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自动防疫系统对冬季鸡舍空气净化的效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试验选用300型空气电净化自动防疫系统和3DDC-12型粪道等离子体除臭灭菌系统(二者简称为自动防疫系统),测定其对冬季蛋鸡舍空气的净化效果。选取尺寸、样式和饲养密度等完全相同的两栋蛋鸡舍作对比试验,两栋鸡舍通风采用自动控制装置。在试验鸡舍安装自动防疫系统,测定两栋鸡舍舍内有毒有害气体和空气细菌总数的浓度。结果显示,两栋鸡舍在适当通风条件下(使舍内温度维持在(14.2±0.4)℃),对照鸡舍和试验鸡舍的空气细菌总数平均浓度分别为 17.8 cfu/L和11.72 cfu/L(P<0.01),自动防疫系统使之降低34.2%;空气粉尘的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5.52 mg/m3和 3.54 mg/m3(P<0.01),自动防疫系统使之降低35.9%;蛋鸡平均日死亡只数分别为4.68只和2.53只(P<0.01),自动防疫系统使之降低46.0%。试验表明,舍内安装自动防疫系统能显著降低鸡舍空气细菌总数浓度和空气粉尘浓度,降低蛋鸡死亡率。  相似文献   

2.
选用体重2 0 kg左右的杜×长×大三元杂去势公猪,随机分为4组,进行消化代谢试验,测定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Ⅰ组)和以植酸酶250 U/kg(Ⅱ组)、500 U/kg(Ⅲ组)、750 U/kg(Ⅳ组)取代基础饲粮中40%、60%、80%的磷酸氢钙的试验饲粮中的粗蛋白质等养分的消化利用率。采用全收粪法进行两期消化代谢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Ⅰ组)相比,Ⅱ、Ⅲ、Ⅳ组的蛋白质表观消化率分别提高了3.50%、2.45%、2.32%,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蛋白质生物学价值分别提高了5.75%、6.29%、6.62%,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粗纤维表观消化率分别提高30.09%、54.10%(P<0.05)、13.07%;钙的表观消化率分别提高了4.02%、13.82%(P<0.05)、2.20%;磷的表观消化率分别提高了8.20%、47.36%(P<0.05)、13.39%;饲粮可消化能分别提高了1.89%、7.69%(P<0.05)、4.83%。  相似文献   

3.
准确获取肉鸡养殖过程中氨气(NH3)排放规律及排放系数是评估其排放量的基础,并可为NH3减排提供依据。为了研究肉鸡模拟养殖环境条件下肉鸡质量、排泄量、采食量和饮水量等参数对NH3排放情况的影响,该文设计了由肉鸡养殖箱、气体采样管路和红外光声谱气体监测仪构成的肉鸡养殖箱NH3浓度检测装置,对养殖箱的静态气密性、检测装置的性能和肉鸡短期养殖NH3排放情况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静态试验时,养殖箱内NH3质量浓度的平均变化率为-4.40%,气密性能良好;动态试验时,将质量浓度为37.95 mg/m3 NH3通入养殖箱,检测NH3质量浓度最大值36.75 mg/m3,最小值35.22 mg/m3,平均值为35.65 mg/m3,准确度达到93.94%,检测装置性能稳定,能够较精确检测到养殖箱内标准气体的质量浓度。肉鸡短期养殖试验结果表明:在非光照时期(22:00-次日06:00)养殖箱内NH3质量浓度大于光照时期(06:00-22:00)质量浓度;养殖前期肉鸡排泄量与NH3浓度变化趋势呈正相关,养殖后期排泄量与NH3浓度变化趋势呈负相关;箱内粪便累积到第4天,NH3质量浓度急剧上升。该检测装置为后期进一步研究肉鸡养殖生长过程中NH3排放特征提供了前期研究设施基础。  相似文献   

