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高温闷棚常用于防治大棚黄瓜霜霉病、白粉病等病害。  相似文献   

2.
高温闷棚常用于防治黄瓜霜霉病、白粉病、细菌性角斑病、蔓割病、灰霉病、蚜虫、斑潜蝇。 1)闷棚前准备。闷棚应选择晴天无风时进行,闷棚前1天浇1次透水,将大棚门关严,用土压严四周塑料膜,以防透风。在大棚中间过道处挂5支温度计,分别离地面0cm、10cm、100cm、150cm、200cm。  相似文献   

3.
高忠贤  仉会娟 《蔬菜》1999,(7):20-20
霜霉病是大棚黄瓜的第一大病害,若防治不及时,5~7天就可能全日发生和病害流行。防治霜霉病除了加强放风排湿,增施农肥和磷钾肥,及时施用农药以外,及时正确采用高温间棚方法也是行之有效的仿治措施。科学实验证明,霜霉病菌在28℃以上时侵染不利,45℃时就停止活动而渐渐死亡。利用病菌这一弱点可进行高温间棚来抑制和杀灭病菌,控制病害的发生。高温闷棚一般是在黄瓜霜霉病发生以后和气温比较高时进行。高温闷棚的具体做法是:在准备间棚的头一天必须灌足水。并适当提高夜温,减少地温散失,有利瓜秧忍受高温。闷棚必须在睛天进…  相似文献   

4.
高温闷棚防治黄瓜霜霉病,是利用日光温室在密闭条件下形成高温杀灭病原菌。具体操作应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5.
施用氰氨化钙结合高温闷棚措施能杀死棚内各种病原菌和虫卵,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有效防治土传病害,提高黄瓜产量。为验证氰氨化钙结合高温闷棚措施的增温、杀菌消毒效果,作者开展了相关试验,了解闷棚期间棚内外土温和气温的变化情况,并研究高温闷棚对后茬黄瓜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高温闷棚期间,棚内外气温差2.4~11.3℃、棚内气温比棚外平均高7.7℃,棚内外地温差3.7~13.7℃、棚内地温较棚外平均高10.6℃;施用氰氨化钙结合闷棚措施对土壤有很好的消毒杀菌作用,黄瓜霜霉病和潜叶蝇的预防效果较好,后茬黄瓜的植株长势和产量提升明显。  相似文献   

6.
夏季高温闷棚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温闷棚是指在夏季棚室休闲期用塑料薄膜密封大棚,在强光照射下,使大棚内迅速升温至60-70℃以上,并保持一定的时间,利用高温对大棚进行杀菌消毒。高温闷棚的核心在于提高棚温和地温,达到杀灭病菌虫卵和杂草的目的。因而,在进行高温闷棚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7.
孙丰宝  迟照芳 《蔬菜》2003,(12):15-15
高温闷棚防治黄瓜霜霉病,是利用日光温室在密闭条件下形成高温,达到杀灭病原菌的目的。也是进行温室黄瓜无公害生产的一项重要措施。虽然方法简单,行之有效,但操作不当,则会出现治病效果不明显或对黄瓜造成危害等问题。具体操作时应注意以下几点:一、高温闷棚只适用于在黄瓜植株生长旺盛健壮且略带旺长趋势的温室里进行。连阴骤晴,地温低,绝对不能采用。二、闷棚前1 d必须浇1次大水,同时喷1次防治霜霉病的高效杀菌剂,并适当控制稍高些的夜温,以减少地温散失,尽量使地温与气温差距不过大。三、闷棚当日揭苫后封闭温室,不能放风,待9-10时左右…  相似文献   

8.
黄瓜高温闷棚防治病虫害最佳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温闷棚常用于防治黄瓜霜霉病、白粉病、细菌性角斑病、蔓割病、灰霉病、蚜虫、斑潜蝇。笔者经过多次试验,摸索出一套最佳方案。一、闷棚前的准备工作闷棚应选择晴天进行,闷棚前1d浇1次透水,将大棚门关严,用土压严四周塑料膜,以防透风。在大棚中间过道处挂5只温度计,分别离地面0cm、10cm、100cm、150cm、200cm。1.高温闷棚最佳温度高温闷棚时地面温度最低,越往上温度越高。当地面温度达48℃时离地面200cm处温度高达53.5℃。因此高温闷棚时应将一只温度计挂在植物的最高处,以确保植株的安  相似文献   

9.
利用高温闷棚防治保护地果蔬病害,近年来已有一些探讨,但系统详细的研究尚未见过报道。浙江地区7月上旬至8月中旬为高温伏早期,此期正值大棚蔬果栽培的淡季,利用这一时期进行高温长时期连续闷棚是完全可行的。本所对此课题已进行了3年的试验观察,现将高温闷棚期不同闷棚方式与棚内土层温度变化规律报道于下。  相似文献   

10.
黄瓜霜霉病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雪辉 《北方园艺》2007,(9):212-213
黄瓜霜霉病是黄瓜生产上一种毁灭性病害,为害越来越重,已成为保护地黄瓜生产上的主要障碍.露地、阳畦、大棚和温室栽培的黄瓜均可遭其危害.此病若防治不及时,将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在防治上除了选用抗病品种外,加强放风排湿,增施农肥和磷、钾肥,及时正确采用高温闷棚方法,必要时辅助以药剂防治都是行之有效的措施.现就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