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云南宁洱县是普洱茶的原产地,普洱山历史上是出产普洱贡茶的名山。《普洱府志》记载:"普洱山所产茶性温,味重,异于他产,名普洱茶,道府官员用以入贡"。由于历史的原因,如今普洱山古茶树所剩无几,为做好普洱山的旅游开发,恢复打造普洱山品牌,凸显名山效应,要重视大茶树的恢复发展。2013年11月宁洱县创新生态茶园建设中高密度留养技术(茶园高密度留养的技术核心是,在云南大叶种群体老茶园中,按株、行距4m×4m规格,挖除多余茶树,留养剩余茶  相似文献   

2.
云南省勐腊县象明乡倚邦村自然环境优越,种茶历史悠久,是普洱茶古六大茶山之一,现存古茶园400多hm2,茶树品种有普洱茶种(C.assamica)和茶种(C.sinensis)2大类。通过实地调查,在倚邦村曼拱二队发现了7株红花茶树,记录其地理位置、维量特征、花器特征等,建立了红花茶树资源档案,为进一步研究红花茶树的遗传与变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正云南省宁洱县14.7万亩台地茶园中,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种植的群体大叶种茶有近8万亩,鲜叶价格低,茶农收益少。发展群体大叶种茶树生态留养,是贯彻实施"保古茶、种好茶、留老茶、产生态茶"发展理念的具体举措。在群体大叶种茶园发展生态留养,茶树不但成园快,而且能很快形成茶叶品质与当地古茶树相近的大茶树,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对推动宁洱县脱贫攻坚及古茶园保护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目前,全县已累计完成群体大叶种  相似文献   

4.
<正>古茶树资源在长期的自然演化中形成,是先民们栽培管理下生存下来的最珍贵的自然遗产,具有不可再生性、不可替代性和遗传多样性。古茶树资源在研究茶树起源、演化,进行种质创新,提升茶产业,打造普洱品牌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价值,同时也是生物资源大市的一个重要标志之一。云南普洱市景东县古茶园总面积为1724公顷。如何保护(管理)、开发利用古茶树迫在眉睫,笔者通过参加普洱  相似文献   

5.
镇沅县发展高原特色茶产业的经验与成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镇沅是世界茶源的中心地带,2700多年的"野生茶树王"就生长在镇沅县千家寨。全县有野生茶树群落1.58万公顷,栽培型古茶树2050公顷,现代茶园5400公顷,茶园分布于哀牢山与无量山中部高山丛林之间,生态环境优越,茶叶品质上乘,倍受茶商茶友喜爱。在茶叶市场波动中,镇  相似文献   

6.
<正>澜沧地处西南边陲,是普洱茶的主要发源地,境内有一千多年保存较为完好的景迈万亩栽培型古茶园以及邦崴过渡型古茶树,茶产业不仅是澜沧的传统产业,更是山区群众脱贫致富的特色优势产业。截至2014年12月,全县茶园面积已达24900公顷,全年产量1.38万吨,其中:古茶园面积1866.7公顷,无性系良种茶园面积5833.3公顷,全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2.9亿元。为顺应市场需求,促进产业的提质增效,实现产业的可  相似文献   

7.
《茶世界》2011,(4)
2011年4月9日上午,西双版纳老班章茶研究会成立大会在勐海县陈升制茶厂隆重举行。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常务副会长王庆,原云南省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云南省普洱茶协会会长张宝三  相似文献   