4.
夏季鸡舍屋顶隔热改善舍内热环境及蛋鸡生产性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鸡舍屋顶夏季所接收辐射热最多,屋顶内表面与舍内空气对流换热作用较强,舍内垂直温差加剧,造成局部热应激影响蛋鸡生产性能。为探究屋顶隔热对蛋鸡舍内热环境及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该文对比研究试验舍(100 mm保温玻璃棉毡彩钢板屋顶)与对照舍(200 mm加气混凝土屋顶)2种不同材料屋顶对鸡舍内环境及生产性能的影响,并讨论鸡舍屋顶成本与养鸡经济效益的关系。结果表明:1)试验舍内温湿度波动比对照舍内小,试验舍内平均温度比对照鸡舍低2.3℃,对照舍内温度空间上呈垂直分布且温差大于3℃,由地面向屋顶逐渐升高且距离地面3.2 m高度水平面温度与0.8、1.6、2.4 m高度水平面温度差异极显著(P0.01);2)试验舍内热应激程度低于对照舍,对照舍内温湿指标正常水平比试验舍内低15.7%,轻度热应激程度高12.1%,中度热应激程度高1.7%,高度热应激程度高0.9%。对照舍内3.2 m平面上蛋鸡受到不同程度的热应激,高度热应激占2.5%;3)试验舍蛋鸡产蛋率比对照鸡舍高1.5%,平均蛋质量高1.9 g。对照舍3.2 m平面上蛋鸡产蛋率与距离地面0.8、1.6、2.4 m平面蛋鸡产蛋率差异极显著(P0.01),周死淘率差异显著(P0.05);试验舍和对照舍0.8 m平面上蛋鸡平均蛋质量最高,对照舍底层0.8 m平面上蛋鸡平均蛋质量与距离地面1.6、2.4、3.2 m平面蛋鸡的平均蛋质量差异极显著(P0.01),但破蛋率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4)对照舍屋顶的冷负荷峰值是试验舍屋顶冷负荷峰值的2.1倍,对照舍屋顶内表面温度比试验舍高3℃。试验鸡舍采用隔热屋顶1~1.5 a可收回投入成本,维持舍内热环境以提高蛋鸡养殖户的收入。该研究可为集约化密集型饲养模式下蛋鸡舍的环境调控及节能措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降低鸡舍排风对场区环境和生物安全的影响,规模化鸡场开始普遍采用在鸡舍排风机外侧设置过滤网的方式拦截羽毛和过滤粉尘。羽毛和粉尘在过滤网积聚易导致鸡舍通风效率降低,因此需要定期进行人工清洗,既费工费时又危害清洗人员呼吸道健康。为实现鸡舍排出空气的自动化高效净化,该研究设计了一种由过滤机构、清洗机构、驱动机构和控制机构组成的鸡舍排出空气过滤清洗装置,并进行了试验验证和运行能耗及成本核算。根据鸡舍排风污染物特性和过滤清洗需求,确定了过滤网材质及孔径、冲洗杆喷头选型及布置方式,以及驱动小车电机选型和车轮直径等关键参数,编写了装置运行控制程序。该装置通过自走式小车沿导轨往返运动驱动连接在过滤网内外侧竖直布置的冲洗杆和收集槽同步运动,冲洗杆采用喷水反向冲洗的方式,将过滤网内侧积聚的羽毛和粉尘冲洗至收集槽中,再排放至鸡场废水收集系统,从而实现过滤网的定期自动清洗功能,保证过滤效果的同时减少人力投入。试验验证结果表明,该装置运行可靠、控制简单,能够过滤拦截收集鸡舍排出空气中的羽毛,对鸡舍排出空气中粉尘的去除率可达到55.0%;运行能耗及成本核算结果表明,装置耗水量为2.17 L/(次·m2<...  相似文献   

