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60Co γ射线辐照对3种国兰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不同剂量的60Co γ射线对‘铁骨素’建兰、‘十八学士’建兰、‘长汀’墨兰3种国兰成熟植株进行辐照,对各处理植株的新长幼芽、假鳞茎、花期、植株形态等进行观测。结果显示:在10~50 Gy辐照剂量范围内,受照植株成活率随剂量的加大下降,而辐照效应却增强。不同品种的国兰耐辐射能力有所差异,‘长汀’墨兰>‘铁骨素’建兰>‘十八学士’建兰;同一植株不同器官组织,不同发育阶段的耐辐射能力也有所不同,成熟假鳞茎>幼芽>花芽;植株形态变异一般只在VM1代的幼芽上有所发生。3种国兰成熟植株辐射诱变适宜的处理剂量为16~18Gy。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不同~(60)Co-γ射线辐射剂量对荷兰鸢尾的诱变效应,以花深蓝色的荷兰鸢尾品种展翅种球为试验材料,分别进行0(CK)、3、5、7、10 Gy 5个剂量的辐射处理,并调查辐射后代的生长发育状况以及花色变异表现。结果表明,辐射处理对VM_1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但经过2代的栽培后VM_3生长指标恢复,变异特性稳定;受体的花色诱变效应和花色变化产生的方向与辐射剂量密切相关,7 Gy处理时,出现白色和紫色2种颜色;低剂量(3 Gy和5 Gy)处理下的花色更倾向于白色转变,而高剂量(10Gy)处理下更偏向于紫色方向变化。经多代选育,在VM_6中筛选到深蓝紫色、紫罗兰色和白色3个不同花色的变异新株系,表明~(60)Co-γ辐射诱变可以作为荷兰鸢尾新品种培育的有效途径。本研究结果为荷兰鸢尾种球~(60)Co-γ射线辐射诱变育种和选育观赏性状优良的新品种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魏国  王雯雯  项艳 《核农学报》2009,23(5):799-804
用剂量分别为15、20、25、30和35Gy的60Co γ射线辐照处理晚香玉单瓣、重瓣两个品种的种球,以未辐照种球为对照,以通过60Co γ射线辐照处理筛选出优良品种。结果表明:各处理对植株的生长和发育均有影响,主要表现在出苗率降低,植株变矮,开花延迟,花期延长。15Gy和20Gy处理组的植株辐照损伤较小,长势相对较好,尤以20Gy更为突出,2品种间单瓣的耐辐照能力较重瓣强。运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方法对不同辐照剂量下的2个品种的植株叶片进行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在20和25Gy剂量下,过氧化物酶、酯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最强。经农艺性状及同工酶分析,初步筛选出2个晚香玉品种的适宜辐照剂量为20Gy。  相似文献   

4.
60Coγ辐射对木槿种子发芽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60Coγ为辐射源,采用不同剂量率(50~500 Gy/h)辐照木槿休眠种子,对辐照后种子进行播种观察。结果表明:辐照剂量低于200 Gy时促进种子发芽,低于100 Gy时能提高幼苗成活率;辐照剂量大于200 Gy时抑制发芽,并导致真叶和侧根难以形成,直至幼苗死亡。剂量率对辐照效果有一定的影响。得出以提高苗木成活率为目的进行辐照时的剂量以50~100 Gy为宜,以促进变异为目的进行辐照时剂量以100~200 Gy为宜。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不同60Co-γ射线辐射剂量对荷兰鸢尾的诱变效应,以花深蓝色的荷兰鸢尾品种展翅种球为试验材料,分别进行0(CK)、3、5、7、10 Gy 5个剂量的辐射处理,并调查辐射后代的生长发育状况以及花色变异表现。结果表明,辐射处理对VM1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但经过2代的栽培后VM3生长指标恢复,变异特性稳定;受体的花色诱变效应和花色变化产生的方向与辐射剂量密切相关,7 Gy处理时,出现白色和紫色2种颜色;低剂量(3 Gy和5 Gy)处理下的花色更倾向于白色转变,而高剂量(10 Gy)处理下更偏向于紫色方向变化。经多代选育,在VM6中筛选到深蓝紫色、紫罗兰色和白色3个不同花色的变异新株系,表明60Co-γ辐射诱变可以作为荷兰鸢尾新品种培育的有效途径。本研究结果为荷兰鸢尾种球60Co-γ射线辐射诱变育种和选育观赏性状优良的新品种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60Coγ射线对杨树种子的辐射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60Co γ射线辐照杨树种子,测定不同剂量对4个杨树品种M1代的影响。结果表明:辐照处理后,各品种杨树种子的萌发和成苗明显受到抑制。不同剂量处理间根长的差异是显著的,随着剂量增加,主根生长呈明显下降趋势;幼苗高度差异不显著。鲁山杨、I-69杨和I-72杨种子的半致死剂量为200Gy,圣山杨种子的半致死剂量为250Gy。  相似文献   

