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解淀粉芽孢杆菌是一种植物根际促生细菌。通过响应面试验和正交试验,对分离筛选得到的解淀粉芽孢杆菌L-H15的最大活菌数进行了优化,确定了发酵工艺最佳参数。在黄瓜育苗期施用高活性固态菌剂,进行实际效果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在优化的发酵条件下,即由1∶2.8的麦麸和豆粕组成固态基质,外加20%的稻谷壳,0.2%乳糖,0.38%大豆蛋白胨,并用0.4 mL/g的液料比混合均匀;装瓶量46%,解淀粉芽孢杆菌L-H15活菌数高达1.68×10~(10)CFU/g;L-H15固态发酵菌剂能明显促进黄瓜幼苗的茎粗、株高、叶面积及生物量的累积(P0.05),根系活力增强,矿质元素含量也有显著性提高。因此,解淀粉芽孢杆菌L-H15能够有效促进植株生长,固态菌剂的研发为减少农药化肥的施用提供了技术支撑,是一种提高农作物产量的新型方法。  相似文献   

2.
通过室内盆栽试验,设置了4组不同盐分处理(1.7、2.5、3.8、5.9 dS/m,记为S1、S2、S3、S4),2种根际促生菌处理[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BS)和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BM)]以及对照组(CK,不添加根际促生菌),研究不同盐分胁迫下根际促生菌在对玉米生长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4种盐分处理下(S1、S2、S3、S4),根际促生菌BS能够使拔节期玉米株高分别增加8.63%、8.10%、7.01%和5.04%,使玉米平均鲜重分别增加4.46%、22.10%、24.09%、6.84%,对叶面积指数无显著规律影响,使根系Na+/K+分别降低7.00%、6.90%、5.14%、8.25%,对玉米叶片电解质渗透率并无规律性的显著影响。根际促生菌BM能够使拔节期玉米株高分别增加11.10%、0.54%、12.77%和2.59%,使玉米鲜重增加11.76%、16.85%、10.58%和7.03%,对叶面积指数无显著规律影响,使玉米根系Na+/K+分别降低11.00%、4.09%、17.07%、4.17%,对玉米叶片电解质渗透率并...  相似文献   

3.
解淀粉芽孢杆菌L-S60与黄瓜互作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根系分泌物作为植物与土壤进行物质交换和信息传递的重要载体物质,对植物-微生物种间互作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分析了解淀粉芽孢杆菌L-S60与黄瓜的互作过程,研究了黄瓜根系分泌物的主要成分有机酸及氨基酸对菌株的趋化作用及菌株的利用情况,通过计数和荧光定量PCR的方式分析了菌株在黄瓜幼苗的根际定殖情况。结果表明,L-S60能够部分利用黄瓜根系分泌物中主要的有机酸(柠檬酸、草酸、琥珀酸和苹果酸)及氨基酸(谷氨酸、苯丙氨酸、半胱氨酸和色氨酸)成分并且受到这些成分的趋化作用,其中对于苹果酸和谷氨酸的利用情况及受趋化作用最优。从定殖量及相关基因转录水平差异上分析,菌株具有在黄瓜幼苗根系表面定殖的能力,且菌株最大定殖量为1. 02×10~5CFU/g。  相似文献   

4.
外来植物入侵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危害极大,已成为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利用可培养方法,从入侵植物刺萼龙葵及其近缘非入侵植物少花龙葵体内分别分离出11株和5株内生细菌,其中芽孢杆菌种类居多,两者共有的种类包括贝莱斯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解淀粉芽孢杆菌3种;不同内生菌在两类植物体内根、茎、叶不同部位分布具有一定的差异性。研究结果为阐明入侵植物刺萼龙葵的入侵机制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枯草芽孢杆菌菌剂在盐胁迫下对冬小麦生长与土壤水氮分布的影响,以盆栽冬小麦种植为试验手段,在8 g/kg的盐分质量比下,设置枯草芽孢杆菌菌剂质量比为0(CK),1(G1),3(G3),5(G5)和7(G7)g/kg等5种施加梯度处理,分析了冬小麦株高、叶面积、生物量以及土壤水分和硝态氮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 盐碱地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菌剂可明显促进冬小麦株高叶面积生长,添加该菌菌剂处理的株高增加2.67%~17.20%,叶面积指数增加9.10%~34.80%;(2) 枯草芽孢杆菌菌剂对地下部分生物量的促进作用大于地上部分,处理G1,G3,G5,G7的根冠比与CK相比分别增加了28.53%,39.23%,15.91%,25.66%;(3) 枯草芽孢杆菌菌剂能提高产量,与CK相比,处理G1,G3,G5,G7的冬小麦产量分别增加7.49%,15.35%,8.41%,4.57%;(4) 枯草芽孢杆菌菌剂提高了冬小麦的水分利用效率,施加该菌菌剂的水分利用效率为26.94~31.06 kg/(hm2·mm),与对照相比增幅为9.00%~25.67%;(5) 枯草芽孢杆菌菌剂对土壤剖面固氮保水具有促进作用.添加枯草芽孢杆菌菌剂处理的硝态氮累积量减少了21.70%~30.40%,较处理CK的硝态氮累积量减少量明显降低.加菌剂处理后的土壤水分散失较少.综合各指标分析结果,枯草芽孢杆菌菌剂施用量为3 g/kg时对于盐胁迫环境下冬小麦的种植促进作用最显著.  相似文献   

