肥利用及其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具有典型"四素同构"特征的哈尼梯田系统小寨村,在系统内分为哈尼梯田和林草地两大地类,对林草地(分为乔木林、灌木林、荒草地)和梯田(沿主灌渠分为上、中、下采样点)的0~20 cm土壤进行逐月采样,并测...  相似文献   

10.
徐旺生 《古今农业》2010,(4):117-118
2010年11月13日,对于云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的人民来说,是一个注定要留下永远记忆的日子,首届哈尼梯田大会开幕式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自治州蒙自举行,40余名来自16个国家的专家学者与研究者和国际机构代表,就梯田保护与发展进行了广泛地交流和探讨。  相似文献   

11.
对梯田文化景观遗产价值进行客观评价,利于梯田文化景观的保护及相关措施的有效实施。在实地调研、专家咨询和查阅文献的基础上,结合 AVC (Attraction、Vitality、Capacity)理论,从梯田文化景观资源吸引力、资源生命力、资源承载力3个层面遴选22项指标,以基于模糊评价的层次分析法作为技术手段,构建梯田文化景观遗产保护评价体系及其评估模型。通过对中国最具代表性的云南元阳哈尼族梯田、湖南紫鹊界梯田、龙胜龙脊梯田实地调研数据及资料进行整理、数理计算确定评价指标权重,使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有机结合,从而提高评价体系的多元性、合理性与准确性。综合数理统计结果,对中国南方3个最具代表性的梯田文化景观的遗产价值进行排序可得:γ(哈尼)>γ(龙脊)>γ(紫鹊界)。  相似文献   

12.
对梯田文化景观遗产价值进行客观评价,利于梯田文化景观的保护及相关措施的有效实施。在实地调研、专家咨询和查阅文献的基础上,结合AVC(Attraction、Vitality、Capacity)理论,从梯田文化景观资源吸引力、资源生命力、资源承载力3个层面遴选22项指标,以基于模糊评价的层次分析法作为技术手段,构建梯田文化景观遗产保护评价体系及其评估模型。通过对中国最具代表性的云南元阳哈尼族梯田、湖南紫鹊界梯田、龙胜龙脊梯田实地调研数据及资料进行整理、数理计算确定评价指标权重,使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有机结合,从而提高评价体系的多元性、合理性与准确性。综合数理统计结果,对中国南方3个最具代表性的梯田文化景观的遗产价值进行排序可得:γ(哈尼)>γ(龙脊)>γ(紫鹊界)。  相似文献   

13.
基于ASTER-GDEM V2数字高程模型,选择云南省元阳、绿春、红河、金平4县为代表的红河哈尼梯田为研究区域,结合野外调查,应用GIS平台提供的空间分析方法,依据梯田斑块图和数字高程模型,对红河哈尼梯田的空间分布与海拔、坡向、坡度等地形指数的关系和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梯田总面积是68 927 hm~2,面积≥10 hm~2的梯田斑块数量较少,但面积占梯田总面积的59.15%,说明梯田以连续大面积斑块分布为主;梯田多分布在海拔800~1 800 m,坡度6°~35°的南坡、东南坡和西南坡坡向上,而连续大片梯田则集中分布在海拔1 200~1 400 m,坡度15°~25°的南坡上;红河哈尼梯田的空间分布特征,与哈尼族聚落的空间分布格局、哀牢山地貌和环境特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哈尼梯田是哈尼族人民长期生产劳动所形成的"大地雕塑",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具体体现。本文通过分析哈尼梯田开发与保护所面临的问题,试图从哈尼梯田保护和开发具有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着手,提出适合当地开发与保护的对策,为哈尼梯田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是农村与其所处环境长期协同进化和动态适应下所形成的独特的土地利用系统和农业景观,遗产地优美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农耕文化成为乡村旅游的热土。本文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云南红河哈尼稻作梯田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遗产核心区一个客栈经营者的访谈,分析乡村旅游给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碰撞和冲突,并从遗产整体保护与有序开发、梯田旅游经营主体、经营模式升级等角度讨论梯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红河哈尼梯田生态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鹏 《农业考古》2012,(4):195-198
一、蜚声海内外的红河哈尼梯田梯田是人类为适应山地环境而与自然斗争并最终达至和谐的产物。据说哈尼族源于古代羌人[1],由甘青高原迁徙到云南后,哈尼族先民选择了依山势修筑起一层层梯田,从事稻作农耕的生产方式。梯田一般选择在土质好、水源充足和向阳的缓坡地带开垦,但其建造过程却很是艰难。通常情况下,梯田建造包括选择田址、砍树除草、开挖台地、挖建水渠、台地改梯田等过程,其时间可能要五六年。修建梯田必然要改变原来的环境,但哈尼人通过自  相似文献   

17.
云南元阳哈尼梯田湿地生态旅游生态补偿机制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喻庆国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5):7902-7908
在介绍元阳哈尼梯田湿地旅游发展情况的基础上,分析了元阳哈尼梯田湿地旅游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建立该县哈尼梯田湿地旅游生态补偿机制的必要性、依据和理论,最后提出建立元阳哈尼梯田湿地旅游生态补偿机制的框架构想。  相似文献   

18.
马泽波 《农业考古》2019,(1):251-259
在农业劳动力转移背景下,作为农业文化遗产瑰宝的哈尼梯田农耕文化面临无人传承危机。本文利用哈尼梯田生态区4县8镇16村的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农业劳动力转移对哈尼梯田农耕文化保护和传承的影响,并考察了农业劳动力转移的重要动因。研究发现:仅有28.7%的农户愿意传承梯田农耕文化;农业劳动力转移对传承意愿具有显著负向影响,家庭收入水平、耕地面积、农耕技术培训及城镇化率对农户传承意愿具有显著影响;非农收入、年龄是促进劳动力转移的直接原因。为了减缓农业劳动力转移对哈尼梯田农耕文化保护和传承的影响,可以从政府、企业及农民三个层面同时发力,着力改善生态区生产生活条件,发展特色产业和生态旅游,增加农民收入,引导农民发挥保护和传承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19.
农业文化遗产红河哈尼梯田保护与开发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农业文化遗产,哈尼稻作梯田目前面临着不少生存、发展、保护危机.对于哈尼梯田这样的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基本方向应当是“动态”、“原址”及“延续”.在具体开发路径上,应该优先考虑发展梯田农业观光旅游产业和建设绿色有机生态梯田农业.  相似文献   

20.
从梯田形成、梯田水资源利用和梯田发展3个方面对哈尼梯田和龙脊梯田进行了比较,发现哈尼梯田和龙脊梯田都是人工创造的湿地,其可持续发展±赖于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但随着与外界交流增多,它们的可持续性都受到了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