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1981年我区棉花生产,是历史上第二个丰收年.全区棉田面积l48万亩,单产皮棉117斤.我们获得棉花丰产的原因是:找到了一套适合本地区自然条件的技术措施,这套措施概括起来就是:麦棉套、营养钵、优良品种三结合,施肥、治虫讲科学.并在大面积上迅速传播推广这些技术,从而收到较好的增产效果.一、营养钵育苗移栽棉花育苗移栽,在淤地、肥地、盐碱地增产效果都很显著.1981年全区棉花育苗移栽面积达66万亩,比1980年增加26万亩,占棉田面积的44.59%.在前旱后涝的情况下,营养钵育苗移栽充分发挥了保全苗、防晚熟的作用.1981年棉花播后干旱50多天,  相似文献   

2.
棉花育苗移栽一般比直播棉花早成熟15~20d,提高单产20%~30%,尤其以油麦茬、育苗移栽增产显著.棉花育苗移栽方法很多,现介绍2种方法;  相似文献   

3.
湖北省棉花育苗移栽技术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概述了湖北省棉花育苗移栽的历史和增产机理,分析了棉花生产发展过程中的几项育苗移栽技术,提出了目前棉花育苗移栽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棉花育苗移栽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棉花营养钵育苗机械化移栽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棉花机械化移栽营养钵育苗技术要点棉花采用机械化移栽 ,营养钵育苗是基础 ,除了要考虑棉花的生长特性和要求外 ,还要考虑到机械化移栽的需要。传统的营养钵育苗存在钵体太大 ,需要营养土多 ,搬运量大等问题 ,而且不便于机械移栽。因此 ,机械化移栽营养钵育苗应注意以下几点。1 .1 备料营养土的用量按每公顷 75 0 0 0个营养钵计算。营养土由肥沃熟土、腐熟有机肥和化肥或复合肥按照一定比例混合配制 ,一般有机肥与熟土的比例为 1∶4~ 6,加入少量的氮肥或磷肥时 ,应当混合均匀 ,防止烧苗。1 .2 制钵采用制钵机制钵 (每小时可以制钵 5 0…  相似文献   

5.
为了推广与发展麦后移栽棉种植模式,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工厂化两苗互作育苗麦后机械化移栽棉花的生长发育及产量特点.结果表明:营养钵育苗麦后移栽春棉、工厂化两苗互作育苗麦后移栽春棉和夏棉的子棉产量和霜前子棉产量相当.与麦套移栽春棉相比,麦后移栽棉花的生育进程有所推迟,子棉产量降低4.2%~4.7%,霜前花率降低0.9~1.3个百分点;但与麦后直播夏棉相比,麦后移栽棉花显著增产57.3%~58.2%,霜前花率提高约19个百分点;与麦后直播春棉相比,麦后移栽棉花显著增产62.1%~63.0%,霜前花率提高约20个百分点.此外,棉花麦后移栽,有利于小麦全幅播种和机械收获,且小麦产量比套种田小麦增产25%以上(P<0.05),同时,棉花工厂化两苗互作育苗实现了专业化、商业化和规模化育苗,有利于棉花机械移栽.可见,工厂化两苗互作育苗麦后机械化移栽春棉和夏棉可以取代传统营养钵育苗麦后移栽.  相似文献   

6.
棉花育苗移栽技术体系及生理基础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55年原华东农业科学研究所对棉花营养钵育苗移栽开始进行研究,经过多年初步总结了棉花育苗移栽的综合栽培技术,肯定其早熟增产作用.自此,棉花由直播逐步改为育苗移栽,使棉花生产技术有了重大革新.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棉花育苗移栽已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并收到了显著的增产效果。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是,移栽后缓苗时间长,影响了育苗移栽“早生早发,稳长多结桃,延长有效生育期”的作用。为了探讨缩短缓苗期的途径,去年我们作了育苗移栽试验,现将试验结果简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1 育苗移栽 在水源紧缺地区,大面积等墒会延误适宜播种期,采用育苗移栽法,可分期分批造墒移栽或雨后移栽. 育苗移栽优点 一是可以早播,如棉花可提前10天以在苗床上覆盖地膜育苗,加上营养钵育苗和精心管理,可培养壮苗;二是苗床面积小,育苗期用水量不大;三是移栽时间比较灵活;四是成熟期稍早,比直播增产.有的作物如玉米、高粱移栽后一般茎秆矮壮、根系发达,抗旱、抗涝、抗倒伏能力强.  相似文献   

