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奶牛乳房炎是奶牛的常见疾病之一,以病原微生物侵入乳腺引起的乳房炎占大部分,大多是由细菌、病毒、支原体、真菌等侵入乳头,经乳腺管进入乳腺组织,从而引起发病,病原复杂.在临床上应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选择可行的治疗方法,防治结合,才能有效控制奶牛乳房炎的发生. 1 奶牛乳房炎的预防治疗 1.1抗生素治疗 适用于乳房炎发病急性期的治疗,以抗菌消炎、解热镇痛为主,改善血液循环为辅.严重的采用静脉注射全身治疗,慢性型作环行封闭式穴位注射、乳基深注、乳房灌注等.常用的抗菌药物有青霉素、链霉素、四环素、氯霉素、卡那霉素和磺胺类药.  相似文献   

2.
奶牛乳房炎疫苗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奶牛乳房炎是奶牛乳腺组织炎症,主要为乳腺组织感染病原微生物所致,是奶牛的常见病、多发病。传统的控制乳房炎的方案是,通过乳头药浸降低感染率和通过淘汰及治疗泌乳和干奶母牛,来缩短感染的持续时间。虽然传统方案对控制乳房炎起到一定的效果,但是不能很好地根除外界环境对奶牛的侵害。乳头药浸及药物治疗泌乳和干奶母牛,能缩短感染的持续时间,却不能清除感染。当前多用青霉素、链霉素等四环素类药物及其他抗生素类药物进行治疗和预防,这些药物只对无乳链球菌和金葡菌有效,而对大肠杆菌型乳房炎则无能为力。虽然改进的乳池导入抗生素类药…  相似文献   

3.
通过乳腺注射牛γ干扰素(BoINF-γ)和人溶菌酶(LYZ)表达质粒,比较单独和联合注射重组质粒与抗生素对奶牛乳房炎的治疗效果。将PCR扩增的BoINF-γc DNA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K,用重组质粒pcDNAK-BoINF-γ转染NIH 3T3细胞,经免疫荧光试验证明,重组质粒能正确表达。将91个奶牛乳房炎乳区分为4组,通过乳腺穿刺法注射,第1组注射400μg pcDNAKLYZ,第2组注射400μg pcDNAK-BoINF-γ,第3组注射400μg pcDNAKLYZ和400μg pcDNAK-BoINF-γ,第4组注射100 IU青霉素和25μg链霉素,次日重复注射1次。在注射后10 d进行临床症状观察、乳汁体细胞检测和细菌培养计数。结果显示:注射pcDNAKLYZ对临床型乳房炎的治疗效果为80%,对隐性乳房炎的治疗效果为79.2%;注射pcDNAK-BoINF-γ对临床型乳房炎的治疗效果为50%,对隐性乳房炎的治疗效果为66.7%;联合注射pcDNAKLYZ和pcDNAKBoINF-γ对临床型乳房炎的治疗效果为100%,对隐性乳房炎的治疗效果为83.5%;青链霉素合剂对临床型乳房炎的治疗效果为50%,对隐性乳房炎的治疗效果为60%。试验结果表明,联合注射人溶菌酶和牛γ干扰素表达质粒对奶牛乳房炎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1991年6—8月,我司产乳乳牛140头,其中有38头患乳房炎,笔者采用不同途径用药,比较其疗效,现将治疗结果报道如下:1.乳头管注入用药法:主要用于临床症状较轻的乳房炎,乳区触诊软,炎症仅局限于乳头管和乳池。将青、链霉素分别为80万、100万单位,溶解于50ml 生理盐水中,采用患区乳头管注入方法治疗,每日两次。治愈率可达92%,平均疗程3天,疗效可  相似文献   

5.
不同类型奶牛乳房炎的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临床型乳房炎以治为本,杀灭病原菌和消除炎性症状。对乳房炎的治疗,目前国内对乳房炎的治疗仍是以抗生素为主,也有用磺胺类或呋喃类药的。常用的抗菌药物有青霉素、链霉素、四环素、氯霉素、卡那霉素和磺胺类药等。常规的方法是将药液稀释成一定的容量,通过乳头管直接注入乳池,可以在局部保持较高浓度,达到治疗目的。具体操作为先挤净患区内的乳汁或分泌物,碘酊或酒精擦拭乳头管口及乳头,经乳头管口向乳池内插入,接到胶管的灭菌乳导管或去尖的注射针头,胶管的另一端接注射器,将药液徐徐注入乳池内,注毕抽出导管,以手指轻轻捻…  相似文献   

