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为模拟长江三峡库区优先流运动,以Macro模型为基础模型,依据长江三峡花岗岩区试验地特征及观测数据,对模型驱动变量、土壤物理特性参数进行了适当修正,得到了试验地区优先流运动模型。应用EF统计方法对实测结果和模拟结果进行了检验,检验结果表明不同层次土壤中优先流流量的EF统计值均大于0.89,说明所建立的优先流模拟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优先流过程。  相似文献   

2.
李晓平  宫敬 《油气储运》2006,25(8):11-14
多相流动的瞬态数值模拟最常用的是双流体模型,由于受技术垄断的影响,其相关求解资料较少.为此,通过采用有限体积法,将SIMPLE算法推广到两相流形成SIMPLE-MF算法,用于双流体模型的求解效果较好,并开发了两相流瞬态模拟程序.  相似文献   

3.
气液混输管道中常常出现由气相流量变化引起的瞬态过程,在接近现场管道的多相流环道上进行了气量变化的瞬态试验,讨论了瞬态压力特性。当气量突变后,压力波向下游传播,各点依次发生变化,变化趋势相同,而压力最大变化值沿线衰减,压力变化速率也递减。当突然增加气相流量时,管道压力突增,其峰值超过最终稳态压力值,在峰值附近有一段时间压力基本不变,随后压力降低,向终稳态发展,而突然减小气量,变化方向则相反。气量减小的瞬态过程时间长于气量增加的瞬态过程时间。小液量和大液量工况下的瞬态压力变化有所不同,两种情况下的过冲量沿线变化趋势相反。  相似文献   

4.
对2013—2015年避雨栽培番茄的试验数据进行收集和整理,探讨番茄茎流时间变化规律,采用Morlet小波对南方地区避雨栽培番茄日茎流量变化时间序列进行了小波分析,揭示了避雨番茄茎流日变化时间尺度的复杂结构,分析了不同时间尺度下茎流序列变化的周期和突变点,由此得出存在的不同序列中的主要周期。结果表明:南方避雨栽培番茄日茎流量变化受天气的因素制约较大,尤其受气温的影响较大;平均茎流在一天内均存在09:00、13:30、17:00左右的时间尺度的交替,有明显的周期特征。小波分析的时频局部化特性可展示茎流时间序列的精细结构,为分析其他作物茎流时间尺度变化特征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纪健  傅晓宁  纪杰  李玉星  薛源 《油气储运》2020,(12):1408-1415
目前,油气混输系统中多相流技术的工程应用日益增多,而多相流管道的安全问题相比单相介质管道复杂很多。基于声波传感技术具有频率范围宽、传播距离长、易识别等优点,将声波传感技术应用于多相流介质两相流管道。通过泄漏前后动态压力信号最大均值和最大均方值波动值变化,判断流型、流量、泄漏方位、泄漏孔径这几种因素变化对泄漏信号的影响。通过理论分析建立了分层光滑流、分层波浪流、段塞流稳定流动过程中动态压力波动幅值与气液流量关系模型,用于确定各流型下稳定流动背景噪声幅值波动,为气液两相流管道泄漏声波检测技术的实现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在大型多相流环道上进行了液量增加的瞬态试验,讨论了试验中的瞬态效应。当液相流量快速增加后,压力波首先传播到管道各点,压力发生扰动,一般时间后空隙传播到各点,压力快速上升。压力快速变化向下游的传播速度等于空隙波的波速。在段塞流时,空隙波波速等于液塞运动速度,在分层流时,空隙波波速等于液体实际流速;在气团流时,空隙波波速等于气液混合物的速度。差压的变化较为复杂,在不同流型和液量下的变化不同。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人工神经网络对不同处理玉米茎流进行精准预测,为推算玉米蒸腾耗水量以及制定合理的灌水方案提供新思路。【方法】试验研究对象为夏玉米,品种为西农985。试验设置3个处理,分别为交替沟灌高水处理(alternate furrow irrigation,AFI1)、交替沟灌低水处理(alternate furrow irrigation,AFI2)和常规沟灌处理(conventional furrow irrigation,CFI)。AFI1、AFI2每次灌水量为CFI灌水量的2/3和1/2。利用通径系数与互信息分析不同处理的影响因素与玉米茎流相关关系,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理论建立了玉米茎流速率估算模型,以主成分回归模型为对比,对两个模型预测精度和稳定性进行评价。【结果】(1)不同处理对环境因子的响应有所差异,影响CFI、AFI1玉米茎流的主要因素是气象因子,影响AFI2处理玉米茎流的主要因素是土壤水分;(2)不同土层含水量对各处理茎流的影响也有所不同,研究发现10-20 cm和20-30 cm土层含水量与玉米茎流相关程度最高。利用不确定性分析法进一步分析得出,常规处理与高水处理水平下,与茎液流变化关系最密切的土壤含水层为20-30 cm,其次是10-20 cm,低水处理水平下,最敏感的土层为10-20 cm,其次是20-30 cm;(3)根据模型误差分析与模型不确定性分析,神经网络模型RMSE、d-factor值较小,R2值达到了0.9以上,说明神经网络模型预测精度更高,模型更稳定。【结论】与传统方法相比,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可以快速准确地对茎流进行预测,对指导玉米灌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热-流耦合模型参数的敏感性,减小运行期土石坝热-流耦合模型参数校正过程的工作量,为土石坝热-流耦合模型参数选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以某水库土石坝为例,基于大坝热-流耦合模型,以坝体与坝基平均温度作为敏感性分析的主要指标,对大坝热-流耦合模型各参数的敏感性进行分析。【结果】渗透率和土体比热容对土石坝温度场影响较敏感,其极差值分别为0.124 5和0.086 2,其余参数的敏感性由强到弱依次为孔隙率(n)、饱和含水率(θs)、导热系数(λ)、残余含水率(θr)和土体密度(ρ),极差值分别为0.046 5,0.029 3,0.026 6,0.014 3和0.011 3,相对于渗透率和土体比热容,这5个参数对于温度场计算结果的影响较小。【结论】在对土石坝温度场进行校正时,应将模型中的渗透率和土体比热容作为重点参数。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活性干酵母(ADY)流加培养的动力学,前期主要采用分批培养的形式,当总糖降至10 g.L-1时,进入补料流加阶段.通过动力学分析得到了2个不同阶段的模型方程,通过理论计算与试验数据的比较,表明该模型能较好地对培养过程进行描述.在流加培养的动力学模型的基础上,确定了优化补料的方程,在实际应用中可采取指数逼近的方法实现补料的优化流加.  相似文献   

