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滴灌条件下不同盐生植物对盐渍化土壤的脱盐效果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研究滴灌条件下种植盐生植物对盐渍化土壤的脱盐效果.[方法]在滴灌条件下种植盐生植物海蓬子和盐地碱蓬.[结果]盐生植物对耕作层土壤特别是0 ~ 20 cm土壤盐分影响显著,可有效降低土壤总盐含量以及盐分离子Na+、Cl-和K+浓度,但对土壤pH值影响不明显.种植盐地碱蓬的土壤总盐量下降幅度要高于海蓬子;种植盐地碱蓬土壤Na+、K+的含量下降较明显,而种植海蓬子土壤的Cl-含量明显降低.[结论]滴灌抑盐+生物脱盐模式在改良盐渍化土壤中效果明显,盐地碱蓬可作为较理想的脱盐植物,对于盐渍化土壤的开发利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利用石灰调节酸性土壤pH后,不同播种量、施磷量和行距对土壤成分的影响以及种植不同作物对土壤成分的影响。[方法]采用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和随机区组设计。[结果]紫花苜蓿不同播种量、施磷量和行距对土壤pH没有显著的影响,土壤有机质含量随播种量和施磷量的增加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而与行距的变化呈负相关关系,但均未达到显著水平;土壤速效氮含量与播种量和施磷量呈不显著正相关,与行距呈0.01水平显著的负相关;种植不同作物1年后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且差异达到0.05显著水平。种植苜蓿和三叶草能在0.05水平显著增加土壤全氮含量,但种植小麦和南瓜对全氮含量没有影响。种植豆科牧草(苜蓿和三叶草)均在0.01水平显著增加土壤碱解氮含量,而种植小麦和南瓜对碱解氮含量没有显著影响。[结论]该研究可为云南酸性土壤引进种植紫花苜蓿提供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通过种植牧草来生物改良当地盐渍化土壤的新途径。[方法]通过在河南省黄河滩区引种碱茅,研究碱茅改良滩区盐渍化土壤的可能性和必要性。[结果]种植碱茅能够明显改善盐渍化土壤的结构,降低土壤表层盐分含量,提高土壤的保肥和供肥能力,改善理化性质,促进后茬牧草的生长与优质高产。[结论]在盐渍化土地上种植碱茅,是一种成本低、效果好的土壤改良措施,可以在滩区大力推广和应用,以解决当地可利用土地不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人工苜蓿草地土壤理化性状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西北旱地种植苜蓿对土壤物理性状、水分和养分的影响,对其进行了较为详尽地探讨。种植苜蓿能增加土壤团聚体含量,提高土壤通气透水能力。苜蓿生长发育时需要大量消耗土壤水分,连续多年种植苜蓿会导致土壤干燥化;种植苜蓿能提高土壤有机质和氮素水平,降低土壤磷、钾含量。施肥既能平衡土壤养分又能增加产草量。  相似文献   

5.
禹城市耕地养分时空演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贝尔  黄标  张晓光  赵永存  孙维侠  胡文友  杨劲松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4):21175-21177,21190
[目的]为了解禹城市区域耕地养分现状和变化情况,掌握中低产田改造结果,进一步提升土地生产力,稳定粮食产量。[方法]比较了山东省禹城市1980和2008年耕地养分的时空变化。[结果]土壤有机质、速效磷的含量均提高1倍以上,而土壤全氮和速效钾的含量也得到较大提高。空间上,2008年各种土壤养分缺乏区面积均大面积下降,1980年盐渍化土壤大面积分布情况得到极大改善,仅1%左右的面积存在轻度盐渍化威胁。[结论]近30年的中低产田改造和盐碱地治理,禹城市耕地土壤质量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6.
刘金成  侯佳渝  谢薇  陈旭 《安徽农业科学》2014,(19):6216+6223-6216,6223
[目的]为了研究天津市南部地区复垦地土壤有机质含量特征,促进土地复垦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方法]建立8个工作区,配套采集复垦地、残留建设用地、周边农用地的耕层土壤及土壤剖面,并且进行相关研究.[结果]复垦地土壤有机质含量普遍低于周边农用地.复垦地有机质含量与农业生产关系密切.复垦地土壤剖面有机质含量规律性不强,与周边农用地土壤剖面差异很大.[结论]采取施用有机肥、秸秆还田等措施,增加复垦土地的有机质含量.  相似文献   

