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直立穗型水稻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对不同穗型水稻穗功能、穗部性状和穗型遗传及直立穗型水稻群体生理生态等特性进行了综述。结果表明,不同穗型水稻穗的光合能力均较弱,可视为非同化器官,但当穗部光照条件变劣时,籽粒成熟率和千粒重明显下降,直立穗型品种下降幅度更大;不同穗型水稻1、2次枝梗及其着生籽粒在穗轴上的分布规律相似,直立穗型水稻结实率偏低主要是因为中下部2次枝梗籽粒结实宰相对更低造成的,选择1次枝梗籽粒比率较高、2次枝梗籽粒主要分布在穗轴上部的直立穗型水稻品种有利于提高其结实性;目前发现的水稻穗型基因都是主效核基因,且有显性和隐性之分,直立穗型基因具有一定的多效性,往往导致性状变异的相互关联;直立穗型水稻群体光照及温度、湿度、CO2浓度等生态条件较为优越,故生育后期叶面积指数(LAI)衰减较馒,群体光合速率(CAP)高值持续期长。因此,直立穗型水稻群体物质生产能力较强,生物产量较高,这是其最终经济产量较高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2.
稻直立穗型性状分子标记开发及籼稻直立穗型育种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直立穗型基因是水稻中与株型相关的有重要利用价值的基因。通过对直立穗型的性状遗传、籼稻直立穗型与弯穗型品系的性状比较、基因的分子标记开发和杂交后代的标记辅助选择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直立穗无论在粳稻还是在籼稻遗传背景中均表现为单基因不完全显性遗传,显性度达到73.3%-93.7%。直立穗型基因与第9染色体上的SSR标记RM566、RM24423和RM7048紧密连锁,图距分别为5.8、0.43和0.85cM,用这3个标记对杂交后代辅助育种选择的准确率在66.7%-100%之间,其中RM24423辅助选择的准确率为100%。与弯穗型杂交后代育种品系比较,籼稻直立穗型品系株高和穗长略短、穗数略少,每穗粒数和着粒密度均增加且达显著水平,结实率、千粒重和产量均降低,但只有结实率达显著水平。因此,育种上可依据这些性状效应来探索直立穗型籼稻的株型设计和品种培育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3.
水稻谷粒外观性状和粒重的遗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谷粒性状与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密切相关,阐明其遗传规律,对水稻品种改良有重要意义。利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直立穗水稻品种3012与弯曲穗品种万特大粒杂交组合的P1、P2、F1和F2的粒长、粒宽和粒重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粒长和粒宽的遗传均受1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共同控制。粒重的遗传受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共同控制。粒长和粒宽以多基因遗传为主,粒重以主基因遗传为主。控制这3个性状的基因均以加性效应为主,在育种时应采取不同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粳稻穗角、着粒密度及每穗颖花数的遗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阐明水稻穗部性状的遗传,利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水稻直立穗品种3012与弯曲穗品种万特大粒杂交组合的P1、P2、F1和F2的穗角和着粒密度及每穗颖花数的遗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穗角和每穗颖花数性状的遗传均受1对加性-显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共同控制,着粒密度性状的遗传受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共同控制。穗型弯曲对直立、着粒密度密对疏和每穗颖花数多对少均为部分显性。穗角和着粒密度以主基因遗传为主,每穗颖花数以多基因遗传为主,穗角和每穗颖花数的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同等重要,而着粒密度以加性效应为主。  相似文献   

5.
水稻穗型遗传研究中若干方法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水稻穗型遗传研究中的某些方法问题进行了讨论,认为对穗弯角的测定应选择合适的测定标准和测定时间,并逐株挂牌跟踪测定,这是穗型遗传研究结果精确可靠的基础和前提;穗型性状应属质量-数量性状,其遗传分析以采用极大似然法较为精确;此外,还对穗型基因的多样性和多效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选用水稻直立穗型品种辽粳5号和弯曲穗型品种丰锦配制辽粳5号/丰锦组合,通过对P1、P2、F1、F2、B1和B2的颈穗弯曲度和穗角的调查,利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联合分离分析了粳稻穗直立性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直立穗型性状的遗传无论是从颈穗弯曲度评价,还是利用穗角评价都符合两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式.且两对主基因间都存在互作.从F2估计,颈穗弯曲度在辽粳5号/丰锦组合的主基因遗传率为88.41%,穗角在该组合的主基因遗传率为89.04%.  相似文献   

7.
水稻根系性状与地上部的相关及根系性状的遗传研究   总被引:43,自引:1,他引:43  
 为开展水稻根系性状的育种提供理论依据和选择指标,本文对12个不同穗型水稻品种的根系形态特征与地上部关系及根系性状的遗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根数、根重和根直径分别与地上部有关性状相关显著,可作为水稻育种中的根系选择指标。遗传分析显示,上述3个根系性状均为数量遗传,与细胞质基因无关。3个根系性状的遗传变异中,加性、显性和上位性都很重要。  相似文献   

8.
水稻直立穗型的遗传及其对籼稻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直立穗型品系G 83和弯曲穗型温敏核雄性不育系培矮64S为材料进行杂交、测交,获得F1、TC1和F2群体,研究穗型的遗传规律及穗型与茎叶形态性状、穗部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水稻直立穗型遗传受一对核主效基因控制,直立穗型相对弯曲穗型为显性;直立穗型植株较矮,剑叶短而宽,穗、穗颈节间较短,而弯曲穗型则相反;不同穗型植株有效穗数差异不显著,直立穗型植株的每穗粒数极显著高于弯曲穗型植株,而千粒重、结实率、单株产量则极显著低于弯曲穗型植株。  相似文献   

9.
关联分析在水稻产量性状遗传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地方品种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变异性和大量有价值的基因,长期以来一直被认为是多种有价值基因的来源。对不同水稻种质资源重测序,有助于挖掘有益的等位基因或单倍型变异,进而利用其遗传多样性。关联分析作为挖掘和分析复杂数量性状位点的有效方法,能够快速鉴定自然群体中的有益等位变异,定位与目标性状高度关联的候选基因,在水稻产量性状遗传研究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本文简要描述了关联分析的基本原理,综述了关联分析在水稻产量性状遗传研究中的进展,并讨论关联分析在未来水稻育种工作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有效管理和充分挖掘遗传多样性丰富的稻种资源对水稻育种具有重要意义。利用15个表型性状对来自9个热带国家和地区的127份热带水稻育种优异种质进行综合评价,比较分析不同来源热带水稻优异种质的表型差异和遗传多样性指数。结果表明:热带水稻种质资源表型性状差异明显,数量性状的变异系数为7.0%~23.8%,平均为12.04%,其中单株穗数比较大,谷粒长较小;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分析结果表明,15个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指数变化为0.603~2.066,平均为1.579,其中每穗总粒数比较高,穗型较小;9个不同来源地的热带水稻资源多样性指数为0.780~1.547,平均为1.219。不同来源的热带水稻种质各性状变异范围较大,各性状间存在显著差异,遗传多样性指数较高,可进一步发掘优异资源和有利基因,为培育和筛选优良热带水稻品种提供亲本来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