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考察山黄皮桂研15号果实(含采肉和果皮)和叶片挥发油化学成分差异,以挖掘山黄皮桂研15号的利用价值,为山黄皮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山黄皮果实和叶片挥发油,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山黄皮不同部位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通过NIST标准质谱图库分别鉴定各化学组分;经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山黄皮不同部位挥发油中化学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从山黄皮桂研15号果实和叶片中共鉴定出55种化合物,其中萜烯类28种、醇类4种、醛类6种、酮类2种、酯类4种、碳氢化合物类6种、醚类5种.从山黄皮果肉、果皮及叶片挥发油中分别鉴定出20、31和34种化合物,其相对含量占各自挥发油总量的76.97%、95.11%和83.85%.山黄皮果肉、果皮及叶片挥发油的主要成分分别为单萜类化合物β-蒎烯、月桂烯和萜品油烯.因此,山黄皮桂研15号果实和叶片挥发油化学成分以萜烯类化合物(主要是单萜类化合物)和醚类化合物为主.[结论]山黄皮桂研15号果实和叶片挥发油化学成分成分种类和含量存在明显差异,且有独特的挥发油成分.综合成本因素,山黄皮桂研15号叶片挥发油具有更大的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2.
山黄皮俗称鸡皮果,为芸香科黄皮属多年生常绿乔木,主要分布于南亚热带地区,主产于中国桂西南及越南北部.果实含17种氨基酸、多种维生素以及丰富的铁、钙等营养元素.枝叶、果实、根茎具有祛痰化气、消积消滞等药效及很好的保健功效.山黄皮是极具发展前景的果树.我国桂西南地区对山黄皮栽培虽有悠久的历史,但目前种植良种面积不大,品种良莠不齐,种植分散,管理粗放.为提高山黄皮果品产量、质量及商品价值,增强市场竞争力,科研人员总结出下列早结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3.
山黄皮复合果丹皮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山黄皮和番茄为原料研制山黄皮复合果丹皮加工,通过添加不同比例的山黄皮果浆与番茄浆和不同种类的增稠剂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山黄皮复合果丹皮的料配比以山黄皮50 kg、番茄50 kg、白糖60 kg、果胶0.3%、D-异抗坏血酸钠0.02%为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明确山黄皮上是否有柑橘木虱为害,为开展山黄皮是否是柑橘木虱寄主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面上调查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地处广西桂南的龙州县、宁明县及广西现代农业技术展示中心(南宁)的山黄皮、黄皮、柑橘上柑橘木虱发生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被调查的12个点中,广西现代农业技术展示中心的山黄皮上发现有柑橘木虱,其他调查点山黄皮上未发现有柑橘木虱.[结论]山黄皮上有柑橘木虱,但山黄皮是否是柑橘木虱的寄主尚待研究.  相似文献   

5.
山黄皮俗称鸡皮果(ClausenaanisumMerr)为芸香科黄皮属多年生常绿大灌木或小乔木,主产于广西西南部及越南北部,是我国南方的珍稀佳果。山黄皮果实酸甜可口香气浓郁,其枝叶、根具有祛痰化气,消积消滞等药效。山黄皮果实可加工成山黄皮干、果脯、果酱、饮料等,其产品消腻开胃,风味独特,深受消费者的欢迎。多年来山黄皮的市场成交非常活跃,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山黄皮长期以未经选择的实生苗作为种植材料,群体差异大。为了充分挖掘和开发利用山黄皮这一珍稀水果资源,我们从1986年开始进行山黄皮优良品种选育及丰产栽培技术研究工作,1987年将当年…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崇左市山黄皮种质资源概况和山黄皮的生物学特征,通过对广西崇左市野生山黄皮资源的调查,收集引进50份野生山黄皮种质资源,从中选出可在生产上应用的6个优良单株,并提出了开发利用崇左市山黄皮资源的建议:加大宣传力度,开拓山黄皮市场;重视优良品种的选育和繁育推广;建立示范基地,推广先进栽培技术;加强山黄皮保鲜和产品深加工的研究与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广西崇左市山黄皮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为山黄皮资源的分类、鉴定、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调查和收集广西崇左市龙州县、宁明县、凭祥市、江州区、天等县、扶绥县和大新县7个县(市、区)的山黄皮种质资源,并进行ISSR-PCR扩增、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15条多态性ISSR引物可从50份山黄皮种质资源中扩增出136条带,多态性条带比例为55.15%;各山黄皮种质间的相似系数在0.769,~0.942,平均0.875.聚类分析结果显示,ISSR分子标记能将供试材料完全区分,在遗传相似系数0.864处,可将50份山黄皮种质资源聚为A、B两大组,其中A组包括来自龙州县、宁明县、凭祥市、江州区和扶绥县的40份种质,B组包括来自天等县和大新县的10份种质.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三主成分贡献率依次为12.11%、8.73%和7.68%,累积贡献率为28.52%;主成分分析可将50份山黄皮种质资源分为两大类,与聚类分析结果基本一致.[结论]广西崇左市山黄皮种质资源较丰富,大部分山黄皮种质亲缘关系较接近,且与地理起源有一定的相关性,NM9、TD1、DX2和JZ5等遗传差异较大的种质可作为山黄皮优良品种和单株选育及良种繁育等研究的重要材料.  相似文献   

