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劳动力要素与林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劳动力要素是影响林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因素.林业经济增长方式与所投入的劳动力密切相关.劳动力数量、劳动者素质、劳动者劳动行为、劳动力资源配置方式等都是影响林业经济增长方式的劳动力动因.我国林业劳动力数量充足,并且还有不断增加的趋势,但劳动者科学文化素质不高,劳动者劳动行为不规范,劳动力资源配置不合理,使得劳动生产率长期处于低水平状态,从而使林业经济增长方式具有明显的粗放型特征.因此,笔者认为,要转变我国林业经济增长方式,就必须提高劳动者素质、规范劳动者劳动行为、优化劳动力资源配置.  相似文献   

2.
五、农业企业劳动力结构变化 在1950/51年度,联邦德国全国农业劳力总计为677.6万人,到1987/88年度,减少到197.9万人,减少了479.7万人,即约减少70.8%。这中间,从1970年到1987年农业劳力数目减少108.5万,即减少35.3%。为了考虑进农业劳动力季节性和临时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二元经济结构下农业劳动力转移和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构建了一个二元经济结构下的内生经济增长模型,在非农部门的生产函数中引入人力资本,研究了两个部门的劳动力转移和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发现,当两个部门的生产率提高速度不一致时,资本和劳动就会在两部门之间转移,这种转移促进了经济增长,而人力资本的增长则保证了经济的持续增长。进而说明进一步改革限制劳动力转移的政策制度是十分必要的,而要实现持续的经济增长就必须依靠人力资本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4.
《新农民》2010,(5):9-10
经济学界公认.中国目前的人口年龄结构处在“人口红利”阶段。资料显示,每年供给的劳动力总量约为1000万人,劳动人口比例较高.保证了经济增长中的劳动力需求。由于人口老龄化高峰尚未到来,社会保障支出负担轻,所以财富积累速度比较快。  相似文献   

5.
一、印度农业劳动力转移的特点 在过去几十年中,特别是1947年独立以后,印度的经济有了不小的增长,工业化水平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但工业化和经济增长并没有导致经济活动人口的就业结构发生任何明显的变化,劳动力的就业结构呈现出一种惊人的“钢性”状态。在1901—1971年长达70年的时间里,农业劳动力的比重一直停滞在72%左右,工业劳动力和服务业劳动  相似文献   

6.
<正> 一、农业劳动力剩余状况及分析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非农业生产占地的扩大,耕地减少,农业剩余劳力问题更显突出。我省耕地面积已由1957年的13306万亩减少到1986年的10498.3万亩,年均减少90多万亩。同期,全省农业人口增加了2349万人,年均增加78万多人。农业人均耕地由2.98亩,减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针对农民收入增长趋缓、农村劳动力大量剩余、土地资源相对减少、家庭经营滞后的现状,我们着眼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深入发动广大农民群众,大力发展庭院经济,从而为增加农民收入、转移农村劳动力、振兴农村经济找到了一条有效途径。2000年,全市庭院开发  相似文献   

8.
劳动资源是第一生产要素,一个农业企业的经营业绩与劳动力状况有密切联系,结构合理、高素质的劳动力,将极大地促进农业企业的发展和保障经济效益。相反,则会阻碍农业企业的快速发展。近年来,中国的经济增长和劳动力产生冲突,劳动与就业之间有了新的改变。由于经济继续强劲增长,对农业劳动力的需求提高。因此,如何处理农业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在保证我国的经济增长、农业企业稳定等方面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农村劳动力向城市大规模流动,且流动人口逐年增加。特别是1990年以后,农村劳动力流动规模大增。目前,流动人口中,民工人数约为8000万人。这一庞大的流动群体对城市和农村的经济增长、社会发展等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0.
日本人多地少资源也不丰富,但经过多年的努力,已经实现了农业现代化。日本的现代农业颇具特点,如高标准的园田化,发达的机械化,卓有成效的立体农业和完善的农业推广体系以及高水平的农业科研工作。 1.粮食消费和营养结构的变化 日本人平均总粮食消费量增加,但直接消费减少。日本人以大米为主食,搭配其它。粮食消费量,1960年,大米为1262万t、小麦400万t、  相似文献   

11.
薛莉娟  胡方萌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8):14059-14063
以河南省兰考县M村为例,研究了该村农业劳动力结构的变化,农业劳动力老龄化的现状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研究发现,受现代发展主义的影响,该村大部分青壮年劳动力长时间在外务工,农业劳动力老龄化趋势加重,50岁以上人成为农业生产的主力军。农业劳动力老龄化既造成了农业生产的单一化、粗放化经营,也增加了老年人的劳动负担,不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土地本地流转,形成规模效益、增加农业收入,吸引青壮年加入,改善农业劳动力结构,是确保农业基础稳固和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2.
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是指超过农业需要的劳动力相对于劳动力市场条件的变化,在职业间、产业间和地区间的运动。解决好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使农村劳动力从传统的农业部门向现代经济部门转移,是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协调城乡关系的关键。主要思路是寻找发展乡镇企业的新契机,扩大就业需要,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农村城镇化水平,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提供充分的空间和载体;建立健全规范化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组织体系。  相似文献   

