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仔猪渗出性皮炎又叫猪葡萄球菌感染,俗称仔猪油皮病或仔猪皮脂溢病,是由皮炎葡萄球菌亚种感染引起的仔猪接触性传染性皮肤病。多发于出生后1-7周龄的小猪阶段,最早可出现于出生后2d的小猪。本病以全身油脂样渗出皮炎为特征,患猪若不及时治疗,死亡率常达70%以上,猪场一旦发生本病,不可掉以轻心。  相似文献   

2.
2003年4月~2004年3月,采用鲜血压片法对重庆西部部分定点屠宰场的屠宰肥猪、规模化猪场及散养的生长育肥猪、断奶仔猪共882(头)份血液,进行猪附红细胞体病检测,其感染率达66.55%,说明重庆西部地区猪附红细胞体病感染率较高,不同年龄阶段猪的感染率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3.
猪附红细胞体病可以侵害任何日龄的猪,仔猪病死率高,孕猪容易流产,育肥猪痊愈后生长缓慢。在预防上,主要采取土霉素和阿散酸拌料的方法,保护率达90%以上。在治疗上,采取注射复方914A或血虫清或血虫净和土霉素、阿散酸、安乃近与六甲氧拌料相结合的方法,治愈率达92%。同时重视治疗猪弓形病、猪链球菌病和胸膜肺炎等继发病,使该病的病死率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   

4.
1、猪禽病情况   2002年猪病发生的种类复杂,多达44种,发病猪群达502起,发病频率高、比较突出、比较严重以及新出现的或老病新颜的猪病统计也在10种以上.在猪病中猪瘟(含典型猪瘟、非典型猪瘟和繁殖障碍性猪瘟)仍居首位,占整个发病猪群的13.35%,仔猪黄白痢占7.57%,流行性腹泻占7.77%,猪传染性胸膜肺炎占6.57%,猪繁殖呼吸综合征占6.57%,猪链球菌病2.59%,猪伪狂犬病、猪气喘病、猪萎缩性鼻炎和猪脑炎各占5.18%,猪附红细胞体病3.38%,猪的“高温病“7.83%,仔猪断奶综合征3.23%,猪葡萄球菌病2.76%,疑似猪圆环病毒感染5.99%,猪“猝死症“0.92%,还有其它零星出现的猪病均占相当比例.……  相似文献   

5.
猪巴氏杆菌病是一种猪多发的呼吸系统疾病。 大部分猪场,特别是环境较差的老猪场受该病的侵袭严重。部分猪场最初从断奶仔猪开始发病,发病率达20%,死亡率达30%,随后疾病传至中猪甚至成年猪。  相似文献   

6.
仔猪渗出性皮炎又叫猪葡萄球菌感染,俗称仔猪油皮病或仔猪皮脂溢病,是由皮炎葡萄球菌亚种感染引起的仔猪接触性传染性皮肤病。多发于出生后1~7周龄的小猪阶段,最早可出现于出生后2d的小猪。本病以全身油脂样渗出皮炎为特征,患猪若不及时治疗,死亡率常达70%以上,猪场一旦发生本病,不得掉以轻心。  相似文献   

7.
<正>1发病情况2007年11月13日,河北省平山县某养猪场从外地购进仔猪33头,母猪11头,育肥猪24头。11月17日,该场仔猪陆续出现精神不振、食欲减退、发热、喘气、腹泻等症状,后期衰竭死亡。引进母猪精神萎靡、发热,体温达41℃~42℃、流产、死胎。育肥猪发热,体温达40℃~42℃,食欲减退或不食,后期黄疸。严重者,后期衰竭而死亡,经病理剖检、实验室诊断,确诊为猪圆环病毒病与猪附红细胞体病混合感染。本次发病呈大面积发生,发病时间较短,引进仔猪发病率达90%以上,仔猪死亡率达85%以上。猪场猪只发病率在20%~30%,发病猪死亡率达80%。给该场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8.
潘培生 《中国猪业》2008,3(5):38-38
仔猪油皮病即仔猪渗出性皮炎,病原是葡萄球菌。本病多见于5-6日龄哺乳仔猪、育成猪和母猪乳房上。本病可通过各种途径传染,损伤的皮肤粘膜是主要的入侵门户。严重病例死亡率要达60%以上。本病在一些猪群的仔猪中可呈低发病率的散发性发生,也可引起一些猪群仔猪流行性发作。  相似文献   

9.
副猪嗜血杆菌病,又称革拉泽氏病,病原为副猪嗜血杆菌,为革兰氏阴性小杆菌,呈多形性,从球杆状到长丝状。此菌主要侵害断奶后的仔猪,呈散发性。该病主要是5-8周龄的仔猪易感染和发病,发病率达20%-30%,严重时死亡率可达50%以上。  相似文献   

