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更好地了解不同种植密度对玉米品种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的影响,选择近五年河南省审定及推广面积较大的22个玉米品种做试验。结果表明,提高种植密度对玉米株高、穗粗、穗长、穗行数影响较小,对穗位高、秃尖、百粒重影响较大。迪卡653、鼎鑫11号、金通152、联创808、先玉1140无论是低密度还是高密度种植,产量都比较高,且高密度种植比低密度增产在3.3%以上,适合在当地种植。  相似文献   

2.
为了更好地了解不同种植密度对不同玉米品种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的影响,选择近5年河南省审定及推广面积较大的22个玉米品种开展了试验。结果表明,提高种植密度对玉米株高、穗粗、穗长、穗行数的影响较小,对穗位高、秃尖、百粒重的影响较大。迪卡653、鼎鑫11号、金通152、联创808、先玉1140等品种无论是低密度种植还是高密度种植,产量都比较高,且高密度种植较低密度种植增产率在3.3%以上,适合在南阳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3.
青贮玉米品种引进比较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凌源市青贮玉米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农民对青贮玉米新品种更新的需求越来越高。为满足农民需求,引入11个青贮玉米品种进行品种对比试验,本着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原则筛选出金刚青贮50、锦玉青贮28为目前凌源市主推的青贮玉米品种。  相似文献   

4.
潍坊地区玉米主推品种耐密性鉴定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掌握潍坊地区玉米主推品种的耐密性,特对伟科702、农华101、郑单958、登海605和鲁单818等5个玉米品种进行耐密性鉴定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密度种植条件下,各品种产量表现不尽相同,伟科702在高密度和低密度种植时产量均较高,鲁单818高密度种植条件下产量最高,而低密度下产量较低,农华101、郑单958和登海605在2个种植密度下产量均在10500k/hm2以下。  相似文献   

5.
甘肃省通渭县是旱作农业大县,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种植面积稳定在70万亩左右。本试验通过开展玉米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及推广,搭建展示玉米新品种的平台和窗口,引导和带动玉米优良新品种推广步伐,促进全县玉米品种的更新换代,提升农民科学种植水平,为玉米主导新品种的布局和推广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2017年通过引进10个玉米新品种进行对比试验,探讨不同品种在赣榆地区种植的特征特性,掌握其适应性、抗逆性、丰产稳定性,确保新品种引进安全、稳产、可靠。结果表明,参试的10个玉米品种中,以蠡玉88、大华1296综合表现最好,连试12-76、明科玉77、郑单958、佳华909次之,建议可以在赣榆地区扩大种植面积,其余4个品种可以在赣榆地区小范围试种。  相似文献   

7.
2005年从展示的72个玉米新品种中初选20个,另加10个新审定品种,2006年在不同生态类型田对30个品种进行对比试验,初步筛选出适合鲁东南地区种植的优良品种14个,为指导农民种植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通过开展不同种植密度和种植模式对籽用葫芦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密度和种植模式对籽用葫芦病害的发生具有显著的影响,白粉病在低密度和垄作条件下不发病,高密度平作下,绵腐病发病严重;同一品种不同种植模式下,垄作种植较平作种植产量高,平均增产幅度在2.6%~9.0%;同一品种、同一种植模式,低密度和对照较高密度处理的产量高。因此,在平作种植条件下,高密度种植不适宜河套地区的籽用葫芦生产,若要提高种植密度必须改变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9.
2013年阜阳市颍州区夏玉米新品种展示试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玉米是阜阳市颍州区主要夏种作物,为了筛选出适宜颍州区生产种植的玉米新品种,进行了夏玉米新品种展示试验。根据玉米新品种展示及大田生产中各品种的表现,建议2013年颍州区夏玉米主推品种为:6.75万株/hm2高密度品种郑单958、伟科702、美豫5号;6.00万株/hm2中密度品种隆平206、陕科6号;5.25万株/hm2低密度品种隆平206、秦龙14、天泰16、威玉17。在以上各密度中,其余表现较好的品种可搭配示范种植。  相似文献   