6.
采用三氯乙酸(TCA)-丙酮沉淀法提取乳杆菌胞外蛋白并进行了优化,通过SDS-PAGE分析了该方法用于7株乳杆菌胞外蛋白的提取效果,同时对乳杆菌不同生长期胞外蛋白的分泌特性进行了研究,采用MALDI-TOF/TOFMS鉴定了胞外蛋白,最后通过双向电泳(2-DE)分析了L.paracasei L14的胞外蛋白组。结果表明:采用终质量分数为6%的TCA提取乳杆菌胞外蛋白效果最好,并且具有通用性;从乳杆菌稳定期提取出种类较多的胞外蛋白,成功鉴定出L.paracasei SW2胞外蛋白中3个蛋白质;使用半合成培养基培养乳杆菌,可以提取出符合2-DE样品纯度要求的胞外蛋白,从L.paracasei L14胞外蛋白组2-DE图谱上检测到(130±10)个蛋白质点,约占L.paracasei预测分泌蛋白组的46%。  相似文献   

7.
以分离自陕西成熟猕猴桃的6株嗜酸耐热菌为研究对象,对这6株分离菌以及4株相应的标准菌株进行了猕猴桃汁污染能力评估,并对分离菌与标准菌株的常规生理生化指标进行了测定和对比分析。通过气质联用对不同菌株特征污染代谢产物形成能力检测、绘制热死亡曲线进行的抗热性差异检测,以及通过API鉴定系统进行碳源代谢谱分析和通过基因组DNA杂交实验复性速率测定,对嗜酸耐热菌群菌株的生物多样性进行评测。结果表明,分离菌株产污染物愈创木酚量可达10.56~34.74μg/L,在猕猴桃汁中D90℃值达到27.1~34.2 min,z值达到12.14~13.66℃;API实验结果表明,分离菌株与标准菌有3~19项糖代谢结果差异,与文献报道相应菌种不同菌株中有7~22项糖代谢差异;6株分离菌与标准菌DNA杂交率在74.75%~104.79%之间。实验结果表明:分离自陕西地产猕猴桃果汁的6株本土脂环酸芽孢杆菌(Alicyclobacillus)具有潜在污染猕猴桃果汁的能力,并具有一定的生物多样性。  相似文献   

8.
不同沙棘籽提取物的抗氧化和抗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使用Soxhlet提取装置,用氯仿、乙酸乙酯、丙酮、甲醇4种不同溶剂对沙棘籽分别进行8小时萃取。粗提物被用来进行抗氧化和抗菌活性筛选。在离体模型(清除DPPH自由基和脂质体模型系统)中的粉末减少和抗氧化活性评价显示在各种提取物中使用甲醇作为萃取剂的提取物具有最高的抗氧化活性。甲醇提取物也具有最高的抗菌活性。最低抑制浓度(MIC)评价显示,在加入甲醇提取物对蜡状芽孢杆菌、凝结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单核细胞增生利斯特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进行培养,MIC浓度分别为200,300,300,300,和350ppm。研究结果表明,沙棘种子应用于医药和食品储藏。  相似文献   

