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0~2003年,浙江省诸暨市累计试验示范推广“青菜—鲜食花生—晚稻”种植模式722.4hm^2,平均产值2713.10元/667m^2,成本875.90元/667m^2,净收入1837.20元/667m^2,比“早稻一晚稻”种植模式每667m^2增效1571.60元。  相似文献   

2.
冯慧民 《中国马铃薯》2002,16(3):177-177
<正>早熟马铃薯生育期短,上市早,商品性好,经济效益高。据宜川县种子站在党湾乡阳湾村试种马铃薯——西瓜——青菜一年三熟种植方式,马铃薯产量为3120kg/667m2,西瓜4500kg/667m2,青菜1300kg/667m2,产值2936元。1 选用早熟品种 东农303是国家级推广的极早熟品种,出苗后60d即可收获,不仅产量高,而且品质好,非常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浙南山区景宁县同全国一样,十分重视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景宁县年种植单季晚稻5333hm2,占全县粮食播种面积的65%,其中在县城郊区范围种植单季晚稻1333hm2,原产量不高的双季稻改为单季稻。全县大多为马铃薯—稻两熟制,部分为马铃薯(春粮)—稻—菜的3熟制,由于品种种植多年,复种指数低,产量不稳,产值不高,针对这种实际,2003年以来,景宁县农业局在澄照乡三石村,渤海镇旦水等地试验示范,推广种植“马铃薯—稻(鸭)—菜”1.68hm2,经过有关部门验收,每667m2收马铃薯1674kg,收稻谷582.1kg,鸭(12.2只)13.5kg,收冬菜4217kg。以当地市场价计算(马铃…  相似文献   

4.
在榆林采用塑料大棚早春种植马铃薯,马铃薯收获后再栽培一茬番茄,每667 m2产值达到10400元,其中前茬马铃薯产量2500 kg,产值5000元,后茬番茄产量4500 kg,产值5 400元,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同时马铃薯实现早春提前供应,番茄达到秋延后上市,缩短了市场供应淡季,缓解了供求矛盾,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5.
“麦、瓜、豆、稻”一年四熟栽培模式,是我们近几年来在水稻种植地区农业生产结构调整中,不断试验推广总结出来的,即前茬小麦。中茬西瓜地里种黄豆,后茬栽双季晚稻。如此四种四收的模式,一般一年亩均收粮食可达750公斤,经济效益1500元以上.较之“油稻稻”、“肥稻稻”,亩增产值800多元。在栽培上要求小麦、黄豆品种熟期早,产量高;双季晚稻品种秧龄弹性大,耐肥、耐迟栽。其具体栽培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6.
恩施山区马铃薯与玉米、蔬菜立体种植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增加单位面积产值,充分利用有限的耕地,恩施州农户巧妙地将马铃薯与玉米、蔬菜进行立体种植,获得相当可观的经济效益。本研究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对这种立体种植模式进行了试验。研究方法为在海拔855m的地方采用双行玉米套种单行马铃薯,在玉米生育期内套种两季四季豆、一季白萝卜;对照为传统双行玉米套种单行马铃薯。试验结果为:立体种植模式马铃薯商品薯667m2产量达615.9kg,玉米产量达614.6kg,四季豆产量达1577.0kg,白萝卜产量达2755.0kg,667m2总产值达4149.4元,净产值达3044.9元,比传统种植模式的净产值增加509.7%。  相似文献   

7.
为实现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进行了水稻与马铃薯的复种栽培试验。结果表明:马铃薯一般产量可达1200~1500kg/667m^2,下茬水稻产量可达500kg/667m^2,两茬合计总产值1500~1800元/667m^2,是稻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产增收的好项目.  相似文献   

8.
马铃薯测土配方3414肥效田间试验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马铃薯测土配方施肥肥效田间试验,以便提高马铃薯的单产,增加经济效益。试验采用"3414"完全试验设计。结果表明,在当地条件下,最佳经济施肥量N 6.04 kg/667 m2、P2O52.53 kg/667m2、K2O 9.26 kg/667 m2,最高产量为1 929 kg/667 m2。三要素比例1:0.420:1.533,肥料投入81.61/667 m2元,鲜薯产值1 735元/667 m2,施肥利润为291元/667 m2,投入产出比1:4.57。采用测土配方施肥能增加马铃薯产量,降低施肥成本,提高肥料当季利用率。氮磷钾肥合理配施,有利于增加薯重和结薯个数,增施钾肥能增加大中薯比例,提高马铃薯商品薯率。  相似文献   

9.
1 稻田改制的背景龙海市地处九龙江下游平原 ,属南亚热带海洋性气候 ,历来稻稻麦三熟高产 ,全市粮食平均年单产1978年突破“双纲” ,1989年超过 1t,但是比较效益低。为了提高稻田产出效益 ,市政府于 90年代初提出改“稻稻麦”制为“稻稻菜”制的战略性决策 ,即稳住双季稻面积 ,提高稻谷单产 ,稳定粮食总产 ,冬季改种小麦为种蔬菜 ,大幅度提高稻田综合效益。据项目区 1994~ 1996年统计 ,“稻稻麦”平均年 667m2产值为 2 0 5 8元 ,纯效益为 877元 ,而“稻稻菜”平均年 667m2 产值为 2 85 2元 ,纯效益为 145 4元 ,产值提高 37% ,纯效益提…  相似文献   

