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 毫秒
1.
研究不同浓度木糖对米根霉发酵生产L-乳酸的影响;建立木糖为碳源的米根霉发酵产L-乳酸的动力学模型,并进行验证。结果显示,木糖质量浓度为100g/L,米根霉在发酵72h时,L-乳酸产量达到最高为51.67g/L;发酵周期延长至144h,发酵132h,乳酸产量最高为71.55g/L。应用Matlab软件对发酵动力学方程关键参数进行求解,建立动力学模型,所建模型与实验数据能较好地吻合(R2≥0.98)。  相似文献   

2.
糖酵解是指葡萄糖或糖原分解为丙酮酸并伴有ATP生成,这一过程在细胞质中进行,不需要氧气,每一步反应均由特异的酶催化,与哺乳动物相比,鱼类糖酵解的能力较低,这可能与鱼类糖酵解关键酶的活性有关。目前,关于饲料中碳水化合物含量的不同是否可以从酶水平和基因表达水平对鱼类糖酵解关键酶进行有效地调节还存在异议。本研究概述了鱼类糖酵解的3种关键酶:葡萄糖激酶(Glucokinase,GK)、6-磷酸果糖激酶-1(Phosphofructokinase,PFK)和丙酮酸激酶(Pyruvate Kinase,PK)的结构和分布,并从饲料中碳水化合物的添加水平和种类的角度阐述了其对GK、PFK和PK的活性和基因表达的影响,以期为碳水化合物在饲料中的合理添加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无载体固定化米根霉发酵葡萄糖清液生产L-乳酸的工艺。试验结果表明,首批次发酵工艺主要参数为:葡萄糖120g/L,NHNO33g/L,HPO0.214g/L,ZnSO4·7HO0.22g/L,MgSO4·7HO-224220.25g/L,接种量10%,发酵开始时添加CaCO,装液量20%,L-乳酸产量可达100.8g/L;重复间歇发酵补料培养基3的主要成分为:葡萄糖80g/L,NHNO33g/L,KHPO40.075g/L,葡萄糖单位时间转化率为2.92%/h。42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绿色木霉Tr9701的发酵速率,实现其有效开发,对绿色木霉Tr9701液体培养过程中不同胞外酶活性和还原糖含量的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25℃、110 r/min恒温振荡培养条件下,绿色木霉菌丝体生物量在第6~10天达到峰值;发酵液p H值在第6~10天发生转折逐渐上升,后基本保持平稳;胞外蛋白、胞外还原糖分别在第6,12天达到峰值,胞外愈创木酚氧化酶及多酚氧化酶活性以5~6 d为一个周期呈现曲线式的增强;其胞外淀粉酶、胞外羧甲基纤维素酶等酶的活性在培养前期有明显升高,且其液体发酵产羧甲基纤维素酶活性明显高于淀粉酶和蔗糖转化酶。为实现绿色木霉Tr9701规模发酵技术,应在其液体发酵过程中,依据菌丝体生物量、胞外酶和还原糖等动态变化确定其相应的发酵周期。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WBG3进行菌株发酵特性的研究,旨在获得一株性能良好的2,3-丁二醇(2,3-BD)生产菌株。本研究采用摇瓶发酵法,改变发酵过程中的底物浓度、溶氧量和酸碱浓度,紫外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检测2,3-BD合成途径中关键中间产物(丙酮酸、α-乙酰乳酸、乙偶姻)含量和发酵产物浓度。结果表明:S. cerevisiae WBG3菌株生长良好,在80 g/L葡萄糖、30℃和200 r/min条件下,丙酮酸、α-乙酰乳酸和乙偶姻含量分别达到0.10±0.03 g/L、3.38±0.06 g/L和0.17±0.02 g/L,乙醇转化率最低为0.44±0.02 g/g。添加乙酸后,甘油产量和乙醇转化率分别较对照组降低了9.5%和10%,2,3-BD的最终产量为0.36±0.02 g/L。因此,S. cerevisiae WBG3具备生产2,3-BD的潜力。  相似文献   

6.
