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长寿区柑橘幼龄果园生产利用现状的调查分析,结合柑橘发展区气候、土壤等资源条件,分析研究了不同蔬菜种类间套模式和效益,提出了适宜的果园间套蔬菜种植模式及其栽培要点。  相似文献   

2.
随着全国乡村振兴政策机遇空前利好,柑橘产业已发展成为湖北省农业主导优势产业。近年来湖北省柑橘产业果旅融合发展效益明显,发展模式和路径在全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深入分析了湖北省柑橘产业和果旅融合现状,阐明了果旅融合发展模式和路径,并分析了当前果旅融合发展的机遇和挑战,最后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以期为湖北省柑橘产业果旅融合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试验筛选出了适宜于西南山区幼龄柑橘园的间作模式,分析评价了各种间作模式对柑橘园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影响。通过柑橘—大豆、柑橘—马铃薯、柑橘—白菜3种模式的周年间作,幼龄柑橘园周年间作单位面积产出较单一柑橘园种植提高87%,盈利增加76%;土壤侵蚀模数下降到2000 t/(km^2·a)以下;N、P、K肥的环境贡献量为-16.9 kg/667 m^2、2.7 kg/667 m^2、-16.9 kg/667 m^2。结果表明,通过柑橘园的合理间作有效提高了柑橘园的空间利用率,减少了水土流失与土壤中N、P的蓄积,创造柑橘园良好的生态、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柑橘幼树种植3~4年内,橘园的管理强度不大,劳动力闲置;且投入成本高,经济收益低,橘农的经营热情低,严重制约了永州柑橘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基于此,积极探索适合永州柑橘的间种模式,以提高土地及空间资源的利用率和单位面积产值。经多年的摸索发现,幼龄柑橘-西瓜-辣椒间种是适合永州新建橘园的最佳模式,提高了土地附加值,其经济效益显著,加快了乡村振兴步伐。  相似文献   

5.
陶佳喜 《中国蔬菜》2004,1(1):55-55
豆类蔬菜早已在鄂东大别山地区种植,其品种较多,面积较大。特别是近几年,从湖北省种子集团公司引进豌豆新品种半叶豌豆和红小豆,在湖北省黄冈市英山县、罗田县、红安县、麻城及黄州区等地种植较多。半叶豌豆具有株矮、紧凑、抗倒伏、抗病、早熟、高产等明显优势,尤其适合于山区种植。为了提高其经济效益,发挥山区闲、空、散、乱、杂等土地的作用,笔者试验了多种高效套种模式,并取得了较好的成功经验。1 幼龄茶园套种1.1 玉米+红小豆-茶苗+半叶豌豆 改建茶园前,夏季每两行玉米套种4~5行红小豆。红小豆种  相似文献   

6.
文章主要从土肥水管理、整形修剪、病虫害防治3个方面阐述柑橘幼龄树管理技术,旨在通过规范管理使幼龄树尽早投产,为丰产稳产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7.
湖北省宜昌市是全国最大的地级市宽皮柑橘生产基地,是农业部长江流域优质柑橘产业带,湖北省长江上中游优质柑橘板块基地。2013年全市柑橘种植面积12.58×10^4hm^2,产量276×10^4t,产值71.4亿元,综合产值达到80亿元。2014年7月初,对夷陵、宜都、当阳、长阳、枝江等5个主产县(市区)稳果期进行测产调查,现将柑橘产量预测及销售形势分析如下,供业界参考。  相似文献   

8.
柑橘是宜都市农业经济的支柱产业.2012年,种植面积2.07×104hm2,产量55×104t,柑橘总产值11.5亿元,占种植业总产值的40%以上,面积和产量在湖北省分别排名第三位和第一位,是湖北省水果大县之一. 2006年宜都市为了提高柑橘品质,增加效益,在湖北省率先进行柑橘精品果园建设.当年宜都市借鉴国内外蜜柑栽培先进经验,在华中农业大学专家指导下,于柑橘生产大镇红花套进行了6.67hm2早熟温州蜜柑完熟采收试验,一举获得成功.当年柑橘总产量达到400t,比2005年的230t接近翻一番,品质得到极大提升,柑橘精品果达到10t,最高单价达10元/kg.从此,宜都市将柑橘精品果园建设作为一项提质增效常态化技术措施来抓,并在狠抓该项技术措施落实中不断总结完善,形成为一套操作性强较系统的栽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9.
张洪春 《蔬菜》1999,(7):26-27
近几年,我地山区果园面积发展迅速,但果树见效慢,特别是1~3年幼龄果树处于低产低效期,因此果农普遍收入较低,为了提高幼龄果树园的土地利用率和增加果园经济效益,笔者自1996年以来,根据山区海拔高,气候凉爽,幼龄果树株型小,蔬菜根系浅,植株矮,生长周期短,经济效益高等特点开始摸索果园套种蔬菜高效栽培模式,其中早春套种马铃薯,越夏间作番茄已取得良好效果。667m~2幼树果园平均产马铃薯1100kg,番茄2000kg,增收4000元左右。现将该栽培技术介绍如下。一、马铃薯栽培1.整地施肥春季结合果树松…  相似文献   