8.
土壤是茶树生存的基本条件,它与茶树生长发育和茶叶品质形成关系十分密切。以现代茶园(或小茶林)土壤和茶叶为对照,对云南景迈山、布朗山和南糯山古茶园土壤(0~20βcm)的pH值、阳离子交换量(CEC)、有机质(SOM)、氮磷钾(NPK)养分和一芽二叶晒青绿茶的水浸出物、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及7种多酚类单体含量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古茶园土壤含水率与现代茶园相比提高了15.23%~46.82%,布朗山和南糯山古茶园的土壤pH值高于现代茶园(或小茶林),古茶园土壤的CEC、SOM、总氮(TN)、总磷(TP)和有效磷(Olsen-P)含量均显著高于现代茶园(或小茶林);各茶山古茶园和现代台地茶园(或小茶林)茶叶的水浸出物、氨基酸、茶多酚及多酚类单体物质含量虽然不一致,但古茶树茶叶酚氨比为6.75~12.28,明显低于现代茶园茶叶的9.98~15.25;各茶园茶叶中5种儿茶素含量的高低依次为:ECG>EGCG>EC>EGC>C,并且古茶园和现代茶园(或小茶林)茶叶的ECG和EGCG含量差异不显著;此外,仅在古茶树茶叶中检测到没食子酸(GA)。古茶园栽培模式有利于防止茶园土壤酸化、降低茶园光照强度、提高茶园土壤含水率、促进茶园土壤肥力的可持续利用,有利于茶叶高氨基酸含量和低酚氨比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茶世界》2016,(10)
正路线1:毛峰·松萝之旅谢裕大公司谢裕大唐模生态茶园,位于山市徽州区潜口镇玉屏山,古徽州旅游线路上,毗邻5A级古徽州文化国家景区,总基地面积近两千亩。主要分为五个区域:谢裕大茶文化博物馆、黄山茶树种优质资源保护园、高效双茶示范园、黄山特色山珍种植园以及立体循环养殖园。整个茶园采用生态立体茶园的设施和管理,并通过了"热带雨林联盟"认证。园区设有古茶树保护区,移栽有距今400余年古茶树——黄山毛峰母种和全国各地尚存的古老珍稀茶树。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究景迈山普洱茶区不同生境茶园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和差异性,对景迈山普洱茶区的微生物进行溯源,更好地保证景迈山原产地生产的普洱茶微生物的一致性。采用平板涂布分离技术,对从3个有机台地茶园(TS-A、TS-B、TS-C)和景迈山古茶园(GS-D)采集的根际土壤微生物进行培养,并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鉴定其种类。在茶园根际土壤微生物中经分离纯化共得到417株细菌和143株真菌,分别归类于27个细菌属和18个真菌属,4个茶园根际微生物多样性不同,细菌多样性和真菌多样性的排序分别为:GS-D>TS-A>TS-C>TS-B和TS-A>TS-B>TS-C>GS-D。4个茶园的微生物群落均含有节细菌属(Arthrobacter)、芽孢杆菌属(Bacillus)、杆菌属(Lysinibacillus)、类芽孢杆菌属(Paenibacillus)、曲霉属(Aspergillus)和青霉菌属(Penicillium),其中芽孢杆菌属(Bacillus)和青霉菌属(Penicillium)为优势菌属。结果表明,景迈山不同生境下的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有差异性,3个有机台地茶园的细菌多样性低于古茶园,但真菌多样性高于古茶园。3个有机台地茶园的规律如下:茶树品种一样,套种品种多的茶园的细菌和真菌多样性都高于套种品种少的茶园,套种品种相似的茶园,茶树品种越多,细菌的多样性更高,而真菌多样性更低。  相似文献   

11.
普洱茶“陈化生香”及其科学原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普洱茶"越陈越香"来自于普洱茶发展的民间经验和总结,其概念有着一定的局限性而受到不同质疑,但普洱茶耐贮藏,经一定时期良好贮藏的普洱老茶比新茶更好喝,普洱茶贮藏具育良好的投资功能,这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我们的研究表明,经过一定时期良好的贮藏处理后,感官和理化分析两方面都证实了陈化后普洱茶风味品质的提高。提出普洱茶"陈化生香"的科学概念和阐释,"陈化生香"并不是指陈化中普洱茶香气绝对量的增加,而是指香气和香型变得更优雅柔和,丰满而不妖艳;滋味变得较滑口生津,回甘加强,饱口而不刺激;汤色变得更加明亮,色度加深的方向发展。"陈化生香"是普洱茶最重要的本质特征,良好环境条件下普洱茶长期贮藏,卫生品质才能得到保证,因此陈化加工不是随心所依地将普洱茶听之任之的收藏摆放,而是要通过良好的贮藏技术和条件下使其品质向好的方向发展,陈化应该是普洱茶加工的重要工序。  相似文献   

12.
春节之前,普洱茶区逐步进入早春茶开采,部分茶区不断传来茶黑毒蛾危害的消息。普洱综合试验站及时派出植保专家深入茶山茶园进行实地调查,发现在思茅区的云盘山有万亩有机茶园受灾,茶树的新芽、嫩叶、老叶,甚至嫩茎都被取食,虫龄80%都在三龄期以前,还有大量的初孵幼虫  相似文献   

13.
海南的野生茶树在植物形态分类学上,在植物分类上一般都认为属于普洱茶(Camellia sinensis var. assamica),也有人认为是白毛茶(Camellia sinensis var. pubilimba)。五指山市以水满乡为代表,是海南野生茶分布的集中地区,为了进一步明确五指山市的野生茶分类地位,本研究通过在五指山市境内8个居群的野生茶植株的观察和测量。结果表明,五指山市野生茶树与茶(原变种)、普洱茶和白毛茶(茶的变种)等相比较,在形态方面,五指山市野生茶树更为接近普洱茶,但也有明显的区别,五指山市野生茶的叶子要比普洱茶、白毛茶的叶子大,侧脉稍多;从花形态分析,普洱茶的花瓣多为6~7枚,白毛茶为5~6枚,五指山市野生茶都是5枚。psbA-trnH叶绿体编码基因序列测序结果进一步表明,8个居群的五指山市的野茶30个样品为独立的一组,与普洱茶、白毛茶并列。我们认为五指山市野生茶也可确定为茶(原变种)的另一个变种,因此,命名为海南五指山水满茶(Camellia sinensis (Linnaeus) Kuntze var. shuiman F.Su and X.B.Yang),简称水满茶。  相似文献   