能量状态与采后水果的成熟、衰老及生理失调紧密相关。为了研究NO处理在桃果实冷藏期间对其能量代谢的调控机理,选取八成熟"肥城桃"果实,分别用去离子水(对照)、5、15、30μmol·L-1NO溶液和5μmol·L-1c-PTIO(NO清除剂)溶液处理后于0℃下恒温贮藏。分别在果实贮藏当天、第1、2、3、4、5周测定不同处理"肥城桃"果实的冷害指数、硬度、丙二醛(MDA)、过氧化氢、三磷酸腺苷(ATP)、二磷酸腺苷(ADP)、单磷酸腺苷(AMP)的含量和能荷水平的变化,以及琥珀酸脱氢酶(SDH)、细胞色素氧化酶(CCO)、氢离子ATP酶(H+-ATPase)、钙离子ATP酶(Ca2+-ATPase)等线粒体呼吸代谢关键酶的活性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冷藏过程中,桃果实内ATP、ADP含量,能荷水平及桃果实线粒体内SDH、CCO、H+-ATPase、Ca2+-ATPase活性逐渐降低,而AMP、过氧化氢及MDA含量升高;与对照相比,NO处理能够显著延缓桃果实内ATP、ADP、能荷含量及能量代谢酶活性的降低,抑制过氧化氢、MDA、AMP含量的上升,其中以15μmol·L-1NO处理桃果实最为显著,而NO清除剂c-PTIO处理则加剧了桃果实ATP、能荷含量及能量代谢酶活性的下降以及过氧化氢、MDA、AMP含量的上升。上述结果表明,15μmol·L-1外源NO处理能有效维持桃果实在冷藏期间的能量代谢,延缓膜脂过氧化过程,提高桃果实的抗冷性,而c-PTIO处理则促进了冷藏期间桃果实能量代谢紊乱,加剧了桃果实的冷害程度。  相似文献   

7.
乙烯对色木槭种子休眠萌发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色木槭(Acer mono Maxim.)种子休眠到萌发的低温层积(0~5℃)90天中,乙烯浓度出现了三次高峰。层积初期高浓度的吲哚乙酸(IAA)引起乙烯的大量产生,乙烯又促进了吲哚乙酸氧化酶的活性——IAA通过反馈调节使自身降低到促进萌发的最适水平,乙烯可使DNA熔点(Tm)降低,可使染色质非组蛋的种类和数量发生深刻变化。低温层积过程中内源乙烯的三次高峰同过氧化氢酶变化的三次高峰相一致,同过氧化物酶活性曲线峰谷相反;乙烯利处理种子可促进异柠檬酸裂解酶活性,促进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活性和抑制过氧化物酶活性。这些结果表明:乙烯在休眠萌发中的另一调节作用是协调呼吸代谢的乙醛酸循环,糖酵解—三羧酸循环和磷酸戊糖途径.  相似文献   

8.
