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为探究不同羽色及性别乌蒙凤鸡育成期的生长发育规律,本研究用Logistic、Gompertz和von Bertalanffy3种生长曲线模型拟合分析不同羽色及性别乌蒙凤鸡育成期体重和胫长发育特征。结果表明:Logistic模型对不同羽色和不同性别乌蒙凤鸡体重和胫长生长规律的拟合效果最优,且公鸡拟合效果比母鸡好。在Logistic模型中,黄羽公鸡体重拐点周龄为10.839周,拐点体重为823.531 g,胫长拐点周龄为6.82周,拐点胫长为5.62 cm;麻羽公鸡体重拐点周龄为10.695周,拐点体重为802.678 g,胫长拐点周龄为6.31周,拐点胫长为5.61 cm;黄羽母鸡体重拐点周龄为10.134周,拐点体重为590.079 g,胫长拐点周龄为4.73周,拐点胫长为4.05 cm;麻羽母鸡拐点周龄为9.786周,拐点体重为570.913 g,胫长拐点周龄为4.53周,拐点胫长为4.26 cm。  相似文献   

2.
旨在克隆乌蒙凤鸡醌型二氢生物喋呤还原酶(quinoid dihydropteridine reductase,QDPR)基因,并检测其在不同性别乌蒙凤鸡不同生长阶段各组织中的表达差异,以研究QDPR基因在乌蒙凤鸡生长发育过程中的调控作用。本试验对乌蒙凤鸡QDPR基因CDS区进行PCR扩增和克隆,并对得到的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QDPR基因在4、12、20和28周龄乌蒙凤鸡公鸡及母鸡的心、肝、脾、肺、肾、胸肌和腿肌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QDPR基因开放阅读框长度为417 bp,共编码139个氨基酸,编码蛋白为酸性不稳定蛋白,乌蒙凤鸡的QDPR基因序列与原鸡、日本鹌鹑和珠鸡的QDPR基因同源性较高;QDPR基因在不同性别乌蒙凤鸡不同生长阶段各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公鸡4、12和20周龄肺组织中QDPR基因表达量最高,极显著高于同一周龄其他组织(P0.01),母鸡4周龄肝、脾、肺中QDPR基因相对表达量为所有时期最高,极显著高于12、20周龄(P0.01),公鸡大多数组织中QDPR基因表达量随时间增长总体呈现出先升后降的趋势,母鸡为先降后升。结果显示,QDPR基因在乌蒙凤鸡内脏组织中的表达均高于肌肉组织,且公母鸡不同时期表达情况有所差异,试验结果可为进一步研究QDPR基因在鸡生长发育中的调控作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研究不同羽色及性别麒麟鸡的饲粮能量和营养物质代谢率,为麒麟鸡的精准营养和标准化养殖提供科学依据。选择1日龄、健康的黄羽和白羽麒麟鸡各128只(公母各半),按羽色、性别分为4个处理,每个处理设8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鸡,各组饲喂相同的饲粮,饲养条件一致,试验期5周,每周进行为期4天的代谢实验。结果表明:(1)黄羽公鸡饲粮代谢能值、粗蛋白质表观代谢率和钙表观代谢率均高于白羽公鸡;白羽母鸡饲粮代谢能值、粗蛋白质代谢率和磷代谢率高于黄羽母鸡,黄羽母鸡饲粮钙代谢率则比白羽母鸡高。(2)白羽母鸡饲粮代谢能值、粗蛋白质代谢率和磷代谢率均高于白羽公鸡,公鸡的磷代谢率比母鸡高。(3)不同羽色、不同性别麒麟鸡在1周龄饲粮代谢能值、1、3、5周龄粗蛋白质表观代谢率和3、5周龄钙表观代谢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相同羽色公鸡饲粮代谢能值高于母鸡,母鸡饲粮粗蛋白质代谢率高于公鸡,相同性别黄羽公鸡饲粮能量和粗蛋白质代谢率高于白羽公鸡。  相似文献   

4.
