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我老爸年逾花甲,白丝缕缕,身体还算硬朗,从林场场长“宝座”上退下来闲在家,整日惴惴不安。我理解他的心情,知道他忙惯了,一旦闲下来心里就不舒服,便向他透露出我们林场需要个门卫人员。老爸眉毛一扬,高兴而言:“让我去!”老妈眼珠子瞪得老大,吼道:“老发癫!人家退下来当什么顾问助理,你去看门口,我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我几乎走遍了哲盟的国营林场。随谈的话题经常是“生产门路窄,职工收入低,子女上学难”等等。然而今天,我在奈曼旗八仙筒林场采访时,却留下了截然不同的印象。林场离不开树。走进八仙筒林场,首先迎接你的是那笔直、高大的杨树。“钻天杨”真是名不虚传,足有20多米高,犹如一排排指向蓝天的火箭,威武地屹立在场部两  相似文献   

3.
人生的选择     
年轻的崩友,当你离开校门走向社会的时候,你将选择什么掸的人生旅途呢?“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营企业”是否首先浮现在你的脑海里?在我们这片“铁饭碗”意识浓厚的土地上,它们有何等强大的吸引力呀!然而这里我向年轻朋友们报告的却是一个?“放着铁饭碗不端,偏要端泥饭碗”的真实故事。1987年7月10日,哲盟开鲁县和平乡韩国财私人林场套种的150亩西瓜突然遭了蚜虫。那一个个  相似文献   

4.
林警征程     
那是1982年的8月间,为了掌握第一手材料,在履行林警的神圣职责,刚走上林警道路不久的我开始对辖区内的山情、林情、社情进行一番详细的调查摸底,同时还根据上级部署消除林区非法种植毒品—罂粟的统一行动,为此我深入到延安最西南角的窑坡林场进行工作。有一个清晨,我从窑坡林场场部乘坐“11”号汽车到林场最远的一个护林点。这个护林点地处窑坡林场的最边缘地区,从场部去那里,只有一条小道。而且还要翻越一道险峻的深豁,那深豁底宽约1000米之多,是一大片积水多年的沼泽地,行走时稍有偏差就可能被深不可测的沼泽给吞没了。这地方山高沟深林密…  相似文献   

5.
我叫青青,在林场生,在林场长,是一个林场的孩子。我们场是省里直属的国有林场,有很多很多的山,山上有很多很多的树。我跟妈妈在一个分场.出了门开了富到处都看见山,看兄绿树。只有从场rl前走过,又钻进群山深处去的那条公路,是在白灰白的沙子铺成的。我喜欢到树林子里去玩,春天去采蘑菇。那淡灰色的蘑菇伞蘑菇朵冒出土时。头上还顶着几根深褐色的松外呢。我还搞野果,快乐得要死!三岁那年,爸爸把我接到总场来。爸爸说,不能一天到晚在林子里疯,要未长规矩。他把我送进了场里的幼儿因。幼儿园跟大山相比,可就大小太小了。我好象…  相似文献   

6.
约会     
这一天,热恋中的芳芳和林生定在晚上八点钟到林场向阳山上的小凉亭里约会,有大事相商。芳芳按照约定时间来到了向阳山上。她站在凉亭里,象舞蹈演员似地欠起脚后跟儿,往南面林场住宅区张望着。来了!来了!林生快步如飞地往向阳山这儿走来了。林生三步并作两步地来到凉亭前,虔诚地对芳芳说:“原谅我吧,芳芳。我来晚了。”  相似文献   

7.
人们都说林场是男人的世界,而会同县“三八”林场却是一个女人的天地,那三万多亩人造林,就是梁辉秀先后率领三百多女人营造起来的,那片绿荫,就是她和她的姐妹们用生命之色染出来的。山道长了,自然有好多弯;林子深了,必定有好多故事。不是吗?在梁辉秀的身后,就是一串用汗水和泪水写出来的故事。1983年,改革的春风吸醒了连做梦也没想到的富裕的山民。好多人离开了这片土地,或是去外地做零工,或是去城里做生意、各自寻找致富的出路。这时候,梁辉秀的眼睛盯住了若水乡的那片荒山秃岭,开始做起了一个遥远的绿色之梦。经过认真的思…  相似文献   