6.
LED光源不同R/B处理对甘薯组培苗品质及节能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红色LED(660±20nm)和蓝色LED(450±20nm)组合制成的LED灯管作为组培人工光源,研究光照度为35μmol.m-2.s-1时,红蓝光质比(R/B)分别为4、6、8、10的光环境培养条件下甘薯组培苗的生长情况,以相同光照度的荧光灯为对照,培育甘薯组培苗28d。结果表明:660nm红光和450nm蓝光组合可以有效抑制植物徒长,有降低地上部分含水率和提高根冠比的作用,荧光灯下生长的植株地上鲜重、叶片含水率和株高均最大,但是植株徒长,干物质积累不良。高的R/B处理能提高植株高度和根冠比,增大地下鲜重,降低地上含水率,有利于干物质积累;R/B为8时甘薯组培苗的地下鲜重和根冠比均最大;R/B变化对叶片光合色素含量没有显著影响。另外,LED光源的电能消耗与R/B值呈线性增加关系,并比荧光灯节能27.6%~48.0%。  相似文献   

7.
试验选用24只3月龄、体重23.1±0.62kg的德国肉用美利奴杂交一代绵羊,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饲喂精料补充料+玉米青贮,处理Ⅰ、Ⅱ和Ⅲ组分别在对照日粮基础上以重度盐碱化草地混播牧草(披碱草、碱茅和沙打旺)替代1/3、2/3和3/3玉米青贮,研究重度盐碱化草地混播牧草对绵羊采食量、日增重、消化率和屠宰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日粮重度盐碱化草地混播牧草比例增加,各组绵羊日增重差异不显著(P0.05)。处理Ⅲ组饲料采食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处理Ⅱ和处理Ⅲ组绵羊饲料转化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处理组日粮干物质、有机物质、粗脂肪、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表观消化率线性降低(P0.05),日粮可消化氮、沉积氮和沉积氮/可消化氮均随着日粮重度盐碱化草地混播牧草比例升高而线性下降(P0.05),处理Ⅰ和处理Ⅱ组屠宰率和净肉率显著高于处理Ⅲ组和对照组(P0.05),处理Ⅰ和处理Ⅱ组肉骨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处理组眼肌面积差异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以上结果说明饲喂不同比例重度盐碱化草地混播牧草不影响绵羊日增重,但降低了饲料消化率和氮的利用率,而重度盐碱化草地混播牧草和玉米青贮混合饲喂提高了绵羊屠宰率、净肉率和眼肌面积。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湖南烟区冬季大棚育苗常遇到的低温寡照问题,以云烟87为试验材料,利用自制不同波段的荧光粉组装成不同光谱的LED植物光源器件,开展不同光质LED对苗期的补光试验,研究LED不同光质对烟草育苗及烟苗生长的主要生理指标的影响,同时采用荧光灯进行对照试验。结果表明,采用LED补光,烟苗出苗率、苗高、茎围、最大叶长、最大叶宽、茎高、叶绿素、根系活力较荧光灯(对照组)显著增加。最佳LED补光可以缩短育苗时间至47 d,较对照组提前36 d,显著增强了成苗素质。在荧光粉激发型LED植物光源器件中,以发射峰位于630 nm波段荧光粉的器件补光效果最好,其所育烟苗素质较对照组高,能达到移栽壮苗要求,可以满足烟苗冬季补光育苗的条件。本研究为烤烟育苗人工补光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日粮共轭亚油酸对黄羽肉鸡腹脂沉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1日龄黄羽肉鸡60只,随机分成2组。在实验组中添加3%共轭亚油酸(conjugated linoleic acid,CLA),对照组日粮中添加3%的食用菜籽油。49日龄屠宰,采集腹部脂肪组织。用RT-PCR方法,以β-actin为内标,相对定量测定腹脂中鸡生长激素受体(cGHR)、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c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型受体(cIGF-ⅠR)、过氧化物增殖剂活化受体γ(cP-PARγ)、脂联素(cAdiponectin)及其Ⅰ型受体(cAdipoⅠR)的mRNA丰度。结果显示,CLA处理使肉鸡的腹脂沉积下降了20.93%(P〈0.05),分别使腹脂cGHR mRNA和cPPARγmRNA降低了24.74%(P〈0.05)和66.52%(P〈0.01);而对cIGF-1、cIGF-ⅠR、cAdiponectin和cAdipoⅠR基因表达无显著影响(P〉0.05);cGHR和cPPARγmRNA的表达与腹脂率正相关(P〈0.05)。数据说明,CLA降低肉鸡脂肪沉积的作用可能通过降低GHR和PPARγmRNA水平实现,而与IGF-1和(或)GH-IGF-1途径、Adiponectin的作用无关。  相似文献   

