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试验通过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磷二铵施用量对薏苡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磷二铵施用量为300kg/hm~2时,薏苡的株高为76.1cm,分蘖数为5.7个/株,有效穗数为12.3个/株,单株粒重和千粒重分别为6.497g、51.16g,生物产量为20721.59kg/hm~2,籽粒产量为2165.85kg/hm~2。而当磷二铵施用量增加到450kg/hm~2时,薏苡的株高为69.6cm,分蘖数为3.5个/株,有效穗数为2.2个/株,单株粒重和千粒重分别为0.91g、31.06g,生物产量只有9884.68kg/hm~2,籽粒产量为303.30kg/hm~2。  相似文献   

2.
不同控释肥种类和施用量对夏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郑单958为供试品种,研究了控释肥对玉米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肥料不同运筹方式相比,控释肥施用量750 kg/hm~2的处理和控释肥施用量600 kg/hm~2的处理产量无显著差异,均高于控释肥施用量600 kg/hm~2+大口期追施尿素150 kg/hm~2的处理。同一用量不同控释肥处理相比,控释肥A处理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均高于相同数量的控释肥B处理。综合衡量,在本试验条件下,以施用控释肥A、施用量600 kg/hm~2为较合理施肥方式。  相似文献   

3.
以常规稻南粳9108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肥料用量对南粳9108产量的影响,以明确南粳9108最佳肥料施用量。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不同氮钾配比下,氮肥用量270 kg/hm~2为机插稻适量水平,产量以施氮肥270 kg/hm~2、钾肥216 kg/hm~2组合最高。氮肥的增产效果远高于钾肥,増施氮肥能够显著地提高单位面积有效穗数。钾肥增产效应是通过提高每穗粒数来实现的,对有效穗数,结实率,千粒重等影响轻微。  相似文献   

4.
为了明确长期施用磷肥对冬小麦产量、吸氮特性和土壤肥力的影响,通过21年的黄土高原旱地长期定位肥料试验,测定了冬小麦每株有效小穗数、穗粒数、成穗数、千粒重和干物质量以及植株和土壤中的氮、磷养分含量。结果表明,合理施用磷肥(45~135 kg/hm2)能提高冬小麦穗粒数和千粒重,并能显著提高每株有效小穗数、成穗数和冬小麦抽穗期后干物质累积量,继而显著提高产量,其中当磷肥施用量为135 kg/hm2时,产量最高,为2 869.0kg/hm2,但磷肥施用量过大(达到180 kg/hm2)时,成穗数和抽穗期后干物质累积量显著降低,导致产量显著下降;冬小麦的氮素累积动态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增施磷肥能增加冬小麦吸氮量,但到成熟时,冬小麦地上部分出现氮素损失,损失量达13.4%~44.2%;长期施用磷肥能增加土壤有机质和氮素含量,并显著提高土壤磷素含量,其中全磷含量增加10.7%~64.5%,速效磷含量增加234.6%~667.3%。长期合理施用磷肥,能提高冬小麦产量、吸氮量以及土壤中有机质和氮磷养分含量。  相似文献   

5.
通过采用不同施肥水平研究对全膜覆土穴播冬小麦中梁30号群体动态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低肥(折合施N 50.60 kg/hm~2,P_2O_514.88 kg/hm~2,K_2O 10.20 kg/hm~2)、中肥(折合施N 101.20 kg/hm~2,P_2O_536.60 kg/hm~2,K_2O 25.50 kg/hm~2)、高肥(折合施N 151.8 kg/hm~2,P_2O_554.96 kg/hm~2,K_2O 40.80 kg/hm~2)处理下中梁30号的出苗期、分蘖期、拔节期、抽穗期均随施肥量的增加而提前1~2 d,而成熟期则推迟,说明施肥能促进冬小麦的前期生长。成穗数、结实小穗数和有效穗数均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而穗均粒数和千粒重在中肥水平下为最高,高肥处理反而使穗均粒数和千粒重下降。氮磷钾配施高肥与中肥相比增产不显著,中肥施用量较适宜。  相似文献   