7.
采用10、20、30、40 Gy的60Co γ射线辐照6个一品红品种的扦插苗,观测各处理植株的成活率及植株生长情况,并进行回归模型分析。结果表明:辐照使一品红植株的生长受到抑制,并且剂量越高抑制效应越明显;植株的存活率、株高、叶长、叶宽、叶面积均与辐照剂量呈显著负相关;不同一品红品种的辐照敏感性存在差异,其半致死剂量为21.94 ~ 28.71 Gy。  相似文献   

8.
~(60)Co γ射线辐照对海雀稗愈伤组织植株再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海雀稗品种Adalay(Paspalum vaginatum Sw.cv.Adalay)的颗粒状胚性愈伤组织为材料,在离体培养条件下研究不同剂量的60Coγ射线辐照对愈伤组织绿苗分化和植株再生的影响。结果显示,辐照剂量在20~50Gy时,辐照处理的愈伤组织分化绿苗的频率从94%左右降至85%;剂量在60~80Gy时,愈伤组织的绿苗分化率从76%左右降至30%左右,相对植株再生率从44.5%降至8.7%。60Gy为辐照处理海雀稗颗粒状愈伤组织的适宜剂量,辐照处理的愈伤组织在附加BAP2.0mg/L的愈伤组织分化培养基上,绿苗分化率在76%左右,分化的绿苗转到附加NAA0.5mg/L的生根培养基上,相对植株再生率为44.5%。SRAP分子标记测定结果显示,特异性SRAP标记与体细胞辐照诱变突变体相关。本研究建立起海雀稗体细胞60Coγ射线辐照诱变技术,为在细胞水平上开展海雀稗辐照诱变育种提供条件。  相似文献   

9.
60Co-γ射线辐照德国鸢尾杂交种子的生物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60Co-γ射线辐照对德国鸢尾杂交种子的影响,用0(对照)、20、40、60、80 Gy剂量的60Co-γ射线辐照德国鸢尾杂交种子,研究不同辐照剂量对其萌发率、成苗率的影响及其M1部分表型变异的诱变效应.结果表明,20和40 Gy60Co-γ射线辐照后,种子萌发率分别为68.33%和87.91%,显著高于对照(41.25%);60和80 Gy 60Co-γ射线辐照后,种子萌发后的成苗率分别为70.72%和68.37%,显著低于对照(96.29%),且存在显著的致死效应;60和80 Gy辐照剂量可显著缩短M1的叶长和叶宽,其中60Gy还可显著降低M1旗瓣宽度,提高旗瓣长宽比.综上,20 ~40 Gy辐照剂量可以改善德国鸢尾种子萌发率,60~ 80 Gy可以作为德国鸢尾杂交种子的诱变剂量.本研究结果为利用60Co-γ射线改善德国鸢尾杂交种子萌发率和开展辐照诱变育种提供了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0.
金梦阳  危文亮 《核农学报》2009,23(1):95-122
以1Gy/min的剂量率,用不同剂量(0~800Gy)的60Co γ射线辐照续随子干种子,对M1种子萌发情况及苗期性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在供试剂量范围内,辐照对续随子发芽率无明显影响,对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及幼苗生长量有显著或极显著的抑制效应;且抑制效应随剂量的增加和幼苗的生长而增大。在以上数据分析的基础上,以活力指数下降一半时的脊梁VID50及幼苗半致癌剂量GR50为标准,通过回归分析初步预测,供试续随子适宜辐照诱变剂量约为400~600Gy.  相似文献   

