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鸿虹  丁朕 《花卉》2019,(20):69-70
中国古典园林在全球的园林领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称作世界园林之母。日本的枯山水园林艺术,是日本古典园林精华的体现。中国古典园林与日本枯山水,二者虽然同属于一个园林体系,因地理、历史、以及人文的关系有着一定的联系和不同。探讨中国古典园林与日本枯山水之间的不同,提炼二者的精华并学习对于中国的园林艺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典园林闻名于世,讲究的是取于自然又高于自然,在世界园林体系中属于自然山水式园林,中国园林在各国得到传播发扬。18世纪以后产生了以自然为基础设计的英国园林,与中国自然山水园林不同,它属于自然风景园林,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对于欧洲影响很广,成为了园林主流派。浅析中国自然山水式园林与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异同,以供相关人士参考与交流。  相似文献   

3.
中国园林在世界园林界有着独树一帜的风格与不可撼动的地位,是园林文化里的一颗宝石。而与我国一衣带水的近邻国家——日本,在深受中国文化熏陶的背景下,衍生出本土的园林形式——枯山水。在当时作为造园师的禅宗僧侣们,通过简单的元素,把深奥的禅宗思想完美的融入到这艺术庭园中,把写意的枯山水园林完美地表现出来了,赋予了庭园静谧以幽静的氛围。  相似文献   

4.
陈丽洁 《现代园艺》2013,(19):57-58
枯山水是日本古典园林体系当中最具特色的园林形式,受到世界各国的追捧,在现代庭院景观中尤为盛行。本文简述枯山水园林的发展和特点,从设计原则和设计要素出发,讨论日本枯山水艺术在现代庭院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张顺涛 《花卉》2019,(24):139-140
"枯山水"是一种具有浓厚和风的造园艺术,属于日本古典园林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别致的美感受到了各国民众的喜爱,在很多国家的景观设计中有着广泛应用.在中国现代园林中,枯山水的应用也非常之多,有城市公园、居住小区和室内空间等,极大程度提升了人们的精神生活质量.基于此,本文就简单探究了枯山水在中国现代园林中的创新应用,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日本园林的发展从学习中国到开始本民族的创新,再到明治维新后向西方的学习,都经历了学习、消化、创造的过程。与中国传统园林相比,日本园林中吸取了很多精华,但也由于本国地理及观念的差异,在消化时融入了自身的特点,而演变成了独具日本风格的日本园林。后期日本枯山水的园林形式渐渐明朗,也受到了大量的关注,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西方"极简主义"园林的形成,可见日本园林风格也像日本的民族个性一样充满了"矛盾",糅合了东西文化,又很好地呈现在我们眼前。  相似文献   

7.
《花卉》2019,(22)
枯山水庭院是日本园林体系当中最具特色的园林形式之一,且与禅宗思想之间有着深厚的渊源。作为日式庭院的代表,枯山水往往采用简朴的材料和抽象的手法,为人们营造出一种朴素、空寂的禅宗意境,使人通过静坐、冥想等内心活动达到对世事的顿悟。本文从禅宗思想入手,主要分析了枯山水庭院的产生以及其造园理念,进而对枯山水庭院中"禅意"所体现的意象加以解析。  相似文献   

8.
日本古典园林源于中国,经过漫长的发展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其大量运用石景,形成了特有的枯山水园林景观。结合实例,重点分析了日本园林中的石景及其美学意义,指出在园林建设中,需要分析时代化、本土化的利用与改造效果,可借鉴日本古典园林石景特色,为我国园林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分析中国人的山水情结,阐述"本于自然,高于自然"的美学思想与中国人的山水精神之间的联系,并讨论"本于自然,高于自然"的美学思想对中国园林山水形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枯山水庭园是日本寺院园林受禅宗思想浸润,从禅宗冥想的精神中构思出来,形成的具有象征性的庭院模式,以简洁的要素构建出参禅悟道的意境,并成为一种世界性园林设计形式。本文以南京牛首山佛顶寺为例,阐述寺院枯山水庭园的构建要素及其禅意表达。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分析日本京都龙山寺枯山水的景观小品,对日本枯山水传统小品特点和内在精神的营造,总结了日本枯山水景观的设计理念与手法。以日本现代枯山水景观小品设计中传统元素重新组合,将民族特色抽象符号化,禅味的营造以及再现演绎的象征手法等转型方法进行探讨,为中国枯山水景观小品设计提供一定的借鉴方向。  相似文献   