6.
通过采用不同施肥水平研究对全膜覆土穴播冬小麦中梁30号群体动态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低肥(折合施N 50.60 kg/hm~2,P_2O_514.88 kg/hm~2,K_2O 10.20 kg/hm~2)、中肥(折合施N 101.20 kg/hm~2,P_2O_536.60 kg/hm~2,K_2O 25.50 kg/hm~2)、高肥(折合施N 151.8 kg/hm~2,P_2O_554.96 kg/hm~2,K_2O 40.80 kg/hm~2)处理下中梁30号的出苗期、分蘖期、拔节期、抽穗期均随施肥量的增加而提前1~2 d,而成熟期则推迟,说明施肥能促进冬小麦的前期生长。成穗数、结实小穗数和有效穗数均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而穗均粒数和千粒重在中肥水平下为最高,高肥处理反而使穗均粒数和千粒重下降。氮磷钾配施高肥与中肥相比增产不显著,中肥施用量较适宜。  相似文献   

7.
在粘壤土上开展试验,研究了施氮量和氮磷钾配比对蓖麻品种淄蓖7号生长特性、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氮磷钾配比以及两者互作对蓖麻的生长特性、干物质积累和产量均产生了显著或极显著的影响;随着施氮量从225.0 kg/hm~2到375.0 kg/hm~2、氮磷钾配比从1∶0∶0提高到1∶0.9∶1.5,蓖麻的株高、叶干重、茎干重、叶面积指数、籽粒产量均显著增加;籽粒产量的增加主要来源于每株穗数的增加和百粒重的提高;施氮量375 kg/hm~2、氮磷钾配比1∶0.9∶1.5处理的籽粒产量最高,达2163.6 kg/hm~2。  相似文献   

8.
张玲  王霞  曹环  刘敏 《安徽农业科学》2016,(34):130-131
[目的]探讨灌云县东部地区小麦磷肥效应。[方法]在固定施氮315 kg/hm~2、施钾45 kg/hm~2的条件下,逐渐增加磷肥施用量(0、45、90、135、180 kg/hm~2),研究不同磷肥施用量对小麦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在施磷90 kg/hm~2的处理下,穗数、每穗粒数、千粒重均达最高,理论产量最高,达8 828.10 kg/hm~2。与无肥区相比,施磷90 kg/hm~2的处理下,小麦增产率为72.5%,增收4 890元/hm~2,均达到最大值,且高于常规施肥处理。[结论]灌云县东部地区小麦最适宜施磷量为90 kg/hm~2为。  相似文献   

9.
在河西绿洲灌区,研究了播期和密度对小麦品种陇春33号产量构成因素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播种密度的增大,基本苗株高增高,导致成穗数和收获指数明显下降,穗粒数和千粒重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随着播期的推迟,产量下降,3月30日以后播种的产量下降显著。不同播期产量变化幅度又因播种密度不同而异,陇春33号产量以播期3月20日、密度675万粒/hm~2处理最高,为8 769.6 kg/hm~2;其次是播期3月20日、密度750万粒/hm~2处理,为8 706.8 kg/hm~2;播期3月10日、密度675万粒/hm~2处理排第3,为8 505.2 kg/hm~2;播期3月20日、密度825万粒/hm~2处理排第4,为8 323.9 kg/hm~2;播期3月10日、密度750万粒/hm~2处理排第5,为8 118.1 kg/hm~2。可见,在河西绿洲灌区陇春33号达到高产优质的适宜播种时间为3月上中旬、播种密度为675万~750万粒/hm~2。  相似文献   

10.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珠峰4000"青稞专用控失肥对青稞籽粒产量、养分吸收和肥料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设置施肥量范围内,施用青稞专用控失肥青稞籽粒产量明显增加,且籽粒产量随施肥量的增加呈上升趋势;养分累积量与籽粒产量的趋势一致,而肥料利用率却呈下降趋势。施肥量为900 kg/hm~2时产量最高,达到4 682.3 kg/hm~2,增产幅度达到150.7%。有效穗、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质量都明显增加,而有效穗和穗粒数对籽粒产量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1.
进行钾硅肥在玉米上的肥效试验,结果表明:①施用钾硅肥,玉米长势平稳旺盛,叶色鲜绿,叶片宽大,玉米穗秃顶少,籽粒饱满,籽粒光泽度好。随着钾硅肥的施用量增加,土壤pH值、速效钾、缓效钾都随着增加,其中缓效钾增长幅度最大。②随着钾硅肥施用量的增加,穗粒数、千粒重有不同程度的增加,秃顶率下降。③玉米施用钾硅肥的处理均比习惯氮磷施肥处理产量有所增加。其中习惯氮磷施肥基础上施用钾硅肥45 kg/666.67 m2的纯经济效益最高,比习惯氮磷施肥处理高93.00元/666.67 m2,投入产出比为1∶6.2。④当地钾硅肥用量的方程:Y=-0.010 952X2+1.764 48X+545.67(R2=0.980 6),最佳施用量为40.86 kg/666.67 m2。  相似文献   