7.
以干旱区绿洲复垦初期的盐渍化农田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农田多种作物混合种植模式进行适盐改良研究。结果表明,油葵、小麦、打瓜作为盐渍化弃耕地复垦的先锋作物较好;而从一个灌水周期来看,油葵、打瓜表现出改良土壤盐渍状况以及对盐分的适应性较好;在种植模式方面,间套作对于适盐及改良土壤盐渍化状况要优于单作模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阿克苏地区不同种植年限紫花苜蓿和苜蓿/棉花轮作,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方法】采集种植1~4 a的紫花苜蓿地、连作5 a棉花地和第5 a苜蓿轮作棉花地的0~10、10~20和20~40 cm土壤,测定土壤容重、全盐、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结果】紫花苜蓿与棉花轮作能够降低pH;土壤容重随苜蓿种植年限的增加而降低,并且种植时间越长,改善效果越好;棉花连作土壤全盐含量最高,种植苜蓿和苜蓿与棉花轮作可以降低土壤全盐,苜蓿种植时间越长,土壤全盐降低越明显,苜蓿种植第四年全盐量比第一年降低50.5%,苜蓿/棉花全盐比棉花连作降低了41.7%;土壤有机质含量随苜蓿种植年限增加而增加;苜蓿/棉花轮作土壤土全氮含量最高,种植苜蓿地0~10 cm全氮含量呈增加趋势;种植苜蓿第四年的土壤碱解氮及速效磷含量最高,速效钾随苜蓿种植年限的增加而逐渐增加。【结论】阿克苏地区种植紫花苜蓿可显著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有机质和氮素含量,苜蓿、苜蓿/棉花轮作能够降低土壤盐分。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决蔬菜大棚土壤次生盐渍化问题,通过向次生盐渍化土壤中添加碳调节剂,并对培养后土壤中种植的白菜实际生长过程进行考察,探讨碳调节剂对次生盐渍化土壤理化性质及白菜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碳调节剂可明显降低土壤中可溶性盐含量;随着碳调节剂用量的增加,土壤容重逐渐减小,孔隙度逐渐增加;土壤有机质、速效钾、速效磷含量也明显增加;铵态氮含量变化趋势不明显;硝态氮含量则显著下降;碳调节剂用量在T2处理时最有利于白菜生长,此时白菜生物量、根系特征参数如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等最大。综合考虑白菜产量和硝酸盐含量安全卫生标准,在本试验条件下,碳调节剂用量在T2和T3之间比较合理。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察布查尔县新垦盐渍化棉田盐分和离子的动态变化,为因地制宜引进抗旱耐盐作物品种和采取相应的栽培技术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分别在棉花6~8月生育期中每次灌水前后、收获前以及入冬降雪前,对膜间裸地处土壤分层取样,取样深度分别为0~20、20~40和40~60 cm,测定土壤总盐、pH、CO2-3、HCO3-、Cl-、SO42-、K+、Na+、Ca2+和Mg2+含量.[结果]灌溉季节内,0~60 cm土层积盐脱盐交替变动,交替周期与灌水周期相对应.土壤盐分含量因灌溉呈下降趋势,入冬降雪前,盐分含量有所升高.其中0~20 cm土壤含盐量相对较低,但是变幅较大.[结论]0~60土层总体表现为脱盐,有碱化趋势,通过作物种植、合理灌排、引进抗盐品种等综合措施,有利于新垦土地的高效利用.  相似文献   

11.
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基本性质及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基本性质及肥力的差异。[方法]以山西省吕梁市离石区王家沟为试验基地,研究侧柏和碱草混交、欧李、柠条、苜蓿、油松5种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基本性质、有机质含量、有效磷含量及碱解氮含量的影响。[结果]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基本性质不同;有机质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侧柏和碱草混交、柠条、欧李、油松、苜蓿用地;有效磷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侧柏和碱草混交、油松、柠条、欧李、苜蓿用地;碱解氮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侧柏和碱草混交、苜蓿、欧李、柠条、油松用地。[结论]侧柏和碱草混交最有利于改良土壤、保土保肥。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从时间和空间尺度上分析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不同生长期内根际土壤盐分和养分的动态变化规律,揭示紫花苜蓿生长过程中根际效应对内蒙古河套灌区盐碱地土壤盐分和养分的影响作用,为北方大型灌区盐碱化农地土壤的植物改良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内蒙古河套灌区盐碱化土壤为研究对象,以当地土著耐盐牧草紫花苜蓿为试验植物,通过盆栽根袋模拟装置,采集分析不同生长期内(20、40和60 d)紫花苜蓿根际和非根际土壤的pH、盐分和养分含量,并分析其变化规律.[结果]随着紫花苜蓿的生长,其根际土壤的电导率、pH、Na+、K+、Mg2+、Cl-和CO32-含量逐渐降低;根际和非根际土壤中Na+/K+和Cl-/SO42-均呈逐渐降低趋势,根际土壤中Cl-/SO42-相对于非根际土壤降低程度较明显.非根际土壤中总氮、总磷和有机质含量总体上呈下降趋势,根际土壤中总氮含量相对稳定,总磷含量降低,速效磷含量显著升高(P<0.05).[结论]紫花苜蓿根际效应可降低河套灌区盐碱化土壤的pH、电导率和主要盐分离子浓度,提高磷的有效性,有助于盐碱地土壤理化性质的改善及有效肥力的增强,且其影响作用随紫花苜蓿生长时间的延长逐渐加强.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陕北沙地改良中土地肥力条件变化,为更好地促进农业生产提供依据。[方法]测定了陕北沙地、新改良地、多年耕种改良地和耕作熟地中土壤水分、温度及有机质、全氮、速效磷、速效钾和全盐含量等指标,分析了土壤肥力变化状况。[结果]土壤水、温与改良状态和灌溉方式有较高相关性,呈现出无灌溉设施的改良地高于沙地,无覆膜有灌溉设施的田块高于无灌溉设施田块,覆膜田块高于未覆膜田块;改良地的有机质、全氮、速效钾、全盐等养分指标含量均优于未改良沙地,且除速效磷外,各养分指标呈随农业利用历史增长而增加的趋势。[结论]通过改良可以有效改善陕北沙地土壤质量,提高肥力;合理的农业生产措施可以进一步提高改良地土壤肥力水平。  相似文献   

