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云锦杜鹃为材料,研究了其叶片低温半致死温度与水分和渗透调节物随气温下降的变化。结果表明,低温半致死温度降低的同时,叶片相对含水量、自由水和淀粉含量下降,束缚水、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和脯氨酸含量增加。这些物质的适应性变化导致低温半致死温度的下降是抗寒性提高的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2.
以不同杨树的扦插苗为试验材料,通过对杨树枝条在自然降温过程中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和膜保护酶活性的测试,研究了其对抗寒性生理指标的影响。同时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立地条件下,杨树枝条中细胞膜透性、酶活性等均随温度急剧下降而上升或增强,其中抗寒性强的杨树生理指标变化幅度最为显著,以银×新对低温胁迫最为敏感,即抗寒性最强。  相似文献   

3.
张国强 《绿色科技》2022,(5):148-150
为研究干旱对杞柳幼苗生长的影响,以正常灌水为对照,设置了3种干旱程度,研究了杞柳生长特性、保护酶活性及渗透调节物质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干旱显著影响杞柳的正常生长,干旱胁迫下,苗木的鲜重和含水量显著降低,保护酶活性和渗透物质含量升高;SOD、CAT、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随干旱程度的增加呈逐渐升高的趋势,因此,在短期...  相似文献   

4.
以引种邓恩桉(Eucalyptus dunnii)为材料,测定自然降温过程中叶片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及脯氨酸含量的动态变化,探讨邓恩桉渗透调节物质与抗寒性关系。结果表明:自然降温过程中,渗透调节物质含量随着温度的下降而升高,其中可溶性糖含量与脯氨酸含量变化明显,与对照相比,分别增加了75.27%和86.26%,而可溶性蛋白含量变化不明显,与对照相比,只增加了4.42%。渗透调节物质的增加是邓恩桉应对低温胁迫的响应。  相似文献   

5.
马尾松优良种源苗木对人工低温胁迫的生理生化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不同抗寒能力的2个马尾松优良种源针叶为材料,测定其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脯氨酸含量、内源保护酶系统以及膜脂反应产物等生化指标,分析各指标与抗寒能力的关系.结果表明:抗寒性强的种源具有较强的光合代谢能力,叶绿素含量随温度的下降呈现总体升高趋势;根据4和0℃时可溶性糖和游离脯氨酸含量的变化趋势可判断抗寒性大小,正值较强负值较弱;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变化幅度大则抗寒能力较差;SOD对0℃以上低温敏感,属冷害敏感型调节酶,0℃以上低温前达到的活性越高,持续的时间越长,抗寒性越强;POD对0℃以下低温敏感,属冻害型调节酶,0℃以下低温时活性升高越快,持续时间越长,抗寒性越强.SOD的启动时间早,POD启动晚.MDA含量越低,峰值出现的时间越晚其抗寒性越强.以上6个指标在低温逆境胁迫下相互协调,共同发生作用.  相似文献   

6.
以油茶品种"杂优闽1"为试验材料,以未经低温锻炼的油茶幼苗为对照,研究了油茶幼苗在(10±0.5)℃低温锻炼、(2±0.5)℃冷胁迫和常温恢复期间的光合速率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低温锻炼3 d可明显提高油茶幼苗的抗寒性;冷胁迫3 d,经低温锻炼后的油茶幼苗叶片净光合速率和相对含水量明显高于对照;且其在常温下的恢复也较对照迅速。在低温锻炼和冷胁迫期间,油茶幼苗叶片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明显增加,且丙二醛(MDA)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经低温锻炼的油茶幼苗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则均明显高于未经低温锻炼的油茶幼苗,说明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增加和保护酶活性增强在低温锻炼诱导油茶幼苗的抗寒性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低温条件下不同杨树枝条的渗透调节物质含量、酶活性等生理指标的测试,研究了其对低温的适应性以及抗寒能力的强弱。结果表明,在相同立地条件下不同杨树的8个抗寒生理指标,均表现出显著性差异水平,说明在低温条件下杨树抗寒力的形成与膜保护系统和渗透调节物的积累密切相关。经模糊数学隶属函数值法对其抗寒性进行综合评价,得出抗寒性以银×新抗寒最强。  相似文献   

8.
为了比较自然降温状态下杨树枝条抗寒性能指标的变化情况,探索出适合在北方地区大面积推广的抗寒性杨树品种,筛选辽育1号杨、新疆杨、84K、辽河杨等1年生扦插苗开展自然降温状态下枝条内渗透调节物质和酶活性变化的研究,结果表明:在1月份,各品种在自然降温状态下枝条内的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脯氨酸等渗透调节物质的含量随着温度的降低而有所增加,随着温度的升高而有所降低,其中以辽育1号杨的增幅最明显,含量最高,降低幅度最为缓慢;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在降温状态下也表现出增加趋势,其中以辽育1号杨最为明显。辽育1号杨的抗寒能力最强,适合北方的自然低温条件。  相似文献   