苹果酸脱氢酶(malate dehydrogenase,MDH)广泛存在于生物体中,具有高度的保守性,在各种生物代谢途径中起着重要作用。苹果酸脱氢酶是三羧酸循环过程中的关键酶,在植物中,苹果酸脱氢酶还参与CO2同化中的丙酮酸羧化途径、细胞质内的氧化还原调节等过程,并参与种子萌发、植物抗逆相应等过程,长期以来都是人们研究的热点。本研究对苹果酸脱氢酶在植物中的研究进展进行概括总结,主要包括苹果酸脱氢酶基因的结构分类、生化功能机制、参与的植物生理过程以及在植物抵抗逆境过程中的作用等方面,本研究对植物苹果酸脱氢酶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应用哈茨木霉T2-16菌株在改良后的GPF培养基中发酵培养获得的发酵产物,对豇豆种子进行浸种处理,分析了发酵产物在种子萌发过程中主要生理生化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发酵产物可增强豇豆体内超氧化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等保护酶活性,有效保护种子细胞膜结构的完整性,减少了氨基酸、蛋白质、可溶性糖等胞内营养物质的外渗,从而起到提高豇豆种子活力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以3个不同成熟度伽师瓜果实为试材,采用液相氧电极法、紫外分光光度计法分别测定总呼吸速率、5种途径呼吸速率及7种呼吸代谢关键酶的活性,通过分析不同成熟度伽师瓜果实采后各途径呼吸速率及其相关酶活性大小的关系,了解成熟度对伽师瓜采后呼吸的影响,确定适宜的采收成熟度。结果表明,成熟度2伽师瓜采后呼吸高峰出现比成熟度1和成熟度3伽师瓜晚20 d。成熟度2伽师瓜采后呼吸跃变过程以三羧酸循环途径的呼吸速率对总呼吸速率的贡献相对最高,三羧酸循环、细胞色素、交替途径的呼吸速率分别与琥珀酸脱氢酶、细胞色素氧化酶、交替氧化酶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成熟度1伽师瓜采后的呼吸跃变过程以交替途径的呼吸速率对总呼吸速率的贡献相对最高,糖酵解和交替途径的呼吸速率分别与丙酮酸激酶、交替氧化酶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成熟度3伽师瓜采后的呼吸跃变过程以细胞色素途径的呼吸速率对总呼吸速率的贡献相对最高。综合比较,选取成熟度2(10%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为伽师瓜果实适宜贮运的采收成熟度。  相似文献   

11.
玉米穗位叶碳氮代谢的关键指标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申丽霞  王璞 《中国农学通报》2009,25(24):155-157
碳、氮代谢是植物体内最主要的两大代谢过程,玉米一生中碳、氮代谢的协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产量结果。实验用可见分光光度法对不同施氮水平下玉米穗位叶的碳氮代谢指标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施氮量在120~180 kg?hm-2间明显促进玉米穗位叶蔗糖的积累,在120~240 kg?hm-2间明显促进碳代谢的关键酶蔗糖磷酸合成酶(SPS)、氮代谢的关键酶硝酸还原酶(NR)和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的增强。  相似文献   

12.
精氨酸酶是精氨酸代谢的关键酶,催化L-精氨酸水解产生L-鸟氨酸和尿素,维持体内精氨酸的动态平衡,参与尿素循环及氮素再利用等过程,对植物生长发育极其重要。本综述概述了精氨酸酶在植物精氨酸代谢途径中的作用,总结了精氨酸酶在植物非生物胁迫和生物胁迫响应的最新研究进展,并从参与ABA/JA途径、调控直接或间接代谢产物(脯氨酸,多胺,一氧化氮)等多个角度详细解析植物精氨酸酶调控植物抗逆的分子机制,旨在为进一步的研究和育种实践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高山植物对低温驯化的生理及分子适应机制。本研究以西藏绵头雪莲愈伤组织为材料,检测4℃低温驯化0、6、9 d过程中呼吸速率变化,并基于转录组数据库分析低温驯化对呼吸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低温驯化(4℃)初期使绵头雪莲愈伤组织呼吸速率和糖酵解速率降低,但随着驯化时间延长至第9天,呼吸速率及糖酵解有所回升;在愈伤组织呼吸测定系统中加入代谢抑制剂(叠氮化钠和水杨基氧肟酸)发现,常温培养、4℃低温驯化6 d及9 d的雪莲愈伤组织细胞色素C途径占总呼吸比例分别为86.21%、82.11%和80.40%;而交替呼吸途径占总呼吸比例由13.79%升高到17.89%和19.60%;同时抗氰呼吸途径的关键酶交替氧化酶(AOX)家族中AOX1、AOX2表达量升高。此外,低温驯化使糖酵解途径相关的己糖激酶(HK)基因家族成员表达量升高,磷酸果糖激酶(PFK)基因家族成员中3个成员表达量也在低温驯化后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升高;磷酸戊糖途径关键酶葡萄糖酸内酯酶(PGLS)和6-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PGD)基因部分家族成员表达量在低温驯化后显著提高。结果表明低温驯化使高山植物绵头雪莲发生了一系列适应性变...  相似文献   

14.
