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桑园是蚕桑产业发展的基础,桑树栽培管理是影响蚕茧产量和种桑养蚕经济效益的重要环节。通过分析广西农村桑园栽培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一些常见问题,提出改进农村桑园栽培管理、桑树病虫害防治工作的措施,以及提高广西桑园栽培管理水平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桑园是生产优质蚕茧的物质基础,也是茧丝绸产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从东台市近几年的生产来看,在桑园管理上还存在某些问题和薄弱环节,影响了桑园效益发挥和蚕农经济收入提高,制约了蚕桑生产的发展和壮大。主要问题分析如下。1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蚕桑生产效益主要指标是单位面积桑园的收入。为规避市场风险,提高蚕农的经济效益,必须在桑园管理上下功夫,科学地利用桑园土地,挖掘和发挥桑园生产潜力,才能真正提高桑园的综合效益。如何引导蚕农在桑园管理中,应用先进的、规范的桑园管理技术是提高蚕农经济效益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在桑园进行合理间作,可有效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和桑园产出率,增加蚕农的收入。尤其是蚕桑生产低潮时期,积极引导蚕农开展桑园合理间作,是“空中取钱”,提高桑园综合效益,稳定蚕桑生产基础的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5.
为提升桑园单位面积的生产效益,石泉县重点推广了桑园配方施肥、桑园轮伐、桑园病虫害防控和桑园复合经营四项生产管理技术,稳定了"十二五"石泉蚕桑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丰产桑园是生产优质蚕茧的物质基础,也是茧丝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目前蚕桑产业已成为不少地区的重要优势产业,也是促进广大农民增收的一个经济增长点.桑园管理是茧丝绸产业链的基础环节,综观生产实际,在桑园管理上还存在不少问题和薄弱环节,影响了整体效益的发挥和蚕农经济收入的提高,制约了蚕桑生产的发展和壮大.  相似文献   

7.
万成功 《四川蚕业》2010,38(4):39-40,45
提高桑园产出率,提高蚕桑综合效益,是稳定行业、保持蚕桑发展长盛不衰的唯一出路,是蚕桑生产新形势下的一种必然选择。实践证明,依靠科学技术,全面加强管理,合理调整布局,普及优良蔟具,搞好桑园套种和蚕桑副产物的综合利用,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几项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正我县桑园建设历史较短,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前,蚕桑生产的桑树基础主要是四边桑,八十年代中期四川提出四边桑、小桑园、间作桑"三结合"栽桑模式,各地才陆续发展小桑园或间作桑园,但主要分布在部分地区的少数农户,桑园面积总量不大,没有占据蚕桑生产的主导地位。因此,人们对桑园的建设关注不多,桑园建设和管理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也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然而,近年来随着蚕桑产业的转型发展,大力开展了蚕桑大户和家庭农场的培育,规模化、  相似文献   

9.
针对现行蚕桑生产实际,提出了依靠科学技术、全面加强管理、合理调整布局、普及优良蔟具、加强桑园套种和蚕桑副产品综合利用等重要措施,以稳定和发展蚕桑产业。  相似文献   

10.
张义厚 《四川蚕业》2009,37(1):58-59
蚕桑是我县几个蚕桑基地乡镇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主要产业。去年以来,受自然灾害频发、金融危机爆发等因素的影响,丝绸市场进一步持续低迷,蚕茧价格不高,比较效益优势不强,相当部分蚕农生产积极性十分消极,丝绸企业经营举步维艰;对南溪这个蚕桑小县而言,蚕桑产业面临生死存亡的困难局面。南溪县农业局面对严峻形势,积极组织蚕桑、蔬菜部门及丝绸企业,认真探索桑园综合开发利用种植模式,增加桑园立体效益,保住蚕农收益,保住蚕桑资源,稳定蚕桑企业。于去年9月中旬开始,以南溪镇大塘、东堂等四个村为重点,留宾、  相似文献   