9.
营养钵育苗移栽,有利于棉花生产水平的提高。介绍了棉花营养钵育苗移栽技术要点,并对棉花营养钵育苗移栽增产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棉花工厂化育苗无钵移栽技术是棉花栽培学方面创新性的高新技术。该项技术的示范、推广应用,能够大大降低棉农的劳动强度和生产成本;有利于棉花品种的区域化种植和棉花品质的提高;有利于棉花杂交种和简化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该项技术大面积开发应用必将推动棉花生产再上一个新台阶,因此做好该技术的示范推广意义重大。一、选用适宜的杂交抗虫棉花新品种我们在该项技术的试验示范中发现选用不同的品种其田间表现和产量结果相差很大。试验结果表明:豫杂35、鲁棉研15均具有前期生长发育快、增产潜力大的特点,非常适合在黄河流域棉区工厂化育苗…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来,棉花育苗移栽已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并收到了显著的增产效果。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是,移栽后缓苗时间长,影响了育苗移栽“早生早发,稳长多结桃,延长有效生育期”。为了探讨缩短缓苗期的途径,去年我们作了六床试验[1],得到一些启示. 移栽棉花产生缓苗期,根本原因是移栽时断伤了根系,破坏了根的吸收活动,进而使上部光合作用也受到抑制,因此棉苗暂时  相似文献   

12.
移栽棉花过去的方格熟土育苗及目前推广应用的营养钵育苗都是带土移栽的,工序复杂,技术性强,花工多,成本高。1985~1987年,我们在长阴沙农场应用SHW移栽胶进行无土移栽试验,以探索棉花省工高产不带土移栽的新途径,並初见成效。 试验方法 试验主要对无土移栽与营养钵育苗移栽进行比较。1985年设小区与大田对比试验。小区试验为麦套移栽棉,小麦宽幅条播,占地32.5%;大田试验为麦后(元麦)移栽  相似文献   

13.
棉花育苗移栽是棉花栽培中又一项新技术,具有早熟、丰产等优点。本试验的目的是研究棉花育苗移栽在麦盖提垦区的适应性,并探索完善棉花育苗移栽技术,为大面积推广应用棉花育苗移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正> 棉花是湖北农垦的重要经济作物。从1992年以来,我们应用现代科学原理,示蒗、推广了移栽地膜棉新技术。现将该技术的增产效果、增产机理和栽培技术要点浅述如下: 1 增产增收效果 1.1 增产效果显著 1992年人民大垸农场农科所试种移栽地膜棉(棉花实行农膜育苗、栽入大田地膜之中,下同)6403.2平方米每667平方米(单产,下同)平均产量132.7千克,比移栽棉(农膜育苗露地移  相似文献   

15.
棉花穴盘育苗移栽高产示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对比设计,研究了棉花穴盘育苗移栽栽培方式与地膜直播栽培方式(CK)对棉花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棉花穴盘育苗移栽栽培方式的棉花生育期较CK长12 d,虽然全生育期整齐度和苗期生长势较CK差,但花期和絮期的生长势好于CK,单株成铃数明显增多,增产显著。棉花穴盘育苗移栽栽培方式可以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棉花育苗移栽已在生产上普遍应用和推广,收到了显著地增产效果。为了更好地掌握育苗移栽技术,进一步探讨不同移栽期、苗令、温度与缓苗的关系,从而找出育苗移栽的适宜时期和苗令,我们研究了棉花育苗移栽中的几个问题。研究方法试验地为两合土。PH7.5左右,地下水位约1.5米,有机质0.76%。试验均采用营养钵塑料薄膜保温育苗。品种为徐州142。1975年试验面积为一亩。3月20日播种育苗,4月31  相似文献   

17.
我省棉花育苗移栽历史较长,早在50年代就有小面积试种,60年代面积又有扩大,直到1974和1975年发展到40万亩以上,随后种植面积又有缩小,每年约10万亩左右,1979年又上升到29万亩,1980年扩大到81万亩,占全省植棉面积的9%,达历史最高纪录。棉花育苗移栽虽有多年的历史,但由于技术没有很好过关,增产效果不够稳定,加之费工多,成本高,而未能大面积推广。近年来,随着群众性科学实验活动的开展,棉花育苗移  相似文献   

18.
棉花小钵塑膜育苗移栽技术的应用能够增加棉花的产量,实现棉花生产增产、产量质量高的发展目标。为此,文章在分析棉花小钵塑膜育苗移栽优势性的基础上,具体分析棉花小钵塑膜育苗移栽经验。  相似文献   

19.
棉花育苗移栽试验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及华东各地,运用育苗移栽技术,于前作收后移栽棉花,使前作能充分成熟,棉花能适期播种,以增加两熟产量。但这项技术在华中麦棉合理间作地区的使用价值,迄今各方看法相差颇远,而育苗移栽的增产效果,亦有进行研究的必要。为此,1956年本所特布置了育苗移栽增产效果测定、营养钵育苗播种期和育苗移栽密度等三个试验。兹将研究方法、经过及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正> 棉花育苗移栽已在生产上普遍应用和推广,收到了显著的增产效果.为了更好地掌握育苗移栽技术,进一步探讨不同移栽期、苗龄、温度与缓苗和棉苗生育的关系,找出育苗移栽的适宜时期和苗龄及培育壮苗的措施,为生产提供依据,我们于1975—1977年连续三年进行了育苗移栽试验研究。一、试验方法试验地为两合土,PH 值7.5左右,地下水位约1.5米,有机质0.76%。试验均采用营养钵塑料薄膜保温育苗,品种为徐州142。1975年试验面积为1亩。3月20日播种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