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发病症状。发病初期,病鱼尾柄出现白点,并迅速向前扩大蔓延,以至背鳍与臀基部呈白色;严重时鳜鱼尾鳍会烂掉或残缺不全,病鱼头部朝下,尾鳍向上,鱼体与水面近似垂直游动,不久就会死亡。  相似文献   

2.
发病初期.病鱼背鳍基部或尾柄出现白点,并迅速扩大.背鳍和臀鳍间的体表及尾鳍处出现白点.最后病鱼形成头朝下.尾鳍向上与水面垂直,不久就死去,主要危害夏花鱼种。  相似文献   

3.
王志迁 《内陆水产》1996,22(4):27-28
鱼苗到夏花常见的鱼病及其防治1.白皮病病原为白皮假单胞菌和粘球菌。受害鱼类为鲢、鳙鱼夏花鱼种,草鱼夏花有时也有此病。发病季节:6—10月。主要症状:初期病鱼背鳝基部或尾柄处出现小白点,后蔓延呈白色,有时尾鳍烂掉,几天即死亡。防治方法。①用生石灰或漂白...  相似文献   

4.
白云病,病原体为“荧光假单胞杆菌非运动性变异种”,人工分离的菌苗注射到鲤鱼腹腔内,14℃下发病,有与自然发病相似的症状。主要症状为病鱼体表分泌大量粘液,形成白色米浆状膜,尤以背鳍尾鳍部明显,病灶初在头部,进而覆盖全身;继而鳞片竖起,基部积水,手压有渗...  相似文献   

5.
中草药防治草鱼“三病”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鱼作为鲤科鱼类中的一种草食性鱼类,其生长迅速,饲料来源广,是许多国家和地区的主要养殖品种。草鱼“三病”(烂鳃病、赤皮病、肠炎病)的流行是制约其健康养殖的关键因素。探讨以中草药为主防治草鱼“三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草鱼“三病”流行于5~9月份高水温期,常常是两病或三病齐发,主要危害0.05~0.5千克左右的鱼种。水质恶化,寄生虫侵袭,鱼类营养不良是其发病的主要诱因。其综合感染症状主要表现为:头部乌黑,鳍基充血发红,尾鳍“镶边”,体侧鳞片疏松、脱落,肛门红肿,轻压有淡黄色粘液流出。鳃贫血肿胀,粘…  相似文献   

6.
一、烫尾病烫尾病是金鱼特有的一种病症。其发病季节多集中于炎热暑夏的露天鱼池,尤以长尾鳍的老鱼多见。其发病通常由于高温和闷热引起。在光照强、溶氧足的浅绿水中及投饵不足、人为惊动等影响下,氧分子随鱼体尾鳍活动而渗入各鳍条中,形成许多似米粒的小气泡,由于气泡的浮力,烫尾的金鱼失去平衡,鱼头朝下,若不及时换水降温,则各鳍条烂成许多缺损处,影响观赏。防治方法:①暑夏时节,将鱼池遮荫1/3~1/2或在水中种植几棵大叶水浮莲与水葫芦,可起到较好的预防效果。②投饵要足、要早,让金鱼饱食后减少活动,这是减少烫尾的…  相似文献   

7.
吴晓慧 《河南水产》2000,(3):14-14,17
鳜鱼是一种名贵的淡水鱼,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加,鱼病也相应增多,死亡率高。给养殖户造成了很大经济损失,严重地挫伤了渔民养殖的积极性。因此,做好鱼病的防治工作尤为重要。现简单介绍鳜鱼常见疾病及防治方法。1白皮病 发病时间一般在5~8月份,尤其是夏花分塘前后,由于操作不慎或有大量车轮虫等原生动物寄生时造成鱼体受伤,病原菌乘虚而入。发病初期,病鱼尾柄出现白点,并迅速蔓延,以至背鳍及臀鳍间的体表和尾鳍处都发白。最后病鱼头朝下,尾鳍向上,与水面垂直,不久死去。  相似文献   