11.
桑园养鸡生态循环经济模式的经验与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嘉兴市秀洲区是浙江省重点蚕区,现有2300 hm2左右的桑园,有1.5万户左右从事种桑养蚕,蚕桑产业是当地的一项传统产业。但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深入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步伐不断加快,蚕桑产业比较效益差,缺乏竞争力,蚕桑产业逐渐萎缩,全区蚕种饲养量逐年下降。为了进一步加快蚕桑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促进优质高效经济发展,提高桑园经济效益,增加蚕农收入,近年来我区积极探索蚕桑产业转型升级优质高效的经济模式,  相似文献   

12.
如皋市桑园套种蔬菜现状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苏蚕业》2013,(3):22-24
如皋市现有桑园8.49万亩,年产茧近8 300t,积极引导桑园合理套种蔬菜,充分利用桑园空间及温光资源,提高综合效益,逐渐形成区域特色。为打造十亿元蚕桑产业,加速推进蚕桑产业高效规模化进程,调查总结如皋桑园套种蔬菜现状及保障措施,并探讨其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3.
进入21世纪后,我国的蚕桑产业从业人员老龄化和部分地区机械化推进难等问题日益加重,严重制约着蚕桑产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虽然桑园管理机的应用使桑园的管理工作效率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经济效益明显提升,但是在桑园管理机的应用过程中仍存在着农机与农艺融合度不高、研发力度不足、桑园管理机推广应用难、售后服务机制不健全等很多问题。通过分析我国的桑树建园栽培制度和管理模式,并在对我国桑园管理机的应用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桑园建设标准化、机具研发功能化、政府扶持体系化、桑园管理专业化"的桑园管理机发展思路,为蚕桑产业机械化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正>农村土地承包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对推进现代农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具有几千年传统的蚕桑产业,却很难在流转桑园面积、培育专业大户上跨出步伐。究其原因,主要还是蚕桑产业比较效益低、机械化作业难以开展、生产风险大等造成的。但是在蚕区也出现了一种现象,就是"桑园托管"。  相似文献   

15.
<正>射阳县现有桑园3667hm2,年发放蚕种16万张,生产蚕茧6250t。近年来桑园面积、发放蚕种、蚕茧产量稳中有升,为了使射阳蚕桑产业持续稳产高产,必须加快老桑园改造步伐。本文结合几年来的实践探索高产高效桑园的栽培与管理。1科学规划,统筹解决农业和蚕桑之间的矛盾1.1合理规划解决好桑田零星分散、不成规模造  相似文献   

16.
蚕桑生产的稳定与否,关键在于效益,主要看单位面积桑园的经济收入。近年来蚕茧价格剧烈波动,蚕茧质量不稳,蚕农生产信心严重受挫,为提高蚕桑产业的综合经济效益,我站在桑园综合开发上下功夫,发动蚕农积极开展桑园套种、套养和利用桑枝条栽培黑木耳等工作,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7.
春季桑园管理是冬管的延续,也是春蚕备养的基础工作,认真抓好春季桑园管理,不仅能多产叶、多养蚕、多出效益,而且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结合皖南地区桑园特点和产业特色,推介了“猪—沼气—桑园”循环经营模式、“桑园—家禽”生态养殖模式、“桑园—中药材”间作模式、“桑枝—食用菌—沼肥—桑园”循环利用模式和“桑园—蔬菜”套种模式等目前几种较为典型的桑园综合经营模式及技术要点,旨在积极探索推广适宜皖南蚕区应用的高效桑园综合经营模式,进一步提高蚕桑资源的利用水平,提升宣城市蚕桑产业的综合效益和竞争力.  相似文献   

19.
利用桑树冬闲季节,推广桑园套种蔬菜,有利提高桑园综合效益,促进蚕桑产业的稳步发展。唐洋镇目前桑园面积达到1507hm2。自2007年起,在本镇官坝、张灶等村桑园进行套种冬包菜,亩平包菜产量达到2000~2500kg,亩产值达1000~2000元。现将相关技术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桑园生态治理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梅 《江苏蚕业》2010,(4):31-34
近些年,桑园治理依赖农药、化肥。桑园生态系统失衡、环境恶化。桑树药害、家蚕中毒事故经常发生,严重影响经济效益和蚕桑产业可持续发展。本文通过桑园治理现存问题分析,根据农业生态治理要求和害虫生态治理原理,提出推进桑园生态治理对策,对维护桑园生态环境有现实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