6.
为验证"乳源康"对奶牛乳房炎的疗效,以青、链霉素为对照药,乳房灌注给药,在奶牛场试用3年,"乳源康"治疗组共收治各类型临床乳房炎病牛1 638头次,2 203个乳区,治愈率为93.3%,总有效率为96.7%,平均疗程4.5 d.青、链霉素对照组共收治各类型临床乳房炎病牛276头次,359个乳区,治愈率为56.3%,总有效率为77.4%,平均疗程12 d;用"乳源康"治疗隐性乳房炎4 031例,用药1次~2次临床治愈率为100%;通过对56个患病乳区"乳源康"用药前后的细菌削减状况的检查,细菌转阴率为71.74%.因此,用"乳源康"治疗奶牛乳房炎安全、高效.  相似文献   

7.
用健康乳牛的新鲜乳汁与青霉素、链霉素混合后,注射于患乳房炎牛的患病乳房内,治疗有效。其方法是:①挤出健康乳牛的新鲜乳汁200ml左右,煮沸消毒,过滤后凉至45—48℃,然后加青霉素50万单位、链霉素100万单位混合备用。②将患牛的患病乳区内的乳汁挤净,用酒精棉球消毒乳头及乳房,然后经乳头孔用通奶针注入新鲜双抗乳汁,注后轻轻按摩乳房。③经10—12h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在干奶期使用乳头保护膜对奶牛临床型和隐性乳房炎的预防效果,试验选择248头奶牛的992个乳区,将每头奶牛4个乳区分为左右两部分,左侧使用奶牛乳头保护膜(试验组),右侧不做任何处理(对照组),以奶牛离开产房第1次回奶厅挤奶为期限,用LMT法检测隐性乳房炎,在奶牛产后2个月内对乳房的外观症状、触诊情况、乳汁变化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试验组乳区临床型乳房炎乳区阳性率为1.01%,对照组乳区阳性率为17.94%(P0.01);试验组乳区隐性乳房炎乳区阳性率为10.48%,对照组乳区阳性率为46.77%(P0.01)。说明在干奶期使用奶牛乳头保护膜对临床型和隐性乳房炎具有较好的预防效果。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乳房灌注复方阿莫西林纳米乳(AMX-LH-NE)治疗奶牛临床型乳房炎的效果,将临床型乳房炎奶牛的乳区随机分为AMX-LH-NE高、中、低剂量组和青链霉素组(阳性药物对照组)4组。结果高、中剂量的AMX-LH-NE对泌乳期奶牛临床型乳房炎的治疗效果均显著优于低剂量AMX-LH-NE和青链霉素(P<0.05);中剂量组病原菌转阴率与青链霉素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果表明,可用中剂量AMX-LH-NE治疗奶牛临床型乳房炎,对于临床症状较重的病例,可以适当提高用药量。  相似文献   

10.
阿莫西林钠对奶牛乳房炎的防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奶牛临床型乳房炎的治疗试验结果表明,以5 mg/kg体重,肌肉注射阿莫西林钠,1日2次,连用3 d,治愈率达91.3%,对奶牛隐性乳房炎的治疗结果表明:治疗组产犊后隐性乳房炎乳区阳性率分别为78.6%和7.1%,与青霉素-链霉素粉针药物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1.
乳房炎是造成奶牛场经济损失的首要疾病,随着对乳房炎发病和类型认识的深入,干奶期乳房炎预防及隐性乳房炎的防治也逐渐替代传统的产后临床乳房炎防治已成为新的科学的乳房炎保健方案。本研究采用乳头封闭剂次硝酸铋乳头内封剂(封铋宁,硕腾公司)和干奶期长效保护药邻氯青霉素(安倍宁,硕腾公司)联合使用作为防治方法,选取单独使用干奶药邻氯青霉素作为对照,以全国23个奶牛场共计4000头左右奶牛来进行试验,观察产后奶牛隐性乳房炎发病率的降低比例,使用最新的Meta分析评价方法,探讨联合用药对产后隐性乳房炎发病率的影响。结果显示:(1)干奶期使用邻氯青霉素能够降低产后隐性乳房炎发病率33%;(2)干奶期使用次硝酸铋乳头内封剂联合邻氯青霉素能够降低产后隐性乳房炎发病率达60%;(3)联合用药与单独使用邻氯青霉素相比,产后隐性乳房炎发病率降低37个百分点。表明长效干奶药邻氯青霉素和联合用药均能有效降低产后隐性乳房炎发病率,且联合用药效果优于单独使用干奶药。  相似文献   

