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玉米空秆、秃尖、缺粒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玉米空秆、秃尖、缺粒发生的原因 1.1玉米空秆发生的原因 1.1.1内部因素即品种自身遗传因素的影响,如品种的抗逆性不强、种子生活力弱等,调查中发现玉米空秆率表现为晚熟品种高于早熟品种,高秆马齿形品种高于硬粒型品种、单穗型品种高于双穗型或多穗型品种。  相似文献   

2.
<正>1玉米空秆的原因空秆分为两种类型,一是空秆无穗,二是有穗无粒。1.1品种因素品种方面随着种子市场的进一步放开,一些纯净度差、未经品种适应性试验的玉米单交种直接进入大田生产,往往因不能适应当地气候,生育期延长,玉米幼苗生长不整齐,出现大小苗分化,小苗生长不良,不能形成正常果穗,造成空秆。有些品种在遗传特性上对栽培条件适应能力差,因间苗过晚或者留苗密度过大,导致  相似文献   

3.
玉米空秆、缺粒现象近几年发生较为严重.空秆表现为整株无穗或有穗无粒,缺粒现象表现为穗两端严重缺粒、"花粒"缺行和近秆内侧缺粒.在生产上,应针对玉米品种的特征特性,加强管理,减少空秆、缺粒现象发生,以达到高产.  相似文献   

4.
2005年农民反映,许多玉米品种如:农大108、郑单958、中单306、蠡玉16、登海系列等都有不同程度地发生空秆、秃尖、穗分枝的现象。经测定这些品种的种子纯度、净度、发芽率、水分全部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生长期间也未发现严重的混杂现象,而且这些品种在廊坊已推广种植多年,前些年生长正常,产量也较高,未发现异常。我们组织有关专家进行了实地调查,结果表明:凡发生果穗分枝的地块都曾在7~8月份遭受大风、大雨,造成倒伏和涝害;空秆、缺粒、秃尖等在许多品种上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1主要原因1.1品种因素1.1.1品种生态适应性品种种植具有区域性,在不适宜的区域种植,往往因不能适应当地气候条件,而引发玉米空秆现象发生。1.1.2品种自身遗传性品种的自身遗传因素具有一定影响,从目前调查看,生育期长的植株比较高大的稀植品种空秆率高,相反密植品种空秆率相对低。1.2栽培因素1.2.1播种质量差整地粗放,播种深浅不一,出现大小苗,田间大苗欺小苗,导致小苗营养不足,生长缓慢,果穗发育受到抑制,形成空秆。1.2.2种植密度大  相似文献   

6.
秃尖、缺粒、空秆是玉米生产中常见的现象,也是造成玉米减产的重要因素,一般会导致玉米减产5%~10%,灾害严重的年份可减产30%以上。因此,生产中应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和防止秃尖、缺粒和空秆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秃尖、缺粒、空秆是玉米生产中常见的现象,也是造成玉米减产的重要因素,一般会导致玉米减产5%~10%,灾害严重的年份可减产30%以上。因此,生产中应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和防止秃尖、缺粒和空秆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1 玉米单产低的原因分析 1.1 空秆和秃尖现象明 在生产田中,有2%~5%的空秆属于正常现象,但2010年空秆现象特别明显,一些地块,一些品种空秆率达20%,个别地块达到30%,严重影响了产量.一些品种往年没有秃尖现象,2010年个别品种秃尖长度达到穗长一半,有的地块有棒无粒,或者半边有粒,半边无粒.  相似文献   

9.
玉米空秆.表面上理解就是玉米植株没有形成雌穗.或雌穗发育不良且不结实,或结实很少的植株即为空秆.一般以空秆率表示,指在收获时调查,不结实植株或结实子粒在20粒以下的植株占调查总株数的百分比。随着近几年玉米栽培密度的不断增加和气候条件的不断变化以及栽培管理条件的千差万别,玉米空秆在不同年份、不同地块时有发生.给我国的玉米生产带来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10.
寒地花生栽培的低产因素与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鞠文焕 《作物杂志》2002,18(2):30-31
泰来县位于黑龙江省西南部,属于寒冷地区。全县每年花生种植面积5000hm2 左右,因受寒冷气候条件、品种及栽培技术诸因素的影响,产量差别较大。最高产量达3450kg/hm2,最低2100kg/hm2 。1 低产因素1.1 自然障碍造成减产我县无霜期130d左右,无霜期短。早春气温低,使播种期延后。即使种植早熟品种“四粒红”也有一部分果不能完全成熟。秕果率高是造成花生减产的主要因素之一。1.2 品种混杂退化造成减产我县种植的“四粒红”花生品种,已引种栽培10多年,且农户又年年自家留种,造成品种混杂退化。所以种子本身也是造成低产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玉米结实不良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在生长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会造成结实不良,轻者造成秃尖缺粒,严重时导致空秆,使玉米大幅减产。  相似文献   