9.
针对无土栽培条件下营养液易繁殖病原菌及孽生藻类的问题,设计了适用于无土栽培温室的基于臭氧的水培生菜促生装置。采用电晕放电法制取O3,选择合理的自动控制策略,获取营养液杀菌消毒过程中的p H、电导率及液位参数等,针对植物对营养液的实际需求进行动态调整,为植物提供最佳的生长环境。试验以台湾长叶空心菜为试验对象,通过测定0.19mg/L(处理1)、0.38mg/L(处理2)和0.57mg/L(处理3)臭氧浓度处理下水培空心菜的生长指标及叶绿素含量,对比分析不同臭氧浓度处理与不使用臭氧消毒(对照组)条件下空心菜的生长差异。试验结果表明:该循环消毒装置在0.57mg/L臭氧浓度下,对空心菜的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可以增加空心菜产量。  相似文献   

10.
氢能是对环境无害且可以替代化石燃料的可持续性能源。利用嗜热厌氧菌暗发酵木质纤维素生产氢气是一种极具潜力的生物制氢技术,具有清洁、高效和可再生的优势。构建解糖热解纤维素菌和热解糖厌氧杆菌共培养体系,考察两株菌株接种比例、总接种量和底物浓度对玉米秸秆发酵产氢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发酵体系初始pH值7.0,培养温度60℃条件下,当解糖热解纤维素菌和热解糖厌氧杆菌接种比例为3∶2,菌种总接种量为6%,秸秆浓度为15 g·L-1时,体系产氢能力最强。此时,发酵体系产氢量累积达到65.6 mL·g-1-秸秆,氢气含量为46.9%,最大产氢速率为1.47 mL·g-1h-1。  相似文献   

11.
灌溉水盐分和灌水量对温室气体排放与玉米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揭示地下水与微咸水灌溉条件下灌水量对土壤CO2、N2O排放和春玉米生长的影响,设置2种灌溉水含盐量(1.1、5.0g/L)和3种灌水量(210、255、300mm),于2019年4—9月在内蒙古自治区河套灌区进行了春玉米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灌水量下,微咸水(含盐量5.0g/L)灌溉比地下水(含盐量1.1g/L)灌溉土壤N2O累积排放量提高了19.86%~44.21%,但利用微咸水灌溉并不会影响土壤CO2累积排放量与全球增温潜势。在相同的灌溉水盐分条件下,灌水量为300mm时土壤CO2、N2O累积排放量和全球增温潜势均最大,灌水量为210mm和255mm时并不会对土壤CO2、N2O的累积排放量和全球增温潜势产生显著影响。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含水率和无机氮含量是影响土壤CO2、N2O排放的重要因素,灌溉水盐分通过促进土壤的硝化作用促进土壤N2O排放。在微咸水灌溉条件下,春玉米产量较地下水灌溉减少了30.88%~37.32%。随着灌水量的增大,春玉米产量呈增加趋势,但255mm和300mm灌水量条件下的春玉米产量差异不显著。在地下水与微咸水灌溉条件下,灌水量为255mm时,土壤盐分累积较小,春玉米产量较高,土壤CO2、N2O累积排放量和全球增温潜势相对较小,是灌区适宜采用的灌溉定额。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不同化学离子(Fe2+、Ca2+)对滴灌灌水器堵塞发生过程的影响及堵塞机制,以二级处理再生水和地下水为水源,选取标称流量为1.1~1.8L/h的4种灌水器进行灌水器堵塞试验。试验中每天灌水12h,定期测定灌水器流量,试验结束后测定灌水器生物膜干重及胞外多聚物EPS重量。结果表明:化学离子改变生物膜的形成过程和结构稳定性,增加了堵塞物质的形成和生长速度;向地下水加入Fe2+增大灌水器发生生物化学堵塞的风险,地下水同时加入Fe2+、Ca2+,灌水器以化学堵塞为主;再生水加入Ca2+提高了灌水器化学堵塞风险,加入Fe2+或同时加入Fe2+、Ca2+增加了发生生物化学堵塞的风险。  相似文献   