11.
以经60Co γ射线辐照处理过的'巴西蕉'(Musa AAA Cavendish)未成熟雄花为外植体进行愈伤组织诱导,以获得的胚性愈伤组织为起始材料建立胚性细胞悬浮系(ECS),然后通过体胚发生途径进行植株再生,测定辐照处理对ECS植株再生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20~80Gy的辐照处理能显著提高未成熟雄花的胚性愈伤组织...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高能碳离子诱变对玉米的影响,本研究利用高能碳离子处理昌7-2和PH6WC两个玉米自交系,分析当代植株的出苗率、株高、穗位高等表型,测定收获后的籽粒性状。结果表明,经高能碳离子辐射后,两个玉米自交系的出苗率显著降低,且在高剂量辐射下两个玉米自交系在2019年均有降低。植株表型分析结果发现,在2019年,昌7-2和PH6WC在40~100 Gy辐射下株高显著下降;在2020年,PH6WC在150 Gy辐射下穗位高显著下降;在2019年,昌7-2在60~100 Gy辐射下穗位高显著下降;在2019年,昌7-2在80~100 Gy辐射下叶夹角增大;在2019年,昌7-2在40、100 Gy辐射下叶长显著降低,PH6WC在100 Gy辐射下叶长和叶宽显著下降;在2019年,昌7-2在80 Gy辐射下叶宽显著增加,在20 Gy辐射下雄穗分枝显著增加,而100 Gy辐射下雄穗分枝显著降低。在籽粒性状中,高剂量(60~100 Gy)辐射下的粒厚显著增加,粒长降低但百粒重有所增加,昌7-2比PH6WC更为明显。由上述结果可知,不同玉米种质的不同性状对高能碳离子的诱变处理效应存在差异,40~60 Gy是昌7-2较为适宜的诱变剂量,而PH6WC较为适宜的剂量为60~80 Gy。本研究结果可为玉米种子的高能碳离子诱变剂量筛选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不同电子束转靶X射线辐射处理对不同品种唐菖蒲VM1、VM2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影响,选用道兰、白色昌盛、湖岸、柏辽兹、贝多芬5个品种为试验材料,设置0(CK)、25、50、75、100 Gy共5个辐射处理,通过调查种球繁殖率、种球直径、发芽率、株高、叶面积、形态变化、开花等指标,研究电子束转靶X射线辐射对唐菖蒲的生物学效应和辐射敏感性。结果表明,25 Gy处理有利于种球的繁殖、膨大和萌发,可促进不同品种唐菖蒲的生长发育。随着辐射剂量的增加,辐射处理对唐菖蒲各品种VM1种球发芽无明显影响,但显著抑制VM2种球发芽;通过建立半致死剂量回归方程得出道兰、湖岸、柏辽兹、白色昌盛和贝多芬5个品种的半致死剂量分别为78.00、48.24、87.07、47.69和86.81 Gy,5个品种的唐菖蒲辐射敏感性由弱到强依次为柏辽兹<贝多芬<道兰<湖岸<白色昌盛。从生长发育来看,X射线辐射产生的损伤效应具有滞后性,VM1植株受到的生长影响极小。随着辐射剂量的增加,75~100 Gy辐射处理对VM2植株的抑制程度增大,且易诱发更多的植株形态变异,主要表现为叶片短小且互相套迭、叶连呈锥形、叶色变异等;电镜观察发现变异植株的叶片沟壑、凸起和气孔变化明显。此外,25 Gy处理后的柏辽兹和道兰VM2可再次开花,且性状优于对照,但花粉辐射损伤严重。综合各指标得出,电子束转靶X射线对唐菖蒲生长发育具有低促高抑的作用。本研究结果为利用X射线辐射诱变育种方法培育高品质唐菖蒲品种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60)Coγ射线辐照马铃薯适宜剂量与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先泉  王翠  赵勤  刘勇强 《核农学报》2010,24(5):917-921
采用不同剂量(27.0、31.5、36.0和40.5Gy)60Coγ射线照射3个马铃薯品种(系)S6-3、S6-4和川芋5号块茎,分析辐照剂量对田间成苗率、出苗动态及几个叶片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辐照对供试品种(系)致死作用剂量效应明显,适宜剂量为31.7~39.9Gy。辐照降低出苗率、推迟出苗期、延长出苗持续期,品种(系)间存在敏感性差异;辐照当代(M1)田间未筛选到具有显著形态性状变异的个体。S6-3叶片生理特征分析表明:本试验剂量范围内,辐照对马铃薯当代植株表现的影响主要是损伤和抑制效应。分析认为:在马铃薯块茎辐射诱变时应采用较低的剂量率,并应对后代(VM2)株系进行更细致的形态性状、生理生化特性与分子生物学鉴定筛选。  相似文献   

15.
《核农学报》2009,23(6):971-975
本试验以春兰茎尖诱导的根状茎为材料,用60Coγ急性辐照后,研究比较了辐照对诱芽情况、染色体倍性及细胞色素氧化酶(COD)、过氧化物酶(POD)、淀粉酶(AMY)、酯酶(EST)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1)大于10Gy的γ射线辐照抑制了根状茎的芽诱导及增殖;(2)低剂量辐照(≤7 Gy)处理的部分根状茎出现超二倍体现象,高剂量辐照(≥10 Gy)处理则均出现亚二倍体现象;(3)处理根状茎中的EST酶活性均高于对照,POD和AMY活性在低剂量(≤7 Gy)时高于对照,而COD酶活性在高剂量(≥10 Gy)时高于对照。研究表明,7-10 Gy为临界剂量,可作为春兰根状茎辐照诱变的适宜剂量。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高能重离子束和X射线辐射对水稻幼苗生长发育和生理特性的影响,使用5~40 Gy的高能碳离子束和10~80 Gy的X射线辐射处理粳稻Kitaake幼苗,测定根长、芽长、苗高、株高、分蘖数、结实率、千粒重、光合特性、抗氧化酶活性及遗传物质多态性指标。结果表明,高能重离子束或X射线辐射水稻幼苗后,其根长和芽长均呈现随辐射剂量增加而降低的趋势,但存活植株成熟期的株高与未辐射组相比差异不显著;M1植株结实率及种子千粒重随剂量升高呈下降趋势,在较高剂量下表现为显著降低。辐射处理后相对根长约为69%时,两种辐射对幼苗的根及芽在较短时间内的抗氧化系统存在显著影响。与未辐射组相比高能碳离子束辐射组的叶绿素含量和Fv/Fm值均无显著差异,而X射线辐射处理组的叶绿素含量较高、Fv/Fm值降低。20 Gy高能碳离子束辐射处理水稻幼苗简单重复序列间扩增(ISSR)多态率为29.31%,40 Gy X射线辐射处理水稻幼苗ISSR多态率为37.76%。本研究结果为不同电离辐射处理水稻幼苗提供了推荐的诱变剂量区间:高能碳离子束20~30 Gy,X射线30~40 G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