13.
国际经验表明,实现二元经济向一元化转换的中心问题是农业部门劳动力的转移。农业劳动力比重越高,农业现代化程度越低,二元经济结构特征越明显;农业劳动力比重越低,农业现代化程度越高,二元经济结构特征越不明显甚至完全消失。在过去的100多年时间里,英国、美国及日本等发达国家先后完成了二元经济的转换。  相似文献   

14.
发达国家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模式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国际经验表明,实现二元经济向一元化转换的中心问题是农业部门劳动力的转移。农业劳动力比重越高,农业现代化程度越低,二元经济结构特征越明显;农业劳动力比重越低,农业现代化程度越高,二元经济结构特征越不明显甚至完全消失。在过去的100多年时间里,英国、美国及日本等发达国家先后完成了二元经济的转换。在工业化进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临沂市农村劳动力剩余问题日益凸显,成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为此,临沂市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发展非农产业和小城镇为载体,以劳务输出为重要渠道,合理配置劳动力资源,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1979~2001年,全市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129.1万人,占全市农村总劳动力的26.3%,比全省高出4.3个百分点,平均每年转移5.87万人,年均增长11.94%。 临沂市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及特点 1.农村劳动力转移方向主要集中于劳动密集型产业。…  相似文献   

16.
漳县位于西秦山地北带,境内山峦起伏、沟壑纵横,大多数地方光照差、气温低、湿度大,年降雨480mm左右,农业人口多,人均资源少,是经济和技术相对后,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地区,全县农业劳动力8.08万人,高中以上文化程度0.54万人,占6.68%;初中文化程度1.31万人,占16.21%;小学文化程度2.92万人,占36.14%;文盲半文盲3.31万人,占40.97%;小学文化程度和文盲半文盲占农村劳动总人口的77.1%,常年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4.70万人,占农村劳动总人口的58.2%,这些劳动力大部分为文盲或半文盲,只有少数为小学文化程度,农业劳动力素质之低由此可见一般 .  相似文献   

17.
根据日本农业基本法,农林水产省于1961年制作了第一部年度报告。30年后的1991年,农林水产省在它的年度报告中,对粮食、农业、农村的发展情况做了全面回顾。 一、30年来国民经济的发展及食品、农业、农村的变化 (1)在经济高度增长时期,日本国民收入普遍增加,食品消费在实现量的增长的同时,也发生了质的变化。其表现为:大米消费减少,畜产品、水果的消费增加。经济  相似文献   

18.
一、我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特点与问题 我市地处闽南“金山角”,经济相对发达,特别是二三产业发展较快。目前,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的人数达147万多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54%,较有效地解决了大部分农村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我市农村劳动转移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由于劳动生产率显著提高,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数量和机会增加。 二是工业化、城镇化和经济现代化的发展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吸引大量农村劳动力的流入,形成拉动效应。 三是一部分农民走出农村,步入城镇,经商、创业、打工致富,冲击了农村传统的价值观念和生产模式,形成示范效应。 虽然我市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成效显著,但也还  相似文献   

19.
岔河镇是洪泽县的一个劳务输出大镇,人口4万,农业人口3.8万,占总人口的95%。年输出务工经商人员1.8万人,占全镇农村劳动力的88%。农民通过外出务工增加了收入,繁荣了农村经济。为了进一步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和外出务工技能,岔河镇根据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积极转变观念,主动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强化部门合作,整合培训资源,在继续抓好农业生产实用技术培训的同时,把加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培训作为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内容,现已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今年共组织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1200人,其中转移就业1070人,转移就业率达90%。在开展农民技能培训、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方面,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相似文献   

20.
正一、河南省农民工就业现状从调研情况看,尽管全国经济增速放缓,但河南并未出现农民工大量返乡现象,农民工就业保持了总体稳定、稳中有增的态势。一是农民工转移就业总量稳步扩大。据测算,2010年,河南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总量为2363万人,以此为基数,近年来年均增长95万人。河南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占农村富余劳动力的87.9%。二是农民工外出平均务工时间延长。调查结果显示,农民工外出从事当前工作时间2年以上的占56.9%,其中2~5年的人员占35.9%,比2010年提高了9个百分点;5年以上的占21%,比2010年提高了6个百分点,平均务工时间稳定在8.6个月。三是农民工劳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