通过氮素营养水平对籽粒蛋白质含量差异较大的3个小麦品种的氮素代谢关键酶活性变化及籽粒蛋白质含量影响的研究表明: 增加施氮量能够提高氮素同化关键酶硝酸还原酶和谷氨酰胺合成酶的活性, 降低旗叶蛋白质水解酶的活性. 增加施氮量提高籽粒蛋白质含量主要与促进开花后氮素吸收同化能力有关. 不同品种间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以阳光玫瑰葡萄为试材,盛花前1周使用外源GA_3处理花序,发现10 mg/L、25 mg/L、50 mg/L、100 mg/L GA_3均可显著促进花序的伸长,且花序伸长长度与赤霉素浓度正相关。试验进一步用液相色谱检测了不同时期穗轴中GA_3的含量,发现外源GA_3可以短时间内提高幼嫩穗轴中GA_3水平,在处理24 h时GA_3水平达到顶峰,且100 mg/L GA_3处理峰值最大,2 d时GA_3水平迅速回落。通过荧光定量PCR检测了编码赤霉素生物合成过程中第一阶段的关键酶CPS和第三阶段无活性赤霉素转化为活性赤霉素的关键酶GA20ox和GA_3ox的基因,结果显示这三个关键酶的基因呈下调表达,且GA_3处理浓度越高,基因表达水平越低。赤霉素代谢途径上编码负调控蛋白DELLA的基因与对照相比整体呈下调表达,且外源GA_3浓度越高,DELLA基因表达量越低。说明外源活性赤霉素GA_3严重抑制了内源赤霉素合成途径上关键基因的表达,间接抑制了内源赤霉素的合成;同时抑制了代谢通路上负调控DELLA基因的表达,促进花序的伸长。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讨多胺提高玉米抗涝性的机制,以2个抗涝性不同的玉米品种(郑单958,抗涝性较弱;浚单22,抗涝性较强)为材料,设置正常处理、涝胁迫处理、涝胁迫+亚精胺(1 mmol/L)3个处理,分别在处理0,2,4,6 d取幼苗根测定相对电解质渗漏率、无氧呼吸酶活性(乳酸脱氢酶(LDH)、丙酮酸脱羧酶(PDC)和乙醇脱氢酶(ADH))、代谢产物(乙醇和乳酸)和亚精胺(Spd)含量,并测定幼苗相对干物质增长速率,研究了亚精胺对涝胁迫下玉米幼苗根系呼吸代谢的调控效应。结果表明:在正常生长情况下,2个玉米品种幼苗根系中无氧呼吸酶活性、代谢产物和亚精胺含量均无明显变化,且在2个品种间无明显差异;涝胁迫处理后,2个玉米品种幼苗根系中无氧呼吸酶活性以及乙醇、乳酸、亚精胺含量增加,且抗性较弱的郑单958的LDH活性和乳酸含量增加幅度大于抗性较强的浚单22,而抗性较强的浚单22的ADH活性和乙醇、亚精胺含量增加幅度大于抗性较弱的郑单958;涝胁迫+亚精胺处理后,2个玉米品种幼苗根系中PDC、ADH活性以及乙醇、Spd含量升高,LDH活性和乳酸含量下降,且抗性比较弱的郑单958的变化幅度大于抗性比较强的浚单22。结果显示,亚精胺与涝胁迫下玉米幼苗根系的呼吸代谢之间存在密切关系,亚精胺一方面可以通过提高玉米幼苗根系中无氧呼吸代谢酶PDC和ADH活性以及增加乙醇和Spd含量减少有害物质乙醛对细胞的伤害;另一方面可以通过降低LDH活性抑制乳酸的过量产生,避免细胞质的过度酸化,降低细胞膜的伤害,从而缓解涝胁迫对玉米幼苗造成的伤害,促进干物质的积累和玉米幼苗的生长。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讨OPPP途径与苯丙烷类代谢途径的关系,使用G6PDH的底物和产物以及蔗糖温育分别处理桃果肉圆片,测定了苯丙烷类代谢的关键酶--苯丙氨酸解氨酶的活性变化,以及酚类物质含量的变化。试验结果显示,葡萄糖-6-磷酸、6-磷酸葡萄糖酸、葡萄糖和蔗糖都可以提高PAL活性,相应的总酚和总类黄酮含量也明显增加。而葡萄糖的类似物,2-脱氧葡萄糖的效应和对照相似,对PAL活性和总酚、总类黄酮的含量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18.