9.
以仁用杏花瓣、雄蕊、雌蕊为试材,测定了低温胁迫条件下花器官细胞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变化,及低温不同持续时间条件下花器官抗氧化系统的变化。结果表明:随温度下降,花器官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含量随温度下降先增加后下降,脯氨酸含量则保持增加趋势;低温作用时间的延长使膜透性、膜脂过氧化产物MDA含量增加,处理时间每增加0.5 h,花瓣、雄蕊、雌蕊细胞膜透性平均增加,MDA含量平均增加3.35 nmol/gFW4、.83nmol/gFW、5.98 nmol/gFW,花器官SOD和POD酶活性在温度高于-4℃条件下,随着温度下降和持续时间延长而上升。低温持续时间延长对花器官的伤害与温度下降的效果相似。花器官抗寒能力顺序为花瓣雄蕊雌蕊。  相似文献   

10.
为改变冬季北方园林的萧条景象,实现常绿阔叶树种在北方的引种驯化,在低温胁迫条件下,测定了6种常绿阔叶树种红叶石楠、扶芳藤、常春藤、法国冬青、北海道黄杨和枸骨的膜透性变化,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三种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变化,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的变化程度,并运用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了其抗寒能力的强弱,为常绿树种在北方的引种驯化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下降,各供试材料叶片的膜透性增大,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积累量增多,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增强。隶属函数法抗寒性综合评价显示北海道黄杨、扶芳藤、常春藤的抗寒能力较强,红叶石楠和枸骨抗寒能力中等,法国冬青抗寒性弱。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榔榆幼苗耐旱特性及补偿效应机理,为探究榆科植物抗逆性及补偿效应提供理论依据,笔者研究不同干旱次数及复水补偿对榔榆幼苗渗透调节物质和保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渗透调节物质(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游离脯氨酸)含量和保护酶(SOD、POD)活性总体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干旱时含量增加,复水后又缓慢下降;且渗透调节物质含量随不同交替处理次数有不同的变化规律,具体表现为T3T1T2,说明经过1次抗性锻炼的T2,对干旱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表明榔榆可以通过渗透调节物质和保护酶活性来适应干旱环境,但较多的干旱胁迫会对榔榆的生长造成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对12个桂花品种越冬期间叶片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和相对含水量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自然低温胁迫下,可溶性蛋白含量表现出先降后升、最后下降的趋势,可溶性糖含量是先升后降,叶片相对含水量呈现不断降低的趋势。结合越冬表现,抗寒性较强的品种有晚银桂、朱砂丹桂等,而金球桂和堰红桂抗寒性最差。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不同干旱程度下俄罗斯大果沙棘与中国沙棘之间抗旱性差异。以两个树种2年生盆栽苗为试验材料,通过人为创造重度、中度、轻度干旱胁迫条件,定期测定叶片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等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结果表明:从渗透调节物质变化比较可以看出俄罗斯大果沙棘的抗旱性明显高于中国沙棘。对于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栽培固土林木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讨低温胁迫对西伯利亚花楸(Sorbus sibirica)、天山花楸(Sorbus tianschanica)与欧洲荚蒾(Viburnum opulus)3个观赏树种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及抗氧化保护酶活性的变化,设-15(对照)、-20、-25、-30、-35和-40℃等6个低温处理,分别测定了这3个树种可溶性糖(SS)、可溶性蛋白(SP)、脯氨酸(Pro)、丙二醛(MDA)、相对电导率(REC)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等保护酶活性。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下降,西伯利亚花楸SS含量峰值出现在-40℃处理,出现较晚,抗寒性较强;在-40℃处理中西伯利亚花楸与欧洲荚蒾SP含量分别高于对照11%和27%;3个树种Pro高值均出现在-40℃处理中,其中最高为西伯利亚花楸,为0.016%,其次为欧洲荚蒾(0.013%)和天山花楸(0.010%);天山花楸-40℃处理枝条的MDA含量较高,为0.089μmol·g-1,说明其受低温伤害程度较重;-40℃处理西伯利亚花楸REC最低,其次为天山花楸;在-40℃处理中3个树种SOD、...  相似文献   