10.
试验研究了热应激对肉鸡的影响以及电解质添加剂对肉鸡生产性能和屠体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1 )热应激可显著降低肉仔鸡采食量、日增重和饲料利用率 ;(2 )与高温对照组相比 ,在日粮中添加抗热应激添加剂的 1 4~ 3 1日龄肉鸡 ,其平均日增重提高了 6.43 % (P<0 .0 5 ) ;3 8~ 46日龄肉鸡 ,平均日增重和饲料利用率分别提高了 2 7.5 4% (P<0 .0 5 )和 2 0 .1 9% (P<0 .0 5 ) ;但这种抗热应激添加剂对肉鸡采食量无显著效果。此外 ,热应激能显著地增加肉鸡腹脂率 ,而添加抗热应激添加剂能显著降低腹脂率。  相似文献   

11.
本文系首次在国内使用八种市售色灯对0~40龄白来航雏鸡3600只进行色光对雏鸡影响的试验性研究。共观察了雏鸡体重增长、死亡率、抑制与兴奋、敏感性、啄癖等项。结果表明,色光灯对0~40日龄白来航雏鸡的良性反应顺序如下:红光灯>橙光灯>兰光灯>白炽灯,白炽灯+紫外灯和绿光灯>日光灯>红外线灯。其中,红光灯积分最高,为27分;红外线灯积分最低,为7分(满分32分)  相似文献   

12.
蛋壳是鸡胚发育过程中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和热量交换的重要媒介,其结构、形态等因素均为影响鸡胚发育的重要因素。单色绿光照射可缩短种蛋孵化时间,促进出雏、提高种蛋孵化率。有鉴于此,该研究针对单色绿光调控孵化过程中的种蛋蛋壳色度、蛋壳结构、色素含量及元素含量等因素进行监测,从种蛋蛋壳特性变化的角度探究单色绿光在种蛋孵化过程中促进雏鸡出雏的机制。结果表明,与传统黑暗孵化环境相比较,孵化过程单色绿光形成的光环境促使蛋壳对孵化环境产生适应性响应,蛋壳表面亮度显著降低(P<0.01),抑制了蛋壳中绿色色素-胆绿素的分解(P<0.01)。且单色绿光有助于鸡胚吸收利用蛋壳中的Ca元素,显著促进孵化过程中蛋壳表面孔隙面积的风化增大(P<0.000 1),提高蛋壳的通透性及散热效果,利于出雏期间雏鸡出壳,有助于促进出雏并降低孵化死亡率。该研究阐析了单色绿光孵化过程中种蛋蛋壳特性的变化,为单色绿光促进种蛋出雏及其在孵化产业的应用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LED光源R/B对叶用莴苣生理性状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不同红/蓝(R/B)光强配比对叶用莴苣(LactucasativaL.)生理性状及品质方面的影响,以便为新型人工光源在莴苣生产上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试验利用波长为660nm(±20nm)红光与450nm(±20nm)蓝光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Diode,LED)作为人工光源,设置3个R/B试验处理,分别为LED1(R/B=10)、LED2(R/B=8)、LED3(R/B=6),以1个荧光灯处理为对照(CK),选用水耕栽培模式在不同光照环境下培育叶用莴苣30d。结果表明:660nm红光和450nm蓝光组合可以有效提高莴苣的光能利用率,促进光合作用;适宜的红蓝光比例能有效增加植物Vc含量,并降低硝酸盐含量。其中,处理LED2(R/B=8)的叶用莴苣净光合速率及Vc含量明显高于其他试验处理,而硝酸盐含量最低,表现出良好的生理和品质特性,因此,R/B=8相对更适宜叶用莴苣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4.
补光光源对AM真菌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室条件下,研究不同补光光源对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e,AM)真菌Glomus mosseae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补光光源的光谱不同,对菌根共生体生长发育的影响不同,以农艺钠灯作为补光光源处理的宿主植物的光合速率及可溶性糖含量高于其它两种光源处理,综合比较菌根长度、根外菌丝量及孢子数三项指标,以农艺钠灯作为补充光源对真菌G. mosseae的生长发育最为有利。金属卤灯、荧光灯两处理宿主植物中氮、磷浓度高于农艺钠灯处理,可能对菌根真菌的生长发育有不利影响。因此,工厂化AM菌剂生产中,如果需要补充光照,应以农艺钠灯作为补光光源。  相似文献   