8.
自1998年开始,香鱼逐渐成为闽东新兴淡水养殖品种。在养殖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鱼病也相应加重,严重影响了养殖者的生产积极性。笔者经过几年来对香鱼病害防治的摸索和研究,初步探索出较为有效的防治方法,现总结如下:一、白皮病1.病原白皮极毛杆菌。2.主要症状发病初期在尾柄或背鳍基部出现一小白点,以后迅速蔓延扩大,致使鱼的后半部全成白色,病情严重时病鱼的尾鳍全部烂掉,头向下尾朝上,身体与水面垂直,不久死亡。主要由于操作不当导致鱼体受伤后感染所致。3.防治措施①避免鱼体受伤,用强氯精0.4克/米3浸洗20…  相似文献   

9.
腐皮病又称打印病,主要危害鲢鳙鱼,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草鱼出现此病尚没见报导。其症状为病鱼在水中游动缓慢,身体发白,尾鳍上半部分露出水面,有明显的红色斑块,病鱼不吃食,臀鳍上方至尾鳍有块状或大面积溃烂露出骨骼,鳞片脱落,鳃丝发白,鱼体极度消瘦,严重的眼球塌陷。  相似文献   

10.
烫尾病烫尾病是金鱼特有的一种疾病,其发病多集中于炎热暑夏的露天鱼池。在光照强,溶氧充足的条件下,由于投饵不足、人为惊动等使金鱼活动量较大,氧分子随鱼体尾鳍活动而渗入各鳍条中,形成许多类似米粒的小气泡,由于气泡的浮力,鱼体失去平衡,鱼头朝下,若不及时换水降温,则各鳍条腐烂,影响观赏。防治方法:1.暑夏季节,将鱼池遮阴1/3~2/3或在水中种植一些大叶浮莲与水葫芦。可起到较好的预防效果。2.投饵要足要早,使金鱼饱食后减少活动,这是减少烫尾的主要措施。3.患烫尾病的金鱼,重者当天下午必须换水,轻者适当…  相似文献   

11.
草鱼肝胆综合症治疗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年山东章丘市养鱼池广泛流行肝胆综合症,到6月份,发病面积达到4000余亩,造成死鱼250余吨,重病塘草鱼死亡率达50%以上,危害严重。为有效控制疫情,章丘市水产站组织技术人员对发病情况进行了详细调查,并在山东省淡水所有关专家的指导下对该病的治疗措施进行了初步探讨。一、症状与病变发病初期,病鱼体表无明显变化,仅游动无力,摄食后出现窜游或痉挛,肝脏颜色略淡,轻微贫血。随着病情的发展,病鱼体色逐渐变得晦暗,胸腹部、眼眶、鳃盖、鳍基充血,尤其尾鳍基部充血明显,眼球突出并伴有血丝;解剖观察,病鱼体…  相似文献   

12.
《淡水渔业》1977,(5):24-26
此病多系皮肤受伤由细菌感染所致。发病初期,鱼的背鳍基部或尾柄出现白点,继而扩展出现白色块状病症,最后鱼头朝下,尾鳍向上而死亡。白皮病多发生于夏秋季,特别以5~6月份的鲢、鳙鱼最常见,草鱼有时也有。  相似文献   

13.
草亲鱼打印病的防治前几年,我场草亲鱼曾经患过打印病,经综合防治已经痊愈,且产卵量不仅不低于未患病前,甚至大大超过以前。现将我们的防治方法介绍如下:一、症状1.草亲鱼的打印病类似鲢鳙鱼的打印病,但又不完全相似。病鱼腹部两侧,离尾鳍约5~10cm处,出现...  相似文献   

14.
烫尾病也叫气泡病,是金鱼在夏季天气炎热时的常见病。笔者接触了几例烫尾病的实例,现介绍如下。1流行与危害 本病属非传染性鱼病,多发生在室外大面积饲养场,室内饲养的金鱼基本不会得这种病。烫尾病对金鱼的生命威胁不大,但如多次烫尾就会留下残迹,不能恢复原貌,降低金鱼的观赏价值。若金鱼同时患有外伤,管理不当,严重时也会造成死亡。金鱼尾鳍愈大,得烫尾病的机会也越大。2症状 鱼头朝下,鱼尾浮在水面上,鳍上附有许多斑斑点点的微型气泡,有小米粒大。严重时鱼尾上既有气泡,又有像血丝一样的红线,气泡附着处发生溃烂。3病…  相似文献   