8.
在赤峰市敖汉旗的长胜镇,一位叫王子龙的建筑包工头,3年投资160多万元,承包荒沙3300亩,创办了家庭林场。其规模之大,效益之显著,还有他那执着而感人至深的治沙精神令人感慨良多。受王子龙精神的感召,正月初二,我乘坐了近一个半小时的公共汽车,专程采访了他和他的“私人”林场。来到林场后,我说明了来意,  相似文献   

9.
“以改革总揽全局,坚持以营林为基础,走林工商一体化道路,努力提高经济效益和森林的综合效益。”——特克斯林场经营方针 时隔五年后的今天,当我重返特克斯林场时,完全是一种新的感受。啊,这就是当年的特克斯林场吗?你变了,变得让人不敢认了。县城的街心高高地树起了“八卦街世界之最”的大幅横标。如果说八卦街堪称世界之最,特克斯人告诉我,特克斯林场可谓名副其实的特克斯之最了,何止是特克斯之最,正在这里考察的一  相似文献   

10.
1972年初,随着“回城”大潮,我的插队生涯结束了。在小城里干了几个月杀猪宰牛的活计,觉得自己一个大老爷们长久如此也不是个事,就在那凄凉的秋风伴随下去了林场,开始了我为大地铺绿育花的林业职工历程。我所在的林场,位于关山山脉中部一个名叫保尔塬的地方。保尔塬的地势比较特殊:沟深坡陡,但山  相似文献   

11.
书缘     
书缘这是一套普通的三居室,当您走进去时,您会惊异地发现,满屋子竟然找不到一个衣柜、酒柜,三间屋子三面墙的大书柜却格外引人注目。显然这是一个酷爱读书、藏书的家庭。屋子的主人——昌平十三陵林场蟒山国家森林公园党支部书记何志勇自豪地告诉记者:“他的女儿现在...  相似文献   

12.
中条山森林经营局皋落林场场长任高科,七年救活了两个场,并彻底地改变了这两个林场的面貌,我们慕名采访了他。在来皋林场的那间朴朴素素的办公室里,任高科正在同一位客户谈话。他友善地朝我们笑了笑,示意我们坐进他里间的卧室里,稍等片刻.谁知他竟让我们坐了差不多一个多小时的冷板凳,等到终于送走了那位客户,他才非常抱歉地对我们说:“你看,咱们这儿的条件不好,客户来了,就必须让他们高兴而来满意而去。都是自己人,想来你们不会太在意吧。”我们说明了来意。任场长笑着说:“我并没有做出什么成绩,这样吧,你们先出去看着听听,也替我在群众中征求征求意见。”我们感到任高科可能是有意不跟我们“配合”,也只好从外围“突破”了。通过几天的采访,结论是在我们预料之中的,他的确是一位深受群众欢迎和信任的好场长。  相似文献   

13.
慈利县西北、水北岸,有一座山叫鸣凤山,传说古时有异鸟鸣叫其上而得名;山上有一个林场,叫江还林场,因其是全国最大的杜仲药材生产、加工、出口基地而闻名遐迩。当我们漫步于绿树丛中,欣赏着信人风景,倾听这动人传说时,我OJ更想知道,是否也有个“异人”使江还林场由几年前的亏损大户一跃而成为全县林业综合开发的龙头企业,风灾龙腾,奥妙何在?40多年前,江还林场的拓荒者们选择了栽植“植物黄金”——杜仲这条路,经过几代人的辛勤耕耘,他们获得了成功。然而进入九十年代,当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时,一场灾难也悄悄…  相似文献   