8.
【目的】明确山黄皮上是否有柑橘木虱为害,为开展山黄皮是否是柑橘木虱寄主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面上调查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地处广西桂南的龙州县、宁明县及广西现代农业技术展示中心(南宁)的山黄皮、黄皮、柑橘上柑橘木虱发生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被调查的12个点中,广西现代农业技术展示中心的山黄皮上发现有柑橘木虱,其他调查点山黄皮上未发现有柑橘木虱。【结论】山黄皮上有柑橘木虱,但山黄皮是否是柑橘木虱的寄主尚待研究。  相似文献   

9.
报道了黄皮[Clausena lansium(Lour.)Skeels]和山黄皮[Clausena lansium-olens(Blanco.)Merr.]的染色体数目及核型.结果表明:2者均为2 n=2 x=18;黄皮的核型公式为2 n=18=16 m+2sm,山黄皮的核型公式为2 n=18=14 m+4 sm,均为"1A"型,几乎对称,为较原始类型.简单探讨了2者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0.
黄皮属2个种的染色体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报道了黄皮[Clausena lansium(Lour.)Skeels]和山黄皮[Clausena lansium-olens(Blanco.)Merr.]的染色体数目及核型.结果表明:2者均为2 n=2 x=18;黄皮的核型公式为2 n=18=16 m+2sm,山黄皮的核型公式为2 n=18=14 m+4 sm,均为"1A"型,几乎对称,为较原始类型.简单探讨了2者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1.
极具发展前景的山黄皮果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山黄皮俗称鸡皮果,又名细叶黄皮,学名C.anisum-olena Merr,为芸香科柑桔亚科黄皮属多年生常绿大灌木或小乔木,主要分布于北回归线以南的南亚热带地区,主产于我国广西西南部、云南南部、广东新会及越南北部和菲律宾。与越南北部接壤的广西西南地区各县市有丰富的山黄皮资源,主产区的龙州、大新县发现有上百年的老树,当地农户房前屋后多有栽种。  相似文献   

12.
山黄皮果实中黄酮类物质的抑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韦方立  粱云贞  黄秋婵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6):15932-15933
[目的]提取山黄皮[Clausena indica(Datz).Oliv.]果实中的黄酮类物质,并研究其抑菌活性。[方法]采用微波辅助提取山黄皮果实中的黄酮类物质;采用滤纸片扩散法和LB培养基的二倍稀释法对山黄皮果黄酮类物质的抑菌活性进行测定。[结果]提取的山黄皮果实中的黄酮类物质经浓缩后浓度为162.298 5 mg/ml。山黄皮果实中的黄酮类物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 saureus)、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和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其最小抑菌浓度(MIC)依次为20.29、40.58、81.15 mg/ml,但对毛霉(Mucor)和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的抑制作用不明显。[结论]该研究可以为进一步探寻、开发山黄皮资源,生产出新的、安全、高效的生物防腐剂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确定从山黄皮[Clausena indica(Datz).Oliv.]果中提取黄酮类化合物的优化条件。[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微波辅助提取山黄皮黄酮类化合物的工艺条件进行了探讨,研究了溶剂浓度、料液比、微波功率及微波处理时间对黄酮类化合物提取的影响;并对微波辅助提取法和常规提取法的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山黄皮果中黄酮类化合物微波辅助提取的最佳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60%,料液比1∶50,微波功率240W,微波处理时间60s,在此条件下,提取所得山黄皮中黄酮类化合物含量为3.621%,常规提取法提取所得黄酮类化合物含量为3.216%。[结论]微波辅助法提取山黄皮果中的黄酮类物质效果优于常规提取法。  相似文献   