12.
复合微生物肥料在水稻生产上的应用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复合微生物肥料在水稻上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大田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施用复合微生物肥料1500kg/hm~2,能够明显促进水稻的生长,分蘖数以施用复合微生物肥料的处理2最高,达到4.35个/苗;有效穗数、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等均以处理2最高,其千粒重达到27.6g,显著高于其他施肥处理;处理2产量达到9660.1kg/hm~2,与常规施肥相比增产率达到9.9%,增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为促进小麦品种克春130290大面积增产并推广种植,提高肥料利用率,通过田间试验,测定了7个施肥水平下春小麦的农艺性状、产量及产量构成要素,并进行相关分析研究施氮量对春小麦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当纯氮施用量为75 kg·hm-2时春小麦株高和茎数达到较大值,继续增加施氮量两者增加不大甚至反而降低;在施氮量0~90 kg·hm-2范围内穗长、不孕小穗数、小穗数和容重变化不显著。当纯氮施用量为67 kg·hm-2时,产量最高,为5 791.67 kg·hm-2,继续增施氮肥产量却降低,但降低幅度不显著;各处理穗粒数差异不显著,有效穗数和千粒重差异显著,当施氮量为75 kg·hm-2时春小麦有效穗数最高,为714.67万穗·hm-2,当施氮量为67 kg·hm-2时千粒重最高,为34.13 g。不同施氮水平下春小麦株高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有效穗数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82和0.54,两者对产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播种期、播种量、有机肥施用量、有机肥化肥处理对黑小麦产量及品质的影响。[方法]以黑小麦漯珍1号为材料,用不同水平的播种期、播种量、有机肥施用量、有机肥和无机肥量处理考察农艺性状;采用近红外谷物品质分析仪测定品质性状。[结果]当栽培因子为播期时,处理间株高、理论产值、实际产量、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稳定时间、硬度、沉降值差异显著。当栽培因子为播种量时,处理间穗数、穗长、退化小穗数、理论产值、实际产量、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吸水率、容重、稳定时间、沉降值、出粉率差异显著。当栽培因子为有机肥施用量时,处理间穗数、小穗数、穗长、千粒重、理论产值、实际产量、沉降值差异显著。当栽培因子为有机、化肥时,处理间株高、穗数、穗长、千粒重、退化小穗数、理论产值、实际产量、沉降值、出粉率差异显著。[结论]播种期、播种量、有机肥施用量、有机肥化肥处理对黑小麦漯珍1号产量及品质影响显著,以11月12日播种、播种量300 kg/hm2、有机肥施用7 500 kg/hm2时产量最高,11月22日播种时蛋白质、湿面筋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5.
在相同施氮水平下,试验分析了不同磷肥施用量与有机肥配施对黄绵土雨养农业区冬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施氮水平下,施磷150 kg/hm2配施有机肥7 500 kg/hm2处理的穗粒数、穗粒重及千粒重均高于不施有机肥、不施磷肥处理,且折合产量最高,为5 317.60 kg/hm2,较不施有机肥、不施磷肥增产52.71%。可作为天水市及周边地区冬小麦磷肥的投入阈值。  相似文献   

