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群体密度对亚种间杂交稻Ⅱ优162产量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设置9~36株/m210个水平的栽插密度试验,探讨了群体密度对亚种间杂交稻Ⅱ优162生长发育与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效穗数随着栽插密度的增大而增多,穗粒数则相反,产量(Y)与栽插密度(X)满足Y=X3306+5986×10-6×X1.223726方程,产量在密度12~30株/m2范围内差异不显著,说明亚种间杂交稻Ⅱ优162自我调节能力很强;单株分蘖数和成穗率随着群体增大而降低,达到最高苗的时期和有效分蘖终止期随栽插密度增大而提早;抽穗后干物质积累量和RGR随密度增大而降低。  相似文献   

2.
攀西地区重穗型杂交稻超高产栽培技术模式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五因素二次旋转组合设计,对亚种间重穗型杂交稻Ⅱ优162在攀西地区的超高产栽培技术模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试验因素对重穗型杂交稻产量的影响为施氮量(x3)〉施钾量(x5)〉密度(x2)〉施磷量(x4)〉播种期(x1)。增施氮、钾肥、适当增加密度是实现超高产的主 技术措施;在中穗的基础上攻大穗是超高产的关键。建立了攀西稻作区重穗型组合每公顷产量11.25t以上的综合栽培技术:3月下旬播种,栽插密度32.25~33.75万穴/ha,施N206.55~220.20kg/ha,施P2O576.95~88.80kg/ha,施K2O183.15~189.30kg/ha。  相似文献   

3.
通过1992 ̄1994年3年试验,在浙北水网平原稻区水田套种春玉米,产量可达6000kg/hm^2以上,冬季分带留行布局以畦宽2.6m,冬季大麦土地利用率以40%为好,以较耐湿、耐涝、前期较耐荫蔽的掖单42、4S×E28和掖单12等组合易取得高产,密度以67500 ̄75000株/hm^2为佳,氮肥施用配比以基、苗、秆、穗40:10:10:40为宜。  相似文献   

4.
协优57肥东县3a制种,平均产量3.25t/hm^2。相关分析及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增加每穗总粒数及提高结实率可提高产量。栽插过密、穗数太多会导致减产。单产3.0t/hm^2的产量结构应该是:母本有效穗300万 ̄360万/hm^2,总颖花数2.25亿 ̄3.00亿/hm^2,结实率45% ̄55%,千粒重27.0g。主要栽培措施:(1)适时播种并安排好播差期;(2)培育多蘖装秧;(3)加强大田管理,搭好  相似文献   

5.
玉米新杂交种的产量-密度方程与耐密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紧凑型玉米新杂交种为材料系统研究了产量与密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单株生物产量、群体生物产量、单株籽粒产量和群体籽粒产量均随密度的升高呈规律性变化,群体生物产量和群体籽粒产量分别符合W=x/(a+bx)和W=axebx(a>0,b<0)模式,登海1号和鲁单961的最高群体仔粒产量分别为964.7g/m2和873.6g/m2,其适宜的种植密度分别是8.1株/m2和7.7株/m2。而单株籽粒产量和穗粒数符合W=aebx(a>0,b<0)模式,千粒重和玉米穗长、穗粗均符合Y=a+bx方程,回归截距a和回归系数b反映了品种的生产潜力和耐密性;反映玉米结实性指标的空秆率和败育籽粒数与密度的关系可分别用回归方程Y=aebx和Y=a+bx+cx2表示  相似文献   

6.
混生杂草对小麦的危害损失及经济阈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结果表明,杂草株高、干重指数越大,危害期越长,对小麦产量影响越大,损失越严重。杂草相对株高干重积与危害期对小麦产量及成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呈极显负相关;与产量损失率呈极显“S”型生长曲线正相关,杂草防除经济阈值为株高干重积102.1m·g·m^-2(混合密度为15 ̄20株/m^2);危害临界期为小麦拔节前。并建立了混生杂草对小麦危害损失关系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7.
3个试点研究结果表明,协优9516是一个具有中上秧龄弹性的新组合。采用稀播一段育秧,30 ̄40d秧龄,产量达7.5t/hm^2以上,适宜的移栽叶龄为8.7 ̄10.1,以保证本田营养生长阶段出生的叶龄有3.7 ̄1.9张,实现270穗/m^2,每穗实粒数110粒,千粒重28g,单穗重3g左右。  相似文献   

8.
湖北省小麦高产育种途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分析了1992 ̄1996年参加湖北省小麦良种试验的24个品种的产量性状,结果表明:在高产品种产量构成要素中,各性状对产量贡献顺序为穗粒数(X1)〉千粒重(X2)〉有效穗(X3),株高,生育期对产量也有影响。提出对湖北省小麦高产有效途径应以多粒型品种为主,具体要求:有效穗25.7万/666.7m^2,穗粒数36.7粒,千粒重39.1g,株高94cm,生育期199d,同时注意多抗性与广适性。  相似文献   

9.
在栽培环境因基本一致的条件下,对比研究了遗传工程稻(GER-1),两系亚种间杂交稻PE037×02428(SHR)及三系杂交稻汕优63(VHR)的物质生产与产量特性。结果表明:GER-1的LAI较高,群体干物质积累多,生物产量高,具有强优势物质生产力;GER-1齐穗前贮藏物质对产量贡献较小,属光合作用依存型水稻:GER-1产量结构协调,超大穗型,213.3粒/穗,有效穗多为277.2穗/米^2...  相似文献   