10.
冉德森 《浙江柑橘》2010,27(3):22-23
<正>柑橘大实蝇是目前影响柑橘生产持续健康发展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2008年四川广元蛆柑事件对柑橘业的打击仍记忆犹新。湖北省宜都市作为有1500年历史的柑橘产区,近20多年来,也倍受柑橘大实蝇的困扰,为害面积有扩大的趋势。橘农意见  相似文献   

11.
浙江省龙泉市地处浙西南山区,年平均气温17.6℃,1月平均气温6.5℃,极端最低气温-8.5℃,-5~E每10年出现6次,-7℃每10年出现1~2次。柑橘尤其是山区柑橘常遭冻害,海拔300米以上的山区橘园,1级冻害几乎每年都有,2级冻害2-3年出现1次,3~4级冻害7~10年发生1次。因此,探寻和推广柑橘防冻栽培技术,是果树科技人员的工作  相似文献   

12.
<正>1柑橘黄龙病柑橘黄龙病是广东、广西、福建等省区柑橘最重要的一种病害。该病也叫黄梢病,因首先表现为枝梢发黄得名。又因广东潮汕地区称枝梢为龙,故称黄龙病。植株感染黄龙病后,幼龄树常在1~2 h内死亡,结果树则会因患病而衰退,丧失结果能力直至枯死,并传播蔓延,是毁灭性病害,对柑橘生产影响十分严重。柑橘黄龙病的病原是一种细菌,远距离传播靠带病苗木或接穗,田间传播媒介是柑橘木虱。1.1发病症状  相似文献   

13.
莲都区地处浙南山区,柑橘产业是莲都水果的主导产业。近年来柑橘产业受自然灾害和市场价格影响,以槿柑等为主栽品种的莲都柑橘产业面临巨大挑战。为进行品种结构调整,提高市场竞争力,从2005年开始,引进部分特早熟温州蜜柑新品种进行区域试验,大分特早熟温州蜜柑脱颖而出,成为柑橘品种结构调整的主推品种,累计推广种植面积207hm^2,农民种植大分特早熟温州蜜柑积极性高。现将大分特早熟温州蜜柑在浙南山区发展成功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通过调查了解湖北省枝江市柑橘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如种植面积及分布、柑橘品种及数量、产量及经济效益等,分析了枝江市柑橘产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如柑橘品种急需改良、基础设施欠缺、缺乏科学技术等,提出了枝江柑橘产业的发展建议,以促进枝江市柑橘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一、柑橘1肥水管理1.1施肥时期幼龄和初投产橘园在春梢萌芽前,成年结果树在萌芽前1~2周,即3月初到3月中旬。1.2肥料种类幼龄橘园可地面施稀薄人粪尿或尿素液1次;初结果树、成年树以氮肥为主,适当搭配磷、钾肥。  相似文献   

16.
湖北省宜都市地处鄂西南向江汉平原的过渡地带,在北纬30°05’53”-30°36’03”,东经111°05’47”~111°36’06”之间。柑橘生产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已达1500年之久,是全国闻名的柑橘之乡。近年来,以温州蜜柑为主栽品种的柑橘生产得到快速发展。到2011年,全市柑橘面积达到2.03×10^4hm^2,2011年柑橘年报产量42.039×10^4t。全市柑橘系列产值达18亿元。  相似文献   

17.
湖北省宜都市柑橘产业已初步实现了生产的标准化,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生产保障体系,柑橘商品化处理和深加工走在全国同行业前列,但在产业发展中仍存在生产规模增长过快、柑橘品种结构不合理、果园栽植密度过大、病虫害发生渐趋严重、采摘季节劳力紧张等问题。根据以上分析结果,提出宜都市柑橘产业今后健康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柑橘疮痂病的发生与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青田县位于浙南山区,瓯江中下游,是个山区农业县,自1981年以来,利用山地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柑橘种植,柑橘面积逐年扩大,截至目前,面积达0.8万公顷,产量达18万吨,产值达2.7亿元,已成为我县主导产业,是农民主要经济来源。但近年来,柑橘疮痂病在柑橘园均有发生,受疮痂病危害后,柑橘产量下降,品质变差,直接影响果农经济效益和柑橘业的发展。1柑橘疮痂病病原、发病规律及发病症状  相似文献   

19.
针对当地新建柑橘园较多,而新橘衣栽培技术相对缺乏的实际,阐述加快幼龄橘树树冠扩大的栽培技术,可为新发展柑橘生产者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20.
宜都市地处鄂西南山区与江汉平原的过渡地带,平原、丘陵、山区兼有。独特的地理环境使生物具有多样性。其中柑橘栽培有文字记载的己达1500余年。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柑橘生产有了快速发展。面积从1949年的333.3hm^2,2013年底发展到21000hm^2,产量从1949年的300t,2013年上升到59.97×10^4t。柑橘已是宜都市农村四大支柱产业,柑橘系列产值达到20亿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