10.
水稻机械化旱直播技术具有操作简便 ,节本省工 ,提高劳动效率等特点。采用该技术有利于夏收夏插期间缓解季节和劳力之间的矛盾 ,有利于种植大户种稻效益的提高 ,有利于发展规模经营。江苏省盐都县几年来对该技术进行了示范种植 ,面积逐年扩大 ,平均实收单产535kg/667m2,每667m2虽比大面积粳稻平均单产减产29kg,但机直播稻每667m2节省育秧工本30元 ,节省平田整地及栽秧工本50元 ,节省秧池33.4m2(可收获小麦20kg,增收20元 ) ,合计节本增收近100元 ,扣除化除多用药剂及人工除草成本20元 ,减收稻谷29kg约30元 ,每667m2 纯增收50元左右。一、机直…  相似文献   

11.
不同栽培调控措施对马铃薯产量及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马铃薯》2017,(3):144-148
通过播期、密度及栽培试验,分析不同播期、密度及栽培调控措施对马铃薯产量及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5月5日结合3 200株/667m~2播种,能够提高马铃薯产量和经济效益,2年平均产量达到1 517.5 kg/667m~2,产值为1 521.8元/667m~2;覆膜栽培方式平均产量为1 830.6 kg/667m~2,产值为1 831.7元/667m~2,较露地栽培方式提高270.6元/667m~2;马铃薯套种萝卜产值达到1 663.2元/667m~2,较不套种模式提高263.9元/667m~2。说明5月5日覆膜播种配套间套作栽培技术在甘肃省陇东地区能够促进马铃薯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
以春小麦巴07—6767为试验品种,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方法进行了肥料与密度研究。结果表明:在基施P20511.5kg/667m2,K208.33kg/667m2的基础上,试验处理A1B3C3D3(以底施氮肥4.5kg/667m2,分蘖期氮肥追施量6kg/667m2和拔节期氮肥追施量9kg/667m2,密度为60万/667m2)小麦产量最高,为533.4kg/666.7m2,经济效益最好,为1493.5元/666.7m2,投入与产出比为I:1.9。  相似文献   

13.
于承礼 《北方水稻》2004,(Z1):45-45
为实现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进行了水稻与马铃薯的复种栽培试验。结果表明马铃薯一般产量可达1200~1500kg/667m2,下茬水稻产量可达500kg/667m2,两茬合计总产值1500~1800元/667m2,是稻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产增收的好项目。  相似文献   

14.
为充分利用水稻插秧前的闲置土地及温、光、水、气、热等自然资源,利用马铃薯耐低漫、生育期短的特点,通过选用早熟品种,结合箱式育苗,进行水稻前茬种植马铃薯,667m^2可收获马铃薯1500kg水稻产量达400kg以上,实现产值达2000元以上,实现农业高产高效。  相似文献   

15.
烟后稻是尤溪县溪尾乡的主要稻作类型,近几年在上级技术部门的指导下,引进杂交稻新组合进行烟后稻高产栽培技术研究、示范与推广.2004年以来年平均种植烟一稻两熟面积达29 hm2以上,年平均产值达3 200元/667m2,比种植双季稻可增加产值1 400元/667m2,2004-2008年5 a累计推广烟后稻面积150 hm2,每年建立中心示范片7 hm2.  相似文献   

16.
总结了“黄草-稻鸭共育”种养模式的主要技术要点,并根据3年典型抽样调查结果,对该模式的产值效益作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式每667m^2的产值比普通的“早稻-晚稻”种植模式高3344元,新增效益2564元。  相似文献   

17.
<正>豫西南马铃薯、玉米、白菜一年三熟的栽培模式,使每667m2产马铃薯1700kg、玉米600kg和大白菜6000kg,667m2收入5000元。前一年12月下旬地膜播种马铃薯,翌年5月中旬收获,5  相似文献   

18.
1小麦生产水平基本情况 江苏沿淮地区位于北纬33。线、南北交接地带,以沙壤土为主要土质类型,前茬以迟熟中粳和中熟中粳稻为主,亦有少量棉花、大豆茬口,年度降雨量变幅大,不均匀,易旱易涝。小麦生产水平差异大,高产地区及田块产量达550kg/667m2,低产田块的产量不足350kg/667m2。  相似文献   

19.
常山县同弓乡新虹村通过几年的实践 ,建立了“春玉米—晚稻—冬豌豆”种植模式示范畈 ,总面积达2.2hm2(32.4亩 )。这种“两旱一水”模式累计每年每667m2(1亩 ,下同 )产值可达2500元左右 ,比“麦—稻—稻”或“油—稻—稻”等传统种植模式增1000元。春玉米以“浙玉糯97”或“特甜1号”品种为主 ,主要特点 :一是生育期短。作鲜食玉米 ,只需85天就可上市 ;二是口味糯性、微甜。三是产量高。鲜食玉米每667m2 产量可达700~750kg,按市场价1元/kg计算 ,产值可达700元以上。晚稻以II优46为主…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赣南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土地利用率的提高,结合广东出口市场的需求,许多县、市充分利用冬闲田种植露地春种脱毒马铃薯。但因各地的种植情况和农户的素质、条件不一样,产量有高有低,效益有好有差。高产的可达1600kg/667m^2,产值达1600元,为巩固和扩大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取得的成果,推广露地春种脱毒马铃薯,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