QDPR基因克隆及其在乌蒙凤鸡不同生长阶段组织表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旨在克隆乌蒙凤鸡醌型二氢生物喋呤还原酶(quinoid dihydropteridine reductase,QDPR)基因,并检测其在不同性别乌蒙凤鸡不同生长阶段各组织中的表达差异,以研究QDPR基因在乌蒙凤鸡生长发育过程中的调控作用。本试验对乌蒙凤鸡QDPR基因CDS区进行PCR扩增和克隆,并对得到的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QDPR基因在4、12、20和28周龄乌蒙凤鸡公鸡及母鸡的心、肝、脾、肺、肾、胸肌和腿肌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QDPR基因开放阅读框长度为417 bp,共编码139个氨基酸,编码蛋白为酸性不稳定蛋白,乌蒙凤鸡的QDPR基因序列与原鸡、日本鹌鹑和珠鸡的QDPR基因同源性较高;QDPR基因在不同性别乌蒙凤鸡不同生长阶段各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公鸡4、12和20周龄肺组织中QDPR基因表达量最高,极显著高于同一周龄其他组织(P<0.01),母鸡4周龄肝、脾、肺中QDPR基因相对表达量为所有时期最高,极显著高于12、20周龄(P<0.01),公鸡大多数组织中QDPR基因表达量随时间增长总体呈现出先升后降的趋势,母鸡为先降后升。结果显示,QDPR基因在乌蒙凤鸡内脏组织中的表达均高于肌肉组织,且公母鸡不同时期表达情况有所差异,试验结果可为进一步研究QDPR基因在鸡生长发育中的调控作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前不久,中国农科院畜牧所完成的国家“九五”科技攻关计划项目“矮脚黄羽肉鸡新品系选育及配套研究”,获该院科学技术一等奖。该成果应用现代遗传育种理论,将鸡性连锁矮小基因(dw)导入黄羽肉鸡中,采用以鉴定公鸡后裔为主的家系选择法,经过五个以上世代的品系选育,培育出3个各具特点的矮脚黄羽肉鸡专门化品系。筛选出适应不同市场需求的京星黄鸡配套系3个。各新品系和配套系均通过了国家家禽生产性能测定站的测定,达到了优质肉鸡生产的要求。以上新品系和配套系不仅保持了普通黄羽肉鸡的品质和风味,而且繁殖性能和饲料转化效率均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6.
中国农科院畜牧研究所完成的国家“九五”科技攻关计划项目“矮脚黄羽肉鸡新品系选育及配套研究”,日前获该院科学技术一等奖。该成果应用现代遗传育种理论,将鸡性连锁矮小基因(dw)导入黄羽肉鸡中,采用以鉴定公鸡后裔为主的家系选择法,经过5个以上世代的品系选育,培育出3个各具特点的矮脚黄羽肉鸡专门化品系。筛选出适应不同市场需求的京星黄鸡配套系3个。各新品系和配套系均通过了国家家禽生产性能测定站的测定,达到了优质肉鸡生产的要求。以上新品系和配套系不仅保持了普通黄羽肉鸡的品质和风味,而且繁殖性能和饲料转化效率均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雪峰乌骨鸡公鸡的繁殖性能,对32周龄和40周龄的白羽、黄羽公鸡精液颜色、密度、射精量、活力,以及白羽、黄羽公鸡21批次受精率等指标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周龄、羽色公鸡精液颜色、精子密度、活力与射精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随着周龄的增加,黄羽公鸡精液颜色更好、密度更大,射精量增加,精子活力增强;白羽公鸡射精量不变,精子平均活力呈降低的趋势;黄羽公鸡受精率极显著高于白羽公鸡(P0.01)。说明黄羽雪峰乌骨鸡精液质量与白羽雪峰乌骨鸡相比,随着周龄的变化表现出不同的优势,且黄羽公鸡受精率优于白羽公鸡。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略阳乌鸡的体重和胫骨生长发育规律及选育提纯对鸡白痢净化的影响,在进行略阳乌鸡选育提纯的过程中,采用鸡白痢全血平板凝集检测技术测定场内乌鸡的鸡白痢阳性率,据此淘汰后继续进行选育提纯,通过测定略阳乌鸡的体重和胫长等,以期详细了解其生长发育规律。结果表明,略阳乌鸡公鸡的体重绝对生长量在10~12周龄时为409.84,达到体重生长峰值;略阳乌鸡母鸡的体重绝对生长量在4~6周龄时为191.49,达到体重生长峰值;略阳乌鸡公鸡的胫长绝对生长量在10~12周龄时为1.98,达到胫骨生长峰值;略阳乌鸡母鸡的胫长绝对生长量在0~2周龄时为1.89,达到胫骨生长峰值。通过选育提纯,鸡白痢阳性率由32.2%降至0.78%。  相似文献   

9.