10.
密植条件下矮秆大豆合交9525-1生育动态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密植栽培条件下,矮秆大豆随密度增加植株增高、倒伏加重、单株生长量减弱。而群体干重、作物生长率在出苗后78天前(结荚末~鼓粒初期)随密度增大而增加;78天以后,以45株/m^2处理最高,其次是35株/m^2处理;叶面积指数则随密度增加呈上升趋势,但从生育、产量及产量性状等综合表现以45株/m^2处理最佳,产量达3083.34kg/hm^2,叶面积指数为5.971。  相似文献   

11.
杂交早稻栽插方式对产量和米质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杂交早稻采用4种栽插方式的稻谷产量、稻米的碾磨品质和外观品质存在的差异。采用适当稀植,株行距大的10cm×23.3cm方式能协调植株个体与群体生长的关系,保持稻株适宜的营养面积和空间,促进分蘖成穗,增加穗粒数减少垩白率和垩白面积,提高整精米率。  相似文献   

12.
在PH7.00缓冲溶液中,当有0.0020%OP在在时,泰尔登在-1.95V产生一灵敏极谱波,利用此波可测定痕量泰尔登,检测下限为5.4×10^-9mol/L。用恒电位库仑法,计量库仑法和循环伏安法测得反应电子数为2,吸附量为1.17×10^-10mol/cm^2,扩散系数为4.3×10^-5cm^2/s。  相似文献   

13.
定植密度对大白菜采种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10种密度下研究了大白菜采种的产量及性状表现。结果表明,早熟材料以3600-4000株/666.7m^2,中熟材料以3300-3700株/666.7m^2,晚熟材料以3000-3400株/666.7m^2为适宜定植密度。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析了秧龄、栽插密度和施肥量对87641产量及其主要农艺性状的效应。结果表明,在合肥地区5月上旬播种,单苗栽插,其适宜的秧龄、栽插密度和施肥量分别为30天、13.3×15.6或13.3×18.9cm和每亩10kg纯氮。理想的德粒结构是:亩有效穗23万左右,平均每穗粒数110~120粒,结实率83%以上,千粒重26.0g左右,亩产可达550kg以上。  相似文献   

15.
串珠藁本对小麦产量损失及防除指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人工控制串珠藁密度,研究了其在不同密度下对小麦造成的产量损失,当串珠藁本密度由0增至60万株/666.7m^2时,小麦产量损失由0增至37.7%。根据经济损失水平计算,串珠藁本的防除指标为4.3万株/666.7m^2,防除最佳时期为春小麦的3 ̄4叶期。  相似文献   

16.
在pH7.00缓冲溶液中,当有0.0020%OP存在时,泰尔登在-1.95V产生一灵敏极谱波,利用此波可测定痕量泰尔登,检测下限为5.4×10 ̄(-9)mol/L。用恒电位库仑法,计时库仑法和循环伏安法测得反应电子数为2,吸附量为1.17×10 ̄(-10)mol/cm ̄2,扩散系数为4.3×100 ̄(-5)cm ̄2/s。  相似文献   

17.
研制成以四间甲苯硼酸钾为活性载体的农药助壮素选择性电极。该电极在pH4.5 ̄9.5的10^-2mol/L氯化锂水溶液中,测定助壮素的线性响应范围为1.2×10^-2 ̄7.5×10^-6mol/L,斜率为54.0,检测下限为1.4×10^-6mol/L。电极性能良好,适用于助壮素的快速分析。  相似文献   

18.
通过该项研究表明:根圈深度浅的和无灌水区的土壤PF值高,其值达到2.3~2.6时作为春小麦需水的田间灌溉指标;单位面积根长、表面积、体积和根干重(根密度则相反)、株高、平均分蘖数,平均穗数随根圈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奠定了丰产的物质基础。10和20cm浅根区内实施喷灌比无灌水的植株地上部干物重,开花期分别增加98和94g/m ̄2,收获期分别增加74和93g/m ̄2,籽实干物重分别增加29和44g/m ̄2,干物重比率增加1.8%,穗数增加43个/m ̄2,穗粒数增加1.3和0.6粒,千粒重变幅小,约33g左右,每亩分别增产13.9%和16%。但仍以深根区比浅根区内小麦分别增产57.8%和29.5%为高。总之,在浅根区实施喷灌或加深耕层,促进根系发达,是旱作区提高春小麦产量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培两优288常山县作单季杂交晚稻进行旱育抛栽时,以抛栽密度20株/m^2,纯氮施用量168.75kg/hm^2,氮肥运筹以基肥:蘖肥:穗粒肥3.5:3.5:3为宜。考虑到培两优288分蘖力较弱,生产中可适当增加抛栽密度。  相似文献   

20.
“黑小麦-76”为春性品种,生育期98d,株高87~103cm,穗粒数34~36粒,行粒重39.5g,高抗“三锈”白粉病,抗黄矮病,在密度为420万株/hm^2,施纯氮180kg/hm^2时产量可达5066.7kg/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