12.
中英两国的古典园林,相对于法国的规则式造园形式,在造园风格上同属自然式园林。中国古典园林分为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具体风格上以自然式山水园林为主,从魏晋南北朝到明清之际逐渐形成其明确的风格,18世纪属于明末清初,是中国自然山水园林的成熟期。而英国的自然风景园林在18世纪初才突破法国规则式园林的束缚,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因此,文章运用了平行比较的方法,对18世纪中英两国的造园风格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对两国造园风格形成的原因及特点分析,深入比较中英两国造园艺术的具体风格与造景手法,对现当代风景园林设计有较大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枯,字从木、从古古亦声。"古"意为"老"。释为古老的树木。又释,毫无生趣为枯。源自中国的另一支佛教宗派禅宗在日本兴起的一种主要作为宗教寺院的造景手法。以砂代水,以石代山川岛屿。为体现禅宗修行者们的苦行宗旨,寺庙庭院摒弃掉山水植物,绿树茵茵。而是使用一些如常绿树、苔藓、沙、砾石等静止、不变的元素,营造枯山水庭园,园内几乎不使用任何开花植物。故此称之为枯山水。  相似文献   

14.
在当今禅宗文化越来越受重视的情况下,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深入研究禅宗文化,挖掘中国古典寺庙园林中的禅宗文化的表达。在寺庙园林中体现水、花木、山石、亭榭4个重要的元素的禅意,又分析了寒山寺巧妙的营造禅意的手法。横向介绍了日本园林中的枯山水代表院,更加清楚地阐述了禅意在不同国度和不同文化底蕴的国家表现手法。  相似文献   

15.
正龙翔景观在上海龙大市场的庭院以景观展示、休闲品茶功能为主,为中式自然山水园结合日式枯山水,真山水与枯山水同存一个园林中,真山水为主、枯山水为铺,亦真亦假,一动一静,相互融合的园林形式。主景为寓意鲤鱼跳龙门的瀑布石组及水景,瀑布下的鲤鱼石象征着人们逆流而上,奋发向上的精神。瀑布旁植一临水松树,形成动静对比,瀑布的奔腾和黑松的安闲,石的浑拙比之水的柔润,沙的洁白比之潭的清幽,斑驳的石板和错落的松间乱石,这些戏剧性的组合极富辩证的  相似文献   

16.
中国山水田园诗和中国自然式山水园林是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是中国文化这同一枝干上的两朵奇葩,二者相互影响,形成了各自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特点  相似文献   

17.
我国寺庙园林由官邸起始,经过"舍宅为寺"到"僧占名山",由城市佛寺到山地佛寺打上了世俗的烙印,与时事的人文思想相结合再加上佛教教义逐步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寺庙园林。山地佛寺与都市佛寺不同,与自然环境密切结合,受自然环境影响较大。要在整体上融入自然之中,隐秘在山水之间。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典园林理水讲究"师法自然",基础在于遵循自然水景的规律,模拟自然山水的形态,效法自然山水的意境,因地制宜,因借地势、山石、植物、建筑等一切自然界中的物体;中国古典园林理水讲究"天人合一",以艺术的手段,营造体现人格精神的意境,反映哲学思想和传统文化。阐述了中国古典园林理水史,分析了中国古典园林水体布局和水体类型,总结了中国古典园林理水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中国园林是一种自然式山水园林,追求天然之趣,善于从自然中提取元素,源于自然却高于自然,是对自然之美的高度统一与升华。在造园中掇石叠山被列为造园所需考虑的首要因素,这就要求造园者充分利用空间营造出江山无尽的园林的意境。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园林主要是由建筑、植物、道路结合自然环境,从而营造适合人居的和谐环境。中国古典园林主要以自然山水为景观骨干从而构建山水园林。主要分析了园林景观的概念,进而剖析中国传统园林的美学思想及其造园原理,提出中国传统园林主要有"中和""气韵"以及"意境"3种审美形态,并具有深远的影响。然后分析了园林美学在苏州留园园林中的运用,并对现代园林景观的塑造给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