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川中丘区“麦/玉/苕”模式玉米高产综合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运用三因素五水平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试验设计方法,研究了川中丘区“麦/玉/苕”模式玉米的播种期,栽植密度和氮化肥用量对产量及其主要经济性状的影响,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得出郑单14在育苗移栽,地膜栽培条件下产量6.75t/hm^2以上的高产栽培技术方案的:播种期3月5-15日,栽植密度6.4-7.0株/m^2,氮化肥用量220-270kg/hm^2。  相似文献   

2.
安徽省沿江棉区皖棉13号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2次回归旋转组合设计,对影响棉花产量的氮磷钾和密度等因素进行了优化组合研究,建立了适合0安徽沿江棉区的高产、优势、高效综合栽培措施数学模型。确立了皖棉13号在沿江棉区的高产栽培措施决策方案,在施用氮182.25~216.9kg/hm^2、2O586.04~101.28kg/hm^2、K2O236.25~261.9kg/hm^2,密度为2.74~2.95万朱/hm^2的条件下,可获得5625kg  相似文献   

3.
当前,滑县玉米产量由中产向高产迈进,1999年全县 10万hm2玉米平均产量达到 5472kg/hm2,其中 6. 67万 hm2产量在 6000kg/hm2以上。 夏玉米生长期正是高温季节,雨水集中在7~8月份,7月中旬玉米刚抽雄;进入8月上旬玉米刚散粉。夏玉米早播种可以早熟早收,不仅玉米高产,并且早腾茬,早整地,为小麦适期播种创造条件。因此,我们对玉米的播种期进行了示范研究,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材料与方法 示范田设在滑县农业示范园,土质为两合土,地力中上等。示范处理2个,即早播期、常规播期(对照)…  相似文献   

4.
豫薯10号优化栽培数学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5因子二次正交旋转设计,研究了播期、密度、氮肥、钾肥5因素对豫薯10号产量的影响,建立并分析了产量对5因素的函数模型,结果表明,5因素对产量的影响大小依次为播期〉氮肥〉磷肥〉钾肥〉密度。欲达到18万kg/hm^2以上的产量,最佳播期为6月23日,在本试验条件下不施氮肥,磷肥施用量75.0 ̄97.5kg/hm^2,密度为49290 ̄59145株/hm^2。  相似文献   

5.
小麦后移栽棉的氮肥、密度效应及器官建成动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二次均匀设计,研究氮肥和密度对小麦后移栽棉皮棉产量及其它主要经济性状的影响,建立了产量等性状的二次模型,通过对产量模型的分析,提出小麦后移栽棉适宜的施氮量为210~230kg/hm2、密度为4.75万~4.90万株/hm2.同时建立了不同器官(如株高、总果枝等)的建成动态模型,并提出小麦后移栽棉不同生育阶段器官建成动态的合理指标  相似文献   

6.
玉米增产潜力及控制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作者通过典型实例调查,经统计分析,提出辽宁省玉米大面积9000~11250kg/hm2产量是可行的。并指出13500kg/hm2产量结构、种植密度、施肥量配比等。  相似文献   

7.
试验采用五因素五水平二次正交旋转回归组合设计,建立了以皮棉产量、子棉产量、单株成铃及单株产量的目标函数,考虑种植密度、追氮量、果枝数、模拟被害蕾和被害幼铃五决策变量的数学模型。模型信息表明:低密度或高果枝数条件下棉花补偿能力衰减;受害铃达3个·株-1以上时,增加追氮量(大于180kg·hm-2)将会伤失棉花群体的补偿能力;被害蕾量的增加在一定范围内有增产作用;被害幼铃的多寡对产量的影响较大。模拟计算表明:百株允许被害蕾608~642个和允许被害幼铃196~214个,采取6.69~6.795万株·hm-2的密度、留果枝数14.7~15.02个·株-1和追氮量154.5~166.5kg·hm-2的农艺措施,可望获得皮棉1350kg·hm-2以上。最后提供了不同农艺措施下棉花的损害函数。  相似文献   

8.
大豆45~50cm小垄密植栽培技术在宾县已有9年试验、示范、推广历史。1991年鸟河乡种植小垄大豆10hm2,平均产量3375kg/hm2,1992年鸟河乡永年村2.7hm2连片45cm小垄双行东农42大豆平均产量3873kg/hm2,较70cm大垄增产31.7%。一般45cm小垄大豆产量3000kg/hm2,70cm大垄产量2250kg/hm2,前者比后者增产33.3%,增收1950元/hm2左右,新增成本750元/hm2(包括种子费、肥料费、播种用工费),纯增收1200元/hm2。1997年…  相似文献   

9.
采用4因素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通过微机模拟计算,建立了大豆产量与大豆专用肥中氮、磷、钾、褐煤等主要成分用量的数学模型。对参试因素及其产量进行了较系统的分析,获得了最高产量施肥量;筛选出大豆产量1200 ̄1800kg/hm^2时,以150kg/hm^2为间距的5组专用肥主要成分优化组合方案;当大豆产量≥1800kg/hm^2时,专用肥中主要成分最佳用量为:氮肥(N)38.95 ̄88.23kg/hm  相似文献   

