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好景配好盆     
正盆景自然离不开盆。盆是景的载体,没有盆,盆景也无从谈起。需要指出的是,盆景中的"盆"是一个广义的概念,除通常意义上的盆外,还包括能够栽种植物的朽木、树根、杯、茶壶、山石、石板等。总之,这里所指的"盆"是一个栽种植物的器皿,而不是单纯的盆。以材质分,盆景常用的盆有瓦盆、塑料盆、紫砂盆、釉陶盆、石盆、水泥盆等。按盆口的形状可分为正圆形、椭圆形、正方形、长方形、六角形、八角形、菱形、海棠花形、扇形、不规则形等多种形状,其深浅、高矮也  相似文献   

2.
自古以来,盆景艺术就有“一景二盆三架”之说。一件好的盆景作品,不仅要布局合理,制作精细,还要有比例适宜、造型优美的盆、架配置,以起到烘托主题、突出意境的作用。一、盆钵的选配盆钵不仅是盆景景物的容器,同时本身也是具有一定观赏价值的艺术品,是盆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盆景所用的盆钵种类很多,按  相似文献   

3.
读冯、夏先生的文章后,又仔细欣赏了原作《榆树》(见今年一期插6),首先使我感到疑惑的是,明明是“直干式”桩景冯先生却说成是“一件典型的组合式盆景”.这是一个明显的概念错误。直干树下植以一丛兰草,盆内点上几块小石,成为“典型的组合式”。照此说来,那水旱盆景应改名为组合盆景,因为水旱盆景比冯先生所说的那件“典型的组合式盆景”更为“典型”。翻一下当今已出版的盆景专著,在树木盆景造型  相似文献   

4.
金钱松树姿挺拔优美,叶线形态柔软,是制作盆景的上乘树种。金钱松喜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质的酸性沙质土壤。可用腐殖土、菜园土、沙、黄土按3∶3∶2∶2合成。直干式金钱松盆景,常用方形或圆形签筒盆,丛林式金钱松常选用浅的椭圆形或长方形紫砂盆。栽种时,要将根部土壤洗干净,剪除枯根、烂根、伤根及过长根,放置荫处让根晾2小时后再上盆栽植。4~5年翻盆一次。翻盆后,要先置蔽荫处养植半个月左右,再移至半荫处,一周后就可正常养护。  相似文献   

5.
几架小议     
一件具有整体美的树木盆景,应当包括树木、盆和几架三个部份。树木是盆景的基础,盆则是树木赖以生长的必要条件,而对几架来说,似乎是可有可无的多余之物,但从盆景艺术的总体视之,实也缺少不得,它不但可以烘托树木,开拓境界,而且可以起到增姿添色的作用。在1985年全国盆景评比展览会上荣获一等奖的《步步青云》(见《中国花卉盆景》1986.1.插四,以下刊名略),配以多级书卷式几架,给人以读破万卷书,  相似文献   

6.
盆景图宜有适当图注,以便帮助了解和欣赏。图注内容可包括景名、规格、盆式、山石或树木名称、造型形式等,写成下面的简明格式,能使人看了一目了然。山水盆景:“景名”——规格+盆式+某山石盆景(形式)树桩盆景:“景名”——盆式+规格+某树种盆景(形式)盆景的规格通常分为微型(10厘米以下)、小型(10~40厘米)、中型(40~80厘米)、大型(80~150厘米)和特大型(150厘米以上)。对山水盆景,按盆长划分;对树桩盆景,按树桩大小高矮划分,横斜、  相似文献   

7.
水旱盆景是山水盆景与树木盆景相结合的作品。它以植物、山石、土、水等为材料,采取山石隔开水土的方法,在盆中再现自然界中水面、旱地、山石、树木兼而有之的景观。它具有题材广泛、自然气息浓厚和最宜于表现诗情画意等特点,是一种极有发展前途的创新形式。近年来,已为国内外的盆景爱好者所瞩目。水旱盆景的制作较为复杂,必须先掌握好制作树木盆景及山水盆景的基本技术(本文不再赘述),这里只将其特别之处分别作介绍。 (1)选盆:一般采用浅口盆,较山水盆景用盆可略深少许。盆的  相似文献   

8.
看到黄荆盆景,我总是想到南阳盆景,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南阳盆景协会会长雷天舟的作品。记得1985年在上海虹口公园的那次全国盆景评此展评会上,天舟兄的两盆黄荆盆景(一是临水式的《虬龙倒卧》,另一盆直干式的《华盖吟》)均获奖次。事过已十几年了,我也曾弄几棵黄荆玩玩。说句实话,黄荆这个树种在树木盆景中它不能算是上等的素材。就其优点而言,它具有适应性强,易管理,木质坚硬,易舍利化,但其叶子大,树枝节间长,造型上不易控制,有时还会出现死枝现象。原因可能经验不足。至今我对黄荆还不是太喜欢。可天舟兄20年来独爱黄荆,他坚持不  相似文献   

9.
配盆的方法盆景是一种以树、石为主题的造景型态,而配盆就是要使人感受到盆树生长于原生地环境的景象。盆是盆景构成的三要素之一,美好的树若配盆不当,必然显像不良,缺乏安定调和感,甚而喧宾夺主。若盆钵选择得当,便能收到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之效。因此,盆钵大小、颜色、形状、种植位置、盆高、盆长之比例以及盆景深度等,皆与表达内容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0.
配盆的方法盆景是一种以树、石为主题的造景型态,而配盆就是要使人感受到盆树生长于原生地环境的景象。盆是盆景构成的三要素之一,美好的树若配盆不当,必然显像不良,缺乏安定调和感,甚而喧宾夺主。若盆钵选择得当,便能收到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之效。因此,盆钵大小、颜色、形状、种植位置、盆高、盆长之比例以及盆景深度等,皆与表达内容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1.
为有利于盆景的分类评比,我非常赞成盆景要有大小档次之分、全国要有一个统一标准的观点。但我认为,盆的大小应是划分盆景大小的唯一基准。理由有二:1.盆是景的“载体”,凡盆景,都是离不开盆的。树木盆景有盆,山水盆景有,  相似文献   