13.
大蒜种体入土后的直立度控制技术是影响大蒜播种机播种质量的关键技术之一。为此,根据吊蓝移栽机原理,设计了一种偏心式大蒜直立栽种器,并提出一种逆向设计扇形打开器的方法。样机试验表明:在栽种速度0.2m/s、圆盘栽种半径165mm、栽种株距130mm条件下,直立栽种率在98%以上,满足大蒜机械化播种要求,扇形打开器与设计吻合;不足之处在于:整个机械结构尺寸方面还需进一步优化设计。该研究为大蒜直立栽种器的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大气电场作为影响植物生长的重要环境因子已经应用到生产实践中,目前广泛使用在农业领域的空间电场防病促生机已经开始在烟草领域应用。正向空间电场环境中,漂浮在营养液面上的烟苗是接受正电荷失去负电荷的“导电体”,空间电场泄漏电流会由根系进入营养液,其根叶界面便会发生水分的微电解,进而根际环境中的营养液氧气浓度增加。溶氧浓度随着空间电场强度变化而变化,在液温15~17 ℃时,溶氧可达到3.8~5.7 mgL,而对照组为3.6~5.3 mgL。空间电场消失后,水体溶氧量迅速降低,45 min浓度衰减接近对照。   相似文献   

15.
通过在西北旱区石羊河流域开展的田间小麦咸水灌溉试验,研究了咸水灌溉对小麦生长指标及产量的影响。试验设置2个因素,灌水量3个水平W1、W2、W3(355、280、205mm),灌水矿化度4个水平S1、S2、S3、S4(0.7、3.0、5.0、7.0g/L)。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灌水量条件下,随灌水矿化度的增加,株高降低2.7%~16.0%,叶面积指数降低9.65%~28.28%、产量降低1.81%~27.02%、干物质减少15.66%~34.42%;在相同灌水矿化度条件下,随灌水量的减少,株高降低1.37%~11.67%、叶面积指数降低14.07%~20.45%、减产7.31%~27.33%、干物质减少10.26%~49.04%。在充分灌溉(355mm)处理下,与0.7g/L相比3.0g/L处理对小麦各生理指标影响差异较小,株高相差小于1cm、叶面积指数减少7.6%、减产1.81%、干物质减少7.1%。因此,灌水量355mm和矿化度3.0g/L可应用于该地区小麦灌溉。  相似文献   

16.
从增加反应器中光合细菌的细胞持有量并强化光能利用和底物传输的角度出发,构造了新型的微槽透光板式光合制氢反应器。通过沼泽红假单胞菌(Rhodopseudomonaspalustris)的连续流产氢实验研究表明:当以葡萄糖为碳源底物时,在反应器光波长为590 nm、光照强度为9 W/m2、进口底物浓度为55 mmol/L、流速为960 m L/h运行工况下,产氢速率、底物降解效率和光能转化效率均有显著增加,分别达到1.17 mmol/(L·h)、77.5%和20.15%。研究表明,选择与光合细菌产氢代谢相适应的光波长和光照强度以强化光合磷酸化过程,并通过传质强化以促进底物的传输,是提高连续流光合制氢反应器产氢性能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以微成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受损荒漠植被覆盖率的提高为目标,通过测坑试验,探讨了1、3、6 g/L3种矿化度处理下梭梭的田间耗水量和生长规律,结果表明,生长期内3种矿化度处理下梭梭土壤0~140 cm耗水量分别为419.83、404.59、378.66 mm,不同处理耗水量的大小随矿化度增加而减少;梭梭株高和枝长的生长...  相似文献   

18.
脱落酸(Abscisic Acid,ABA)是一种重要的植物激素,在种子和芽休眠、器官大小控制、植物衰老和死亡等发育过程中发挥作用,同时调控植物的生物与非生物胁迫.为快速、准确地测定植物体内ABA的含量,本研究开发了一种新型的ABA免疫传感器.通过在电极表面修饰羧基化石墨烯(GR-COOH)及海藻酸钠(Sodium A...  相似文献   

19.
酿酒酵母与乳杆菌的共培养广泛存在于发酵食品中,以5株酿酒酵母和6株乳杆菌为研究对象,采用微量板半定量法分别检测酿酒酵母与乳杆菌的共培养及酿酒酵母代谢物对乳杆菌生长及生物膜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5株酿酒酵母与乳杆菌共培养均能促进乳杆菌的生长,但对其生物膜形成的影响各不相同,共培养组E+1、E+3及B+3中酿酒酵母能够显著促进乳杆菌生物膜的形成,而B+1、D+9及E+9组酿酒酵母能够显著抑制乳杆菌生物膜的形成(抑制率达80%及以上);5株酿酒酵母代谢物对乳酸菌生长的影响不大,但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乳杆菌生物膜的形成,其中酿酒酵母B对乳杆菌38生物膜的形成有显著促进作用,而酿酒酵母B、D对乳杆菌17生物膜的形成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