10.
培矮64S/E32两年在湖南湘乡的试种表明,其叶片长、窄、直、凹、厚,株高118 ̄119cm,株型紧凑,“源”足“库”大,耐肥抗倒,在湖南中部地区作连晚栽培,全生育期128 ̄130d,产量9.5t/hm^2左右。栽培技术上应早播早插,采用两段湿润育秧,秧田播种量105 ̄120kg/hm^2,合理稀植,插24丛/m^2,每丛插基本苗6本。本田施N210kg/hm^2,N:P:K为1:0.6:0.8。  相似文献   

11.
地膜覆盖在高粱杂交种生产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提高高粱制种产量和质量,我们从1997年开始进行抗四高粱地膜覆盖杂交制种高产试验,摸索出一条高粱覆膜高产制种技术。1998年6.7hm2晋杂12号高粱地膜覆盖制种单产525kg/667m2,比露地增产61.5%。由于播种期和成熟期的提早,为提高种...  相似文献   

12.
麦棉两熟平衡施肥效应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92~1993年在淮北平原黄泛冲积潮砂壤中等偏下地力进行了麦棉两熟平衡施肥试验。结果表明,麦棉作物对施肥的反应敏感,棉花施用有机肥增产最显著。施肥可增加小麦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棉花可增加单株成铃数和铃重,但秋桃比例提高,熟性推迟。首次提出麦棉两熟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的平衡施肥方案,周年全田最佳小麦产量3750kg/hm2,棉花最佳产量1350kg/hm2,总化肥养分施用量795kg/hm2,麦棉季各半,N:P2O5:K2O为1:0.5:0.5。即小麦棉花各施N187.5、P2O590~93.8和K2O90~93.8kg/hm2,棉花季施用硼砂15kg/hm2,硫酸锌30kg/hm2。提倡重施基肥,早施追肥。  相似文献   

13.
滨麦1号系山东省滨州地区农科所以中国农科院原冬94为母本、山西小麦所临旱256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1999年经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目前,在山东滨州、东营、潍坊等地市及河北、江苏等地区推广面积33.3万hm2。产量表现 1993~1995年度山东省旱组区域试验平均5518.95kg/hm2,比对照品种鲁麦17增产6.63%,居11个参试品种(系)第二位。1999年经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种植范围 适宜于4500~6750kg/hm2,含盐量2g/kg左右,水浇条件较差或无水浇…  相似文献   

14.
新三熟制秋大豆的适宜播种期与栽植密度探讨张明荣,曾文才,缪凡(四川省南充市农业科学研究所637000)四川省稻麦二熟制面积常年在70万hm2以上,在水稻收获后到小麦播种前还有60~70天空隙时间,利用这段时间种植一季作物是四川省提高复种指数、增产增收...  相似文献   

15.
吉林省东部半山区大豆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吉林省东部半山区大豆高产栽培技术赵爱莉,梁振富,张恒善,牛建光(吉林市农业科学院132101)1991~l993年吉林市农科院在桦甸市6个乡(镇)进行大豆增产技术试验示范面积2040.5hm2。3年平均产量3144kg/hm2。l994年继续在吉林地...  相似文献   

16.
皇草高产配套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试验用田间试验和定量分析的方法研究皇草高产与主要栽培因子之间的数量关系,建立了有关数学模型并作了增产效应分析。在试验条件下,皇草产量要达到216345kg/hm^2,种植密度应为39724窝/hm^2,配施纯N为572.25kg/hm^2,K为187.75kg/hm^2,P为269.48kg/hm^2,达到皇草高产目的。  相似文献   

17.
日本大豆东京1号东京1号1992~1995年在黑龙江、辽宁、吉林、内蒙古、河北、山东6省(区)试验、示范总面积达2333hm2,经历多种不利自然灾害的考验,均获得较高的产量,一般产量在3750~6195kg/hm2,均比当地主栽品种增产30%以上。该...  相似文献   

18.
对沿海地区种植苏棉8号的适宜密度和最佳施肥量进行了复因素试验,结果每公顷的适宜密度为60000株,最佳施肥量的纯氮22.5kg/hm^2。若劳力紧张,则以密度52500株/hm^2,肥料300kg/hm^2为好。  相似文献   

19.
采用田间试验和定量分析的方法研究了黔油10号制种产量与栽培措施的数量关系,建立了数学模型并作了增产效应分析及有关措施的优化组合,研究结果表明,施用尿素:10.0~25.8kg/667m^2,种植密度:1.4~1.8万株/667m^2。氯化钾;2.5~6.0kg/667m^2,过磷酸钙;36.0~50kg/667m^2,可望获得75~100kg/667m^2的籽粒产量。  相似文献   

20.
辽宁省铁岭大豆科学研究所1987年以铁8114-7-4为母本与铁84059-13-8杂文选育而成铁丰20,原系号铁87107-6。1997年11月经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产量和品质表现1993~1994年辽宁省区试14点次全部增产,平均2748kg/hm2,平均比铁丰24、辽豆10号、开育10号平均增产15.2%,居首位。1994~1995年辽宁省生产试验15个点次,平均2753kg/hm2,比铁车 24、铁丰 27、辽豆 10号、丹豆 5号平均增产23.3%。1995~1996年较大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