10.
仔猪渗出性皮炎,又称“仔猪油皮病”或“皮脂溢病”,是由猪葡萄球菌感染引起的仔猪急性、接触传染性皮肤病,多发生于哺乳仔猪,断奶后的保育猪和成年猪少见,本病以全身性油脂样渗出皮炎为特征,感染猪病死率可高达70%以上。近年来,本病在一些猪场时有发生,已成为对养猪业危害比较严重的疾病。现将某猪场1例病例诊疗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我国猪病频发,从前几年的"一片红(附红细胞体病)"、"一片蓝(蓝耳病)"到从南到北的"大片热(无名高热病)",近两年来猪腹泻病不断出现。猪腹泻病的发生有明显的季节性,仔猪常见,且多为散发,但近两年来猪腹泻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成年猪和仔猪齐发,尤其2012年年初猪腹泻病大面积暴发。存栏200头以下基础母猪的中小猪场发病率达到20%~40%;死亡率也有所提高,特别是产后1周的母猪和仔猪发生腹泻,仔猪死亡率可达100%,猪腹泻给养猪业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现将其防控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2010年以来,华东地区出现了大面积的仔猪腹泻病.部分省份的仔猪发病率高达87%.其主要病原为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和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2012年1月,重庆长寿区一规模猪场暴发严重的仔猪腹泻病.仔猪多在吃初乳后1天左右发病.出现水样腹泻、呕吐、脱水等症状。发病率高达70%,病死率达90%。经血清学和病原学诊断,该病主要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和猪A群轮状病毒引起,并伴发了大肠杆菌病和Kobu病毒病。  相似文献   

13.
猪圆环病毒病是由猪圆环病毒引起的一种猪的传染病,以贫血、黄疸、消瘦、腹泻、呼吸困难、全身淋巴结显著肿大为特征。猪圆环病毒在猪群中分布极广,血清阳性率达20%~80%。圆环病毒能破坏猪体的免疫系统,造成免疫抑制,临床上猪圆环病毒病常与猪瘟、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及猪支原体等病原混合感染,使病情加重。哺乳仔猪很少发生本病,断奶后1周左右的仔猪常发生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征,12~14周龄仔猪常发生猪皮炎和肾病综合征。饲养管理不当、环境恶劣、通风不良、饲养密度过大等各种应激因素的存在,均可诱发本病并加重病情的发展,增加死亡率。本文介绍了河南省驻马店市确山县断奶仔猪圆环病毒病的诊断与治疗情况。  相似文献   

14.
猪喘气病在我场1973年9月暴发,当时有生产母猪后备猪110头,其中有明显症状的37头,占34%。1974年发病仔猪280头,死亡仔猪142头,活埋病仔猪87头。当年仔猪育成率由上年的88%下降为47%,双月断奶种猪平均头重下降2.6公斤。另外种猪生长缓慢,延长了饲养期,  相似文献   

15.
王森  杨曾国 《猪业科学》2003,20(7):62-63
猪附红细胞体病可以侵害任何日龄的猪,仔猪病死率高,孕猪容易流产,育肥猪痊愈后生长缓慢。在预防上,主要采取土霉素和阿散酸拌料的方法,保护率达90%以上。在治疗上,采取注射复方914A或血虫清或血虫净和土霉素、阿散酸、安乃近与六甲氧拌料相结合的方法,治愈率达92%。同时重视治疗猪弓形体病、猪链球菌病和胸膜肺炎等继发病,使该病的病死率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   

16.
1993年初,我县部分村社不同程度地流行着一种猪病,以西滩乡宝积湾村流行较严重.笔者于1993年3月去该村进行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于下.1 猪病流行情况:猪只从1993年1月下旬开始发病,不分大小、品种都可患病.据了解,最初为杜某家买了3只甘肃张掖仔猪,没过几天全部死亡,从此猪病在该村蔓延,发病率达77%,死亡率达到50.8%,治愈率为13%.  相似文献   

17.
仔猪水肿病的病因分析及防治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92年以来,三穗县仔猪水肿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据不完全统计,仅三穗县雪洞镇1996年死于水肿病的仔猪就达1120多头,比猪丹毒、猪肺疫、仔猪副伤寒、猪弓形体病等病的死亡总数还要多;发病率由1992年的5.3%增加至2006年的25%。仔猪水肿病发病突然,病程短,死亡快,治愈率低,治疗成本高,疫苗不能有效免疫,已成为养猪业的一大障碍。因此,探讨其发病原因和致病机理,从而采取适宜措施进行有效的防治,在养猪生产上具有重要的意义。1发病原因1.1致病微生物众所周知,仔猪水肿病是由某些血清型的溶血性大肠杆菌引起的。大肠杆菌在肠道内大量增生繁殖并…  相似文献   

18.
猪葡萄球菌感染(Staphylococcus infection in pigs)主要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猪葡萄球菌引起猪的细菌性疾病。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可造成猪的急性、亚急性或慢性乳腺炎,坏死性葡萄球菌皮炎及乳房的脓疱病:猪葡萄球菌主要引起猪的渗出性皮炎,又称仔猪油皮病,是最常见的葡萄球菌感染。2013年5月份,邹平县黄山办柳泉村张某存栏母猪80头,其中有哺乳仔猪56头,  相似文献   

19.
2016年3月-2017年11月,选取患病仔猪165头进行细菌分离培养试验,并使用副猪嗜血杆菌的分离株对断奶仔猪进行人工感染,以研究该病原的病理学特征。试验结果表明,检测的165份病例中,有83份病例分离出了革兰氏阴性小球杆菌,阳性率达50.3%。副猪嗜血杆菌病在秋季和冬季的发病率比春季和夏季高,且31~50日龄的猪发病率最高;在仔猪全身的各个组织脏器内,都能够分离出副猪嗜血杆菌。  相似文献   

20.
一九七八年春,灵武县某农场因引种不慎造成猪喘气病流行,一九七九年初发病率达42%。尤以断奶后仔猪最为严重,几乎整群发病。开始时用土霉素碱胡麻油剂治疗,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