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梅花炭疽病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0~1992年,作者对梅花炭疽病(Colletotrichum mume Hori)进行了病菌分离、接种及其生物学特性测定、发病规律观察和药剂筛选试验,结果表明,此病菌不论进行有伤接种或无伤接种均能致病,该病菌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3~25℃,最适pH值为6.5,分生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2~25℃,高于35℃或低于10℃时不能萌发。病菌以分生孢子和菌丝状态在叶片和嫩梢的病斑内越冬,病菌和初次侵染为4月中旬,病害发生期为4~9月,每年有2~3个发病高峰期;病害的发生与温度、湿度、降雨量和雨日有关,雨量大、雨日长发病重;受害程度与品种有关,一般花梅比果梅严重。药剂试验表明,百菌清、代森锰锌、三唑酮各1000倍液,对该病菌有明显的抑菌效果,抑菌率在90%以上。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冬枣黑斑病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菌落在玉米培养基、燕麦培养基、土豆培养基上均生长良好,其中在玉米培养基上生长最快;菌丝生长最适温度25℃,孢子萌发最适温度为28℃;菌落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生长良好,差异不显著;菌丝生长适宜pH值为6~9,最适pH值为6~7.0,孢子萌发的最适pH值为7.0;不同营养条件下,孢子萌发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1987~1989年对常春藤炭疽病的研究结果,先后在病叶与病茎中得到炭疽病菌,根据张中义《植物病原真菌学》,常春藤炭疽病病菌系:Colletotrichum trichellum(Fr.ex Fr.)Duke。该病菌主要侵染叶,病斑圆形、半圆形或不规则形,黑褐色,发病严重时造成全叶枯死,其次侵染茎,变成“黑胫”,导致整株枯死。病菌菌丝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0~30℃,最适为25℃,最高为35℃,最低为13℃,适宜pH值为4~9,最适为6.5。病菌接种,无论是有伤接种或无伤接种均能致病,对叶片的致病力比茎强。药剂防治试验表明,发病初期,连续三次喷洒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000倍防治效果最佳,其次是50%代森锰锌或25%培福朗各1000倍液。  相似文献   

4.
根据柯赫氏证病法则和病原菌形态特征证明杜松枯梢病是由桧色二孢Diplodia juniperi Wes-tend.引起的.病原菌的适生温度15~35℃,最适温度30℃,温度低于20℃生长缓慢,低于15℃时完全停止生长.菌丝在pH值5.8~8.2之间均能生长,最适pH为6,偏酸更好.不同的碳源对生长无显著影响,乳糖为最佳碳源.蛋白胨为最佳有机氮源,硝酸钙为最佳无机氮源.  相似文献   

5.
用思茅松林地采集的黄硬皮马勃子实体分离的纯菌种,进行该菌的培养特性研究.通过不同碳源、氮源、维生素、pH值以及培养温度的实验,结果表明在半组合培养基上,碳源以可溶性淀粉最好,乳糖最差;氮源以酵母浸膏最好,天门冬素最差;培养基的pH值以及培养温度对菌丝的生长影响很大,最适pH值是4.2~5.2,最适温度是25~30℃;该菌对维生素的要求不严格.  相似文献   

6.
苹果叶枯丝核病病原菌Rhizctonia solani kühn适宜生长的温度为23~30℃,最适为25℃;25℃条件下培养96 h后形成菌核,低于5℃和高于38℃停止生长。-20℃存放1 a仍能100%存活,-40℃,72 h存活50%。该病原菌有较强的耐受低温的能力,在河南省不受最低温度的影响,可以正常越冬。该病原菌适宜生长的pH值为6.07~7.5,最适pH 6.55,pH值高于12.29菌丝不能生长。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银杏黑斑病菌进行营养生长、产孢条件和孢子萌发试验。结果表明,病菌适宜的生长温度22~25℃,适宜的孢子萌发温度28~34℃,玉米粉培养基最适宜病原菌的生长,槐树叶组织培养基最适宜产生孢子。病原菌生长范围、孢子萌发的最适pH值分别为6.0~9.0和7.0~8.0。黑暗条件有利于菌丝生长,紫外线照射有利于孢子的形成。扑海因、保鲜克、代森锰锌完全抑制银杏黑斑病菌的生长。  相似文献   

