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通过对西海固地区农业剩余劳动力规模估算得出,西海固地区农业剩余劳动力剩余率较高,规模较大,通过对农业劳动力剩余成因分析,认为西海固地区必须以农业结构调整为切入点,从非农产业,非农生活空间两方面解决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  相似文献   

2.
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很多,已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文中系统地剖析了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产生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及吸纳的对策建议,有助于逐步实现我国农业劳动力资源的流动及优化设置。  相似文献   

3.
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很多,已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文中系统地剖析了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产生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及吸纳的对策建议,有助于逐步实现我国农业劳动力资源的流动及优化设置。  相似文献   

4.
采用平均产值计算法和劳均负担耕地面积计算法测算出目前广西农业劳动力的剩余量为300多万人,并分析了影响农业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的制约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结合甘肃省岷县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现状,就如何提高农业机械化程度,提升农业生产效率,解放更多农村剩余劳动力,列举了相关思路。  相似文献   

6.
在二元经济结构下,我国农业的快速发展降低了对农村劳动力的刚性需求,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凸显。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如何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有效转移,已经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应通过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素质;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农村工业化等措施积极引导农村经济发展,从而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相似文献   

7.
白城市农业发展水平落后,根据调研,有必要发展棚膜经济,有必要把发展棚膜经济与改造自然、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普及农业科技、培养发展后劲,拓宽新的生产领域、培养一代新型农民等方面联系起来,才能更好地认识其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自上世纪80年代农村实行改革后,中国的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土地联产承包,让农民实现了粮食自给自足;大量农民从农业中解放出来,实现了从农村向城市转移就业,增加了农村家庭收入,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村因此摆脱了贫困。但是因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无序性和盲目性,也导致产生一些新层次的问题:城市交通涌堵和社会安全管理问题,农民工工资被拖欠及社会保障问题,  相似文献   

9.
采用灰色关联度方法研究安徽省阜南县农业资金、劳动力及技术进步率在各业的流向结果表明,渔业资金的边际效益最大,畜牧业为劳动力边际产值最大的行业,技术进步迫切解决的问题是农业技术进步率;若稳步提高农业总产值,有限资金需向林业流动,剩余劳动力需向畜牧业转移,技术进步需注重提高种植业技术进步率  相似文献   

10.
基于1980-2007年陕西省安塞县统计数据,分析了生态退耕对农民收入、产业结构、种植结构等的影响,并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阐明了安塞县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动态变化过程和农业结构调整的方向.探讨了生态退耕后安塞县的农村经济转型问题.结果表明:(1)生态退耕政策的实施显著增加了农民人均收入,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2)现阶段安塞县农村经济转型的目标在于巩固生态退耕成果,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其根本任务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3)促进第二产业发展是安塞县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重点;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是农业内部结构调整的重点.(4)解决农民增收问题和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稳妥转移是安塞县农村经济转型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比重大,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是当下社会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为实现农民收入增加、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以陕西省的数据构建模型,选取了5个指标对陕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规模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民收入与农村利剩余劳动力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在此基础上运用发展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对农村剩余劳动力产生的原因进行剖析,并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农民收入提高的关系进一步作了探究,进而从几个方面提出了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可以有效提高农民的收入。基于此,分析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现状,并分析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探索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对策。  相似文献   

13.
粤北山区农业生态环境问题与综合整治战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粤北山区是广东省主要的贫困地区之一 ,水土流失严重、旱涝灾害频繁等一系列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当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造成农业生态系统退化的主要原因是脆弱的生态环境和长期的人为干扰 ,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的措施主要有 :恢复和重建森林生态系统 ,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积极调整农业结构 ,建立结构功能合理的立体生态农业体系、加大农业环境问题的综合整治、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减轻生态环境压力、办好不同类型区生态环境治理试验示范、依靠科技进步 ,实现农业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农业经济在我国经济市场中一直占有主导地位,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尤其是近年来,农业现代化以及新农村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步伐。农产品深加工作为农业经济的主要部分,不仅能够提高农业收入,还能够充分利用农村剩余劳动力,减少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等现象。然而,在我国目前的农作物深加工和农业经济发展中,还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基于此,根据农作物深加工对农业经济的价值,提出了有效的、具有可行性的农作物深加工对策,以期能够为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何国梅 《南方农业》2007,1(1):53-56
物质文明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进一步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是夯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物质基础的重要途径。农村产业结构调整面临着农业投资少、融资渠道单一、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不足、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压力等问题。对此,提出进一步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促进农民不断增收是解决好"三农"问题的关键,地方政府一直都肩负着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重任。结合2010—2019年河南省洛阳市统计年鉴的数据,实证分析了洛阳市财政支农支出与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关系,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相关政策建议:进一步加大财政支农支出力度,不断完善农村金融体系建设,提高财政支农资金的使用效率,积极鼓励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加大农业技术和教育科研的投入,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等。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可拓学为理论依据,建立了农村劳动力可拓动态转移模型,并应用该模型对吉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条件进行了简单分析。通过该模型的应用可知,农村剩余劳动力可拓动态转移模型对吉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可拓学为理论依据,建立了农村劳动力可拓动态转移模型,并应用该模型对吉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条件进行了简单分析。通过该模型的应用可知,农村剩余劳动力可拓动态转移模型对吉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秦莹  王宁 《南方农业》2012,(6):106-108
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形势下,农业剩余劳动力大规模地向城市和非农产业转移,这加快了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程,与此同时,大量的农民工如何融入城市的问题也愈发凸显。文章认为,劳动力实现合理的转移就业,是促进农民工融入城市,进而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关键,一方面,农民工进城就业参与城市的建设推进了"三化"(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的进程,另一方面,农民工返乡创业服务农村的建设带动了"三农"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形势下,农业剩余劳动力大规模地向城市和非农产业转移,这加快了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程,与此同时,大量的农民工如何融入城市的问题也愈发凸显.文章认为,劳动力实现合理的转移就业,是促进农民工融入城市,进而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关键,一方面,农民工进城就业参与城市的建设推进了“三化” (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的进程,另一方面,农民工返乡创业服务农村的建设带动了“三农”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