15.
肉鸡安全生产全过程跟踪与可追溯平台的设计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国家肉鸡产业技术体系项目为研究背景,开发了包含雏鸡生产子系统、肉鸡生产子系统、肉鸡屠宰加工子系统、肉鸡储运子系统、肉鸡销售子系统、体系管理部门子系统、检验检疫子系统和一个用于各个子系统登录、消费者查询及体系管理部门信息发布的网站系统的肉鸡安全生产全过程跟踪与可追溯平台。首先用UML进行面向对象系统分析,再采用Java EE构架,以Java和Action Script3.0作为设计语言,结合SQL Server 2005数据库管理系统和Apache Tomcat 6.0 Web服务器进行设计实现。用Flex技术开发的视频即时通信可进行在线咨询和在线诊断。该平台实现了肉鸡从生产、屠宰加工、冷链储运到销售所有环节信息的跟踪与可追溯,具备肉鸡养殖疫情与产品质量安全预警功能,从生产管理各环节保证了肉鸡产品安全。  相似文献   

16.
蛋种鸡对本交笼产蛋窝内光环境的偏好性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蛋窝是种鸡表达行为需求的必要福利设施,为明确本交笼养模式下种鸡对产蛋窝内部光环境相关设计参数的需求,探究种鸡对产蛋窝内部LED光环境的偏好性选择,该研究采用窝内蛋比例、产蛋行为与竞争行为作为评价产蛋窝使用效果的指标,选择LED白光(400~700 nm)、LED红光(585~690 nm)、LED蓝光(460~490 nm)3种光色作为诱导光源,每种光色设置2种不同的光照强度(5 lx、30 lx),对照组为无光源诱导组,对比7个试验组产蛋窝使用效果。结果表明,产蛋窝内设置30 lx的LED白光与蓝光时,窝内蛋比例显著高于其他试验组(P<0.05),在33周龄时,窝内蛋比例可达91.5%±3.4%、93.2%±4.5%。30 lx的LED白光与蓝光组鸡只的打斗行为与排挤行为频次显著高于其他试验组(P<0.05),30 lx的LED红光组鸡只啄羽行为频次显著高于其他试验组(P<0.05)。竞争行为频次随时间分布的趋势与产蛋数量随时间分布趋势一致,产蛋数量与竞争行为频次主要集中在开灯后的第2~5小时,开灯后第3和第4小时为产蛋高峰。鸡只更偏好于30 lx的LED白光与蓝光作为产蛋窝内诱导环境,在该刺激下鸡只的产蛋行为可较好地表达,产蛋窝利用率更高。  相似文献   

