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 毫秒
1.
绵羊Callipyge基因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臀绵羊18号染色体端部的一个A-G的单碱基突变,产生了Callipyge表型,部分肌肉过度发育肥大,Callipyge基因属于印记基因家族,表现为父本极性超显性遗传,其作用机制可能是影响了1个顺式作用元件LRCE(long range control element)的功能,可能激活了1个增强子,也可能抑制了1个沉默子.Callipyge绵羊的瘦肉率和屠宰率较一般绵羊高,但是背最长肌的剪切力较高,影响了食用口感.育种工作可以利用Callipyge基因来提高绵羊的瘦肉率.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以2个骨骼肌表型差异明显的特克塞尔和乌珠穆沁绵羊为试验对象,研究DLK1和MSTN基因在不同妊娠阶段胎儿不同部位骨骼肌中表达的调控机制及早期肌肉发育规律。在绵羊妊娠第85、100、120和135天时,对胎儿的半腱肌、半膜肌、背最长肌、股四头肌和股二头肌肌肉质量进行方差分析以及对DLK1和MSTN基因在5种骨骼肌中的表达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妊娠85天时特克塞尔羊的半膜肌、背最长肌、股四头肌和股二头肌质量显著或极显著(P<0.05或P<0.01)高于乌珠穆沁羊;妊娠100天时,5种骨骼肌组织生长发育在品种间的差异达到最大(P<0.05或P<0.01)。实时荧光定量分析表明,随着胎儿日龄的增加,DLK1基因在半腱肌、半膜肌、背最长肌、股四头肌和股二头肌骨骼肌中的表达量有增加的趋势,同时在特克塞尔羊中的表达量高于乌珠穆沁绵羊。在妊娠120天的半腱肌和半膜肌、妊娠100和135天的背最长肌、妊娠85天股四头肌和妊娠135天的股二头肌中DLK1表达量在2个品种间差异显著(P<0.05)。MSTN的表达量在特克塞尔羊中高于乌珠穆沁羊,但整体较低。妊娠135天时背最长肌和股四头肌中MSTN基因的表达量在2个品种间差异显著(P<0.05)。结果显示,DLK1和MSTN基因在不同日龄不同肌肉组织中的差异表达可能与肌肉早期发育有关。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以骨骼肌表型差异明显的两个绵羊品种特克塞尔羊和乌珠穆沁羊为试验对象,通过对两个与生长发育相关的基因卵泡抑素(follistatin,FST)与纤维蛋白聚糖基因(fibromodulin,FMOD)在不同日龄、不同骨骼肌部位表达的比较分析,探讨绵羊骨骼肌早期发育规律;同时对绵羊胎儿的85、100、120和135日龄4个阶段,在背最长肌、半腱肌、股四头肌、半膜肌和股二头肌5个部位肌肉FSTFMOD基因的表达量进行了比较研究。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随着胎儿日龄的增加,FST基因在半腱肌、股四头肌中表达量有增加的趋势,同时在特克塞尔绵羊中的表达量高于乌珠穆沁羊。在100和120日龄半腱肌、120日龄半膜肌、120日龄股二头肌中FST基因表达量在两个品种间差异显著(P<0.05),在100和135日龄半膜肌、85日龄背最长肌、100日龄股四头肌、100日龄股二头肌中FST基因表达量在两个品种间差异极显著(P<0.01)。FMOD基因在股四头肌中表达量较高,而在其他4种肌肉组织中相对表达量较低,且在乌珠穆沁羊中的表达量高于特克塞尔羊中的表达量。FSTFMOD基因在绵羊早期骨骼肌发育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杨家大 《中国畜牧兽医》2015,42(6):1538-1546
为弄清贵州地方山羊脂肪细胞型脂肪酸结合蛋白(adipocyte 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A-FABP)基因mRNA的表达规律,奠定肉质性状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理论基础,试验以β-actin基因为内参,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黔东南小香羊、贵州白山羊、贵州黑山羊、黔北麻羊和南江黄羊共5个山羊品种心脏、肝脏、肺脏、肾脏、背最长肌、半膜肌及皮下脂肪7个组织器官中A-FABP基因的表达.