14.
一米八五、魁梧身材的马明奎,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林业厅奇台林场场长、党委委员。在天山林业局多年的基层工作锻炼了他顽强的性格,开拓了他的知识面,磨砺了他奉献林业战线的精神。1991年,因受“两危”困扰,奇台林场也陷入空前的困境之中时,马明奎奉调来到奇台林场。受命于危难之中,严峻的形势摆在了他的面前,林业生产的路今后究竟该怎么走?奇台林场又该怎么办?这就如同要驾驭着一艘沉重的船,乘着改革的强劲东风,去闯过道道激流险滩,前进的方向是明确的,问题是航线该怎么去选?而且是面对着整个林业行业的“两危”窘境。一个地…  相似文献   

15.
无悔的选择     
接到一纸调文,我便打点行装,向被人们称为田东县“西伯利亚”的国管田东县百笔林场出发。我被暂时安排在招待房里。房内除两张架床,一张办公桌,两只凳子外,便是那散乱遍地的烟头和结了一层又一层的蜘蛛网。我疲惫地躺下,两眼望着蚊帐项发呆,那灰暗的灯光把我的思绪带回到昔日与妻子共度的时光里,那充满温馨欢乐的家,与这里形成了强烈的反差。环境不熟,举目无亲,交通不便,信息不通,购买米油盐酱醋茶等日用品需要到几十公里以外,这样的地方该如何打发未来漫长的时光?带着一种特殊的心态,我踏进了林场派出所办公率。“警力不足…  相似文献   

16.
乳白色的“桑塔娜”轻快地沿着弯弯的盘山道转来转去。在发动机发出强劲的“嗡嗡”声的伴随下,我终于来到了有京城绿色围栏之称的塞罕坝。当车沿着最后一个弯道驶上那宽阔的坝台上时,我飞快地摇下了玻璃窗,顿时,丝丝凉意的清风才扑面而来。久居京城那“热岛”效应所带来的种种不适之感,在凉风迎面的霎时间一扫而空。我把车停在了路边,三步并作两步,小跑似地登上海拔1751米的那座高22米的、形似火箭的塞罕塔。我站在高高的塔顶上,放眼望去。啊哈,全是一望无际的“绿色海洋”——成千上万株、高大挺拔的松林。这难道就是塞北高原上那片有名的被人们亲切地称为“塞罕松”的落叶松林吗?是的!这就是五十年代  相似文献   

17.
那就回家乡去吧 有一次,著名的歌唱家科兹洛夫斯基得知斯大林很赏识他,便向斯大林提出一个要求:“我从来没有去过国外,所以,我想……”“你不会出逃吧?”“瞧您说的,斯大林同志,对我来说,家乡村庄要比国可亲多了。”“不错,好样的,那就回家乡去吧。”  相似文献   

18.
秀丽的景象 当你乘车从杭州出发西行约半时许,便进入临安市境内的青山湖畔,湖上有一处绝妙的景观,那就是“树在水中长,船在林中游”的杉林飞舟。它在湖西北隅,是由临天林场(现锦城镇林场)70年代种植  相似文献   

19.
孤独的J50     
在斧砍手锯的采伐年代,“J50”曾经是前哨林业工人盼星星盼月亮的黄金宝贝,也是大兴安岭森林的毁灭性杀手。其地位可见一斑。在你去往北极村的临近漠河前哨林场驻地的公路上,“J50”的身姿依然清晰可见,只不过,这一次是被前哨林场工人油漆一新。放在水泥做成的高高的展览台上。  相似文献   

20.
又见绿林     
这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回乡小住的我在午饭后漫步来到村北的黄土岗上。顿时,我的视野变得开阔了,土岗下那片如春水般涌动的绿林豁然纳入我的眼帘——我又见到那片久违的绿林了! 有关绿林的记忆,贯穿了我人生之初的童年时光。刚记事的时候,这片林子是集体的“林场”。它南起黄土岗,北至小清河,呈椭圆状绵延一里有余。那时,秉直无私的爷爷被乡亲们推选为护林员。他把铺盖炊具一齐搬进了那间用土坯茅草筑成的护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