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四早11号是吉林省四平市农科所选育的玉米品种。该品种具有优质、高产、稳产、抗病等特点,且熟期较早,适合在山区或早霜地区种植。1选地与整地玉米是喜肥水的作物,在土壤肥力较高的地块种植更能发挥其增产潜力。因此应选择中等肥力以上、土壤疏松的地块种植,忌重茬。种植地块应在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进行深松作业,深松深度30~35cm。松后采用重耙耙透、耙细、耙碎,如有条件可采用秋起垄夹肥,达播种状态。2合理施肥玉米是需肥较多的作物,施N、P、K纯量比为1∶1.5∶0.3。一般公顷施尿素90kg作基肥,在玉米拔节期或大喇叭口期公顷追施尿素75kg…  相似文献   

2.
一、整地 玉米是喜肥水的作物,在土壤肥力较高的地块种植更能发挥其增产潜力。因此应选择中等肥力以上、土壤疏松的地块种植,忌重茬。种植地块应在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进行深松作业,深松深度30~35cm。松后采用重耙耙透、耙细、耙碎,如有条件可采用秋起垄夹肥,达播种状态。  相似文献   

3.
1、选地、整地 玉米是喜肥水的作物,在土壤肥力较高的地块种植更能发挥其增产潜力.因此应选择中等肥力以上、土壤疏松的地块种植,忌重茬.种植地块应在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进行深松作业,深松深度30~35cm.松后采用重耙耙透、耙细、耙碎,如有条件可采用秋起垄夹肥,达播种状态.  相似文献   

4.
一、增施有机肥培肥地力玉米要实现持续超高产,培肥地力是基础。每667平方米施3~5方厩肥、粪肥等有机肥,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生产条件、培肥地力、提高土地质量。二、起垄种植深松促根种植地块应在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进行深松作业,深松深度30~35厘米。松后  相似文献   

5.
<正>夏玉米是高产作物,生长期短,需肥量大,除基础肥力外,补充营养不仅应全面均衡,而且要快速供应。前期全面供给,氮肥、磷肥、钾肥、锌肥综合补充,中后期以氮肥(尿素)供给为主,以快速补充营养。一、施肥原则(一)培肥地力,用养结合夏玉米播种前应多渠道扩大肥源,通过增施农家肥、种植绿肥以及深松等措施,结合整地,每公顷施有机肥1500~2000 kg,加强农田培肥,改善土壤结构和供肥能力,  相似文献   

6.
为探索中量元素——硫肥在玉米生产上的应用效果,2011年在玉田县中产田地块进行了夏玉米施用硫肥效果的试验。结果表明,施硫肥比不施硫肥平均亩增产玉米26.5kg;平均百粒重增加1.00g;穗均增重9.5kg。其中增产率为4.6%,每公顷增收476.95元。增产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7.
1.玉米。玉米在拔节后至大喇叭口期,是吸收营养的高峰期,一般可在拔节前后追施第1次肥,每公顷可追施150kg硝酸铵或120kg尿素;在抽雄前7~10天,应追施第2次肥,每公顷可再追施225kg硝酸铵或180kg尿素。如果底肥和种肥较充足,土壤又很肥沃,可集中一次追肥,结合第2次铲趟进行深施肥  相似文献   

8.
<正>南瓜是一种高效经济作物,发展南瓜种植对优化种植结构、提高种植效益具有重要意义。现将南瓜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1选地、整地、施肥南瓜应选择地势高、排水好、通透性好、不易内涝、土质疏松、pH值5.5~6.8的岗坡地,土壤以沙壤土和壤土为宜。前茬作物以禾本科为好,轮作周期3~5年,不能与茄科作物轮作。要选择3~4年没有施过长残效农药的地块。秋整地,有深松基础的地块进行耙茬,深度为15~18cm;没有深松基础的地块一定要进行深松,深度在35cm以上,增加透水性,增强抗涝性。起大垄,垄距110cm,结合整地公顷施腐熟优质农家肥60~75t作基  相似文献   

9.
一、整地 种植辣椒的地块应选择土层深厚、保水、保肥、2~3年未种植茄科作物的地块,前茬以小麦、瓜类、玉米作物为好,避免重茬或迎茬.结合当年冬耕667平方米施尿素20千克、三料磷肥5千克,整地质量要达到“齐、平、墒、碎、净、松”的标准.  相似文献   

10.
玉米原垄卡种是在不破坏原有垄形的条件下实施播种的一种耕作和栽培措施,它是由耕翻-深松耙茬-免松耙茬向少耕、免耕法迈出的重要一步。原垄卡种不但有显著的经济效益,而且还有一定的生态和社会效益。示范地前茬红小豆原垄卡种玉米,每公顷节省机械作业费930元,公顷产量较常规种植增加165kg。按市场价0.84元/kg计算,每公顷增加收入138.60元;原垄卡种技术在节约成本和公顷增产上,每公顷增加收入1068.60元,减少了作业环节,增加了种植户收益。  相似文献   

11.
<正>一、地块选择与整地大豆品种应选择土壤肥力较好,自然环境破坏少,污染程度低的地块大面积集中种植,以达到高产优质。把好整地关,东北产区实行秋整地,对没有深松的地块进行机械化深耙深松整地,深松深度达到25厘米左右,有条件的地区结合整地进行秸秆粉碎还田培肥地力,使土壤结构和保肥能力得到改善与提高。二、施农肥做到化肥深施与平衡施肥根据大豆不同生长阶段需肥规律进行科学施肥,注重施用农家肥,一般亩施2500~  相似文献   