16.
旱地春小麦种植密度与产量及农艺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小麦品种甘春27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了种植密度对小麦产量的影响,以及密度与产量和主要农艺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逐渐增加,小麦的株高、穗长、小穗数和穗粒数以及千粒重均呈现依次递减的趋势,而穗数的变化趋势与之相反。小麦的籽粒产量随着密度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以375万粒/hm~2处理的产量最高,300万粒/hm~2处理的次之,分别比产量最低的525万粒/hm~2处理显著增加了4.12%、2.81%(P0.05)。相关分析表明,小麦的穗数和穗粒数与种植密度呈极显著相关关系(P0.01),相关系数分别为0.987和-0.993,而籽粒产量与密度之间的相关系数仅为0.497(P0.05)。通过关联分析可知,小麦种植密度与主要农艺性状及籽粒产量的关联度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为穗数、产量、株高、小穗数、千粒重、穗长、穗粒数,表明受密度影响最大的性状因子是穗数。虽然小麦种植密度与籽粒产量的相关性不显著,但是二者之间的关联度较大,说明合理密植仍是旱地小麦增产的关键。在本试验条件下,甘春27号小麦品种的最佳播种密度为375万粒/hm~2。  相似文献   

17.
高福平 《安徽农学通报》2008,14(17):108-109
通过不同施氮量和不同时期追施氮肥,研究其对皖麦41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同一追肥时期,各处理在小麦开花后干物质积累量随施肥量的增加而提高。不同追肥量处理小麦开花至灌浆末期干物质积累量和对籽粒贡献率依次为:225 kg/hm^2〉300 kg/hm^2〉150 kg/hm^2。(2)返青期追肥粒重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起身期追肥开花后10-20d各处理籽粒干重差异不显著;开花后20-35d各处理籽粒干重差异显著,增长速率变化规律为:225 kg/hm^2〉300 kg/hm^2〉150 kg/hm^2。拔节期追肥粒重以施肥量225kg/hm^2时最高。(3)氮素供应对小麦产量有显著影响。返青期、起身期追肥,随施肥量的增加,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均提高,拔节期追肥对穗数和千粒重的增加效应较小,但穗粒数增加显著。本试验条件下以起身期施肥300 kg/hm^2,产量最高达7155.94kg/hm^2,其次是起身期施肥225 kg/hm^2,产量为6515.33 kg/hm^2。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茶树菇菌渣肥料化利用的可行性,以不同比例茶树菇菌渣与普通化肥(N:P2O5:K2O=15:15:15)作底肥,研究了不同处理对冬小麦生长发育、产量和经济效益进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单施化肥处理相比较,增施90 000和12 000kg/hm~2菌渣肥处理能显著提高冬小麦根重、群体数量、干物质积累、穗粒数和产量;增施6 000、9 000和12 000kg/hm~2菌渣肥处理能显著提高冬小麦的植被覆盖指数和千粒重;施9 000kg/hm~2菌渣肥配合600kg/hm~2普通化肥处理的经济效益最优。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宁麦27产量三因素与产量之间关系,为其大面积推广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国家冬小麦长江中下游2015—2017年度区域试验和2017—2018生产试验数据分析宁麦27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分析。[结果]宁麦27在3组45个点次的平均穗数为449.9万/hm~2,穗粒数40.1粒,千粒重39.5 g,籽粒产量6 202.7 kg/hm~2。相关分析表明,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与籽粒产量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42 4,0.478 8和0.300 3。通径分析表明,穗数对籽粒产量的贡献最大(P_y=0.501 1),穗粒数次之(P_y=0.486 7),千粒重的贡献相对较小(P_y=0.273 3)。宁麦27的高产栽培途径应在保证足够穗数的基础上,提高穗粒数,并兼顾千粒重。[结论]宁麦27产量3因素协调性较好,产量潜力较高,适合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氮磷肥料与水稻产量性状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新疆西北部地区水稻的需肥规律,为合理施肥提供技术参考,避免和减少不合理的施肥现象。[方法]采用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法,研究了氮、磷肥施用量对水稻产量及其相关性状的影响,建立了氮、磷素化肥施用量与产量及产量相关性间的回归方程。[结果]水稻生产中氮肥对穗数、穗粒数、产量的影响高于磷肥;氮磷配合的最适用量为:氮肥(N)272.12~440.98 kg/hm^2,磷肥(P2O5)62.96~145.67 kg/hm^2,氮磷比(N∶P2O5)1.00∶0.21~0.32,此时可获得水稻最佳产量为10186.75~15 283.32 kg/hm^2。氮磷肥料最佳用量范围内,氮肥对穗数、穗粒数、产量的影响大于磷肥;当氮磷肥料超出此范围时会产生负效应;氮磷肥料配合施用可促进穗数及产量的增加。[结论]不能盲目加大肥料用量,要氮磷配合且按配方施肥,同时加强土壤培肥也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