10.
<正>玉米是辽西地区种植面积最大的农作物。近年来,玉米价格普遍下跌,玉米市场化改革对玉米种植户降低成本投入和提高生产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保障广大农民切实利益,推动当地玉米产业健康发展,锦州市松山新区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在指导农民调减玉米种植面积的同时,引进多个玉米密植品种,经筛选试种后,2016年选取6个品种在玉米种植优势区与当地常规品种东单6531进行了对比试验,并根据试验结果提出推荐建议。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11个玉米品种进行品种对比试验,筛选出适合本地种植的高产、优质玉米新品种,为今后的玉米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通过玉米品种(系)比较试验,选出适合在西双版纳州推广种植的玉米新品种(系);相同种植条件下观察不同杂交玉米品种(系)的性状及产量表现。通过试验对比,12个新老品种(系)的产量表现,在相同生育期与种植条件下:新品种bsy1号产量最高,bsy2号产量最低;老品种屏单5号产量最高,文丰8号产量最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满足粮农对高产、优质、广适和多抗玉米新品种的需求,使粮食持续增产.[方法]2015年通过不同海拔地区玉米新品种田间对比试验,对玉米产量、主要经济性状、主要农艺性状、生育期和抗逆性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芮单26和永瑞16可以在海拔2200m以下地区推广种植;华兴单88可以在海拔1 750m以下地区推广种植,其它品种需进一步试验.[结论]该研究结果在该地区和其他类似地区推广应用,将有效促进玉米品种更新换代,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主要研究玉米在不同种植密度下的主要性状表现,选用‘XY696’、‘同力11 号’2 个品种,旨在找出玉米种植密度和玉米品种最佳耦合度,制定高产栽培技术、为玉米栽培提供理论基础。试验采用不同密度和品种的双因子随机区组设计,设置‘XY696’、‘同力11 号’2 个品种为主处理,密度为副处理,设6 万株/hm2、7 万株/hm2、8 万株/hm2、9 万株/hm2、10 万株/hm2,旨在确定2 个玉米品种与种植密度的最佳耦合度。研究结果表明,低密度条件下,由于单株的营养面积大,通风透光条件好,光合速率高;高密度条件下,由于单株的营养面积小,通风透光条件差,植株光合速率低;2 个玉米品种种植密度在(6 万~9 万)株/hm2范围内,玉米农艺、产量指标呈正相关,密度达到10 万株/hm2时,玉米农艺、产量指标呈现下降趋势。2个玉米品种与种植密度的最佳耦合度为(8万~9万)株/hm2。  相似文献   

15.
针对目前国家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青贮玉米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农民对青贮玉米新品种更新的需求越来越高。为满足包头地区农民生产需求,2017年选取了10个近年来选育出的青贮玉米新品种进行了品种比较试验,本着高产、优质、多抗的原则筛选出"东科301"、"京科青贮205"、"种星青饲1号"3个品种可作为本地区主推的青贮玉米品种。  相似文献   

16.
玉米是阜阳市颍州区夏种主要作物之一,为筛选出适宜本区种植的玉米新品种,根据安徽省农委"玉米振兴计划"安排,2012年颍州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对多个玉米品种进行了田间试验,以确定2013年颖州区夏玉米的相对较优品种。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试验基本情况本试验参试品种13个,分3个密度组。高密度组每亩种植4 500株,分别是中单909、高玉2067、浚单29、鲁单818、郑单958(CK);中密度组每亩种植4 000株,分别是登海605、滑玉  相似文献   

17.
玉米新品种试验示范成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永波  聂玲 《新农业》2012,(13):32-33
玉米是铁岭市主要粮食作物,种植面积达540万亩,占耕地面积65.9%。为了提高产量,铁岭市种子管理站组织、铁岭市种子协会主持展开大规模、多点次的玉米新品种比较试验示范。2008~2012年累计试验示范新品种680个,总面积870亩,晚熟组种植密度从每亩3113株增到3500株,中晚熟组从3800株增到4000株,为农民选择品种及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玉米新品种浚单20由河南省浚县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品种审定编号:国审玉2003054。该品种适宜在河南、河北中南部、山东、陕西、江苏、安徽、山西运城夏玉米区种植。浚单20通过近3年来的大面积试验、示范、推广,由于其丰产、稳产的突出特点,深受广大农民朋友的欢迎,2008年盐山县夏播玉米种植面积中该品种占60%,  相似文献   

19.
随着长泰县农业种植结构的改变,甜糯玉米生产已成为我县农业种植的最大面积,甜糯玉米大面积种植生产以成为农民替代水稻种植增产增收的短平快项目,甜糯玉米种植的优质和效益性深受市场和广大农民群众欢迎。为此,开展优质、高产、高效、抗性高的甜糯玉米品种对比试验,通过试验筛选出适宜我县春季推广种植品种,实现甜糯玉米种植增产增收。  相似文献   

20.
随着长泰县农业种植结构的改变,甜糯玉米生产已成为我县农业种植的最大面积,甜糯玉米大面积种植生产以成为农民替代水稻种植增产增收的短平快项目,甜糯玉米种植的优质和效益性深受市场和广大农民群众欢迎。为此,开展优质、高产、高效、抗性高的甜糯玉米品种对比试验,通过试验筛选出适宜我县春季推广种植品种,实现甜糯玉米种植增产增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