结果表明,5个山羊品种7个组织中都有A-FABP基因表达,且5个品种中皮下脂肪A-FABP基因的表达水平都较高;在贵州地方山羊A-FABP基因表达的最主要组织--皮下脂肪,以及在与产肉性能直接相关的组织--背最长肌和半膜肌中,黔东南小香羊A-FABP基因mRNA水平都较高.结果提示,贵州地方山羊A-FABP基因mRNA的组织分布模式相似,黔东南小香羊的优良肉质特性或许与其皮下脂肪、背最长肌和半膜肌中A-FABP基因的高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究肌肉生长抑制素(myostatin,MSTN)基因在肌肉和脂肪中的DNA甲基化模式及mRNA表达水平,试验以5月龄巴什拜羊羔羊为研究对象,采用亚硫酸氢盐测序法(bisulfite sequencing PCR,BSP)检测MSTN基因启动子区和第1外显子甲基化模式,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STN基因在巴什拜羊股二头肌、股三头肌、半腱肌、半膜肌、背最长肌和尾脂中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显示,肌肉组织甲基化概率高于脂肪组织,其中,股二头肌、股三头肌、半腱肌、半膜肌、背最长肌和尾脂的甲基化概率分别为74.2%、74.2%、83.2%、83.7%、82.1%和25.3%,MSTN基因在股二头肌、股三头肌、半腱肌、半膜肌、背最长肌中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尾脂(P < 0.05),股二头肌、股三头肌、半腱肌、半膜肌和背最长肌之间差异不显著(P > 0.05),巴什拜羊肌肉和脂肪MSTN基因DNA甲基化水平与MSTN基因表达量呈显著负相关(r=-0.886,P < 0.05)。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讨TNNC2基因的肌肉表达量与绵羊TNNC2基因型的关联性,试验选取不同TNNC2基因型滩羊骨骼肌,研究TNNC2不同基因型个体TNNC2基因在背最长肌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TT基因型个体表达量显著低于DD、TD个体(P0.05),同时TT基因型背最长肌嫩度高于DD、TD基因型。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绵羊肌肉中IGF-Ⅰ基因的表达规律,试验以白藏杂交羊、藏绵羊、凉山半细毛羊和白凉杂交羊等4个周岁公羊群体为研究对象,采用RT-PCR技术,分析了4个群体中的背最长肌、臂三头肌、股二头肌和腰大肌等4个肌肉组织的表达规律。结果表明:IGF-Ⅰ基因在4个群体的4个肌肉组织中均有表达,每个群体中的4个部位的表达存在各自的规律性;背最长肌、臂三头肌、股二头肌和腰大肌中的IGF-Ⅰ基因的表达均以在白藏杂交羊群体中表达最高,而在其他三个群体中不同部位的肌肉组织的表达呈现各自的规律。  相似文献   

8.
为了鉴定和分析海南黑山羊与其F1代杂交羊(努比亚山羊公羊与海南黑山羊母羊杂交)背最长肌中差异表达的mRNA和lncRNA,试验以6月龄海南黑山羊及其F1代杂交羊公羊为试验动物,逐头采集背最长肌样品,采用RNA-Seq技术和生物信息学方法对两种山羊背最长肌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运用DESeq软件鉴定两种山羊背最长肌组织间差异表达的mRNA和lncRNA,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GO功能注释、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同时对差异表达的lncRNA进行靶基因预测分析。结果表明:海南黑山羊及其F1代杂交羊背最长肌间存在276个差异表达的mRNA,其中1个mRNA只在海南黑山羊背最长肌中表达,2个mRNA只在F1代杂交羊背最长肌中表达;在273个共同表达的mRNA中,根据差异倍数大小,排名前10位的分别是NDUFB5、TMEM237、LOC102170968、TXLNB、GPR63、OSBPL1A、KERA、LOC108638040、BMF、HSP70.1。存在145个差异表达的lncRNA,其中16个只在海南黑山羊背最长肌中表达,7个只在F1代杂交羊背最长肌中表达。276个差异表达基因共富集在50个G...  相似文献   

9.