为了了解矮小型漯河麻鸡绿壳蛋种群中不同羽色(深麻羽和浅麻羽)对产蛋初期体重、产蛋性能和蛋品质的影响,试验选择18周龄的深麻羽和浅麻羽健康母鸡各50只,在个体笼内给予相同的饲养管理条件,测定19~30周龄鸡群的体重、产蛋性能和蛋品质。结果表明:两组鸡群在产蛋初期的体重、产蛋率和平均蛋重、蛋品质方面没有显著差异(P0.05)。说明该种群不同羽色对早期产蛋性能无影响。  相似文献   

10.
采用PCR测序与PCR-RFLP技术,研究了SLC24A5基因变异与他留乌骨鸡羽色及肤色的关系。通过对他留乌骨鸡麻羽、白羽和黑羽3个品系以及乌骨与非乌骨2个类型的SLC24A5基因个体测序,共检测到19个SNP位点,其中3个位点引起氨基酸变异。采用每个品系或类型PCR扩增池测序技术,确定了每个SNP位点在不同品系或类型的基因频率,在分析基因频率差异及SNP变异特性的基础上,针对G482C位点,建立了Nhe I mismatch PCR-RFLP分子标记。利用该遗传标记对所有受试个体进行基因分型,并分析其与羽色肤色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SLC24A5基因Nhe I mismatch PCR-RFLP分子标记与肤色性状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乌蒙凤鸡的生长发育和生产性能,实验选择210、240、270、300日龄乌蒙凤鸡各60只(公母各半)进行体尺与屠宰测定,同时对其体尺与屠宰性能进行相关性与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日龄公鸡的龙骨长、胸宽、胸深和骨盆宽存在极显著差异,不同日龄母鸡的胸宽、胸深和骨盆宽存在极显著差异。心脏重在210日龄与300日龄乌蒙凤鸡母鸡中差异显著,胸肌重在240日龄与270日龄乌蒙凤鸡公鸡中差异极显著。210、240、270、300日龄乌蒙凤鸡公母鸡的体斜长与活体重、屠体重、半净膛重、全净膛重、胸肌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从主成分的特征根和贡献率来看,主成分Ⅰ主要反映乌蒙凤鸡的屠体性能,视为屠体因子,主成分Ⅱ主要反映体躯发育状况,视为体躯因子,以210、240、270、300日龄阶段的乌蒙凤鸡作为肉用鸡,能保证较好的肉用性能,而体斜长、龙骨长可作为重要参考指标。乌蒙凤鸡的体尺和大部分屠宰性状有显著相关关系,由此可见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指标对乌蒙凤鸡的选种选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商品代白羽乌骨鸡早期肉用性能的观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商品代白羽乌骨鸡早期肉用性能进行了观测,并以泰和鸡、黄羽乌骨鸡为对照组。结果表明:10周龄体重,白羽乌骨鸡为1031.5g、黄羽乌骨鸡为854.6g、泰和鸡为503.0g,三个鸡种间差异极显著。三个鸡种饲料转化比、屠宰率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旨在研究半舍饲、地面平养对京海黄鸡生产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选择1日龄京海黄鸡80羽,随机分成2组,每组40羽,分别为半舍饲组和地面平养组,均饲喂统一日粮。结果表明,地面平养可以提高京海黄鸡的生产性能;半舍饲可以极显著降低腹脂率、增加腿肌率(P<0.01),显著增加肌肉的剪切力(P<0.05),降低嫩度,具有增加pH、肉色和系水力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试验旨在揭示威宁鸡体尺和屠宰性状的性别差异情况及体尺与屠宰指标间的相关性,参照中国家禽体尺和屠宰性状测定标准对65只(♀:33;♂:32)180日龄公、母威宁鸡的体尺和屠宰性状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发现,威宁鸡体斜长在公、母鸡之间呈现显著差异,公鸡显著高于母鸡(P< 0.05);冠高和胫长公鸡极显著高于母鸡(P< 0.01),体尺和屠宰性状均呈性别差异,较国内其他地方鸡种,威宁鸡表现出了优异的体形外貌特征,体质健壮,肉用性能好,抗逆性强,其中,公鸡较母鸡表现为体形结构大,肉用性能更佳;另外,威宁鸡各体尺性状、多数屠宰性状及多数体尺与屠宰性状间均呈正相关关系,且多数指标间达到了显著或极显著水平(P< 0.05;P< 0.01),这对今后威宁鸡的选育尤其是早期选育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5.