12.
正一、选茬与耕翻整地1、选地、整地:玉米宜选择耕层深厚、肥力较高、保水保肥的排水良好的地块。一般宜选择种植大豆、小麦、马铃薯、玉米等的良好前肥茬。玉米属高杆作物,根系发达,需肥水较多,要获得高产就需要土层深厚、肥沃、疏松,因此,玉米地要早犁早耙,多犁多耙,做到土质松软,细碎平整。应实施以深松为基础,松、翻、耙的土壤耕作制度,每3年耕翻1次。秋翻秋整地:耕翻深度一般为20~23厘米,做到无漏  相似文献   

13.
<正>马铃薯是全球第三大重要的粮食作物,仅次于小麦和玉米。大垄栽培技术是选用脱毒种薯180kg/公顷,采用80~90cm大垄栽培、深松30cm、变单层结薯为多层分散结薯、农肥化肥混施、药剂防治病虫害、化学除草与人工除草相结合的综合栽培法。1、选地:选择土层深厚,土质肥沃,团粒结构及排水、保水性能好,有深松基础的偏酸性地块,盐碱地不适宜种植。2、选茬口2.1最好是玉米茬和禾本科作物;  相似文献   

14.
一、精细整地(一)机耕深耕用机耕整地时,耕深23.31~26.64 cm,打破犁底层,特别是玉米秸秆还田的麦田,一定要深耕掩埋。机耕后配合机耙,耙细、耙实、耙透,消除明暗坷垃,拾净根茬,上虚下实,平整做畦。(二)培肥地力对有机质质量分数低的地块应每667 m^2施优质有机肥4~5 m^3,化肥每667 m^2施纯尿素12 kg、复合肥8 kg。施肥方法提倡分层施肥,70%的尿素及复合肥深施,30%的尿素撒垡头。  相似文献   

15.
正1整地整好地、保住墒,这是农民在经年累月的劳作中总结出来的经验,整地是保全苗的关键。在准备种植玉米的地块,整地以深松为主体,可采取翻、松、耙、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整地。一般地块的深松需要达到35cm以上,每隔三年最好深松一次。在此基础上,进行浅翻或耙茬起垄,肥料要深施,起垄后镇压达播种状态。一般要求顶浆起垄后及时镇压,这样处理后的地垄有利于保墒。2施肥根据玉米需肥规律、土壤养分状况和肥料效应,通过土  相似文献   

16.
正选用脱毒种薯180kg/公顷,采用80~90cm大垄栽培、深松30cm、变单层结薯为多层分散结薯、农肥化肥混施、药剂防治病虫害、化学除草与人工除草相结合的综合栽培方式。1、选地:选择土层深厚,土质肥沃,团粒结构及排水、保水性能好,有深松基础的偏酸性地块,盐碱地不适宜种植。2、选茬口2.1最好是玉米茬和禾本科作物;2.2其次是豆茬、高粱、麻类。(施过氯嘧磺隆类、米唑水杨酸类、普施特类或两种合剂药类的地块,不能种植马铃  相似文献   

17.
通过配方肥用量试验,探讨13∶13∶9玉米专用配方肥不同用量对玉米生育性状、经济性状及产量、效益的影响,筛选该配方肥的合理用量。结果表明,在亩基施腐熟农家肥2000 kg,3~5叶期、大喇叭口期两次亩共追施尿素30 kg的情况下,亩基施13∶13∶9玉米专用配方肥60 kg对玉米果穗长、穗粒数、百粒重有良好影响,增产效果和经济效益也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18.
为了促进玉米种植业的发展,在沿江高沙土地区进行了春玉米和秋玉米施肥技术与培肥途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高沙土地区种植春、秋玉米,磷肥的增产幅度与后茬效应大于钾肥和氮肥,氮、磷、钾肥配比以1.0∶0.8∶0.5为好,有机肥与无机肥配合使用,有利于增产与培肥土地,饼肥、厩肥、玉米秆全量覆盖与半量覆盖处理间比较,以厩肥3 000 kg/hm~2或春玉米秸秆全量覆盖,并配施尿素450 kg/hm~2、过磷酸钙450 kg/hm~2、氯化钾225 kg/hm~2处理增产效果与培肥土地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9.
<正>一、选茬与耕翻整地1、选地、整地:玉米宜选择耕层深厚、肥力较高、保水保肥的排水良好的地块。一般宜选择种植大豆、小麦、马铃薯、玉米等的良好前肥茬。玉米属高杆作物,根系发达,需肥水较多,要获得高产就需要土层深厚、肥沃、疏松,因此,玉米地要早犁早耙,多犁多耙,做到土质松软,细碎平整。应实施以深松为基础,松、翻、耙的土壤耕作制度,每3年耕翻1次。秋翻秋整地:耕翻深度一般为20~23厘米,做到无漏  相似文献   

20.
<正>1 选地与整地1.1 选地选择土壤肥沃、肥力水平较高、抗旱、易排涝的豆茬、经济作物茬地块,要求2年以上未施过长残留除草剂。1.2 整地采用大功率机车联合整地或浅翻深松,有深松基础的地块可采用耙茬,耙茬深度18~22cm,对没有深松基础的地块实行深松深度在35cm以上、打破犁底层为标准(白浆土地号翻地不能翻到白浆层)。整地后土壤要达到深、松、碎、平、上虚下实,有利保水、保肥、增温。达到起垄状态后进行秋起130c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