MyoD基因在不同品种肉羊肌肉中表达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yoD基因是调控脊椎动物胚胎期肌肉生长的主要基因。本试验采用RT-PCR方法,研究MyoD基因mRNA在乾华肉用美利奴羊(暂定名)、小尾寒羊、乾华肉用美利奴羊(♂)×小尾寒羊(♀)杂交羊3组肉羊品种胸肌、背最长肌、半腱肌中表达量的差异,并采用免疫组化法,对MyoD基因进行肌肉部位蛋白定位。结果表明,MyoD基因mRNA和蛋白在3个不同品种的3种肌肉中均能表达,从同一品种内表达水平来看,MyoD基因mRNA在不同肌肉部位中表达差异均不显著(P0.05),其中乾华羊呈现胸肌背最长肌半腱肌的趋势;杂交羊呈现背最长肌胸肌半腱肌的趋势;小尾寒羊呈现半腱肌胸肌背最长肌的趋势。从品种间MyoD基因mRNA表达水平来看,在3组肉羊胸肌部位均有表达,且表达量差异均显著(P0.05);3组肉羊半腱肌部位均有表达,乾华肉用美利奴羊与杂交羊表达量差异不显著(P0.05),乾华肉用美利奴羊与小尾寒羊表达量差异显著(P0.05),杂交羊与小尾寒羊表达量差异显著(P0.05);MyoD基因mRNA在3组肉羊背最长肌部位均有表达,乾华肉用美利奴羊与杂交羊表达量差异不显著(P0.05),乾华肉用美利奴羊与小尾寒羊表达量差异极显著(P0.01),杂交羊与小尾寒羊表达量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0.
旨在探究绵羊胚胎中后期骨骼肌BTG2/3(B cell translocation gene 2/3)的动态表达情况,探索肌肉生长抑制素(Myostatin,MSTN)基因对其表达的影响。以特克赛尔(Texel)和乌珠穆沁(Ujimqin)绵羊85、100、120和135d4个不同发育阶段的胎儿背最长肌为研究对象,利用Real-time PCR技术分别检测MSTN及BTG2/3的表达差异;选取100d各胚胎半膜肌、背最长肌、半腱肌和股四头肌检测不同组织BTG2/3的表达差异;构建稳定慢病毒干扰载体pFU-GW-myostatin,分别感染处于增殖和分化阶段的绵羊成肌细胞,检测BTG2/3表达水平变化。结果显示,随着胚胎生长,特克赛尔羊胎儿MSTN表达量持续下降,而乌珠穆沁羊胎儿先下降后上升,特克赛尔羊胎儿BTG2表达量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而乌珠穆沁羊表现出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的趋势;BTG3的表达量在特克赛尔羊与BTG2表达趋势相同,而乌珠穆沁羊则与BTG2相反;100d胎儿4种不同骨骼肌组织中,特克赛尔羊与乌珠穆沁羊相比,背最长肌和半腱肌中BTG2表达量极显著偏高(P0.01),而半膜肌和背最长肌中BTG3表达量极显著偏低(P0.01);慢病毒干扰载体对成肌细胞具有较高的感染和干扰效率,增殖和分化阶段的成肌细胞被MSTN干扰后,BTG2和BTG3表达量极显著降低(P0.01)。综上表明,BTG2和BTG3对绵羊胎儿中后期骨骼肌发育有重要作用,可能参与myostatin调节通路。本研究对绵羊胚胎发育过程的分子机制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四种肉兔及杂交兔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对新西兰白兔、加利福尼亚兔、布列塔尼亚兔(A系)、齐卡兔(G系)、布列塔尼亚兔(A系,♂)×新西兰白兔(♀)、布列塔尼亚兔(A系,♂)×加利福尼亚兔(♀)、齐卡兔(G系,♂)×新西兰白兔(♀)、齐卡兔(G系,♂)×加利福尼亚兔(♀)100日龄屠宰性能和肉品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8个品种(组合)兔的屠宰率在52.76%~55.37%之间,其中加利福尼亚兔的屠宰率最高;肉骨比在4.65~6.53之间,以布列塔尼亚兔(A系,♂)×新西兰白兔(♀)肉骨比为最高;净肉率在82.25%~86.64%之间,亦是布列塔尼亚兔(A系,♂)×新西兰白兔(♀)净肉率最高.8个品种(组合)兔背最长肌pH值在6.33~6.88之间,差异不显著;背最长肌失水率在17.43%~20.26%之间,其中布列塔尼亚兔(A系,♂)×加利福尼亚兔(♀)失水率最低;腿肌的失水率在16.31%~18.00%之间,其中新西兰白兔失水率最低;8个品种(组合)兔腿肌的失水率比背最长肌的失水率要低;背最长肌的熟肉率在60.56%~66.81%之间,以布列塔尼亚兔(A系,♂)×新西兰白兔(♀)熟肉率为最高;腿肌的熟肉率在61.84%~66.54%之间,其中新西兰白兔熟肉率最高;背最长肌嫩度剪切值在2.18~3.96kg之间,其中加利福尼亚兔嫩度剪切值最低,嫩度最好;腿肌嫩度剪切值在2.59~3.64kg,其中新西兰白兔腿肌剪切值最低,嫩度最好.