It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sex differences and correlation of body size and slaughter traits in Wei-ning chicken,the research measured the body size and slaughter traits of 65 Wei-ning chicken(♀:33;♂:32 ) at the age of 180 days according to the nation livestock body size and slaughter measurement standards,and analysis on the correlative between body size and slaughter trait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lean body length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different sex chicken groups (P< 0.05 ),and the cocks were higher than hens,the comb hight and keel bone length of cocks were extremely significant higher than hens (P< 0.01 ).All of the body size and slaughter trait showed difference between cocks and hens,moreover,the Wei-ning chicken also showed excellent appearance,hold the strong body constitution character,good meat performance and adaptability for other native chickens,the body constitution and meat performance of cocks were better than hens.Besides,the different body size,most of slaughter traits and between body size and slaughter traits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on,and most of indexes showed the significant or extremely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levels (P< 0.05;P< 0.01),these data would be crucial insight for the breeding,especial early breeding of Wei-ning chicken.  相似文献   

16.
复方中草药对京海黄鸡生产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不同组方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对京海黄鸡生产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随机选择1日龄京海黄鸡160羽,分成4组,每组40羽,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0.5%、1.0%和1.5%的中草药组成试验组A、B和C组,对照组D组不添加。结果表明,中草药饲料添加剂能提高京海黄鸡的成活率、日增重、活重、屠宰率、全净膛率、胸肌率、腿肌率、肌肉pH、色度、系水力和嫩度,降低日采食量、料重比和腹脂率,可以起到改善生产性能和提高肉品质的效果,并且以添加1.0%中草药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7.