菘蓝试管苗玻璃化过程中抗氧化物酶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明确植物体内抗氧化酶活性变化与组培玻璃苗发生的关系,以菘蓝(Isatis indigotica Fort.)正常试管苗和玻璃苗为研究材料,对其抗氧化物酶活性和膜脂质过氧化水平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正常苗和玻璃苗中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随培养时间的延长先降低后升高,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先升高后降低,过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始终呈上升趋势.同一培养时期,玻璃苗中CAT、SOD活性均低于正常苗,而MDA水平远远高于正常苗.表明组培过程中有氧自由基的胁迫,而玻璃苗细胞内保护酶的调节功能紊乱,从而发生了更严重的脂质过氧化.此外,与正常苗相比,玻璃苗中POD同工酶电泳谱带出现增加、缺失等异常现象,表明玻璃苗中酶的表达失常,遗传稳定性改变.  相似文献   

19.
养分胁迫会直接影响水稻的生长发育,相对于地上部分,根系往往较早感知环境胁迫。为了研究水稻根系对养分胁迫响应的分子机制,通过Illumina Hiseq2000平台测序,对氮素胁迫下水稻根系转录基因表达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氮素胁迫诱导根系出现了2 270个差异转录基因,其中上调表达的有1 176个,下调表达的有1 094个。采用GO功能分类和Pathway功能注释,可将注释的基因划分为48个功能类别118条代谢途径,包括糖酵解、脂肪酸代谢、氧化磷酸化、氨基酸代谢、淀粉蔗糖代谢等生物学过程。部分根系关键基因表达变化表明,氮素胁迫诱导大量新生蛋白质合成,形成各种酶类,促进新RNA合成,从而形成了更多的新生蛋白质。氮素胁迫诱导根系IAA积累更多来自极性运输,参与植物细胞伸长发育的EGase基因及木质素特异合成途径的关键酶(CCR)表达量发生上调,这些转录基因表达量的变化是根系受养分胁迫刺激而发生了伸长生长的内在机制。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土壤增氮对Bt棉棉铃对位叶杀虫蛋白表达量影响程度及相关的氮代谢生理机制,提高Bt棉花铃期抗虫性的农学调节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采用裂区设计,以Bt棉常规品种泗抗1号(SK-1)、杂交品种泗抗3号(SK-3)为材料,在常规施氮量300kghm–2基础上,设计施氮量分别增加25%、50%、75%、100%的处理,研究土壤增氮对Bt棉棉铃对位叶杀虫蛋白表达量影响。结果表明,2个类型品种棉铃对位叶中Bt杀虫蛋白含量均随增施氮量提高呈一直增加的特征,与对照相比,施氮量增加25%~100%,棉铃对位叶Bt杀虫蛋白增加6.1%~96.9%。氮代谢生理机制进一步表明,棉铃对位叶中可溶性蛋白含量、游离氨基酸含量、谷氨酸丙酮酸转氨酶活性和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的变化趋势与Bt蛋白含量表现一致,而蛋白质分解关键酶(蛋白酶、肽酶)活性则随施氮量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叶面积指数(LAI)随增施氮量的提高而增大,而产量则随土壤氮量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特征,最适LAI和产量最大值均出现在常规施氮的1.25倍(375 kg hm–2)。综上,在常规施氮基础上适量增施氮肥有利于棉铃对位叶中Bt蛋白的合成、最适LAI的形成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