12.
研究通过临床确诊患乳房炎的奶牛71头,采用头孢氨苄的4种不同用药方法进行治疗,用药后观察治疗效果及检测其残留规律。结果显示:肌注头孢氨苄、肌注头孢氨苄联合肌注普鲁卡因、静注头孢氨苄、静注头孢氨苄联合乳管注入普鲁卡因4种用药方案治疗奶牛乳房炎的有效率为75%~88.9%,平均有效率为81.8%;治愈率在65%~83.3%之间,平均治愈率为74.6%。通过检测,单独用药和联合用药对残留规律的影响不大,二者差异不显著。单独肌肉注射和联合肌肉注射普鲁卡因的弃奶期分别为59、58h(2.5d);单独静脉注射、联合乳管注入普鲁卡因的弃奶期分别为56、52h,4种用药方法的弃奶期比标准规定的2d延长了12h。  相似文献   

13.
研究奶牛乳头评分与奶牛隐性乳房炎发病率之间的相关性,通过改善乳头评分来降低隐性乳房炎的发病率。试验随机抽取泌乳奶牛100头,采用电导率法测定隐性乳房炎发生率,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奶牛隐性乳房炎总阳性率为19.0%,奶牛各乳区(左前、右前、左后、右后)隐性乳房炎的发病率分别为20%、26%、19%、11%,前乳区的发病率高于后乳区,但差异不显著(P0.05);隐性乳房炎发生率与乳头评分的相关系数为0.91,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果表明,隐性乳房炎发生率与乳头评分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4.
20 0 0年对 40头患乳房炎奶牛 ,分别用碳酸氢钠注射液冲洗乳房后使用青霉素和链霉素治疗 2 0头 ,有效率 10 0 % ;仅用青霉素和链霉素治疗 2 0头 ,有效率 80 %。1 材料与方法选择临床症状和实验室判定强阳性乳房炎的奶牛 40头 ,随机分为 2组 ,试验组 2 0头用 2 .5 %碳酸氢钠注射液冲洗乳房后注入青霉素、链霉素 ;对照组 2 0头 ,仅使用青霉素、链霉素治疗。5 %碳酸氢钠注射液 ,虎林市兽药厂生产 ,批号为 9910 0 9;青霉素钠 ,哈尔滨制药厂生产 ,批号为 990 92 7;硫酸链霉素 ,大连制药厂生产 ,批号为 990 918。将患区乳房内乳汁或分泌物挤净 ,…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以聚维酮碘为主要成分的奶牛乳头药浴涂膜剂对奶牛乳房炎致病菌的体外抑菌效果,为临床试验提供科学依据,以纯水浸泡、加热制成PVA胶浆液为成膜基质,将经纯水预处理的PVP-I加入其中,随后加入一定比例甘油作为增塑剂,充分融合后制成奶牛乳头药浴涂膜剂;采用10倍稀释法进行乳头药浴涂膜剂对奶牛乳房炎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及停乳链球菌4种主要致病菌的最小抑菌杀菌浓度试验,试验同时设青霉素和头孢噻呋的抗生素对照。结果表明,乳头药浴涂膜剂4种致病菌有良好的体外抑菌和杀菌作用,其抑杀菌浓度低于头孢噻呋和青霉素。乳头药浴涂膜剂对奶牛乳房炎致病菌有较好的抑菌效果,可以用其作为奶牛乳头药浴药物替代临床常用抗生素预防。  相似文献   

