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在土表、田边草丛和室内纸盒中的病残体上越冬的西瓜叶枯病菌(Alternariacuc-umerinaEl.etEv.),次年均有传病作用;在稻田水中和稻田泥下5~10cm处的病菌,3个月内失去传病力;旱地土下5~10cm处的病菌,经3~6个月也相继失去传病力;旱地土表和田边草丛中的则需6~15个月失去存活力。木霉可加速病残体上病菌的死亡  相似文献   

2.
针对引起番茄细菌性病害的细菌性斑点病菌(Pseudomonas syringae pv. tomato,Pst)、溃疡病菌(Clavibacter michiganensis subsp. michiganensis,Cmm)、青枯病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Rs)以及疮痂病菌(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 vesicatoria,Xcv),建立了四重PCR检测技术,为病害的快速、准确诊断提供技术支持。根据gap1基因设计Pst特异性引物BW-F/BW-R,经PCR条件优化,扩增出了375 bp的特异性片段。将设计的引物与已报道的3种细菌特异性引物组合,通过设定不同的退火温度、引物浓度、循环次数以及延伸时间,探索影响四重PCR扩增的因素,优化了其反应体系。四重PCR反应体系中的引物对BW-F/BW-R、Fan1/Fan2、RS-1-F/RS-3-R和XCVF/XCVR可分别扩增出细菌性斑点病菌、溃疡病菌、青枯病菌和疮痂病菌长度为375、146、716和517 bp的特异性目的片段,反应体系退火温度为57.1 ℃,4对引物的终浓度分别为0.24、0.16、0.16和0.08 μmol ? L-1,延伸时间45 s,35个循环。该四重PCR反应体系可快速检测田间番茄发病植株中的细菌性斑点病菌、溃疡病菌、青枯病菌和疮痂病菌,灵敏度达到10-1 ng ? μL-1。  相似文献   

3.
苹果霉心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珍 《山西果树》2010,(1):53-53
1 苹果霉心病的发生 苹果霉心病又叫心腐病或霉腐病,只危害果实,主要表现在心室霉变和果心、果肉腐烂。该病是由细交链孢菌、粉红聚端孢霉菌、镰刀菌、头孢霉菌等多种病菌引起的。这些病菌随风雨和气流传播,苹果开花时,随着花朵开放,病菌首先在花器的柱头、花丝、萼片等组织上定殖;落花后,  相似文献   

4.
从番茄病果上分离纯化的细菌菌株,经致病性测定、形态特征、培养特性观察及16S rDNA
序列测定,鉴定为番茄细菌性斑点病菌Pseudomonas syringae pv. tomato(Okabe)Young,Dye et Wilkie。
利用特异性引物对已鉴定菌株及番茄发病组织进行PCR 扩增,均扩增出530 bp 左右的特异性片段,印证
了可利用特异性引物MM5F/MM5R 对分离菌株或番茄发病组织进行PCR 扩增以检测番茄细菌性斑点病菌。  相似文献   

5.
苹果斑点落叶病菌酯酶同工酶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研究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不同地区苹果斑点落叶病菌(AlternariamaliSS)的11个菌株及标准轮斑菌株(Alternariamali)的酯酶同工酶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Alternariamali各不同菌株在Rf=0.39位置都有一条相同的主酶带。此带即苹果斑点落叶病菌和标准轮斑病菌的标志酶带,不同地区来源的斑点落叶病菌株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别,但与标准轮斑菌株相比,各菌株在主酶带上方的Rf=0.35位置均少一条酶带。  相似文献   