8.
桂花叶枯病病原菌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桂花叶枯病病原菌进行形态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桂花叶枯病的病原菌为细极链格孢[Alter-naria tenuissima(Fr.)Wiltshire],该菌在PDBA培养基上菌丝生长量最大,在OLA上产孢量最大.碳源以糊精最适于菌丝生长,肌醇最适于产孢.氮源以蛋白胨最适于菌丝生长与产孢,而铵盐会抑制病原菌生长及产孢.缺Mg不利于菌丝生长,缺K不利于产孢,添加一定量Zn、Ve可促进菌丝生长,添加Cu、Vb2可促进产孢.pH 5-10适于菌丝生长而pH 6-11适于产孢,最适pH值分别为pH6和pH7,该菌生长适温为20℃-30℃,最适生长温度为25℃-27℃,15℃和30℃适合产孢,30℃时产孢量最大,黑暗有利于菌丝生长及产孢.桂花叶汁、蔗糖、葡萄糖、牛肉浸膏促进孢子萌发效果最好,孢子萌发适宜温度为23℃-30℃,最适为27℃,适宜湿度为98%和100%,最适为98%,适宜pH值为pH3-7,最适为pH6,分生孢子致死温度为55℃ 10 min.  相似文献   

9.
人参锈腐病菌产孢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明人参锈腐病菌Cylindrocarpon destructans(Zinss) Scholten的产孢条件,在室内不同培养条件下对人参锈腐病菌产孢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病菌分生孢子产生的适宜温度为15~ 25℃;厚垣孢子产生的适宜温度为10~20℃,最适为15℃.产生分生孢子和厚垣孢子的适宜pH值为5~7,最适pH值为6.不同碳源上病菌均能产生分生孢子和厚垣孢子,其中葡萄糖和果糖对分生孢子的产生促进最大,但不同的碳源对厚垣孢子产量的影响不明显.分生孢子在尿素为氮源的培养基上大量产生,在缺氮培养基上不产生;厚垣孢子在不同氮源培养基上均能产生,在酵母膏培养基上产量最大.不同培养基中,在人参根培养基上分生孢子产生所需时间短,产量高;厚垣孢子在PDA和基础培养基上产生所需时间短,产量高.光照条件对分生孢子的产生没有明显的影响,但对厚垣孢子的产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用6个不同地点的五针松疱锈病病原菌锈孢子作温度、相对湿度、酸碱度、营养条件及光照条件5个因素下的孢子萌发实验,结果表明:锈孢子的萌发率普遍低,一般不超过10%;在0~35℃均可以萌发,最适的温度是20~30℃,但不同来源地的孢子最适温度有一定的差别;相对湿度10%以上锈孢子都可以萌发,以50%~75%的萌发率最高;锈孢子萌发适应的pH值范围较广,以pH值6~9较适宜,但以中性的酸碱度最佳;光暗交替对孢子萌发有利,营养条件对萌发的影响不明显,各种浸汁对萌发率影响不大。经方差分析,在最适的温湿度和酸碱度条件下,各地的锈孢子萌发率差异显著;在不同的营养条件和光照条件下,锈孢子萌发率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
为查明核桃溃疡病的致病病原和生物学特性,通过组织分离法分离致病病原菌,依据柯赫氏法利用烫伤法接种健康核桃枝条进行致病性测定、形态学鉴定和ITS序列分析鉴定病原菌。结果表明,分离得到的菌株是核桃溃疡病的致病病原菌,鉴定为真菌界子囊菌亚门子囊菌纲假球壳目葡萄座腔科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其无性型为七叶树壳梭孢Fusicoccum aesculi;生物学特性测定结果表明,病原菌菌丝生长适宜的温度为25~30℃,最佳温度为30℃,适宜的pH为6~8,最佳pH为7,最佳培养基是PDA培养基,全光照条件下生长速度快;病原菌分生孢子萌发适宜的温度为30~40℃,最佳温度为35℃,适宜的pH为5~7,最佳pH为6,相对湿度在85%以上时适宜孢子萌发,水滴中萌发率最高,全黑暗条件下有利于病原菌孢子的萌发。  相似文献   

12.
通过试验研究认为,鸡腿蘑最佳母种培养基配方为马铃薯200 g,葡萄糖10g,燕麦粉10g,琼脂20g,水1000ml,最佳出菇培养料配方为棉籽皮90%,燕麦粉8%,蔗糖1%,过磷酸钙0.5%,石膏0.5%,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0~25℃,子实体发育最适温度为18~20℃,培养基的最适pH值为6.5~7.5。  相似文献   