10.
阐述了明渠恒定均匀流与非均匀流的特点及流量计算的水力学原理,分析了目前明渠流量监测存在的诸多问题.将明渠恒定非均匀流渠道水位变化的基本微分方程,改写为可方便计算的差分方程.提出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先实时监测出明渠恒定非均匀流测流渠段的二个水位值,再自动利用计算机借助差分方程同步计算出测流渠段的瞬时流量和累积水量.经实际应用证明该方法自动化实时性强、设备费用低、测流精度高.  相似文献   

11.
王广辉  张文飞 《油气储运》2004,23(11):37-39
根据输气管道安全的需要,对干线快速截断阀压降速率设定值的确定方法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用有限元方法解管道瞬态流动的偏微分方程组,并用稳态流和瞬态流相结合的方法来模拟管道发生泄漏时的流动状态,进而求得干线快速截断阀合适的压降速率设定值.给出了详细的算法和用所编制的工程软件计算的实例.  相似文献   

12.
贺三  谢英  袁宗明  邹永莉 《油气储运》2007,26(12):19-22
针对应用关联矩阵法在描述天然气管网流动方程时未考虑压气站的自耗气,在准确描述该部分气量的模型中易产生偏差的问题,通过增加自耗气源向量的方法对此进行了改进,可以完整地描述这部分天然气,准确地对管网的结构和管网的流动方程进行描述。  相似文献   

13.
偏心环状层流管流的流动规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贺成才 《油气储运》2002,21(11):25-28
根据流体力学中N-S方程对层流的描述,结合经典的力学理论分析,对两相偏心环状管流的相界面提出了严密而科学的力学耦合条件,得到了完整描述偏心环状管流的适定的偏微分方程组。利用计算机仿真技术,得到了两相流中偏心环状层流管流的流动规律,这种规律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改进的段塞流特性参数理论计算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武  张鹏  武玉双  李闽 《油气储运》2003,22(6):40-43
段塞流特性参数的计算是油气混输管道工艺计算的基础。诸多研究成果表明,用平衡液膜简化法计算段塞流流动参数,其计算结果明显比试验数据的偏差大。在液膜高度渐变物理模型的基础上,用两相流水力学方程,推导了一个段塞流液膜区完全耦合的流动参数计算模型。在计算液塞区参数时,采用了一组综合流体物性、倾角、管径等因素的经验计算式,其中部分关系式经过Tulsa大学TUFFP数据资料分析,与现有半经验半理论的计算式相比,统计误差较小,准确度较高。利用改进的计算模型对某油田一段混输管道的段塞流特性参数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5.
以有压管道非恒定流微分方程组为基础 ,结合碗牛坝水电站具体边界条件 ,建立了基于特征线法的描述水电站突甩负荷过渡过程的数值模型 ,全面细致地模拟出了该电站突甩负荷过渡过程中任一时刻压力管道任一断面各水力要素和机组各工况参数的瞬变规律 ,为该电站的设计及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了技术依据 ,对类似工程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油-水两相流是石油开采中的常见现象,具有独特的流动特征,给混输管道的安全、经济设计及混输管道腐蚀速率的确定造成很大困难。通过对多种油-水两相流的试验和理论研究,对油-水两相流现象和规律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流型和压降模型,并编制出油-水两相流的流型和压降预测软件,利用该软件对渤西油田和绥中36-1油田两条油水混输管道相关参数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与油田实际完全吻合。  相似文献   

17.
利用改进后的段塞流跟踪模型对水平管道气量瞬变空气-水段塞流场中的压力波传播特性进行了模拟研究,分析了压力波沿管道的变化规律以及入口初始液相流量和气相流量的变化量对压力波速的影响,并将模型模拟结果与大型多相流试验环道上的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有效地模拟气量瞬变段塞流场中压力波的传播特性;压力波速沿管道具有衰减特性;气量增加过程中的增压波速沿管道的衰减速率是逐渐降低的.  相似文献   

18.
张友波  杨静  周祥  唐平  田雅军 《油气储运》2006,25(10):42-45
OGTPP软件具有湿天然气管道的稳态和瞬态计算、油气两相单模型和组合模型计算、专用的工艺计算和湿天然气物性参数计算模块等功能.与实测值进行了对比,该软件在多相流模拟方面具有足够的精度,能正确反映沿线压力和温度的变化趋势.实际运用表明,OGTPP操作方便、界面友好、分析能力强,能满足多相流管道设计和管理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应用自适应网格法对长输管道的水力瞬变进行了计算,通过求解水击偏微分方程,在解的大梯度区自动加密网格。以一个站间管道的末段为例,用特征线法和自适应网格法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表明,自适应网格法能够更准确地捕捉到水击压力波的前沿位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