6.
以苹果感病品种‘红星’和抗病品种‘红玉’为材料,研究了苹果与斑点落叶病菌(Alternaria alternata apple pathotype)互作过程中超微结构,细胞Ca2+分布,以及在钙信号转导途径中具有重要作用的钙依赖蛋白激酶基因(CDPK)的表达,探讨钙信号在苹果防御斑点落叶病菌侵染中的作用。结果表明,在未接种状态下,叶肉细胞结构完好,叶绿体呈卵圆形沿细胞边缘排列,Ca2+主要分布在细胞间隙和液泡中,‘红玉’细胞间隙Ca2+密度比‘红星’大。接种斑点落叶病菌8 h,‘红星’叶肉细胞中的Ca2+沉淀主要分布在胞质中,而液泡等细胞器中减少;‘红玉’的Ca2+沉淀主要集中在胞质和筛管分子中,液泡和细胞间隙中减少,且趋向于在细胞壁外围和液泡膜上沉积。接种18 h,‘红星’叶肉细胞间隙Ca2+沉淀密度增加,而‘红玉’中的Ca2+沉淀主要集中在叶肉细胞的胞质和液泡,以及筛管分子中。接种24 h,‘红星’叶肉细胞结构已发生形变,质膜发生裂解,筛管壁木质化加厚,Ca2+沉淀主要分布在液泡中;‘红玉’叶片细胞结构完好,Ca2+沉淀主要分布在液泡和胞质中。接种36 h,‘红星’叶肉细胞受到菌丝入侵,结构和形态遭到破坏,在未受损叶肉细胞中Ca2+沉淀主要集中在液泡中,在受损的细胞中Ca2+沉淀无序地散布在受损细胞周围及细胞间隙;此时‘红玉’叶肉细胞中Ca2+沉淀主要集中在胞质和液泡中,并且能够保持Ca2+动态平衡。在接种后不同阶段,‘红星’和‘红玉’叶片中MdCPKs基因呈现不同的表达特点:大多MdCPKs在‘红玉’中的表达量在24 h达到最高值;‘红星’中在36 h达到表达峰值,且表达量也比‘红玉’中低得多。上述结果表明,钙信号响应斑点落叶病菌侵染,在抗病苹果品种‘红玉’中,Ca2+内流是细胞质Ca2+上升的主要来源;在感病品种‘红星’中,细胞器Ca2+释放是细胞质Ca2+的主要来源。‘红玉’苹果MdCPKs基因响应病菌侵染比‘红星’苹果早而且强烈。  相似文献   

7.
1989-1993年,在甘肃苹果产区采集红星或元帅品种病果和无症状果实,逐果取果心组织分离,获得30余个真菌分离物,以链格抱(Alternariaalternata)出现率最高,占51.3%;其次为粉红单端孢(Trichotheciumroseum)、棒盘孢(Corymeumsp.)、节孢状镰刀菌(Fusariumarthrosporioides)、狭截盘多毛孢(Truncatellaangustata)等,依次占11.8%、12.0%、8.9%、7.9%。每个单果大多是只能分离出一种菌,少数出现2一3种菌。不同症状的果实,出现的真菌种类不同,霉心果以链格孢出现率最高,占60%-80%;心腐果中链格孢出现率显著较少,占10%-30%;而粉红单端孢、节孢状镰刀菌、棒盘孢、狭截盘多毛孢等5种菌的出现率较高,占7.8%-25.5%。用果心不带菌的果实人工接种,对12种分离物进行致病性测定看出,不同菌株之间致病力有明显差异,致心腐的病菌主要有5种,分别是粉红单端孢、棒盘孢、节孢状镰刀菌、狭截盘多毛孢和一种不产孢的浅色丝状菌。链格孢主要致霉心症状。混合接种试验表明,如有几种真菌进入果心,则致病性强的一种首先占据优势,?  相似文献   

8.
苹果霉心病又称“三腐病”(心腐病、红腐病、果腐病),是一种弱寄生菌引起的病害。该病发生最突出的特点是。三专”(专门袭击苹果树、专门腐蚀果实、专门攻击苹果的心脏),即受害果实先从果心开始。逐渐向外扩展霉烂。  相似文献   