自然界中鸟类呈现出丰富的羽毛颜色,羽色性状在躲避天敌、捕食、求偶及抵御紫外线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对鸡羽毛颜色性状的研究有助于加强品种区分、识别,在育种工作中建立品种间的显著标识和保障同一品种外观整齐尤为重要。羽毛颜色是禽类表型遗传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由黑色素和类胡萝卜素所决定。目前鸡羽毛颜色性状遗传调控机制的研究大多集中在黑色素相关通路,其中,Wnt、KIT/KITL和EDN3/EDNRB等信号通路对黑素细胞的生长发育、迁移和分化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α-MSH/ASIP-MC1R信号通路负责调控黑色素的合成。已有研究显示,通过全基因组范围内的遗传变异检测技术挖掘与羽色性状相关的基因和变异位点,可以揭示黑羽、麻羽、显性白羽、隐形白羽、常染色体白化、银羽、性连锁不完全白化、深棕色羽、淡紫色羽(灰羽)、非依赖酪氨酸酶的隐性白羽、斑点羽和性连锁横斑羽(芦花羽)等多种羽色性状的遗传调控机制。此外,以图灵模型为理论基础可以解释复杂羽色图案的形成机制。作者通过总结黑色素相关调控通路与图灵模型对家鸡羽毛颜色性状的遗传调控机制,对近年来已经确定基因座的家鸡羽毛颜色性状相关研究展开综述,以期为鸡羽色分子机制研究以及在育种过程中开展鸡羽色性状标记辅助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试验采用家系选择与个体选择法,对组建的城口山地鸡基础群分别进行生长性能和产蛋性能的选择,并结合体型外貌羽色和胫色的选择,建立城口山地鸡CR1和CK1两个品系。结果显示:经过5个世代的选育,CR1系L5世代17周龄和43周龄公、母鸡体重较L1世代分别提高了166.5 g、193.3 g、182.4 g和127.3 g,且体重性状差异均显著(P<0.05);而CK1系L5世代各阶段体重较L1世代均有所提高(P>0.05)。CR1系和CK1系L5世代开产日龄较L1世代分别提前了13.5 d(P<0.05)和13.1 d(P<0.05),L5世代43周龄产蛋量较L1世代分别提高了3.9个(P<0.05)和9.8个(P<0.01)。同时,两个品系L5世代黑羽率、青胫率、受精率和受精蛋孵化率较L1世代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研究表明:城口山地鸡两个品系主要性状选育效果突出,生长性能和产蛋性能明显改善提高,该品系的培育可为地方鸡品种内的品系培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试验对120日龄贵妃鸡、怀乡鸡和北京油鸡公鸡的腿肌肉品质、肌纤维特性进行测定,并对其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北京油鸡肉色大于贵妃鸡,贵妃鸡大于怀乡鸡,分别相差1.66和2.54,差异显著(P<0.05),pH差异不显著(P>0.05);贵妃鸡和怀乡鸡肌肉滴水损失大于北京油鸡,分别高出2.16%和2.59%,差异显著(P<0.05);北京油鸡肌纤维特性优于贵妃鸡,贵妃鸡优于怀乡鸡,直径分别相差0.68和 0.59 μm,密度分别相差373.67和142.07 根/mm2,差异显著(P<0.05)。3种鸡肌纤维直径与密度呈负相关关系,与肉色、pH和滴水损失呈正相关关系,相关性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儋州鸡生长发育规律和各阶段的生长速度,本试验采用Gompertz、Logistic和Bertalanffy 3种非线性模型对黑色羽系和麻花色羽系儋州鸡0~18周龄体重生长数据进行拟合和分析,选取黑色羽系、麻花色羽系儋州鸡各200只(公、母各半),分别于0、2、4、6、8、10、12、14、16和18周龄晨饲前空腹称重并记录,并利用3种非线性模型对儋州鸡生长曲线进行拟合比较分析。结果显示,2种羽色儋州鸡实测生长曲线基本一致,接近于"S"型,符合正常生长发育规律,2种不同羽色儋州鸡母鸡0~18周龄的体重实测值差异不显著(P>0.05),公鸡0~16周龄的体重实测值差异不显著(P>0.05),而16~18周龄麻花色羽系公鸡体重显著高于黑色羽系公鸡(P<0.05)。3种非曲线模型拟合度(R2)均在0.992以上,均能较好地拟合2个羽系儋州鸡的生长曲线,且模型的预测曲线与实际观测曲线基本吻合,但Gompertz模型曲线吻合度高于Logistic和Bertalanffy模型曲线,且母鸡比公鸡拟合效果好。本研究结果初步揭示了儋州鸡的生长发育规律和各阶段的生长特征,可为儋州鸡选育、生产和产业化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