14.
我国茶园大多分布在丘陵山坡地带,有的甚至种植在坡度大于20°的山坡上。因此,在老茶园的换种改植中,采用生态保护型的嫁接换种技术,对茶园水土保持和维护茶园土壤生态平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传统的老茶园改植换种,常采用先挖去老茶树,再重新种上新茶苗,或在老茶园中先种新茶苗,待茶苗长成茶树后再将老茶树挖去的方法。对于前者,虽然改造简便,但是,重新种植的头三四年中茶园无收获;幼苗期茶园裸露面积大,水土冲刷严重;如间作其他农作物又会因争夺养分和水分而影响茶苗生长。对于后者,虽然不致于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和太…  相似文献   

15.
关于普洱茶种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虞富莲 《茶叶》2003,29(3):163-163
一提起普洱茶 ,人们自然会想到那或饼形、或方形、或竹筒形、茶汤褐红、滋味浓酽 ,带有独特陈香味的普洱茶。殊不知 ,“普洱茶”还是另一专用名 ,这就是茶树分类上的普洱茶。原来 ,在茶树形态分类上 ,植物学家将生长在热带、南亚热带的乔木、小乔木树型、叶大质软 ,花小瓣薄 ,子房多毛 ,花柱 3裂的茶树定名为 Camelliasinensisvar.assamica,即阿萨姆变种。“assamica”用作茶树种名最早出现在 1 884年 ,当时的英国人Masters把从远东引进栽培在印度阿萨姆的大叶茶树称为“Thea assamica”;1 90 8年英国植物学家 G.Watt在他的分类中也将“as…  相似文献   

16.
本文总结了全国网纹红土分布与长江以北大部茶树分布恰相符合;又分析了脱离于红壤带之外的山东日照茶区、西藏察隅茶区,其土壤都有古红土的影响,说明了是古红土促进了茶树生长。虽然古红土和现代红壤的关系,至今在科学上还未完全解决,但从实际出发,研究茶园土壤,古红土的影响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7.
正凤庆素有茶乡之称,是驰名中外"滇红"茶的故乡,是大叶种茶的发源地,是茶马古道重镇之一,是世界茶树和茶文化的重要起源中心,境内的古濮人3200多年前种植遗存的世界最粗大最古老的古茶树——锦秀茶祖和5.6万多亩的古茶园便是最有力的证明。凤庆"四季如春"的宜茶环境和"高山云雾"的独特地形,孕育了丰富的茶资源,奥妙天然的自然条件勘称"世界一流的宜茶区"。"滇红茶"是冯绍裘先生在抗战时期在凤庆采用凤庆优质大叶种创制定名的,凤庆成为"滇红茶"的诞生地。滇红茶延用至今名扬四海,凤庆被誉为"滇红之乡""中国红茶之都"。  相似文献   

18.
<正>贵州沿河县是古茶树和野生茶树原产地和发源地之一,据陆羽茶经记载"黔中生思州、播州、夷州、费州……往往得之,其味极佳"。沿河县古属思州属地,有着悠久的栽茶历史和饮茶习惯,至今仍保留有500年以上古茶树。据贵州省、铜仁市相关专家普查,在沿河县北部地区的塘坝、客田、后坪、洪渡等乡镇发现分散的野生古茶树和集中人工栽培的古茶园。经初步统计,现有古茶树达4万余株,按树型分类有灌木、小乔木和乔木型,按叶片大小分类有大叶种、中叶种和  相似文献   

19.
高敏  罗庆仙  罗琦 《中国茶叶》2010,32(7):16-18
普洱市位于云南省西南部,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悠久的种茶历史造就了百年以上的古茶树在全市广泛分布。前几年用古茶树制普洱茶成为厂家、商家炒作的热点,掠夺性采茶、砍树采茶以及不合理的开发导致古茶树资源面临着生存危机。古茶树在漫长的生长过程中已与周围各项环境因子形成了紧密的依存关系,它们的适应性非常脆弱,光强、温度、湿度、土壤等细小的变化都会使古茶树产生不适反应,因此了解和掌握古茶树周边气象环境条件是保护古茶树的前提。  相似文献   

20.
茶叶来源于茶树,茶树来源于茶园,循序递进,形成了独具一格的茶文化。中国是最早利用和发现茶树的国家,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在现代,很多国家的茶树都是从我国引入,而在我国发展中,仍然存在一些古茶树和古茶园,这些古茶树、古茶园的存在,对于现代社会而言,不仅能够从其中窥探到茶文化的发展,而且也能够对其他方面的发展带来促进作用,因此,需要建立相关的法律保护机制,并且予以完善,从而促进整体发展。本文就针对于此,探讨古茶树、古茶园法律保护机制如何采取措施予以建立和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