15.
吴莉芳  张勇 《齐鲁渔业》2000,17(3):42-42
1白云病1.1发病情况及症状是由恶臭假单胞菌引起的鱼病。鱼体受伤后,致病菌便容易入侵感染此病。多发生在每年的3~4月,流行水温11~17℃。稍有流水、水质清瘦、溶氧充足的网箱,鱼体受伤后更易暴发流行。病鱼体表分泌大量粘液,形成一层白色薄膜,头部、背鳍、尾鳍最为明显。严重时鳞片基部充血,鳞片脱落,体质瘦弱,反应迟钝,不久即死,剖开鱼腹,可见肝脏、肾脏充血。1.2防治方法1.2. 1采用 150 g/m3福尔马林与 20 g/m3敌百虫混合液浸洗鱼体30分钟,每天一次,连浸3天。同时,每 100 kg饲料…  相似文献   

16.
在一九七六年九月在苏联一个饲养镜鲤、野鲤及其杂交种的当年鱼的实验场里,发现幼鲤有病。在当年鱼的身体出现了一层稍红的象溃疡一样的无光泽的薄层。鳍(特别是尾鳍)象“被咬伤”的样子,有些鱼的尾鳍甚至被损害达部分叉状的程度。  相似文献   

17.
七月份以来,广东省顺德、中山等一些甲鱼养殖场暴发了严重的白底板病。与往年相比,今年发病范围广、死亡率高、治疗难度大,笔者采用中西药结合,内服与外消同时进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将诊治情况介绍如下: 一、症状及流行情况 1.早期症状 白底板病早期基本无症状,水温27~28℃以上就会出现此病,最初发现无症状地死甲鱼,头颈肉被同类吃光,仅剩骨骼;或发现甲鱼还活着,颈部已经被咬烂,有人称此病为“烂头颈”,不久白底板病就爆发起来。无症状地死亡(烂头颈)即是白底板病的早期症状。 2.发病症状 外观:患病甲鱼外观…  相似文献   

18.
卵甲藻病又叫卵鞭虫病,是由嗜酸性卵甲藻(嗜酸性卵鞭虫)寄生鱼体而引起,其病症初看与小瓜虫病相类似,主要症状:初期病鱼在池水中拥挤成团, 环游不息;病鱼体表粘液增多,背鳍、尾鳍及背部先后出现白点。随着病情的发展,白点逐渐蔓延至尾柄、身体两侧、头部和鳃内。仔细观察,可看到白点之间有红色斑声、(充血),尾柄部特别明显。后期病鱼食欲减退,游动迟缓,不时呆浮水面,鱼体上白.点连接成片重叠象裹了一层米粉,故有“打粉病”或“白鳞病”之称。“粉块”脱落处发炎溃烂,并伴有大量的水霉菌寄生。最后病鱼瘦弱,直至死亡。…  相似文献   

19.
一、发病情况岩前金农养鳗场于2000年7月1日1#池由于发生烂鳃脱粘出血综合症,发生死鳗,虽经多次治疗,死鳗数量仍从几条发展到每天二、三百条,最多时四百多条,有的腹部出现溃疡。二、临床症状发病池塘水面聚积泡沫,病鳗头顶、下颚等处发红、鳃盖部水肿。有的胸鳍、臀鳍、尾鳍及体表充血发红,肛门红肿;有的体表出现明显的斑块状粘液脱落病灶,粘液脱落处色变,出现白斑,呈圆形或椭圆形;有的吻端溃疡,腹部也出现溃疡,内脏器官胆囊肿大,肠系膜及肠道充血发炎,时有腹水。病鳗游动无力、反应迟钝,大部分聚集排污口。三、治…  相似文献   

20.
白皮病此病多系皮肤受伤由细菌感染所致。发病初期,鱼的背鳍基部或尾柄出现白点,继而扩展出现白色块状病症,最后鱼头朝下,尾鳍向上而死亡。白皮病多发生于夏秋季,特别以5—6月份的鲢、鳙鱼最常见,草鱼有时也有。预防方法主要是在拉网、运输等过程中,避免擦伤鱼体,另用药物进行鱼体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