15.
不同种源地桉树抗寒性能的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来自不同种源地的6个不同种共13个桉树样品进行低温胁迫处理,通过电导率法测定它们的最低半致死温度,同时也测定了MDA、总蛋白含量、叶绿素含量、渗透调节物质如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等生理指标,结果发现,随胁迫时间的增加,所有样本MDA以及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均增加,赤桉增幅最大,铁木桉最小。样本MDA增加的幅度与样本抗寒能力呈负相关,渗透调节物质增加幅度则与其抗寒能力呈正相关。抗寒性较差的样本叶绿素和淀粉含量在胁迫期呈下降趋势,而在抗寒能力较强的样本中,二者与对照比较变化并不明显。通过比较各项指标发现,不仅不同种桉树的抗寒性能有显著差异,不同种源来源的同一种桉树在抗寒性能上也存在较明显差异。测试的13个不同种源地的桉树抗寒性能由高到低依次是:铁木桉(种源号:151199)〉巨桉实生苗〉巨桉EG5(组培苗)〉迪恩桉(种源号:14521)〉邓恩桉(种源号:15967)〉邓恩桉(种源号:14113)〉邓恩桉(种源号:15956)〉邓恩桉(种源号:14452)〉卵叶桉(种源号:17285)〉卵叶桉(种源号:13745)〉边沁桉(种源号:88080)〉赤桉(种源号:11911)〉赤桉(种源号:15027)。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橡胶树老幼态无性系植株在自然越冬过程中枝条生理指标的变化规律,以2个橡胶树无性系老幼态植株的一年生休眠枝条为试验材料,对其在自然越冬过程中(2018年11月至2019年2月中旬)的相对含水量、电解质渗出率、抗氧化能力指标(丙二醛含量、超氧阴离子产生速率、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氨基酸、游离脯氨酸、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进行测定,并用隶属函数法对橡胶树无性系老幼态植株的抗寒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自然越冬过程中2个橡胶树无性系老幼态植株枝条生理指标随时间的变化呈现规律性变化,且老幼态植株间各指标也有一定的差异。其中,相对含水量呈"降-升-降"变化,整个越冬过程中变化不大;电解质渗出率和丙二醛含量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峰值出现在越冬中后期(1月2日至1月22日);超氧阴离子产生速率呈现"降-升-降"的趋势,峰值出现越冬前期和中期(11月和1月);超氧化物歧化酶与过氧化物酶活性呈"升-降-升"的趋势,峰值出现在越冬前期(12月13日);游离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呈先降后升的变化趋势,最小值出现在越冬中期(1月);可溶性蛋白含量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峰值出现在越冬中期(1月);氨基酸含量越冬前中期相对变化不大,越冬后期大幅上升。利用隶属函数法进行综合评价得出,2个橡胶树无性系幼态植株的抗寒性平均隶属度均大于老态无性系,说明参试的无性系幼态植株抗寒性强于老态植株。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苯肽胺酸对盐碱胁迫下银杏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以清水为对照,设置4个苯肽胺酸浓度,研究了银杏幼苗生长指标、保护酶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喷施苯肽胺酸显著促进幼苗生长,增加苗高、地径和干物质积累量,苯肽胺酸显著提高了银杏幼苗SOD、POD活性,以及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在使用浓度为200 mg/L时保护酶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最高,幼苗生长状况最好。由此可见,苯肽胺酸可提高盐碱胁迫下银杏保护酶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促进银杏生长,且在浓度为200 mg/L时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8.
以金叶榆、金叶风箱果、偃伏梾木3种园林景观植物为试验材料,使用电导法对3种植物相对电导率、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等抗寒性生理指标进行测定,观测自然温度变化对3种植物抗寒性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寒冬和翌年春季,3种园林景观植物在试验地长势良好;逆境胁迫可引起细胞内多种渗透调节物质(脯氨酸、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增加,并且为进一步研究3种植物抗寒性强弱提供了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19.
冬季低温对4种彩叶植物渗透物质含量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4种彩叶植物为试材,在冬季自然低温下,对1年生休眠枝枝条内渗透物质含量的变化进行了测定,初步研究其与抗寒性的关系及不同树种渗透物质受低温胁迫其含量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可溶性蛋白含量变化除元宝枫外均表现为逐渐升高的趋势,可溶性糖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趋势,游离脯氨酸含量紫叶矮樱和鸡爪槭逐渐升高,而美国红栌和元宝枫表现为先升后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辽西干旱地区侧柏和油松幼苗生理指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模拟不同土壤含水量条件,对侧柏和油松幼苗内的渗透调节物质与保护酶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渗透调节方面,脯氨酸对植物的保护侧柏好于油松,可溶性糖对侧柏和油松适应干旱逆境起到了较好的保护作用;在保护酶变化方面,侧柏在SOD和POD变化上都优于油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