17.
LED红蓝弱光照射保持樱桃番茄冷库贮藏品质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为了探究单色光对番茄冷藏过程中品质的影响,开发樱桃番茄保鲜新技术,以绿熟期樱桃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 Mill.)为试材,在4℃条件下分别采用发光二极管(LED,light emitting diode)红蓝单色弱光(30 lx)持续照射,研究LED红蓝单色弱光对樱桃番茄采后贮藏过程中感官和主要营养品质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研制的LED试验装置稳定可靠,红蓝单色光的发射光谱稳定,不因光照强度的变化而发生偏移。贮藏10 d以后LED红蓝光处理的樱桃番茄感官品质显著优于无光对照(P0.05),且LED红光处理好于蓝光处理(P0.05)。LED蓝光照射能较好地保持樱桃番茄维生素C含量(P0.05),但LED红光照射不利于维生素C含量的保持。LED红蓝单色弱光照射有利于促进樱桃番茄早期贮藏过程中的还原糖和可溶性总糖积累,显著抑制贮藏后期糖含量的下降(P0.05)。LED红蓝单色弱光照射处理还能显著延缓樱桃番茄贮藏过程中可溶性固形物下降(P0.05),提高樱桃番茄果实可滴定酸的含量,其中LED红光处理显著高于蓝光处理(P0.05)。贮藏20 d时,红光照射可显著促进番茄红素的合成,但贮藏过程中LED蓝光照射与对照差异不显著(P0.05)。综合来看,与对照(CK)相比,LED红蓝弱光(30 lx)照射有利于樱桃番茄4℃贮藏过程中感官和营养价值的保持,其中LED红色弱光照射处理效果较好。作为一种简便可行的物理保鲜方法,LED红蓝弱光持续照射处理在樱桃番茄采后营养品质调控方面具有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8.
为明确人工光环境下后备母猪的适宜光照强度,该研究搭建了一套猪舍光环境偏好性选择系统,以LED白光(400~700 nm)为人工光源,设置4种光照强度(40、100、350、1200 lx),每7 d为一个周期对单元猪舍对应的光照方案进行调整,光照时长16 h,以24头二元杂交后备母猪为试验对象,进行了为期28 d的试验,探究后备母猪对人工光环境光照强度的偏好性选择规律。结果表明,在猪只数量的时空分布方面,相较于40、350、1200 lx,后备母猪在开灯期间表现出对100 lx光照强度的显著性偏好(P<0.05),占整体数量29.33% ± 1.14%;猪群对其余3种光照强度的偏好呈现明显的节律性,表现为开灯后和关灯前3 h对40 lx光照强度的偏好显著高于350、1200 lx(P<0.05);在猪只活跃度方面,开灯后的前6 h,较强光照组(350 lx: 37.97% ± 3.47%和1200 lx:35.42% ± 4.04%)的猪只活跃度显著高于较弱光照组(40 lx: 27.90% ± 8.44%和100 lx: 23.94% ± 3.79%);在猪只采食方面,较强光照(350、1200 lx)组后备母猪的饲料消耗量和采食时长均高于较弱光照组(40、100 lx)。由此,建议后备母猪舍的照明制度中设置一定的光照过渡阶段,以100 lx光照强度为主,开灯后和关灯前3 h使用40 lx较弱光环境避免刺激,此外,可在09:00—11:00增加2 h较强光照(350 lx)增加猪只活动量。该研究结果可为后备母猪舍光环境精准调控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基于光度学的相关知识,对农业生产和研究中广泛使用的黑光灯在平面上的光强分布进行了分析计算和实际测量,并利用Matlab进行了计算机模拟仿真。建立了黑光灯的物理模型,通过合理的假设,推导出了在工作平面上各点辐照度的计算公式。模拟仿真和试验结果表明黑光灯在打开1 h后,光强的分布明显趋于稳定,在10 cm外的工作平面上可以获得约30 cm×20 cm的光强变化在12.5%以内的较均匀的矩形光场。试验与仿真结果表明采用紫外LED光源阵列替代黑光灯可以明显改进光场的均匀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