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栽培茶树的目的在于获得高产优质的茶叶,而茶树上芽叶萌发多少、质量优劣,与树冠大小、高矮、形状及其结构,关系至为密切。因此,树冠的培养,是茶树栽培非常重要的措施。 目前我省有部分茶树的树冠较好,亩产达几百斤。松溪县西门大队、邵武县综合农场、平和县高峰茶场等的大面积茶园,平均亩产都在200斤以上。仙游度尾公社有三个大队各有几十亩茶园亩产300余斤。福安王家茶场、福州红旗茶场都有小面积亩产七、八百斤,甚至  相似文献   

2.
安溪是福建省的重点产茶县,年产茶叶6000多吨。据1983年全县茶园普查,当时茶园面积为103574亩,其中亩产50kg以上的一类茶园有15751亩;亩产250kg以上的高产茶园有3000多亩;而亩产25kg以下的三类茶园有50785亩,占总面积48%,低产茶园面  相似文献   

3.
一、低产原因及现状县位于闽北山区,现有茶园54379亩。是福建渔则史要茶叶产区之一。1993年全县茶园采摘面积37717亩,总产量1575吨,产值1049万元。平均亩产41.7公斤,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亩产最高58公斤,最低仅17公斤,亩产低于们.7公斤的茶园面积18753亩,占可采面积的49.7%,如能将18753亩低产茶园改造成亩产58公斤的水平,按1993年全县平均价每公斤6.66元计算,那么,全县茶叶总产值可增加200万元.如果再进一步全面改造.增加产值将更可观。二、改造措施1.改良土壤。松溪县茶园有50%是在25-45度的荒山上开垦做梯、等高种植.…  相似文献   

4.
立体生态茶园是提高茶叶生产效益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代顺 《福建茶叶》1992,(2):31-31,46
一 建立生隐茶园目的与意义 松溪县地处闽北山区,气候温和,缓坡山地多,土壤肥沃,适宜茶树生长。全县现有茶园48400亩,1991年产茶1936吨,产值953.5万元,占全县农业总产值9%,茶叶亩产平均仅40斤,平均亩产值197元。从茶叶总体来说80%以上属于低产茶园,其原因是多年来耕作粗放,忽视茶树培养和改造,造成严重水土流失。全县茶园水土流失面积  相似文献   

5.
浙江苍南县有茶园面积49646亩,其中采摘茶园面积20000亩左右,年产茶叶884吨,生产茶叶有龙井、碧螺春、春毫、雪龙、毛尖等名优茶,有温炒青、烘青、珠茶等大宗茶.全县采摘茶园平均亩产为44kg,平均亩产值529元,但各地差异很大,发展十分不平衡,最高的亩产达350kg,亩产值达4150元,而最低的亩产仅20kg,亩产值250元.其中五凤乡坑口茶场、前垟茶场和普尾茶场3500亩高效丰产茶园平均亩产值达到2260元,取得了很高的经济效益.总结这三个茶场的经验,主要是依靠科学技术和现代经营管理,在发展“一优两高”茶业中,围绕着“投、降、增、提、促”五个字(即合理投入、降低成本、增加产量、提高品位、促进销售)做文章,通过“四改进、二进行、一开拓”七项措施来实现,这也是苍南县发展茶叶生产应走的路子,现将这七项措施作一浅析.  相似文献   

6.
70年代中期,安康地区大面积开辟了22.79万亩条植茶园,照理这批茶园到了80年代中期应进入投产盛期,亩产至少应该达到50kg,而实际上亩产只有10kg左右,有半数茶园已严重表现出“小、浅、稀、低”情况,即树势矮小,土层浅、根系入土浅,密度稀、分枝稀,管理水平、茶叶单产、毛茶品质及经济效益低。为了探索这类早衰低产茶园的改造技术和改  相似文献   

7.
我是城镇知识青年,到浙江绍兴茶场(原东方红茶场)支农已经18年了,在这期间一直从事茶叶生产。目前我场1660亩采摘茶园,干茶平均亩产已达370斤,是浙江省大面积高产单位之一。实践使我深深体会到,合理采摘是实现茶叶高产优质的关键技术之一,而春茶采摘是否合理,不仅关系到当季而且还给全年茶叶产量、品质以及茶树长势带来深刻影响。现结合多年来的亲身体会,就春茶采摘中的几个主要问题,谈一些肤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茶叶的单产、品质、成本和销售是构成茶叶生产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大力提高茶叶生产经济效益,是保证茶叶持续发展的关键,而提高茶园栽培管理水平,则是提高茶叶单产和品质的重要措施。浙江省余姚县茶场,地处县城南郊四明山麓,1965年由果牧场改建为茶场,现有茶园855亩。十七年来,坚持科学种茶,平均单产直线上升。1974年亩产超过200斤,1975年亩产超过300斤,1979年亩产超过400斤,1982年830亩茶园总产干茶4349担,平均亩产524斤。其中亩产在500斤以上的茶园面积529亩,占投产茶园面积的63.7%;亩产400斤以下的茶园基本消失,实现了茶叶大面积均衡持续高产  相似文献   

9.
我场现有茶园面积3350亩,其中采摘茶园1800亩。81年生产干毛茶2250担,平均亩产干茶127斤。现有大部分茶园是在1961~1965年相继开辟的,由于垦植粗放,管理水平低,数年之间茶树即呈现未老先衰,产量低而且茶菁品质也较差,1975年开始进行改造,先做出试验样板。1976年以后在不影响当年茶叶产量的前提下,每年逐片改造,面积约150~200亩,几年来共改造衰老低产茶园1153亩,其中重修剪800亩,挖掉重新改种良种353亩。通过改造树冠、改良土壤、改园、移植归并、改植良种  相似文献   