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赖氨酸对绵羊组织生长的影响,试验选用15只年龄、体重相近的杂交母羊(陶塞特♂×蒙古羊♀)随机分为3组,于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不同水平的赖氨酸(0,4,10 g),采用Real-time PCR方法检测日粮不同赖氨酸水平对绵羊肝脏和背最长肌中GHR和IGF-Ⅰ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日粮赖氨酸水平影响绵羊肝脏和背最长肌中GHR和IGF-Ⅰ基因的表达,随日粮赖氨酸水平的提高肝脏GHR和IGF-ⅠmRNA及背最长肌IGF-ⅠmRNA表达量相应增加;背最长肌中4 g和10 g赖氨酸组GHR基因相对表达量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10 g赖氨酸组的GHR基因相对表达量与4 g赖氨酸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添加一定量的赖氨酸可以调节绵羊组织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3.
垂体特异性转录因子(Pou1f1)与动物的生长发育密切相关,本研究运用免疫组化法、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 Blot等方法对Pou1f1在乾华肉用美利奴羊的背最长肌、胸肌和半腱肌的转录和蛋白表达水平进行了检测,研究结果表明:POU1F1蛋白在乾华肉用美利奴羊背最长肌、胸肌、半腱肌中等3个不同肌肉组织的肌纤维细胞质中均有阳性表达;Pou1f1基因在乾华肉用美利奴羊背最长肌、胸肌、半腱肌等3个不同部位的不同肌肉的mRNA和蛋白水平均差异均不显著(P0.05),但均呈现半腱肌胸肌背最长肌的趋势。说明Pou1f1基因可以作为肉羊生长发育特别是肌肉发育的遗传标记。  相似文献   

14.
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基因是影响肌间脂肪(IMF)含量进而调控肉品质的的主要候选基因。试验以乌珠穆沁羊以及以南非肉用美利奴羊、东北细毛羊、小尾寒羊、杜泊羊为亲本获得的3种杂交羊(杜寒杂DS组,南寒杂SS组,东南杂NS组)为研究对象,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测定了背最长肌中H-FABP mRNA的相对表达量,比较该基因在不同群体中的表达差异。结果表明:H-FABP在不同品种肉羊背最长肌中均有表达,但不同群体间差异不显著(P>0.05)。以乌珠穆沁羊H-FABP mRNA表达量为参照,H-FABP mRNA在杜寒杂交羊中的相对表达量约为乌珠穆沁羊的3倍,南寒杂交羊中的相对表达量约为乌珠穆沁羊的0.5倍,东南杂交羊中的相对表达量约为乌珠穆沁羊的1.4倍。H-FABP可能是调控纯种地方绵羊及杂交肉羊肌肉肉质性状的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选择3月龄体重相近、健康的黄河三角洲肉羊品系Ⅰ、品系Ⅱ和寒蒙杂交羊分别10只,每个品种羊分2个处理,分别饲喂颗粒料和全混合日粮(TMR),每个处理5个重复。饲喂90 d后屠宰,采集背最长肌和半膜肌肌肉样品,研究品种(系)、料型对黄河三角洲肉羊不同部位肉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黄河三角洲肉羊品系Ⅰ和品系Ⅱ背最长肌的p H_(45min)、半膜肌第3天L~*、第6天L~*和a~*显著高于寒蒙杂交羊(P0.05),背最长肌和半膜肌的剪切力均显著低于寒蒙杂交羊(P0.05);TMR组背最长肌p H_(45min)显著高于颗粒料组(P0.05),背最长肌第3天b~*、剪切力显著低于颗粒料组(P0.05);互作效应对贮存期间半膜肌的L*和蒸煮损失有显著影响(P0.05)。黄河三角洲肉羊品系Ⅰ、Ⅱ的肉质优于寒蒙杂交羊,TMR组的肉品质优于颗粒料组,尤其对嫩度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6.