16.
青霉素在奶牛乳房炎的防治方面一直发挥着积极作用。但从笔者近20年临床经验来看,效果并不理想。目前奶牛乳房炎的发病率达到了30%左右,80年代治疗乳房炎时青霉素的用量仅为800万单位,而现在却达到了1600~1900万单位或更高。由此可见奶牛对青霉素的抗药性越来越强了。而在治疗方式上,一些基层畜牧兽医工作者和养殖户,对一些严重的、顽固性的乳腺炎,往往采用乳头灌注青霉素或克林美等药物的方法。据本人临床经验所得,在乳腺炎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尽可能不向乳池内灌注以上两种药物,否则,轻者奶牛产奶量明显下降,重者可导致奶牛泌乳完全停止,造…  相似文献   

17.
重组溶葡萄球菌酶对奶牛乳房炎的疗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85头患乳房炎奶牛共104个乳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4组,每组26个,分别用重组溶葡萄球菌酶粉低(200U/乳区)、中(400U/乳区)、高(800U/乳区)三个剂量,对照组为青霉素G钠(160万IU/乳区),每天早晚挤奶后乳池灌注给药,共4d,研究不同剂量重组溶葡萄球菌酶对奶牛乳房炎的治疗效果。试验结果显示,低、中、高剂量重组溶葡萄球菌酶均能有效清除感染乳区的链球菌、葡萄球菌、化脓隐秘杆菌等G^+菌,大幅降低牛奶中的白细胞数,提高日产奶量。其中低剂量组对隐性乳房炎、临床型乳房炎的有效率和治愈率略优于青霉素G钠(P〉0.05);中、高剂量对隐性乳房炎、临床型乳房炎的有效率和治愈率显著优于青霉素G钠(P〈0.05);中、高剂量的疗效相当(P〉0.05)。重组溶葡萄球菌酶是一种很好的治疗奶牛隐性乳房炎和临床乳房炎备选药物。  相似文献   

18.
笔者用兽医大学研制的康乳灵治疗奶牛急性乳房炎28例,用药2.3次即痊愈。并用此药配合青霉素治疗慢性乳房炎7例,3—5天治愈。使用方法:将乳房洗净擦干,用已消毒的乳导管一端插入乳头内,一端和消毒剪开的“康乳灵”塑料瓶嘴牢固结合,压迫塑料瓶,即可使药液注入乳池。然后拔出乳导管,一支手握紧乳头,另一支手反复向上方按摩两分钟,使药液充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兽药杂志》2015,49(6):38-44
为研究硫酸头孢喹肟乳房注入剂对干乳期奶牛乳房炎的预防与治疗效果,试验选择100头临近干乳期的奶牛,随机分成5组进行临床疗效观察,其中I、II、III组分别给予高、中、低剂量的硫酸头孢喹肟乳房注入剂(300、150、75 mg)治疗;IV组给予对照药物氨苄西林钠+氯唑西林钠乳房注入剂4.5 g(氨苄西林0.25 g+氯唑西林0.5 g)/支治疗;V组为空白对照组。间隔3周,各组随机选择10头奶牛以相同剂量追加一次用药。试验结果显示,高、中剂量硫酸头孢喹肟乳房注入剂治疗干乳期奶牛乳房炎的头、乳区清除率均为75%~100%,头、乳区新增感染率分别为0~16%、0~7%;1次用药和2次用药对治疗奶牛乳房炎效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综合比较后认为,每个乳区单次注入1支(3 g∶150 mg)硫酸头孢喹肟乳房注入剂效果更好,能显著降低乳房内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的细菌感染率(P0.01),并能有效预防和治疗干乳期奶牛乳房炎。  相似文献   

20.
绿草素对奶牛乳房炎治疗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奶牛乳房炎是长期以来困扰奶牛养殖的主要常见病,据有关报道我国奶牛乳房炎临床型发病率达20%~60%.笔者应用绿草素治疗奶牛乳房炎,结果证明,绿草素与常用药青链霉素、氨苄青霉素等比较,对奶牛乳房炎的治疗有其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