10.
(一)建立生态茶园的目的与意义福建省松溪县地处闽北山区,气候温和,缓坡山地多,土壤肥沃,适宜茶树生长,但茶叶亩产平均仅20kg,平均亩产值197元。从茶园总体来说,80%以上属于低产茶园,其原因是多年来忽视茶树培养和改造,耕作粗放,造成严重水土流失,全县茶园水土流失面  相似文献   

11.
湖南省双峰县自去年入秋以来,动员广大茶农改造低产茶园。全县已改造低产茶园七千多亩。双峰县茶园由于建园标准低,土层浅、土壤瘦,加上管理差等原因,低产茶园还不少。1983年亩产仅83斤。针对这种情况,双峰县人民政府于去年九月底就召开了会议,号召全县各地抓紧改造低产茶园,并下达了2800亩改造低产茶园的计划,每改一亩,经验收合格,由县发给补助款30元。梓门公社新华大队茶场,  相似文献   

12.
栽培茶树的目的是要获得优质高产的茶叶,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人们要在一小块土地上获得高产高效比较容易,而要在大面积土地上获得高产高效则较难。婺源县洪丰茶场经过多年的努力,实现了466亩茶园平均亩产干茶214kg的高记录,现将其丰产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我国茶园全国平均单产仅70斤,但是,却涌现了许多大面积丰产和小面积高产的茶园。浙江杭州茶叶试验场,6000亩茶园平均亩产370斤;四川苗溪茶场370亩高山茶园(拔海1280米)平均亩产300斤;广东红星茶场2.54亩,亩产1410斤;湖南洣江茶  相似文献   

14.
汨罗县红花公社上茶场,是1966年开办的。现有茶园308亩,其中采摘面积250亩。由于他们科学种茶,精培细管,从1977年以来,茶叶亩产都在两百斤以上。今年(1983年)虽遇上了历史上罕见的风、冰、洪、旱等多种自然灾害,仍然实现了大面积高产,全场共产红、绿毛茶625担,比去年增加了185担斤,增产42%,按采摘面积亩产250。其中2。1亩试验园产干茶960.8斤,平均亩产达457.5斤。  相似文献   

15.
平和县长乐乡福塘茶场有人口3386人,621户,分为18个生产队,总耕地面积1983亩,人均0.58亩,属人多耕地少的山区。1956年村委会组织社员办茶场,开辟茶园158亩。但由于种茶经验不足,加上管理体制等问题,单产低,年产量仅8000—9000斤。为着改变生产面貌,提高经济效益,1978年开始改造低产茶园,逐年分批分片改植换种,茶叶产量不断上升。1984年采摘茶园面积120亩,产量已近三万斤,产值66,000元,平均亩产超过二百斤,产量、产值比1978年增加二倍。其主要经验是:  相似文献   

16.
《茶叶》1981,(3)
新昌县东溪公社长乐大队,共有茶园212亩,其中采摘茶园187亩,从1974年以来,综合运用丰产栽培措施,推行科学种茶,实现了茶叶大面积高产稳产。1980年,总产干茶872担,平均亩产465斤,高出全县平均亩产的2.36倍。其中,2亩高产茶园亩  相似文献   

17.
苍南县现有茶园2.66万亩,近几年产量徘徊在850吨上下,平均单产32公斤,处于低水平。主要原因是低产茶园面积大。1989年苍南县农业局在普尾茶场进行50亩低产茶园改造试点、示范。低改前亩产干茶30公斤,亩产值197元,通过改造后,到今年春茶亩产干茶达60公斤,亩产值达1453元,单产  相似文献   

18.
湖南省洣江茶场十五亩一分五厘高产茶园,从1975年至1981年,分别亩产干茶九百斤以上。茶叶高产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高产的基础是农业土壤。土壤中水、肥、气、热等肥力因素,直接影响茶树的生  相似文献   

19.
当前茶叶生产上存在生产周期长、见效慢、产量低、质量差的问题还相当普遍,如湖北房县,从60年代开始发展茶叶生产以来,茶园面积和总产虽有大幅度增加,据年报统计,1992年全县茶园已达到14965亩,比1966年的1263亩增加了10.85倍;茶叶总产量达36300kg,比1966年的200kg增长180.5倍,但是,茶园单产却低得可怜,1992年7340亩采摘茶园,平均亩产还不到5kg,同时非生产期也长,1984年发展的2067亩茶园,直到1992年才开采投产,非生产期竟长达10年.因此,探索茶园的速成高产,已成为房县发展茶叶生产首要解决的间题.如何使茶园速成高产优质,近几年来该县特产苗木场从茶树矮化密植栽培途径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良好成效,现将这一技术作一浅析和介绍.  相似文献   

20.
苏南低产茶园土壤障碍因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程正芳  宋木兰 《茶叶》1994,20(1):18-22
目前江苏省平均亩产50公斤以下的茶园约2000公顷.占全省茶园面积的15%左右.因此,改造低产茶园,提高产量与品质是当前迫切任务。作者针对苏南丘陵地区下蜀茶场、溧阳县茶果场和溧水县茶场等6个场的低产茶园土壤的物理性状及养分状况进行了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结果探明苏南低产茶园土壤障碍因素:一是土壤物理性状差,在土体20~40cm处出现障碍层,限制茶树根系发育;二是土壤养分如有机质、全氮量、速效氮、速效钾等均普遍较低;三是施肥方法不当。最后还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