试验旨在探究CLPG(Callipyge)与MSTN(Myostatin)基因作为绵羊生长性状候选基因的可能性,调查与绵羊生长性状相关的分子遗传标记。本试验以133只澳洲白羊×杜泊羊×湖羊杂交绵羊为研究对象,利用PCR产物直接测序及PCR-RFLP技术检测CLPGMSTN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然后通过SPSS22.0软件GLM统计模型分析多态位点不同基因型及聚合基因型与绵羊生长性状的关联性。测序结果表明,CLPG基因STS序列232bp处检测到C→T突变位点C1,MSTN基因3'UTR区检测到G→A突变位点M1。PCR-RFLP分析显示,C1位点表现为2种基因型:CC和CT;M1位点表现为2种基因型:GG和GA。关联分析表明,C1位点与绵羊背膘厚和眼肌面积显著或极显著相关(P<0.05;P<0.01),M1位点与绵羊体重、管围、背膘厚和眼肌面积显著或极显著相关(P<0.05;P<0.01)。聚合基因型对体重、背膘厚和眼肌面积影响极显著(P<0.01)。研究揭示CLPGMSTN基因多态性及其聚合基因型对绵羊生长性状具有显著影响,C1和M1位点可以考虑作为绵羊生长性状的有效遗传标记。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MRFs家族中Myf5基因在不同发育时期绵羊胎儿骨骼肌中的表达规律及分子特性,实验采取妊娠30 d(E30)、50 d(E50)和70 d(E70)3个时期绵羊胎儿的半腱肌和背最长肌,用HE染色法观察了其显微结构,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了Myf5基因的表达变化,同时运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绵羊Myf5蛋白的...  相似文献   

18.
为了进行猪A-FABP基因的克隆及不同器官组织中的差异表达,试验采用RT-PCR方法从长白猪背最长肌中克隆A-FABP基因的cDNA序列并进行测序比对,分别与人、牛、山羊、家鼠及鸡进行同源性比较,应用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猪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背最长肌、腿肌中A-FABP基因的表达。结果表明:成功克隆得到A-FABP基因的cDNA序列,且比对结果为100%,该序列与人、牛、羊的同源性分别为90.98%、89.97%、89.97%,与鸡的同源性为73.68%。半定量RT-PCR结果为A-FABP基因在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背最长肌、腿肌器官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背最长肌和腿肌中A-FABP基因的表达量最高,肺脏内的表达量最低,A-FABP基因在动物进化中具有高度保守性,该基因在猪不同器官组织中的表达具有差异性。  相似文献   

19.
宗地花猪H-FABP基因mRNA的表达与肉质性状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不同饲养条件对地方猪种宗地花猪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eart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H-FABP)基因表达及肌内脂肪(intramuscular fat,IMF)含量的影响,试验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别测定放养型和圈养型宗地花猪背最长肌中H-FABP基因的表达水平,并测定背最长肌的IMF、大理石纹、嫩度.结果发现,圈养型宗地花猪的IMF、大理石纹、嫩度均高于放养型宗地花猪(P >0.05),pH、肉色极显著高于放养型宗地花猪(P <0.01);放养型宗地花猪背最长肌中H-FABP mRNA 水平显著高于圈养型宗地花猪(P <0.05);放养型、圈养型宗地花猪H-FABP基因表达与IMF均无显著相关性(P >0.05).以上结果表明,不同饲养条件影响H-FABP基因表达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IMF,但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20.
为了检测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基因在绵羊不同组织的表达差异,试验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绵羊H-FABP基因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H-FABP基因在不同的组织中表达量不同,由高到低依次为腿部半腱肌、背最长肌、心脏、肾脏、脾脏、十二指肠、肝脏、肺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