12.
用幼树制作露根式盆景,应选择耐干旱、生命力强的树种,如石榴、枸杞、柽柳、榔榆等,且幼树的根最好有较长的侧根。培育时,先把主根剪除,以利侧根的生长。侧根应留奇数,栽种于畦或盆中,盆钵的深度应超过根长。栽种时,先把盆底铺垫好,左手持幼树,右手拿小铲向盆内铲土少许后,把树根向四周分开,将树直立于  相似文献   

13.
人们常说,盆景艺术的价值取决于一景二盆三附件,就是说盆景的观赏价值是由树体造型、盆钵以及配套的附件等共同体现的。由此可见,盆钵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环节。盆钵的种类繁多,样式、大小及质地各异,要根据树桩的造型特点进行选择,在大小、深浅、款式、色调、质地上都要协调一致。  相似文献   

14.
如同人与猿有着本质的区别一样,树木盆景与盆栽也有着本质的区别。同时,又有它们内在的联系。盆栽是盆景的基础,是向盆景过渡的初级阶段;盆景则是盆栽发展的高级阶段。从本质上看,盆栽还尚未跨入艺术殿堂的大门,只是把生长在地面的植物移入盆钵里加以培植管理而已。由盆栽向盆景转化,需要两个条件。一是外在因素,主要包括:对盆栽植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在一些有关盆景的理论书刊中,将盆景中的树木、拳石、小草、苔藓等作为盆景的点缀物,而将盆景中的亭台、楼阁、人物、动物等称为盆景的摆件。事实上,点缀物与摆件的概念是同一的,所指的是同一类事物。如果说盆景中的树木、草苔、拳石是点缀物的话,其定义与盆景的本义相悖。盆景是以盆为纸,树石为绘,构成意境、意趣的艺术品。在一盆盆景中,树石同为造型的基本材料,很难把它们截然分开,即使是以山石为主或以树木为主的盆景中,树石、草苔完全是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呈现在人们眼前。完美的盆景作品当是树石、草苔的有机结合体,它们在  相似文献   

16.
胡承德同志的水旱盆景《山村小景》(对节白腊)采用了溪涧式布局,主次分明,树、石、盆比例恰当,较好地表现了丛林溪流的自然景色。笔者通过对该作品照片的仔细推敲,感觉尚有可修改之处。这里就其布局方面提出两点建议供作者参考,也供有兴趣的读者共同讨论。 1、盆中树木的栽种位置,前后错落不明显。从正面看起来,几棵树几乎种在一条直线上。这样既缺乏自然  相似文献   

17.
在盆景制作中,为了突出盆景的美感,有时往往要采取一些超常的措施。这些措施虽然突出了盆景的美感,但也给盆景的养护和管理带来了一些弊端。超浅盆就是一种。浅盆可以表现盆景意境的深远,是盆景的常用手法。长期生长在浅盆里的树木盆景如果管理得好,不但可以使树木的根基隆起,根系紧抓地面,虬劲有力,还可以强化树与盆的比例,小中见大,提升景  相似文献   

18.
正树木盆景造型有直干式、曲干式和悬崖式等不同形式,在造型过程中要因时、因材施艺,多种技法并用,既要表现出树木的自然神韵,又要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大自然中的悬崖树种多见险峻、壮观,主干高空直下,根盘刚劲有力,层次活泼,动势飞扬。鉴于悬崖树木的特点,在创作过程中要合理应用、因材施艺。  相似文献   

19.
<正>树木盆景通常要求树木具备这样的自身条件:取材于自然,能植于盆钵之中,可随意移动,相对粗壮,有苍劲古朴神奇的树相,并且生命力强,经得起作者为追求艺术效果所采取的一系列加工手段的"考验"。具有这些条件的树木就是盆景的初始树桩,一般都是历经不利于植物生长的环境和气候而缓慢形成的,因而取材不易。当今社会高速发展,对盆景的需求逐渐增大,为满足市场需求,人们对天然树桩的采掘已远远超出了其自然生长的速度,这种掠夺式采挖给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于是,关注环保的人们开始想到用建材用林的再生方式来人工繁殖小苗,培育盆景树桩。这种实践各地都有,但平常看到的一些用人工培育的树桩制作的盆景或作品照片,虽有一定的造型和艺术品味,但树身大多比较稚嫩细小,或树头树干上下一般粗,尚缺乏盆景应有的粗拙、苍古、神奇、雄劲的树相。  相似文献   

20.
介于单干与丛林式间的多干式树桩盆景(包括双干、三干式),是盆景造型的另一种独特表现形式。它弥补了独干的单调孤寂,加强了盆面空间的分割变化;又简约了丛林式的冗杂繁缛,展示了盆景美的多样性。双干式盆景在选择制作素材时,要注意两株间高低与粗细的反差,使它们在盆中定位后主次分明,产生一定的对比。但反差也不宜过甚,除非表现某个特定主题,高低比和粗细比若超过2∶1时,就显得不协调而扎眼。主干的弯曲变化也要有所差异。如果双干均曲,则应择其弯子大致一致者,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