13.
首次应用通用引物ITS1与ITS4从杨树叶枯病菌中扩增出目的片段为601bp的rDNAITS序列(登录号为DQ011257)。与GenBank核酸序列数据库进行比对表明:本菌株与Alternariaalternata(AY787684)及Alternariaalternate(AY354228)相似率为98%,验证为Alternariaalternate。杨树叶枯病菌生物学特性如下:分生孢子萌发最适温度25℃,最适pH为6。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25℃,在10℃与30℃时生长极其缓慢,高于35℃时,生长停止;菌丝生长最适pH为6,在PDA 杨树煎汁培养基上生长最好。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四孢蘑菇生物学特性、培养基的筛选研究及栽培试验,证明该菇可人工栽培。其菌丝生长的温度范围5~25℃,28℃停止生长;pH值范围是3.15~9.02,最适是7;最佳碳氮比为30∶1;最好氮源是酵母粉、硫酸铵、硝酸钾;最好碳源是麦芽糖、葡萄糖,最差的是甘露醇和蔗糖;母种在16号及11号培养基上生长最好;人工栽培的生物学效率为38%。子实体形成及发育的温、湿度范围是13~27℃、60%~90%。袋栽不能出菇。人工栽培必须熟料覆土,否则不能出菇。  相似文献   

15.
枸杞根腐病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枸杞根腐病的有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以甘肃省内枸杞主产区枸杞根腐病病株中分离鉴定的单隔镰孢菌为研究对象,对其在不同培养基、温度、光照、pH值、碳源和氮源上的生长状态与特性进行了观测与分析。结果表明:适于单隔镰孢菌生长的最适培养基为豆芽汁培养基;最适宜的温度范围为15~35℃,最适温度为35℃;适宜的pH值范围为4~10,最适的pH值为9;供试的4种碳源均能被其利用,其中以乳糖的利用效果为最好;该菌株能够利用供试的4种氮源,其对硫酸铵的利用效果最差;光暗交替的培养环境有利于菌丝生长,而连续黑暗的培养环境却能抑制菌丝生长。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桑叶褐斑病病原菌在不同种类培养基培养、不同氮源与碳源、不同温度等6种条件下培养6天后,测定菌落直径,观察菌丝颜色和菌落形态,分析了桑褐斑病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在室内培养条件下,不同的营养成分、 pH值、温度、光照都对菌丝的生长有影响。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最适宜培养基是燕麦片培养基,适宜生长温度范围是20~30℃,最适生长温度为25℃,光照对菌丝生长无显著影响,最适pH值为9~10,最适碳源为α-乳糖,最适氮源为尿素,菌丝在55℃水浴10 min后则不能生长。  相似文献   

17.
用思茅松林地采集的黄硬皮马勃子实体实体分离的纯菌种,进行该菌的培养特性研究,通过不同碳源,氮源,维生素,pH值以及培养温度的实验。结果表明:在半组合培养基上,碳源以可溶性淀粉最好,乳糖最差,氮源以酵母浸膏最好,天门冬素最差,培养基的pH值以及培养温度对菌丝的生长影响很大,最适pH值是4.2-5.2,最适温度是25-30℃,该菌对维生素的要求不严格。  相似文献   

18.
以紫丁香盛花期的新鲜花粉为材料,采用单因素试验,研究了培养基、pH值、培养温度、培养时间对紫丁香花粉离体萌发和花粉管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的最适培养基pH值为6.0,其花粉萌发率为32.45%,花粉管长度为0.350mm,最佳培养温度为25℃,最佳培养时间为1.5~2h。  相似文献   

19.
八角炭疽病菌生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广西八角主产区分离到7个八角炭疽病菌株,No.1菌株致病力最强。对其生物学特性测定结果表明:菌丝生长和孢子形成的最适温度为28℃;分生孢子萌发、附着胞形成的适宜温度范围为16℃~22℃;生长发育的最适pH值为5~6;孢子萌发最佳湿度为100% 水膜;黑暗条件下有利于孢子萌发,病原菌能够利用所测定的氮源和碳源。  相似文献   

20.
对引起黑龙江省大果沙棘干缩病的病原菌-拟枝孢镰孢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病原菌生长最适温度为25℃,生长最适pH值为7,生长所需最佳碳源为麦芽糖,最佳氮源为硝酸钠和蛋白胨;病原菌产孢最适温度为25℃,最适pH为6,最佳碳源为乳糖,最佳氮源为硝酸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