12.
<正>玉米生产过程中,空秆、秃尖、倒伏等生理病害的发生往往对生产常造成严重的损失。玉米生理病害发生的原因一是内部因素,即遗传因素的影响,如品种抗逆性不强,种子生活力弱,种子发育不健全。二是外界环境条件,如土壤、肥料、水分、空气与光照等条件不良,阻碍玉米的正常发育,形成生理病害。因此,探讨生理病害的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对减轻或避免玉米生产中生理病害造成的损失有重要意义。1玉米倒伏除气象因素外,还有以下四个原因:一是种植密度  相似文献   

13.
玉米果相是由茎针中上部叶服的腋芽分化而成。玉米的果穆数与品种的特性及栽培条件有关。栽培条件好,茎秆上有l-2个或更多的腋芽发育成果穗,若栽培条件不好,影响果稳分化和籽粒发育,就会形成空秆。1引起空秆的原因1.1果穗分化发育期间,营养物质供应不足,满足不了果稳分化期间的要求,形成空秆。1.2营养元素比例失调,重施氮肥,缺少磷肥,据分化速度迟缓,造成空秆。1.3孕稳期过分干旱,茎叶生长和果稳发育受阻而形成空秆。1.4开花授粉期,若遇高温门2-35℃)、干旱(3%相对湿度),花粉1-2小时就丧失活力,而且花丝也干枯,受精不良,而造成缺位或空秆。1.5种植密度过大。无论是平展型还是紧凑型五米都有其最适宜的栽培密度,而且适宜的密度还应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土壤条件、施肥水平、栽培水平等确定。密度过大,通风送光不良,同化物质减少而形成空拜。1.6种子纯度、净度差,种子大小不整,出苗不整,田间整齐度差,大苗欺小苗,空秆增加。1.7土壤墒情差,播深不一致,出苗不齐,大小范共存,小苗易形成空秆。1.8间、定苗时间晚,小苗争夺肥、水矛盾突出,所形成的高脚苗、小老苗易形成空秆。1.9植株遭到病虫危害后,器官受到破坏,养分运输受阻或直...  相似文献   

14.
1 种子惊纹粒形成原因。1.1 品种对种子惊纹粒的影响。通过调查,种子垦稻8号较空育131、绥粳3号惊纹率高出24.8%和9.3%。这种差异性说明种子惊纹粒与水韬品种自身特性有关.在同一条件下.不同品种惊纹粒发生程度不同。米质较好的品种,其惊纹粒的发生低于米质较差的品种。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部分水稻品种高温条件下结实率低而不稳的原因分析,指出主要影响因素有不适气候、品种遗传差异和栽培管理等,提出了要启动水稻品种抗逆性鉴定,完善品种退出机制,选用结实率高的品种,配套栽培管理技术,在争取多穗大穗的基础上减少空秕粒,提高结实率,增加千粒重,以达到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16.
夏玉米秃尖缺粒的原因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林 《种业导刊》2012,(2):21-22
豫东地区夏玉米近年因品种利用、病虫危害、栽培管理不当等原因,玉米秃尖缺粒现象较为严重,影响玉米产量与品质。针对以上问题与生产实际,提出了选用优良品种、科学运筹肥水、提早播种、防治病虫害、加强管理等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7.
<正>选用优良的玉米杂交种是获得玉米增产的关键技术措施,有了优良品种,在不增加其他投入的条件下,也可获得较好收成。但任何良种都对自然环境和水肥栽培条件有一定的区域适应性和要求。近年来,特别是在夏玉米生产中常因选种不当、气候不宜、措施不利等原因,造成玉米生长发育不良、果穗小、结实少、空秆等问题。目前市场上玉米品种繁多,品种  相似文献   

18.
玉米空秆的原因及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长先 《种子》2004,23(7):86-87,93
空秆玉米俗称"公玉米",即玉米不结果穗或虽有果穗但不结实(国家玉米区域试验中规定:果穗结实20粒以下者为空秆).在同一地区的不同年份和不同地区的同一年份,产生玉米空秆的原因多种多样,但归纳起来不外乎生理、外界和品种这三方面的因素.因此,防止玉米空秆,首先要找到产生空秆的主要原因,再要因地制宜,有针对性的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确实起到预防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正>随着农民法律意识的增强,因玉米种子质量问题引起的纠纷事件越来越多。由于农民的农业技术水平有限,一些农户把因栽培不当、不良环境、气候条件、病虫为害等因素造成的异常现象也当作种子质量问题投诉。因而引发种子纠纷和矛盾,甚至给种子经营单位造成直接或间接的经济损失。农户对玉米种子质量的投诉,一般是玉米的出苗率低、多穗、空秆、结实不良、矮化、倒伏等几个方面。1不良的环境因素引发的种子质量纠纷  相似文献   

20.
玉米秃顶、空秆是影响产量提高的主要因素之一。所谓秃顶,是指玉米果穗顶端不结实,籽粒不满荚的现象,也称秃尖;而玉米不结果穗或虽结果穗但结粒很少或不结粒则称为空秆。一般田块空秆率为3%~10%,严重田块高达15%以上,造成减产高的达3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