14.
山黄皮具有食疗保健功能,也可作为烹饪调味。山黄皮含有硒、胡罗卜素、视黄醇、生物碱、甙类物质、核黄素、硫胺素、维生素C、新肉桂酰胺、锌、锰、铁等功能性营养物质,具有健脾消食、提高人体免疫力、化痰止咳、疏风清热、消水肿等食疗保健功能,在烹调中与其他调料搭配使用,复合成独具特色的味型,形成特殊香气,起到除异增香、抑菌杀菌作用,能使卤肉的鲜香风味明显增加。基于山黄皮的作用及研究的不断深入,山黄皮果及其制品将会快速发展,开发利用的空间将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黄皮与山黄皮共5个品种的不同部位进行黄酮、多酚含量及抗氧化活性比较,为黄皮属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香蜜黄皮、鸡心黄皮、龙州山黄皮1号、YYS-002和龙州单核山黄皮为试验材料,对其叶、茎、果核及果皮部位采用NaNO2-AlCl3-NaOH测定总黄酮含量、Folin-Ciocalteu法测定总多酚含量,再以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DPPH·)、羟自由基(·OH)和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自由基(ABTS+)清除率评价其抗氧化活性,并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其总黄酮、总多酚含量与各项抗氧化活性指标的相关性。【结果】5个品种中叶、茎、果核和果皮各部位的总黄酮含量介于0.34~86.23 mg/g,总多酚含量介于0.54~43.33mg/g,其中黄皮品种的含量普遍低于山黄皮品种,不同部位的含量排序整体表现为果皮>叶>茎>果核。综合对比,龙州单核山黄皮的总黄酮、总多酚含量均高于其他品种,果皮和叶部位的总黄酮和总多酚含量显著高于其他部位(P<0.05)。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龙州单核山黄皮果皮的DPPH·、·OH和ABTS+清除率均最高,分别为96.01%、92.23%和76.96%,分别与0.03、0.03和0.01 mg/g抗坏血酸(Vc)清除率相当,对应半清除率浓度(IC50)分别为0.33、0.45和0.52 mg/mL;不同部位的各抗氧化活性强弱也整体表现为果皮>叶>茎>果核。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总黄酮、总多酚含量与各抗氧化活性指标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龙州单核山黄皮果皮抗氧化能力最高,可作为天然抗氧化剂资源加以深入研究开发。黄酮和多酚类物质均为黄皮与山黄皮发挥抗氧化活性的相关物质基础,且多酚对抗氧化活性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6.
为更准确地对山黄皮果实性状进行评价,对30份山黄皮种质资源的果实性状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山黄皮果实的单果重变异幅度最大,果实纵径的变异幅度最小;除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其他4个性状相关不显著外,其余各指标间多数存在极显著相关性;山黄皮品种样品聚为3类:14个品种为优等,7个品种为中等,9个品种较差;判别分析对聚类结果的正确率达93.33%,两者具有较高的一致性。结果对广西山黄皮品种的选育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梁云贞  韦方立  黄秋婵 《安徽农业科学》2013,(18):7773-7774,7860
[目的]研究山黄皮果总黄酮体外清除自由基的活性。[方法]采用Fenton(邻二氮菲)法和邻苯三酚自氧化法(325 nm)评价山黄皮果总黄酮体外清除自由基活性,以Vit C为阳性对照品。[结果]山黄皮果总黄酮清除羟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EC50分别为58.7和23.5μg/ml,Vit C清除羟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EC50分别是128.8和77.6μg/ml,表明山黄皮果总黄酮的清除能力比Vit C强。[结论]山黄皮果总黄酮具有较强的体外清除自由基能力,是一种天然有效的自由基清除剂。  相似文献   

18.
在山黄皮园,通过对星天牛的危害特点和发生规律进行系统调查和研究,找出了防治山黄皮星天牛危害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9.
索引     
正黄皮果蔗新品种"闽引黄皮果蔗"特征特性及配套栽培技术/吴松海//福建农业科技(福州),2011.06野生山黄皮果中氨基酸的测定研究/杨益林//中国酿造(北京),2011.12细叶黄皮果仁挥发油成分及抑菌作用/苏秀芳//食品科学(北京),2011.03不同基质对水黄皮和银叶树幼苗生长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刘滨尔//安徽农业科学(合肥),2011.06正交试验法优选细叶黄皮树茎皮挥发油提取工艺/苏秀芳//江苏农业科学  相似文献   

20.
龙州山黄皮产量预计超5000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广西龙州县紧紧围绕县域特色经济发展工作思路,打造农业品牌产业,积极培育改良山黄皮果树品种并大力开发种植,2006年该县12000亩山黄皮果树又获丰收,预计产量将会超过5000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