9.
黑龙江省瓜类白粉病菌IGS-RFLP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通用引物对采自黑龙江省不同地区的甜瓜、黄瓜、南瓜和西瓜等16份瓜类白粉病菌进行转录基因间隔区(IGS)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菌株的IGS区存在长度异质性和数量多态性。应用MspⅠ、AsuⅠ、Hinp1Ⅰ3个限制性内切酶对IGS扩增产物进行酶切(IGS-RFLP),不同菌株的酶切位点不同,电泳后产生多样性丰富的图谱,成为菌株特有的DNA指纹。利用NTSYS-PC软件对IGS1-RFLP酶切图谱进行数据分析,各菌株之间遗传相似系数的变化幅度为0.460 0~0.800 0,表明白粉病菌间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以遗传相似系数0.60为阈值,供试菌株可区分为3个类群。初步确定葫芦科白粉病菌致病性与DNA多态性不形成对应关系,菌株的遗传多样性与菌株地理来源、寄主来源及设施类型亦无明显的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10.
1、发生规律 苹果霉心病是由多种真菌引起的一种病害。病菌在病缰果或坏死组织上越冬,翌年春季开始侵染。病菌通过花和果实的萼筒进入心室在心室中扩展蔓延,并有一部分病菌在心室里潜伏下来,直到贮藏期才发病。病菌的侵染率与花筒开放率呈正相关。凡果实萼口开放、萼筒长的均感病,如红星、元帅、青香蕉发病重。国光、红富士等品种的萼心间均为封闭,病菌难以进入,心室带菌少,因而比较抗病。 2、危害特点 主要危害果实,病菌首先侵染果实的心室,由内逐渐向外扩展,最后使全果腐烂。 3、防治技术 (1)加强果园管理,及时摘除病果,清…  相似文献   

11.
苯并噻二唑(BTH)对苹果抗斑点落叶病的诱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诱导剂苯并噻二唑(Benzothiadiazole,BTH)在不同质量浓度下对苹果抗斑点落叶病的诱导作用,以及诱导抗性与木质素和富含羟脯氨酸糖蛋白(HRGP)含量的关系进行了研究。BTH诱导苹果主枝顶梢,整株接菌后,采用病情指数统计发病程度。培养基测定抑菌活性;比色法测定苹果受诱导后木质素和HRGP含量。结果表明,BTH能诱导苹果产生系统获得性抗性,当诱导质量浓度为150mg/L时,可使病情指数由对照的26.34下降到16.87,抗病持效期可达15d,而BTH本身对苹果斑点落叶病菌分生孢子萌发及菌丝生长无明显影响。生理指标测定表明,木质素和富含羟脯氨酸糖蛋白(HRGP)含量增加,可能是抗病性增强的生理原因。  相似文献   

12.
戊唑醇与代森锰锌对苹果3种主要病菌的联合毒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弄清戊唑醇与代森锰锌混配对苹果轮纹病菌等3种苹果主要病菌的抑制作用,找出2种药剂混配的最佳配比,为田间使用提供依据,采用共毒系数法测定了戊唑醇与代森锰锌不同配比对苹果轮纹菌、苹果炭疽菌和苹果腐烂菌的联合毒力。结果表明,戊唑醇∶代森锰锌以1∶4比例混配对苹果轮纹病菌和苹果炭疽病菌的抑制效果最好,共毒系数分别为351.42和405.82;戊唑醇∶代森锰锌以4∶1比例混配对苹果腐烂病菌的抑制效果最好,共毒系数为169.49,增效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13.
细辛是一种重要的中草药,活性物质主要是挥发油.研究采用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测定了细辛精油对引起苹果病害的6种病原菌(灰斑病菌、褐斑病菌、斑点落叶病病菌、炭疽病菌、苹果轮纹病菌和干腐病菌)的菌丝生长和4种病原菌(灰斑病菌、褐斑病菌、斑点落叶病病菌、炭疽病菌)的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细辛精油对两者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褐斑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最好,EC90仅为397.37mg/L;对炭疽病菌孢子萌发的抑制效果最好,EC90仅为276.77mg/L.对于同一种病原菌来说,细辛精油对其孢子萌发的抑制效果好于对其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  相似文献   