14.
紫花苜蓿和饲用玉米对引黄灌区土壤盐分的抑制效应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通过种植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和饲用玉米(Zea may. cv.)的田间试验,测定各处理不同土层的土壤可溶性盐分和盐离子含量,研究了其对景泰县引黄灌区土壤盐分的生物抑制效应。结果表明:在0~100 cm的土层中,紫花苜蓿处理土壤平均可溶性盐分含量比对照降低30.1 %,和对照比差异达极显著(SSR0.01);紫花苜蓿处理土壤可溶性盐分、K+、Na+、Ca2+、Mg2+、SO42- 和Cl- 含量降低最显著的是0~20 cm土层,在层次分布上均呈表层低-中层高-下层低的规律。种植饲用玉米的抑盐效应未表现出来,但明显改变了盐离子的比例和分布。生物覆盖对改良盐碱地潜力大,生态、经济效益俱佳,在内陆盐碱地开发具有广泛的农学意义。  相似文献   

15.
魏卫东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7):2828-2830
[目的]探讨种植紫花苜蓿对高寒地区土壤养分的影响。[方法]通过田间试验,研究在高寒地区种植紫花苜蓿后其土壤中有机质、氮素、磷素、钾素等养分的变化情况。[结果]高寒地区种植紫花苜蓿可明显提高土壤中有机质、全氮和碱解氮含量,而土壤全磷含量的变化相对较弱。在青海高寒地区种植紫花苜蓿2年后,土壤耕作层中有机质、全氮、碱解氮的含量分别增加17.70%1、4.45%、13.53%,而全钾、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则分别下降1.63%、9.03%和12.67%。[结论]在高寒地区种植紫花苜蓿可以改善土壤氮素水平,在种植过程中应增施磷钾肥以充分发挥其培肥地力、改良土壤、防治水土流失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就草甸盐土,在开荒、平地和灌溉洗盐的基础上,种植新牧一号杂花苜蓿对巩固脱盐效果,提高土壤肥力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种植一年(?)土壤盐分和土壤机质,全氮含量等有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李洪立  何云  申志斌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6):11921-11922
[目的]研究林下种植巴西铁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方法]2004和2005年两次采集土壤样品,经过室内分析,研究琼中县百花岭林场种植巴西铁前后林下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情况。[结果]试验区土壤多为石质中壤土。2005年较2004年土壤样本的有机质含量明显减少,速效钾含量变化不明显。0~20cm土层的pH值极显著降低,土壤的酸性极显著增强。20~40cm土层的有机质和速效钾含量变化都不显著,pH值极显著降低。土壤样品的速效磷含量为痕量。0~20cm土层的有机质含量明显比20~40cm土层的高,但速效钾和pH值的变化不大。[结论]林下种植巴西铁对土壤有机质含量及pH值有显著的影响,有机质和速效钾的含量明显减少,同时降低土壤pH值,增加土壤保肥性能。  相似文献   

18.
石健  邹开云  丁建东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2):6441-6443
[目的]了解不同类型土壤中阿特拉津的解吸行为。[方法]分别将一定量的贫瘠土、耕作土及污泥土按一定比例加入已知浓度和体积的阿特拉津药液中,两相分开后测定液相中农药的平衡浓度,计算单位质量土壤吸(解)附农药的量,并分析土壤有机质含量、pH值、温度及投加量等对阿特拉津解吸过程的影响。[结果]阿特拉津在3种土壤中解吸量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其解吸浓度随时间的推移不断上升;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农药解吸量成正比;在合适的温度范围内,温度升高有利于农药解吸;在适宜的pH值范围内,农药的解吸量随土壤pH值的升高而增加。[结论]土壤中阿特拉津的解吸行为受土壤有机质含量、pH值、温度及投加量等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9.
阿勒泰市耕地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影响阿勒泰市耕地质量的自然环境条件和耕地基本建设情况等因素进行分析研究,选取评价指标.[方法]使用因子分析方法,将权重值和指标得分结合,研究耕地质量因素.[结果]土地利用系数、有效土层厚度、表层土壤质地和有机质含量对耕地质量起到积极的影响作用,得出制约阿勒泰市耕地质量发展的因素是剖面构形、土壤pH值、灌溉保证率和距障碍层深度.[结论]耕地质量受到自然条件和耕地基本建设情况的综合影响,加强测土配方施肥和农田水利建设能够有效提高阿勒泰市耕地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