14.
杨华  刘志  石强 《北方园艺》2010,(4):160-163
在辽宁省果树科学研究所的育种园、优质果园及树木园采集土壤,用稀释法分离纯化并用平板对峙法筛选出了对苹果轮纹病菌(B.berengerianaf.sp.piricola)有较强抑制作用的菌株。离体果菌株控果试验表明:先喷菌液后刺伤接种轮纹病菌的防治效果为73.5%,相对较好;田间试验表明:菌剂100倍与1∶3∶240波尔多液交替使用采收期与贮藏期防治果实轮纹病效果均较好;套袋果实轮纹病防效达100%。  相似文献   

15.
为了明确地衣芽孢杆菌W10及其抗菌蛋白对苹果贮藏期重要病害的防治作用,进行了对苹果轮纹病菌、炭疽病菌的抑制以及对轮纹病的防治试验。结果表明,W10菌液、培养滤液、抗菌蛋白对2种病菌的形态、菌丝生长、产孢和分生孢子萌发都有明显的破坏或抑制作用,其中抗菌蛋白的作用最强,5倍稀释液可以完全抑制病菌菌丝生长,20倍液对病菌产孢或分生孢子萌发的抑制率均达100%。菌液、培养滤液与抗菌蛋白对病菌菌丝形态的破坏作用相似,都可以使菌丝细胞原生质收缩、肿大呈泡囊状、细胞壁破损导致原生质外泄,甚至菌丝断裂。W10细菌液或抗菌蛋白能够明显抑制果实病斑的扩展,用其浸果后接种病菌,贮藏90 d时,抗菌蛋白对轮纹病的防效仍达到50.0%,与多菌灵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16.
番荔枝根腐病病原菌的鉴定及其生防真菌的筛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番荔枝根腐病是番荔枝的严重病害。在广东湛江番荔枝果园中,从病根中分离到了5种不同的真菌菌株,其中有致病力的3种:寄生疫霉(Phytophthoraparasitica)、棕榈疫霉(P.palmivora)、镰刀菌(Fusariumsp.),镰刀菌的致病力最强,寄生疫霉次之,棕榈疫霉的致病力较弱。致病力测定表明了以上二3种真菌菌株均有可能为湛江番荔枝根腐病的病原菌。分别以各病原菌为靶标,用对峙培养法,从果园健康番荔枝的根际土壤和果实、叶片筛选到了3个对上述病原物都有较强拮抗活性的生防菌株,经初步鉴定均为木霉菌(Trichodermasp.)。防效测定表明,这些拮抗菌株均有很好的防效,是极具开发潜能的生防菌株。  相似文献   

17.
‘秦冠’苹果MdWRKY基因亚细胞定位及原核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秦冠’苹果为试材,采用RT-PCR方法获得了一个WRKY基因,全长1 224 bp,推断其编码331个氨基酸,命名为MdWRKY。亚细胞定位分析MdWRKY蛋白分布在细胞核内,属于核蛋白。实时定量分析结果显示,MdWRKY基因受苹果斑点落叶病菌的诱导,表明其可能参与植物与病原菌的互作。随后进行原核表达分析,SDS/PAGE电泳结果表明表达蛋白与其蛋白大小一致。  相似文献   

18.
苹果汁色泽相关性状的遗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3个苹果杂交组合后代及其亲本品种的原汁和浓缩汁的透光度(T625)和吸光度(A420)及贮藏6个月后的变化值(△T625和△A420)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3个组合杂交后代苹果原汁和浓缩汁(10%稀释液)的平均透光度非常近于或略低于亲本的亲中值,组合传递力很高(大于或近于100%),平均吸光度均大于亲中值,组合遗传力很高(大于100%)。杂交后代的透光度和吸光度均表现出连续性的分离,表现为数量性状的特点。3个组合后代中原汁透光度(T625)大于98%所占的比率在60.87%~69.23%,浓缩汁(10%稀释液)透光度大于98%的在6.67%~19.70%;原汁吸光度(A420)小于0.2的为28.57%~46.15%,而多数浓缩汁吸光度均小于0.3。通过杂交选育果汁色泽浅的新品种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